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旅
搜索文档
领航中国·牢记嘱托看变化丨古老殷墟 时代重生
河南日报· 2025-10-28 07:54
殷墟博物馆运营表现 -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接待游客14万人次,其中10月4日单日接待2.3万人次,实现收入600万元,文创收入180万元,同比增长8% [2] - 自2024年2月26日开馆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近330余万人次 [2] - 建筑规模5.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约2.2万平方米,馆藏文物近4000件套 [2] 展陈内容与特色 - 设有“探索商文明”、“伟大的商文明”、“世界的商文明”三大常设展览及“子何人哉”、“长从何来”、“车辚辚马萧萧”三个特色主题展 [2] - “子何人哉”展区首次展出110余片记载商朝小王子生活日常的甲骨,内容涉及祭祀、军事、田猎等 [3] - 展品包括大量刻辞甲骨、成组成套的铜觚、铜爵、铜斝以及各式玉器、陶器 [2] 科技应用与创新体验 - 广泛应用裸眼3D、XR、VR、全息投影、AI、多媒体等数字技术,提供可听可看可感的沉浸式体验 [1][4][6] - 设置10多处人机交互体验区,包括数字拼图、甲骨文闯关游戏、互动投影等 [6] - 联合腾讯SSV等共创数字互动展示屏,通过高精度三维模型等技术清晰展示16片甲骨的文化信息 [6] - 馆内建设有科技考古实验室、高标准文物展厅等设施,承担研究、修复、检测、教育等功能 [7] 文创产品与IP开发 - 注册“礼文宫”特色IP,已设计文创产品近800款,目前在售300多款 [8] - 文创产品类型多样,包括以《殷墟日历》、亚长墓兵器为原型的毛绒玩具、妇好鸮尊灵感设计的干发帽等 [8] - 推出甲骨文咖啡、甲骨文面条等独特消费体验 [8] 区域文旅协同发展 - 以殷墟为核心,安阳构建“馆内解码+城外延展”的文化活化体系,整合殷墟博物馆、洹河夜游、考古文旅小镇等资源推出6条精品线路 [9] - 开展夜游演出、无人机表演、灯光秀、剧本游等活动,城市中设置甲骨文路牌、雕塑、百座甲骨文书屋 [9] - 2024年上半年安阳市接待游客4994.7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22.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8%和12.8% [10]
往里走”,在历史深处“与自己相遇”
新华网· 2025-10-20 21:55
博物馆热的文化与经济现象 - 消费者行为呈现新趋势,包括“为一馆,赴一城”、“泡馆”、“夜宿”以及热衷购买博物馆文创和特展IP产品,相关社交内容在平台上获得高关注度[1] - 该现象是经济规律与精神需求共振的结果,消费者不仅进行文化消费,更追求情绪价值[1] 博物馆热兴起的驱动因素 - 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文化消费成为新的增长极,博物馆热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呈现[2] - 行业在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开始追寻归属与自我实现,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容器提供了精神满足[2] - 2024年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达19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1%,博物馆作为核心公共文化消费场景受到追捧,反映经济结构向物质精神双驱动转型[2] 博物馆的创新实践与市场回应 - 行业通过推出互动性强的文旅文创活动积极拥抱市场,包括购买文创产品、品尝主题食品、穿着传统服饰旅拍以及利用AR/VR技术进行沉浸式体验,改变了传统高冷形象[2] - 故宫博物院文创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证明“让文物活起来”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消费者不仅购买商品,更希望购买文化、体验和共鸣[3] - 成功案例如故宫博物院从“文创1.0”升级至“数字故宫”,苏州博物馆开发情景式销售产品,证明深挖文物历史逻辑与理解精神需求能平衡商业与文化价值[8] 文创市场发展中的挑战 - 部分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存在同质化问题,停留在笔记本、冰箱贴等常规品类,且部分产品做工粗糙,价格与品质不匹配[3] - 存在“魔改”文创产品引发争议的现象,折射出市场发展初期的浮躁与稚嫩[3] - 若将博物馆简单视为流量入口,文创产品作为变现工具,会导致开发者追求短期功利,消解文物历史感,让文化内核迷失于物质洪流[3] 博物馆的精神价值与未来展望 - 博物馆让观众在历史纵深中看见自己,通过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获得文化认同与精神滋养,并将古人智慧内化为自身精神底气[9] - 行业发展的终极意义在于帮助观众解答“我从哪儿来”和“我要到哪儿去”的问题,真正的力量源于对文明基因和自我认知的深刻理解[9] - “博物馆热”有望走上理性的持续发展之路,其最佳礼物是在时代大潮中帮助人们扎深内心的根,获得力量[10]
“博物馆热”引领文旅消费升级 成为拉动周边消费、片区文商旅融合新引擎
央视网· 2025-10-10 16:04
博物馆文旅消费趋势 -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博物馆成为市民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带来巨大流量并引领文旅消费升级 [1] - “博物馆热”现象显著,表现为游客“为了一座馆奔赴一座城”,该趋势成为拉动假日经济的新引擎 [1][21] - 博物馆的巨大流量不仅引发馆内文化消费热潮,还拉动周边消费,推动片区文商旅融合 [21] 故宫博物院百年庆典活动 - 为迎接2025年建院100周年,故宫博物院于9月30日至12月30日举办“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览,主题为“百年传承” [4] - 展览集中亮相《五牛图》《清明上河图》等公众关注的文物 [4] - 此前未开放的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迎来首秀,此次开放区域为第一和第二进院落 [5][8] - 乾隆花园第一进院落展现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意境,第二进院落布局酷似民间四合院,寄托乾隆对退休生活的向往 [8][9] 重点博物馆及特色体验 - 三星堆博物馆作为全国博物馆“顶流”,以其新一轮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吸引各地游客 [13] - 游客可在三星堆博物馆近距离感受精美文物,并体验古蜀人的服饰、发式、冠式 [13] - 多地博物馆提供深度文化体验,如南京越剧博物馆欣赏《梁祝》《红楼梦》选段,广东河源恐龙文博园体验恐龙史诗历程,苏州考古博物馆还原文物修复过程,南京科技馆感受太阳系旅程 [18] 文化IP开发与运营策略 - 多地博物馆依托馆藏资源深度开发文化IP,通过精准分层运营实现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 [16] - 博物馆通过特色展览和精美文创产品,让历史走出展柜,吸引游客 [1]
感受非遗魅力、打卡小众博物馆……“文博热”成为暑期文旅“流量”入口
央视网· 2025-08-17 13:51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 - 福建省首个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展示场馆 [1] - 暑期展出百余件非遗精品 通过传承人现场交流、科技交互体验等形式提供沉浸式体验 [1] - 场馆为300多年历史的古民居 位于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 [1] 莆田木雕非遗技艺 -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郑春辉作品运用传统国画散点透视法构图 融合镂空雕、透雕、浮雕等多项技法 [3] - 作品以田园诗歌形式展现脱贫山乡生机勃勃的景象 [3] 福州软木画非遗技艺 - 软木画发源于福州 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以栎树木栓层为原料呈现"丛山数百里 尽在一框中"效果 [8] - 传统形式为摆件、屏风 2023年头饰设计创新使其成为生活美学新顶流 [5][10] - 新形式为古老技艺注入时尚生命力 推动非遗产品日常化 [10] 新疆塔城手风琴博物馆 - 收藏来自10多个国家的1000多台古董手风琴 部分藏品有150年以上历史 [13][15] - 镇馆之宝为150年历史手风琴 维修记录完整 多数藏品仍可正常演奏 [15] - 每日提供现场演奏互动 暑期营业时间延长至22时 [18] - 百年历史手风琴音色丰富 单台演奏效果堪比小型乐队 [17]
可互动、可触摸、可共情——夜宿博物馆一票难求
中国青年报· 2025-08-09 16:21
博物馆夜宿活动市场现状 - 暑期夜宿活动需求旺盛,国家自然博物馆等机构出现"一票难求"现象[2] - 多地政府鼓励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推动夜场活动成为夏季文旅消费热门选择[2] - 国家自然博物馆夜宿活动定价约1700元/家庭,包含科普剧场、手工制作等10余项特色项目[5] - 国家动物博物馆"博物馆奇妙夜"活动每月举办2-3场,已持续运营十余年[6] 产品创新与用户体验 - 国家自然博物馆采用"光韵"主题灯光秀+4D电影+化石盲盒等复合体验形式[5] - 浙江自然博物院创新推出"暗夜寻宝"探究性学习环节,采用"馆内+馆外"联动模式[8] - 国家动物博物馆设置全馆熄灯环境,参与者仅用手电筒观察标本增强沉浸感[6] - 活动设计包含动物触摸环节(如蛇年特设宠物蛇接触),强化感官体验[8] 运营模式与商业价值 - 博物馆引入专业研学团队解决人力不足问题,国家自然博物馆单场活动容纳30组家庭[5] - 国家动物博物馆通过夜宿活动实现自负盈亏,收入用于维持机构运营[14] - 采用"博物馆+社会资本"混合运营模式探索商业化路径,平衡公益性与经济效益[13] - 浙江自然博物院计划将夜宿活动作为重点产业发展,未来常态化运营[14] 行业发展趋势 - 夜宿活动复合增长率显著,从2006年单馆试点发展为多馆规模化运营[5][6] - 产品形态从单纯延长开放时间升级为包含教育、娱乐、住宿的高附加值服务[9] - 行业呈现"白天+黑夜""馆内+馆外"的空间复合化趋势,最大化利用场馆资源[8] - 专家预测该模式将成为常态化文旅消费,预计未来3-5年渗透率提升30%[14] 运营挑战与解决方案 - 人力成本压力突出,国家自然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连续加班且无加班费[13] - 安全管控要求严格,各馆均设置专职保安巡逻并限定帐篷搭建区域[12] - 内容创新存在瓶颈,专家建议引入"季""期"概念保持活动新鲜度[12] - 专业人才缺口达40%,急需兼具策展能力和活动运营的复合型人才[12]
夜宿博物馆一票难求
中国青年报· 2025-08-08 07:08
夜宿博物馆市场概况 - 夜宿博物馆活动在夏季因高温天气和政府鼓励延长开放时间而需求旺盛,暑假期间呈现一票难求的火爆局面[2] - 该活动融合文博体验与夜间出游,正成为夏季文旅消费的热门选择[2] 主要参与者与活动模式 - 国家自然博物馆开启为期27天的“光韵”主题博物馆之夜系列活动,包含灯光秀、科普剧场等十余项特色项目,夜宿是其中最受关注的活动之一[5] - 博物馆引入专业研学团队负责夜宿活动的策划与执行,活动内容包括破冰、专业讲解、4D电影、手工制作及在镇馆之宝旁搭帐篷过夜[5] - 国家动物博物馆的“博物馆奇妙夜”夜宿活动每月举办2-3场,采用全馆熄灯、仅靠手电筒观察展品的沉浸式探索模式[6] - 浙江自然博物院采用“白天+黑夜”“馆内+馆外”模式,活动包含“暗夜寻宝”探究性学习及次日早晨的观鸟和野外植物考察[9] 产品特征与价值主张 - 夜宿博物馆是复合型文旅产品,其核心特征为新鲜、文化、沉浸,吸引广大游客[10] - 该活动体现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的进阶与旅游产品形态的创新升级,旨在打造高附加值的夜间产品,让场馆成为可互动、可触摸、可共情的“文化体验时空”[10] - 活动引导孩子们主动探索,实现双向互动的教育过程,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9] 运营挑战与解决方案 - 活动面临安全保障不足、运营标准缺失、内容创新乏力及专业人才短缺等挑战[13] - 解决方案包括进行专门安全教育、限定帐篷区域、安排专职保安夜间巡逻[13];建议建立涵盖消防、应急医疗等的综合保障体系,并加快制定运营指南及安全管理规范[13] - 为缓解员工工作压力,博物馆采取组织调休、招募志愿者等措施,国家动物博物馆则主要通过调休制度[14] 商业模式与发展前景 - 夜宿活动需要在坚持教育性、文化感的前提下实现基础盈利,定价可采用成本加成法,运营可考虑“博物馆+社会资本”的混合模式[14] - 作为“增值服务”,夜宿活动可通过建立“商业反哺公益”的闭环机制,提升公共文化空间的服务水平[15] - 国家自然博物馆计划每年更换主题持续举办,浙江自然博物院计划将夜宿作为重点产业发展,预计其将成为常态化的文旅消费体验[15]
馆城共生 “博”贯古今
河南日报· 2025-08-06 07:48
博物馆行业趋势 - 暑期研学游、亲子游高峰推动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热门场馆出现"一票难求"现象[2] - 博物馆功能从单一展览转向沉浸式体验,"为一馆,赴一城"成为游客新选择[2][4] - 技术赋能与需求变革推动博物馆融入城市生活,催生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消费[2][4] 博物馆运营数据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全年接待观众14.9亿人次[4] - 2024年春节期间全国博物馆日均流量超1000万人次,总接待量7264.87万人次[4] - 殷墟博物馆2024年2月开馆后接待游客近250万人次,展出文物近4000件(套)[3] 创新运营模式 -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推出全国首个交互式沉浸戏剧游《溯·长河》,融合剧情演绎与解谜体验[5] - 河南博物院开发"闺蜜同行"系列盲盒文创产品,"五一"假期创下单日销售破万纪录[11] -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展览吸引260万人次参观,带动4亿元文创营收和超200亿元城市综合消费[15] 城市联动效应 - 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阜民里文化街区形成文商旅融合模式,2025年"五一"接待游客29万人次[9] - 安阳殷墟景区上半年接待游客187万人次,形成"考古文物+文旅"的融合发展范例[10] - 洛阳市建成112家博物馆,2024年文创销售额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125%)[16] 行业发展战略 - 全国30余个城市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将博物馆纳入城市发展战略[15] - 河南省推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主题研学路线,2024年举办展览2700多个[16] - 行业建议聚焦"精、特、新"发展路径,通过跨界融合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双重释放[17]
四川:依托中国白酒博物馆打造白酒文旅新地标
快讯· 2025-06-30 09:58
文化旅游产业政策支持 - 推进文博场馆改造提升和内容建设,加快江口沉银博物馆等建设 [1] - 研究推进四川博物院新馆、蜀道博物馆建设 [1] - 强化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成都博物馆等文化交流功能 [1] 文旅融合重点项目 - 依托中国白酒博物馆打造白酒文旅新地标 [1] - 提升中国皮影博物馆、中国彩灯博物馆、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展陈质量 [1] - 支持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发展 [1] 文化内涵挖掘与创新模式 - 全面挖掘三线建设文化内涵,保护用好工业遗产遗址 [1] - 创新"工业+科技+旅游"模式,实施一批工文旅融合重点项目 [1] - 支持举办国际大展特展联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