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业
搜索文档
日本为何着急派官员来华协商?
中国新闻网· 2025-11-17 19:33
事件背景 - 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井正彰于11月17日起访问中国,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围绕“台湾有事”的国会答辩同中方进行协商[1] - 高市早苗近期在国会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暗示可能武力介入台海问题,这是1945年以来日本领导人首次在正式场合鼓吹“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并与行使集体自卫权相关联[2] - 高市早苗的言论被专家定性为“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先例”,中方无法接受[2] 中方反应 -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奉示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金杉宪治,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奉示约见日本外务事务次官船越健裕,就高市早苗涉华错误言行提出严正交涉,“奉示”这一表述在中国外交辞典中极为罕见,意味着中国外交部官员直接代表更高层级表达立场[3] - 中国外交部、驻日本大使馆、国台办等多方发声:如日方胆敢武力介入台海局势,中方必将迎头痛击,“迎头痛击”一词首次被用于中日外交场合[4] - 中国教育部发布留学预警,提醒已在日和近期拟赴日留学人员密切关注当地治安形势,并建议中国公民谨慎规划赴日留学安排,文化和旅游部也发布消息,郑重提醒中国游客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游[5] - 中国国际航空等航司发布通知,涉日航线客票可免费退改,各旅行社也在进行相关旅游产品的退改[5] 日本国内反应 - 日本三位前首相鸠山由纪夫、野田佳彦、石破茂均已明确警示高市早苗,鸠山由纪夫公开表态称台湾问题归根结底是中国的内政,日本不应插手干涉[6] - 日本社民党党首福岛瑞穗指出高市将“台湾有事”视为“存亡危机事态”的判断在逻辑上难以成立,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表示高市早苗的言论非常令人震惊,必须作出修正[6] - 日本国内民众在首相官邸前举行抗议活动,“高市下台”“反对战争”等话题在社交媒体上被大量讨论[6] 经济影响 - 11月17日日本股市多只消费股出现大跌,包括日本航空、全日空航空、日本机场大厦、三越伊势丹、资生堂、三丽鸥、索尼等[6] - 日本官方公布报告显示2025年三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较上季度减少0.4%,按年率计算为下降1.8%,赴日游客减少是GDP同比负增长的原因之一[7] - 日本政府相关人士担忧若局势进一步陷入僵持,有可能遭受经济反制[8]
【跨国公司在中国】“稳外资”政策加持 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未来”
经济观察报· 2025-10-24 14:30
政策导向与外资环境 -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拓展国际循环 [1] - 中国通过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推出《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20条措施优化营商环境 [1] - “十四五”期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7087.3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同比增长11.7% [1] 航空制造业 - 空客在天津启用第二条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预计2026年初全面运营 [2] - 预计未来20年中国市场对飞机需求达9500架,约占全球需求的20% [2] - 空客在中国直接采购的工作包超90%由中航工业制造,中航工业是其全球第一大非发动机供应商 [7] - 空客天津总装线自2008年累计交付780余架A320系列飞机,2024年有25%交付到中国以外市场 [7] 饮料食品行业 - 可口可乐2025年三季度无糖可口可乐全球销量增长14%,亚太市场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3] - 太古可口可乐郑州新工厂投产,年产能突破100万吨,是其120亿在华投资承诺的首个世界级工厂 [3] - 太古可口可乐计划在海南、苏州、广东等地新建或投产生产基地 [3] - 太古可口可乐郑州工厂采用全球首创“智能机器人拣配”方案,实现全流程智能调度 [6] 酒店与旅游业 - 希尔顿集团在华运营酒店数量突破888家,上海成为全球第三座拥有两家华尔道夫酒店的城市 [5] - 希尔顿过去十二年客房数量增长近十倍,近年平均每年新开超100家酒店,2025年达到每两天新开一家的速度 [5] - 希尔顿计划实现在华酒店数量翻倍,并加码奢华与生活方式酒店布局,预计规模突破100家 [5] - 国庆中秋假日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增加1081.89亿元 [4] 消费品与制造业 - 欧莱雅集团2025年前三季度在中国大陆实现低个位数增长,第三季度提速至中个位数增长 [4] - 2024年制造业利用外资中高技术领域占比提高到43.7%,外资企业在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占比接近50% [2][6] - 截至2024年底,外商累计在华投资设立企业超123.9万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20.6万亿元人民币 [2][6] 医疗与高科技产业 - 波士顿科学中国区首个生产制造基地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业,实现在华“自主生产” [8] - 2025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278.7亿元人民币,医疗器械、化学药品制造业等领域增速显著 [7] - 阿斯利康全球研发(北京)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预计明年投入运营,业务涵盖细胞技术、基因诊断等 [7] 相关ETF产品表现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涨跌-1.52%,市盈率20.48倍,最新份额118.6亿份 [10]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涨跌-1.29%,市盈率42.12倍,最新份额76.1亿份 [10]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涨跌-2.80%,最新份额27.5亿份 [10]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涨跌2.11%,市盈率119.33倍,最新份额3.5亿份 [11]
大幅下降!千亿“中药茅”财报出炉
中国基金报· 2025-10-19 14:3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0.64亿元,同比下滑26.28% [2][3] - 2025年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7亿元,同比下滑28.82% [2][3] - 2025年第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3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4.6% [2][3]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4.72亿元,同比下滑11.93% [2][3] - 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21.29亿元,同比下滑20.74% [2][3]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18.91亿元,同比下滑30.38% [2][3]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滑62.53% [2][3] 分行业业绩分析 - 医药制造业收入同比下滑12.93%,毛利率为59.38%,同比减少7.51个百分点 [4] - 医药流通业收入同比下滑8.45%,毛利率为8.64%,同比减少4.19个百分点 [4] - 化妆品业收入同比下滑23.82%,毛利率为61.79%,同比减少1.28个百分点 [4] - 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9.05%,同比减少6.49个百分点 [4] 运营与资产状况 - 净利润下滑主要原因为医药制造业销售减少及毛利率下降 [3] - 经营性净现金流下滑主要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减少 [3]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存货持续较快增长,已超过60亿元 [3] 股东持股变动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北向资金)在三季度减持约873.7万股,减持比例达45.43% [4][5] - 控股股东漳州市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减持75.12万股,减持比例3.74% [4][5] - 长期股东王富济持股不变,仍持有2710万股,占总股本4.49% [4][5] - 福建漳龙集团有限公司增持200万股,增持比例39.55% [5] 公司背景与市场表现 - 公司为中华老字号企业,核心产品片仔癀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 [5] - 截至10月17日收盘,公司市值为1185亿元,较高峰期仍有差距 [6]
片仔癀(600436) - 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
2025-10-17 17:30
业绩总结 - 2025年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总收入741,873.21万元,同比减12.01%[2][4][6] - 医药制造、流通、化妆品业收入均下降,毛利率不同程度减少[2][4] - 肝病、心脑血管用药收入下降,毛利率减少[4] 市场情况 - 华东、境外地区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减少,华南增长[6] - 2025年前三季度无重大影响生产经营事件[7]
支持女性人才发展 上海市科妍回归计划(试点)启动会举行
解放日报· 2025-09-05 09:52
项目概述 - 上海市科妍回归计划试点启动 旨在支持生育后女性科研人员回归科研事业 [1] - 计划由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和上海自然堂集团有限公司首批捐赠资金100万元 [1] - 2025年度试点将支持20位女性科研人员 每人一次性获得5万元资助(2万元个人补贴+3万元科研经费) [1] 实施范围 - 试点单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系统在沪单位 [1] - 申报条件要求40周岁以下在职在岗女性科研人员 生育结束后2年内 [1] - 需具有博士学位和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 [1] 支持措施 - 提供个人生育补贴和科研经费双重资金支持 [1] - 后续将通过宣传推广 人才举荐 评优表彰和培训研讨等方式持续提供支持 [1] - 计划体现上海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在优化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生态方面的突破 [1]
片仔癀(600436) - 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
2025-04-29 17:39
业绩数据 - 2025年Q1医药制造营收187387.69万元,成本70765.30万元,毛利率62.24%,收入增13.31%[2] - 2025年Q1医药流通营收101395.09万元,成本90529.53万元,毛利率10.72%,收入降19.11%[2] - 2025年Q1化妆品营收19724.96万元,成本6440.66万元,毛利率67.35%,收入降1.17%[2] - 2025年Q1肝病用药营收183346.87万元,成本67170.92万元,毛利率63.36%,收入增21.83%[4] - 2025年Q1心脑血管用药营收2189.06万元,成本2015.93万元,毛利率7.91%,收入降81.36%[4] - 2025年Q1华南地区营收62307.99万元,同比增83.90%[6] - 2025年Q1境外地区营收8728.97万元,同比降44.96%[6] - 扣除医药流通,2025年Q1营业总收入同比增11.11%[7] 用户与业务拓展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新签约名医15名,新增32家名医馆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