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行业
搜索文档
我国大豆供应链韧性持续增强
经济日报· 2025-10-30 06:01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面对国际市场风云变幻,我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牢牢守住"油瓶子""肉盘 子"安全,把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紧紧握在自己手中,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大豆自给率的稳步提升,显著增强国际市场议价能力。近年来,我国实行大豆产能提升工程,大豆产量 连续3年超过2000万吨,2024年大豆自给率比2020年提高4个百分点。尽管国产大豆还不能完全替代进 口,但其战略价值远超数字本身。我国大豆产能的持续扩大,会逐步改变国际市场对"中国大豆进口需 求"的预期。一旦国际市场形成"中国需求减弱"的预期,国际大豆价格便难以维持高位运行,甚至可能 承受下行压力。这一结构性变化赋予中国企业在采购节奏、定价机制等方面更大的主动权,使其逐步摆 脱过去被动接受高价的局面。 豆粕是饲料蛋白的关键来源,长期以来一直是养殖业离不开的"刚需口粮"。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 饲用豆粕需求水涨船高,成为拉动大豆进口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饲料中豆粕占比依然偏高,有较大 下调空间。为了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赖,我国深入实施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一方面,全面推广低蛋白日 粮技术,通过精准配方与合成氨基酸添加,在保障动物营养的同时,降低蛋 ...
特朗普通告全球,不想摧毁中国,若中方作出让步,美或降低关税
搜狐财经· 2025-10-23 16:36
中国还另寻大豆供应来源,巴西、阿根廷已经成为主要供货国。2025年,中国与南美签下长期订单,绕开美国,价格便宜、质量可靠。此外,中国对美国船 只在港口征收特别港务费,例如"曼努凯"号一次就需多付446万元,这无形中增加了美国企业运输成本,也打击了美方出口。 这些措施精准打在美国痛点上,特朗普想用关税逼中国低头,结果美国国内压力更大。他嘴上说"不想摧毁中国",本质是一种无奈妥协,并非突然温和。美 国已不再是那个能随意主导国际规则的超级大国,中美关系也不再是"你强我弱"的单边结构。 好的,我将把文章改写为通俗易懂、可读性更高的版本,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同时保持原意和核心观点: 这到底是谈判前的铺垫,还是老套路"边打边谈"?不要被特朗普那句"我不想摧毁中国"迷惑,他的逻辑一直很直接:只要能让美国占便宜,什么话都能说, 什么牌都能打,这次也不例外。 说这话的时间点很关键。中美即将进行新一轮高层会谈,而美国的牌面并不好看:对华出口暴跌、农民抗议、稀土供应受 限、芬太尼问题被甩锅……特朗普需要一个台阶下,也得给自己的选民一个解释。 先说大豆:2025年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下降了79.6%,中西部农业州的 农场主们焦虑万分, ...
巴西大豆坐地起价报价疯涨,中国买家集体停购,加大阿根廷采购量
搜狐财经· 2025-10-21 21:37
市场现状与博弈 - 巴西大豆报价比美国大豆每蒲式耳高出超过1美元,出现显著溢价 [3] - 中国买家集体暂停采购12月及明年1月船期的大豆作为反制 [3][23] - 国内大豆油企业利润自今年下半年以来长期处于负值区间 [17] 中国的战略优势(三张王牌) - 国家战略储备大豆特别充足,可作为平抑市场波动的压舱石 [7] - 进口来源多元化,除巴西外,还从阿根廷、乌拉圭、加拿大等国进口,2024年这些国家合计占中国大豆进口额的7% [9][11] - 饲料配方技术突破,利用菜籽粕、棉籽粕等杂粕替代豆粕的比例已稳步提升至15% [13] 全球定价机制与挑战 - 全球大豆价格由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合约价格决定,最终售价在此基础上加上由出口商掌握的“升贴水” [19] - 巴西出口商通过放大区域升贴水推高报价,使中国作为最大买家却在定价权上处于被动地位 [19][21] - 中国减少对美国大豆依赖的战略调整使巴西成为最大受益者 [15] 预期的市场转折点(两个时机) - 第一个时机是巴西2025/26年度大豆创纪录丰产预期,产量预计达1.776亿吨,出口潜力高达1.1亿吨,预计明年初上市将迫使高估价格回落 [36] - 第二个时机是中美新一轮贸易谈判的潜在突破,可能促使中国油厂转向采购目前价格更具吸引力的美国大豆 [38][39] - 2024年中国仍从美国进口了2213万吨大豆,美国是强大的备选供应渠道 [41] 宏观战略与体系韧性 - 中国构建了“储备+多元+替代”的完整应对体系,以开放性和灵活性抵御全球化风险 [28][32] - 该模式不同于日本追求绝对自我保障或欧盟构建封闭内部市场,强调通过强大内部韧性进行风险管控 [30][32] - 此次事件是对中国粮食安全体系韧性与战略智慧的全面检验 [5][43]
美国财长大发雷霆,背后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搜狐财经· 2025-10-20 16:16
美国经济与行业状况 - 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萎缩[2] - 美国国债规模达到37万亿美元[2] - 政府停摆创纪录地持续到第16天[2] - 七成企业抱怨对华贸易政策对生意造成负面影响[2] - 美国大豆出现滞销问题,积压在仓库中[2] 中美贸易动态 - 中国采取多元化大豆进口渠道的策略[2] - 中国启动稀土出口管制措施[2] - 美方要求延长关税停火期并进行讨价还价[2]
特朗普夸下海口,中国一定会答应?美国人不干了,上个“大饼”还没吃到,中美局势迎来新变数
搜狐财经· 2025-10-19 11:22
要知道美国农民早就没耐心了。之前特朗普承诺的农业补助,到现在连影子都没见着。原本计划10月7 日发放的130亿美元农业援助,因为国会和白宫在预算分配上吵得不可开交,联邦政府部分机构直接停 摆,负责发补贴的美国农业部也没能幸免。现在政府停摆都两周了,两党还是没谈拢,这笔补贴啥时候 能发下来根本没个准信。对不少美国农民来说,这补贴不是简单的"晚点拿",而是救命钱——仓库里堆 着卖不出去的大豆,农资成本还一个劲往上涨,没这笔钱连周转都成问题。 据环球网报道,近期特朗普在白宫对着记者放出狠话,说要把大豆问题当成和中方会晤的核心议题,还 拍着胸脯保证只要自己出面,中方马上就会答应进口美国大豆。这话听着挺提气,可现实情况是中方至 今没确认过要和他见面,不少人都觉得这又是他自导自演的一场政治秀,目的就是想敷衍下美国农民。 更让农民闹心的是特朗普画的饼一个接一个,可没一个能兑现。之前他说要"双管齐下"解决大豆危机, 一边跟中方谈判恢复订单,一边用关税收入补贴农户。结果谈判的事中方没回应,补贴又因为政府停摆 泡汤。伊利诺州的农民加夫纳就跟美国媒体CBS吐槽,大家要的不是临时补贴,是正常的贸易渠道。他 还担心要是美国再不抓紧跟中 ...
特朗普,100亿美元救市!美农民正受劳动力、关税以及价格冲击!
搜狐财经· 2025-10-08 21:19
美国农业面临的挑战 - 美国农业正经历“史诗级寒冬”,受劳动力短缺、关税政策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冲击[3] - 2025年农场生产开支预计达4674亿美元,较去年增加120亿美元[3] - 2025年上半年农场破产数量为2021年以来最多[3] - 农产品价格指数下跌8%,与生产成本上升形成挤压[10] 大豆行业危机 - 大豆行业受冲击最为严重,成为危机中的“倒霉蛋”[5] - 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34%关税,导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暴跌[6] - 2025年1月至8月,巴西对中国大豆出口量突破20亿蒲式耳,抢占美国市场份额[6] - 大豆价格跌至每蒲式耳9.5美元,豆农每英亩亏损约100美元[8] 成本与劳动力压力 - 化肥价格因加拿大出口限制同比上涨40%[8] - 农机设备价格因关税增加普遍上涨15%至20%[8] - 强硬的移民政策导致季节性农业劳动力短缺,中西部农场面临收割困境[8] 政府救市计划 - 特朗普政府计划动用100亿至140亿美元资金救助农民,资金来源包括关税收入及农业部“紧急商品援助计划(ECAP)”[5][11] - 此为2018年贸易战时期230亿美元补贴后的又一次救市行动[11] - 补贴分配存在争议,大型农业企业通常获得更多,中小农场主所得甚少[13] 政策矛盾与外部环境 - 救市计划与加码关税政策并存,政府对墨西哥、加拿大等加征25%关税,进一步扰乱供应链并推高农机零部件价格[13] - 联邦政府部分停摆加剧经济困境,每停摆一周预计造成GDP损失150亿美元,停摆一月可能导致4.3万人失业[16] - 农业部下属部门停摆影响食品安全检查及出口认证,导致订单被巴西、阿根廷等竞争对手抢走[18] 全球市场格局变化 - 全球农产品市场格局生变,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加大对巴西、阿根廷农业投资,建立完整产业链[19] - 2025年巴西对中国大豆出口占中国进口总量的71%,取代美国成为最大供应国[21] - 中国态度明确,要求美国取消不合理关税作为恢复大豆贸易的前提[21] 行业竞争力与政治影响 - 特朗普在农业州的支持率从2020年的68%降至52%[22] - 长期依赖补贴可能削弱美国农业创新动力,而中国、巴西等国正加大农业科技投入[24] - 美国实际关税税率升至17%,为1933年以来最高水平,加剧通胀并抑制消费需求[18]
巴西大豆行业代表:贸易战让更多巴西大豆转向中国
环球时报· 2025-05-30 06:47
中巴大豆贸易关系 - 巴西大豆在中国进口市场份额显著增加 2024年对华出口已是美国3倍多 [3] - 巴西与中国在大豆贸易上形成相互依存关系 中国需要巴西保障粮食安全和加工产业供应 巴西依赖中国作为最主要出口市场 [3] - 巴西大豆在中国市场份额扩大的主要原因为信任 稳定和供应的可持续性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后巴西巩固了可靠供应商地位 [3] 贸易战对巴西大豆行业影响 - 贸易战使巴西大豆出口方向明显变化 大量大豆转向中国市场 对其他市场供应减少 [6] - 贸易战推动巴西大豆出口总量上升 [6] - 贸易战给巴西国内加工行业带来负面影响 用于国内加工的大豆供应减少导致成本上升 巴西三分之一大豆用于加工豆粕和豆油 [6] 中国需求与巴西供应调整 - 近期来自中国的需求有明显增长 巴西调配了当前收成35%至40%的未销售大豆供应中国市场 [4] - 巴西大豆种植有明确年度周期 2025年产量已基本确定 种植户将评估中国需求增长是否可持续以决定是否扩大种植面积 [4] - 4月宁波舟山港接卸巴西大豆船艘次同比增长48% 装卸量达70万吨同比增长超过三成 [2][4] 国际市场竞争与连锁反应 - 贸易战导致中国加大巴西大豆采购 美国可能出现大豆过剩并寻求开拓其他市场 与巴西在非中国市场竞争 [6] - 贸易战可能推动美国国内大豆加工行业发展 导致豆粕供应过剩和国际市场价格下跌 [6] - 巴西一半以上豆粕用于出口 美国豆粕过剩将直接导致巴西大豆加工行业出口收益减少 [6] 未来贸易前景展望 - 未来5-10年中国将越来越重视提高大豆自给能力 可能不会大规模扩大原粮进口量 [7] - 巴西希望中国战略性地适度进口更多豆粕 这有助于维护稳固健康的双边贸易关系 [7] - 中国加工产业可考虑自己加工一部分原粮 进口一部分豆粕的组合方式 [7] 产业合作与发展潜力 - 中巴在大豆领域智慧农业合作值得期待 特别是在种子技术研发方面 [8] - 期待开发更高蛋白 更高油份的大豆品种 实现产品多样化和差异化 [8] - 大豆物流合作潜力巨大 尤其是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企业参与具有重要意义 [8] 生产可持续性 - 巴西2006年实施亚马孙大豆禁令 确保大豆生产只在现有农业用地上进行 [8] - 大豆行业建立完善供应链监管系统 监测亚马孙地区种植情况并鼓励在已开发区域生产 [8] - 行业持续推动减少对雨林影响的工作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