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览

搜索文档
扫描全能王牵手上海电影博物馆:AI扫描留档光影记忆,科技焕活文创体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1 16:20
活动概述 - 上海电影博物馆联合扫描全能王与21世纪经济报道举办"光影存档 扫即永恒"特色探馆活动 通过趣味化形式展现中国电影120年发展历程 [1] - 活动包含探馆打卡与公益讲座两大板块 结合AI扫描技术与电影主题内容设计互动体验 [1][8] 技术应用亮点 - 扫描全能王App提供"高清智能滤镜"功能 通过AI技术自动优化图像模糊 阴影等问题 实现一键生成"收藏级"图片 [7] - 智能扫描引擎支持自动检测展品角度与光源 用户无需调整拍摄参数即可获取高质量数字存档 [7] - 定制化观展路线引导参与者精准定位特色展点 如4楼《上海电影制片厂生产手册》与5楼《爱情神话》海报等核心展品 [2][5] 互动体验设计 - 设置"光影探秘"打卡任务 参与者完成社交平台分享后可兑换限量周边 [2] - "动画长廊"区域设计卡通人物互动场景 吸引家庭观众参与拍摄 [5] - "星光大道"装置模拟红毯体验 配合闪光灯与欢呼声营造沉浸式明星氛围 [5] 内容IP开发 - 公益讲座聚焦上影集团三部治愈系电影IP 《城南旧事》《爱情神话》《我爱你!》分别对应儿童 中青年 老年受众群体 [8][10] - 《城南旧事》通过12米低机位镜头语言呈现童真视角下的历史创伤 运用空镜与空间复沓手法弱化戏剧冲突 [12] - 《爱情神话》展现都市两性关系 《我爱你!》探讨生命终章主题 三部作品形成覆盖全年龄层的情感疗愈矩阵 [12]
盛事云集、多元碰撞 香港经济活力四射
央视网· 2025-07-01 14:21
香港盛事经济 - 2025年上半年香港将举办93项多元盛事,涵盖文化、体育、旅游、金融等领域,形成"盛事矩阵" [1] - 启德体育园投入使用后带动酒店、餐饮、购物、交通等全消费链条,正筹备全运会并计划加入更多娱乐元素 [3] - 香港故宫博物馆开馆三年累计接待320万观众,西九龙文化区成为文艺打卡地标 [5] 交通与旅游升级 - 香港高铁新增7个停靠站点,内地连接站点增至96个,"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效率提升(深圳14分钟、广州46分钟) [5] - 高铁实现"一地两检"和全电子票务系统,支持旅游证件或二维码入闸,提升跨境出行便利性 [7] 消费模式转型 - 香港旅游从"购"转向"游","盛事之都"和"文艺打卡"成为城市新名片 [7]
古脉新燃,吴越星火天目翠——擘画临安文旅融合新图景
杭州日报· 2025-06-23 10:57
新文化地标:让历史在现代表达中触手可及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9月22日—27日在杭州举办,这是世界顶级生态大会首次在亚太 地区举办。去年完成扩区的天目山—清凉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将作为杭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本,接受 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们的调研考察。这一次,"大树华盖闻九州"的美誉,必将越九州、逾四 海! 还有一个好消息让临安在近期声名远扬:今年5月,第二十二届(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 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结果揭晓,吴越文化博物馆"吴越千秋——五代十国时期的东南乐土"展览获优胜奖。 这项中国博物馆展览的最高奖项被誉为文博界的"奥斯卡奖","吴越千秋"以其秘色瓷的吉光片羽、吴越 文明的刚柔并济,以及钱氏纳土归宋的历史现实意义征服了评委,赢得了时代回应。 青山泼墨,文旅成卷,古韵今辉的临安正在谱写新的吴越文明篇章。 "镇园重器"是全国唯一以吴越国历史文化为核心的专题博物馆——吴越文化博物馆。该馆的展览主 题"吴越千秋——五代十国时期的东南乐土",以350件展陈文物系统展示了吴越国的政治、经济、文化 面貌及发展成就。其中一级文物就有150件,且大部分是首次亮相,是展示五代时期吴越国文化与文物 ...
国风端午 畅游三秦
陕西日报· 2025-06-03 07:07
文旅市场表现 - 端午假期陕西省55个重点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70 21万人次 同比增长0 23% [1] - 旅游经营收入达11994 53万元 同比增长2 73% [1] - 入境游接待362团4324人 同比分别增长61 6%和72 2% [1] - 全省11家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客流量192 39万人次 同比增长8 61% 营业收入1 25亿元 同比增长11 92% [6] 文体旅融合活动 - 安康汉江龙舟节吸引256万人次观看直播 包含抢鸭子、摸鲤鱼等特色节目 [2] - 汉中市举办100余项文商体旅促消费活动 包括桨板公开赛、亲水运动季等 日均吸引3万余名游客 [2] - 咸阳推出湖畔音乐会、国潮古风影视动漫主题曲专场等活动 [2] - 渭南火车站展示非遗产品 景区免费演出皮影戏 [3] - 商洛棣花古镇开展诗词诵读、包粽子活动 柞水溶洞景区举办百步投壶等互动项目 [3] 文化体验与创新 - 西安城墙景区推出金甲武士巡演、《不良帅》互动等盛唐主题内容 [4] - 张载祠通过拓印活动传播关学文化 大唐芙蓉园举办唐文化巡游及非遗展演 [5] - 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举办儿童剧展演 包括《丑小鸭》等剧目 [5] - 多家博物馆推出青铜文明展、社教课程 并延长开放时间优化服务 [5] 演出市场动态 - 全省营业性演出举办229项1582场次 流行乐、儿童剧等占比28 8% [6] - 脱口秀、现代舞等新兴演出形式表现活跃 13类演出受年轻群体欢迎 [6]
高校博物馆:欲出“象牙塔”,谁来推一把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03 05:15
本报记者 孙颖 前不久,5·18国际博物馆日,首都各博物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高校博物馆也不例外,有的开放夜场、有的举办互动体验活动、有 的免预约参观……掀起一波高校博物馆参观热。 "大学里的博物馆"正在成为文博热潮中的打卡新地标。回归日常后,高校博物馆如何走出"象牙塔"?多日来记者走访发现,高校博物馆 面向社会开放,依旧存在场地空间、人员编制、运营资金等方面不足,预约通道"藏"得深,"门槛"有点儿高,"开放"依旧"不解渴"。 清华艺博内的超长台阶空间非常震撼。 学院路科普营在北京林业大学启动。 市民在北林大博物馆参观。 宝藏多 博物馆汇聚一流藏品 截至目前,首都共有27所高校建设了各类博物馆48家,他们依托大学学科设置建设,其藏品有着较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有些堪比国家 乃至世界一流博物馆的藏品。 5月24日,北京林业大学开放日,记者走进北林大博物馆,中国特有的濒危灵长类海南长臂猿与你对望,中国现存最大的鹿科动物驼鹿衬 得边上的大熊猫都显得娇小,林中之王东北虎和中国特有珍稀虎种华南虎在这里"和谐相处"…… "截至去年底,我们馆藏各类标本35万份,其中动物标本2000余份,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4种,包括仅存4 ...
文旅“一业兴”带动“百业旺”
辽宁日报· 2025-06-02 09:29
文旅融合创新模式 - 沉浸式戏剧《老酒馆》通过场景还原、角色扮演、线索解谜等形式实现"戏剧+街区+科技"融合 每周两场演出构建"可参与、可沉浸、可传承"文旅新场景 [1] - 辽宁省明确提出打造文体旅融合发展新场景 推动"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深度融合 [1] - 冰雪旅游通过差异化优势与民俗、温泉等活动结合 春节假期沈阳进入冰雪游热门城市前五名 [1] 温泉及赛事经济 - 辽宁省依托11家五星级温泉旅游企业(占全国1/4) 开发康养、旅居、亲子游等新产品 [2] - "跟着赛事去旅行"模式推动马拉松等赛事进景区 通过特色线路和文旅活动展示城市魅力 [2] - 音乐节和IMAX影院拉动"票根经济" 省科技馆《哪吒2》放映期间省外观众占比达48.66% [2] 文化展览吸引力 - 辽宁省博物馆特展及文创产品成为爆款 5月2日创下单日32261人观展纪录 [3]
洞庭湖畔生态新地标 洞庭湖博物馆即将焕新开馆
央视新闻· 2025-05-15 16:41
项目概况 - 洞庭湖博物馆提质改造总投资超1.8亿元 占地5 08万平方米 集收藏 研究 陈列展示 宣传教育 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 [3] - 项目进入最后调试阶段 借势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推进展陈升级与生态景观一体化建设 定位"展 演 研 宴"多功能生态旅游目的地 [3][9] 展馆升级亮点 - 自然馆采用"展陈+沉浸互动"模式 分"洞庭天下水""远山吞长江""天然乐园"三大板块 通过展品 复原景观 多媒体影片等展示地质变迁 水系特点及野生动物生态 [5][6] - 配备20多项多媒体互动装置 VR体验区含2台设备可观察保护区实景影像 造景区结合投影与环绕声系统模拟湿地环境 [8] - 新增演艺项目《洞庭幻境》沉浸式5D生态剧场 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功能 目标建设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及青少年自然教育课堂 [8] 生态经济区规划馆 - 改造聚焦五大主题展区:"南方文明的摇篮""融入华夏""汇通南北瓷粮销外""耕读传家文运昌盛""湖乡新貌" 系统展示人文历史与生态保护成果 [8]
新华网文化观察丨百年小洋楼焕发新生机
新华网· 2025-05-13 10:00
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资源盘活 - 天津通过改造原开滦矿务局大楼、五大道废弃大院及梁启超等名人故居,加速盘活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城市更新 [1] - 多地以盘活文化资源存量为手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利用小洋楼等资源为经济注入新动能 [1] 小洋楼活化案例 - 天津意式风情区的曹锟旧居主楼改造为"津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及津派书画展 [2][4][5] - 建筑保留原有石柱与风格,通过"历史文化+国际交流"模式打造文旅融合标杆,吸引市民互动体验 [5][6] - 意式风情区管委会强调"修旧如旧"与创新活化结合,提升游客体验 [7] "洋楼+"业态创新 - 天津市877幢历史风貌建筑中,部分通过"洋楼+"模式发展新业态,如曹禺剧院恢复演出功能,民主剧场引入德云社带动流量 [8][9] - 和平区法国公议局旧址转型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运用AR/VR/AI技术举办敦煌特展等主题展,实现古典建筑与数字艺术融合 [10][14] - 专家指出需结合建筑文化底蕴与市场需求,推进文旅产品、场景、业态三重融合 [12] 可持续盘活路径 - 安里甘艺术中心历经6年修缮,定位为音乐演出场所,强调持续性保护利用与常态化运营 [13][16] - 天津对小洋楼实施分级保护,需科学论证、严格施工及招商审核,避免"盘而不活" [13][15] - 福州、武汉、哈尔滨等地通过政策创新(如古厝"身份证"、三级保护体系、特色业态规划)系统性激活历史建筑 [15] - 地方政府需打通政策堵点,政企协同挖掘资源价值,为经济提供持续动力 [15]
周六来考古博物馆看“东吴大墓” 1200余件/套苏州出土文物出展,80%以上属于首秀
苏州日报· 2025-05-13 08:43
全都是真的,全都是从苏州地底下挖出来的——1200余件/套文物,已经在越堤路321号的苏州考古 博物馆严阵以待、翘首以盼了。这些从苏州各个考古工地、库房"抽调"而来的苏州考古"精兵强将",有 陶器、瓷器、漆木器、青铜器、玉器等,80%以上属于"新兵首秀"。5月17日(本周六)上午10:30, 苏州考古博物馆将正式开馆,面向社会观众免费开放。 与国内大多数博物馆不同的是,苏州考古博物馆是江苏省内首座富有地域特色的专题博物馆。"国 内专门聚焦考古、以'考古'命名的博物馆目前来说还是很少的,我们的考古博物馆和传统博物馆的展陈 形式不太一样,并非单件精品文物的串联式展陈,而是成组、成套的集合式展陈,通过不同遗址内多套 器物的组合,来呈现它们各自的文化内涵。"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即将开放的苏 州考古博物馆,其展览展示将贯穿考古全生命周期,也必将为观展者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在苏州考古博物馆,你将看到与心爱小狗一同长眠的远古人类。草鞋山遗址出土的马家浜文化墓 葬,被迁移到这里,封存在玻璃下,一眼6000年,近在咫尺;你将触摸到一块千年前陶片的复杂纹理, 近距离观看文物修复师怎样使它恢复旧颜;你将近距离了 ...
去年接待观众近1.4亿人次!2025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活动将启
扬子晚报网· 2025-05-08 00:42
博物馆行业热度 - 五一假期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531.7万人次,同比增长31.5%,文创收入达2104.5万元 [1] - 2024年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总量近1.4亿人次,其中未成年观众占比20.9% [7] - 全年举办社会教育活动33,955场,线下活动占比96.2% [7] 博物馆活动与展览 - 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将举办171个主题展览、409项研学活动及107场"六进"活动 [3] - 2024年全省陈列展览总数2,397个,包括16个入境展览和17个出境展览 [7] - 4个展览入围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终评,5个展览入选国家级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7] 博物馆数量与等级 - 2024年新增备案博物馆7家,全省总数达362家,其中国家等级博物馆98家(一级26家) [5] - 免费开放博物馆320家,占比88.4%,历史文化类占比最高(30.3%) [6] - 无锡市博物馆密度最高,每11.7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全省平均为23.6万人/座 [6] 博物馆资源与科技应用 - 全省博物馆馆舍建筑面积256.11万平方米,南京占比23.1%居首 [6] - 馆藏文物158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524件/套,2024年修复文物2,388件/套 [6] - 运用VR、AI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数字展览,强化青年群体互动与文化传承 [4] 文创与区域协作 - 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将举办79个文创活动,如"南都繁会文创市集"等 [3] - 通过近千场省市联动活动整合文物资源,促进文化资源下沉基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