免税业务
搜索文档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持续火热
金融时报· 2025-11-20 09:28
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持续火热。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8日,今年以来,上市公司披露的重大 重组事件有257单(含首次披露和进展披露),其中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有223单。 公开资料显示,复旦微电是国内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开发、生产(测试)和提供系统解决 方案的专业公司。国盛投资主要从事投资与资产管理业务,其控股股东为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 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在一系列支持政策的推动下,A股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持续攀升。数据显示,"并购六条"发布以 来,沪市公司披露各类并购交易超过1000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115单,同比增长138%。 11月17日,厦门嘉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正筹划收购杭州蓝然控股权,并募集配套资 金,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公司股票自11月17日起停牌。公开资料显示,杭州蓝然成立于2009年9 月,是一家以离子交换膜和电渗析技术为核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主要从 事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制造与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等业务。 11月17日,珠免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向投捷控股转让其持有的格力房产100%股权,交易价格 为55. ...
中国的新兴前沿-入境旅游增长:谁将受益?
2025-10-21 09:52
行业与公司 * 报告聚焦于中国入境旅游行业及其相关的受益板块与上市公司 [1][2][3] * 报告由摩根士丹利发布 属于亚太洞察系列 行业观点为“与大市同步” [6][9]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入境旅游增长前景与驱动因素** * 中国旅游业当前由国内和出境需求驱动 但预计入境旅游将在三年内成为重要的盈利引擎 [1] * 宏观数据显示中国服务出口在2025年前八个月同比增长14% 远高于整体出口同比增速6% [2] * 同期旅游服务出口同比增长56% 已达到疫情前水平的150% [2] * 目前入境旅游占中国旅游收入的11% 预计五年内将提升至18% [2] * 增长驱动力包括三条路径:商务旅行(受益于新兴前沿领域发展、资本市场复苏及贸易伙伴多元化)[1]、休闲旅游(受益于基础设施升级、空气质量改善、文化体验及有吸引力的价格)[1]、以及人才移民(受益于2025年10月1日实施的K1签证)[1] **各板块盈利敞口与受益逻辑** * 到2030年 酒店板块的收入敞口预计最高 平均超过20% [2] * 在线旅游平台(OTA)、航空机场板块及免税业务在五年内的收入敞口预计为5-10% [2] * 入境旅游收入带来利润率上行空间 主要源于:1)入境业务可能实现更高定价(OTA、航空)[2];2)与现有国内或出境业务的协同效应 [2] * 医疗服务及购物中心亦有望受益于潜在需求支撑 [2] * 基于收入敞口、业务利润率和协同效应的综合评分 OTA板块排名最高(总分3 0)其次是航空公司(2 8)和机场(2 6)[10] * OTA受益于本地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友好 以及与现有业务在基础设施与库存方面的显著协同效应 [12] * 航空公司新增的国际业务有望带来利润率上行空间 因其在定价方面具备差异化能力 [12] **区域市场表现** * 除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外 非一线城市正成为更具吸引力的目的地 [2] * 例如杭州在2025年前八个月的入境游客同比增长保持强劲 达23% 其入境游客数量已于2024年中全面恢复 [2] * 受益于“在中国购物”政策 退税商品销售额2025年前八个月同比增长98% [2] 重点受益公司列表 * 报告从20只潜在受益股中筛选出10只 认为其有望受益于入境旅游加速增长 [3][11] * 最具吸引力的潜在受益者为携程(TCOM O)[3][14] * 其次为中国国航(0753 HK)[3][14]、上海机场(600009 SS)[3][14]和中国中免(1880 HK)[3][14] * 酒店个股华住集团(HTHT O)[3][14]、万豪(MAR O)[3][14]和洲际酒店(IHG L)[3][14]排在免税个股之后 因其收入敞口显著低于板块平均水平 [3][10] * 亦看好医疗服务领域的海吉亚医疗(6078 HK)[3][14] 以及购物中心板块的华润万象生活(1209 HK)[3][14]和恒隆地产(0101 HK)[3][14]
专家解读:海南封关落地进展和新看点
2025-07-28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行业:加工制造、贸易、离岸金融、消费、旅游、金融科技 公司:中免系统、海免系统、私募股权基金及相关基金公司、小众投资公司、精品投行、量化投资公司、资管公司、家族办公室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封关运作进展 - 截至2025年7月,封关运作在软件、硬件和相关税收、海关监管框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岛内物流及封关硬件设施基本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智慧监管平台持续优化提升,交通系统持续优化,开展多轮全流程压力测试[2][3] - 2025年12月18日正式封关运作,相比以往有税收政策优化、监管模式创新等新看点 [4] 税收政策 - 零关税项目税目比例从21%上升到74%,覆盖6,600个税目,享受税收优惠主体扩展至全岛企事业单位及民非组织,企业与个人所得税实行双15%政策,加工增值免收关税并取消相关限制 [4] 监管模式 - 一线放开对非负面清单货物直接放行,二线出岛精准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监管体系,商务部调整禁止与限制进出口货物清单 [4] 压力测试 - 目标是提前发现问题、积累经验、推动政策落地,内容包括政策、规则对接、平台和管理能力测试,已取得发现并优化政策细节、提高监管能力、增强市场信心等成效 [6][7][9] 未来挑战 - 面临风险防控压力增大、政策落地需创新、国际竞争激烈等挑战 [10] 顶层战略设计 - 包括“一本三基四梁八柱”,目标是到2025年底实现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到2035年建成国际高水平自贸港,具有制度开放、要素流动枢纽等优势 [1][11] 重点发展领域 - 加工制造: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升级,有高新技术产业布局 [14][15] - 贸易:实现自由化和便利化,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有相关政策 [14][16] - 离岸金融:简化跨境资金流动备案流程,支持企业全球资金配置,已有试点和平台 [17][18] - 消费:国家提振消费,海南有旅游和特色产业优势,推出促进消费政策 [17][19][20] 与中国香港对比 - 战略定位:海南是区域枢纽,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香港是全球自贸港标杆,是内地与全球市场中转站 [21] - 开放程度:海南分阶段推进,负面清单管理;香港全面自由化 [22] - 法律体系:海南遵循内地法律体系;香港普通法体系有独立性 [23] - 市场功能:海南是区域合作试验田;香港是国际资源配置中心 [24] 产业闭环 - 通过加工增值、贸易便利化和金融开放政策,实现制造业、贸易和金融的循环,产业联动增强产业链竞争力 [25][26] 跨境资本流通与稳定币 - 海南在供给侧和需求侧有开展稳定币创新研究的优势,可能分阶段参与稳定币发行或应用 [27][30] 免税业务牌照 - 封关后免税业务主要由中免和海免负责,短期内不增加牌照,市场需求大且服务能力不足时可能适时增加 [2][28][29] 金融机构受益情况 - 适用双十五税收优惠的金融投资机构和从事跨境资金管理归集的公司将受益 [31][32] 招商引资与金融产业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后,海南金融类机构和特色金融产业优势明显,有发展潜力 [33] 封关对金融机构影响 - 海南可开展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业务,投资延展性强,提升企业收益 [3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海南封关运作内部工作有倒计时200天、100天、50天等时间节点,外部无重大政策变化 [35] - 内地居民进海南刷身份证通关,无需额外办理手续 [36] - 海南自贸港人员、资金和货物自由化政策无需额外申请 [37] - 免税额度需审查,有数字化监管和现场退税等方式 [38] - 第七航权处于讨论阶段,未完全实施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