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集

搜索文档
非遗焕新 京冀联动 北岸吉市开启文化消费新场景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27 20:57
文化市集创新模式 - 北岸吉市以"非遗走进生活"为核心理念,融合历史名园风貌与非遗传承项目,构建"看学做买晒"的消费动线,成为京城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新地标 [1] - 市集通过竹编、剪纸、香囊制作等非遗技艺展销区与亲子互动的皮影DIY项目,结合潮流文创产品如纯金银錾刻装饰画、北海公园主题蔚县剪纸等联名产品,吸引消费者 [3] - 活动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创业团队启动"非遗传承人宣传计划",通过平台扶持推动文化可持续发展 [3] 区域协同与跨界合作 - 京冀文旅协作推出"荷风拂塔・京冀'鲜'行"主题活动,联动河北省安新县赵北口镇在北海公园北岸吉市设白洋淀风物展售专区,呈现8大类50余种非遗制品 [5] - 仿膳茶社推出"菡萏茶话"荷花主题非遗手工下午茶及"淀泊寻鲜"系列茶点,搭配非遗手工体验和白洋淀农副产品展销,实现文旅融合 [5] - 仿膳与北京同仁堂达成深度老字号联盟合作,推出仿膳香礼及四季酒,并设计老字号联盟柜台,消费者可获赠香囊材料包体验DIY草本香囊制作活动 [7] 商业模式创新 - 北岸吉市采用"文化展示+消费帮扶+产业联动"模式,既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也为京津冀乡村振兴与老字号联盟创新发展提供示范样本 [9] - 仿膳与同仁堂以"药食同源"为理念,探索联名养生糕点研发,实现"饮食养生+非遗手作"的跨界融合,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融入现代消费场景 [7] - 市集将持续常态化运营,通过非遗技艺活态展示与区域协同创新,形成可持续的文化消费生态 [3][9]
“市集经济”带火幸福林带
搜狐财经· 2025-06-25 21:33
行业发展趋势 - 创意市集在互联网与自媒体浪潮下迎来多元发展,衍生出美食、文创、零售、娱乐、闲置二手等多种业态,构建起充满活力的消费新图景 [3] - 市集已成为备受年轻人青睐的新兴生活方式,契合其追求时尚潮流和差异化消费体验的生活态度 [8] - 市集通过不同主题策划和更新面向不同受众群体,并逐渐发展出"创意文化""艺术公益""环保低碳"等标签,承载更多社区功能 [10] 公司运营亮点 - 幸福林带通过精品市集和创意档口吸引周边居民与年轻人"跨区"参与,周末及节假日人流量显著 [4] - 公司策划市集时注重"社交属性",推出"集章打卡赢幸福周边"等衍生活动,增强参与者沉浸式体验和社交互动 [6] - 幸福林带已培育多个常态化市集活动,如"林下π跳蚤市集"每期达200个摊位,规模与人气可观 [10] - 公司与"憨伯特"联合推出"光和交易SPACE森系市集",结合生态林带特色与"森系"主题,成功吸引年轻族群 [10] 商业模式创新 - 市集摊位不完全固定,为消费者提供新奇感和期待,持续激发消费体验提升 [8] - 通过"以物换物""旧物拍卖"等环节进行商业探索,将人气转化为"市集经济"实现双赢 [10] - 市集聚拢不同兴趣圈层的消费群体与售卖者,形成互相促进的消费生态 [8]
买买买!桐庐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44亿元!丨桐观经济
搜狐财经· 2025-06-06 15:17
消费市场表现 - 一季度桐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44亿元,同比增长3.9%,限上社零增长10.7% [1] - 餐饮业增速3.8%,位居全市第四名 [6] - 桐乐汇生活市集累计吸引客流超30万人次,营业额突破300万元 [11] - 桐庐银泰城春节档客流同比增长30%,整体销售额增长近50% [12] 政策刺激效果 - 以旧换新政策累计核销1983.72万元,带动消费1.32亿元 [2] - 3C数码产品国补政策核销补贴242万元,带动消费2000余万元 [5] - 推出"桐"购、"桐"吃、"桐"玩三大系列促消费活动 [2] 餐饮品牌发展 - "桐庐味道"品牌授权企业达120余家,覆盖土特产、小吃、土菜及文旅领域 [8] - 年货节4天销售额达200万元,春节餐厅年夜饭"一座难求" [6] - 30余家餐厅推出订餐有礼活动,50余家餐厅推出代金券促销 [8] 新兴消费业态 - 桐乐汇生活市集融合非遗手作、在地美食、民谣演出等体验式消费 [12] - 柴埠夜市等特色市集点燃城市"烟火气" [11] - 消费业态呈现"可逛、可玩、可分享"的沉浸式社交特征 [12]
顺义天竺打造航空慢生活特色街区,招募艺术民宿、创意市集等项目
新京报· 2025-05-30 14:34
招商引资大会 - 顺义区天竺镇举办2025年优质资源推介暨招商引资大会,与多家行业协会、第三方服务机构及重点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领域涵盖医药健康、酒店、体育等[1] - 顺义区首个"企业会客厅"在天竺镇揭牌,打造"类海外"商务服务空间,为重点企业免费提供交流场所[1] - 企业会客厅分为三层,一层为展示区域,可承接50人左右的活动和小型发布会,二层和三层为功能完备的洽商区,满足多样化商务需求[1] 土地资源推介 - 天竺镇推介近3520亩优质土地资源、12处工业商业楼宇及3处厂房[1] - 重点推介2801街区地块(总面积2657.7亩)和岗山地块(总面积942亩,建筑规模约44万平方米)[1] - 2801街区地块计划建设罗红摄影艺术馆二期项目,岗山地块距T3航站楼仅600米[1] 产业发展规划 - 天竺镇启动楼台村"飞行花园艺术街区"策划方案,计划打造融合艺术民宿、创意市集等"乡村振兴+农商文旅"融合项目[2] - 依托首都国际机场区位优势,构建"1+3"现代化产业体系(临空经济+国际体育、文化创意和大健康产业)[2] - 采用"商业为基础、商务为引擎、商贸为纽带"的立体化战略,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2]
市集遍地,但流量密码失灵?
创业邦· 2025-05-21 18:34
创意市集行业现状 - 创意市集已成为年轻人休闲娱乐、社交及小众文化聚集的重要场所,兼具商业属性和生活方式重塑功能[3][5] - 小红书"市集"话题讨论量超442万,浏览量达7.2亿次,显示极高关注度[7] - 细分主题市集(如宠物/咖啡/二次元)占比提升,精准满足圈层需求且辨识度更高[5] 消费者行为特征 - 年轻消费者注重"在场感",愿为氛围支付溢价,Z世代愿多付50%预算[19] - 72%消费者通过市集接触新品牌后会持续参与线上团购,形成消费闭环[10] - 选址和空间设计显著影响体验,开阔场地使客流分散度提升30%以上[10] 摊主经营现状 - 摊主构成中50%为专业创业者,50%为兴趣驱动的新手,后者因经验不足易受挫[16] - 头部摊主日收入可达四位数,但超60%摊主日均收入不足百元[12] - 五一黄金周期间15%摊主未能收回摊位成本,极端天气导致客流下降40%[12][14] 行业运营痛点 - 市集同质化率达62%,其中饰品品类重复率最高[21] - 30%主办方存在"重招商轻运营"问题,宣传投入不足导致转化率低于行业均值[21] - 45%摊主反映主办方未做好基础设施(如帐篷共享)和品类管控[21] 创新运营模式 - 策展型市集客流年增35%,沉浸式业态成为新增长点[19] - 头部品牌采用主题差异化策略,通过节点营销使复购率提升25%[23] - 协同宣发模式使摊主与主办方联合引流效率提升50%,优质摊主可获得费用减免[23] 行业发展趋势 - 五一假期市集搜索量环比增长220%,夜游市集成文旅融合新引擎[18] - 未来需从"重数量"转向"重质量",通过文化调性设计使用户停留时长增加2倍[25] - 成功市集需具备三大要素:主题差异化率超80%、互动环节占比40%、摊主品控通过率95%[21][23]
“市集游”撬动文旅大市场
苏州日报· 2025-05-07 08:13
市集游的兴起与表现 - "市集游"成为新型文旅形式,融合地域文化、非遗技艺、潮流艺术与市井烟火等元素,促进文旅消费和融合 [1] - "狮山市集"在"五一"假期以"最中国·文博市集"主题吸引50多家博物馆和文博机构参展,包括国内外知名博物馆 [2] - 狮山市集客流量超22万人次,总销售额突破500万元,拉动狮山商圈销售额增长24% [3] - "创意无界"大学生原创非遗市集展示缂丝、苏扇、茶具等非遗文创作品,吸引大量客流 [3] 市集游的特点与吸引力 - 市集游融合文化体验、社交互动、休闲购物等多种元素,成为文旅消费新趋势 [4] - 年轻人更愿意为个性化、故事性的体验买单,对手工、原创、小众商品感兴趣 [5] - 市集契合年轻人线下社交与真实互动需求,成为他们线下聚会和兴趣社交的"派对场" [5] 政策支持与发展意义 - 国务院办公厅明确支持打造创意市集,苏州将其作为促进文旅消费的重点举措 [5] - 市集具有形式灵活、时间自由、经营成本低等优势,是促进消费、解决就业的重要形式 [5] - 市集游为城市发展提供"柔性切口",成为展示城市形象、宣传地方文化的载体 [6] 创新案例与存在问题 - 苏州探索"桃坞雅集"、"姑苏易淘趣"等创新市集形式,推出虎丘文创雪糕、七狸邮局文创等特色产品 [6] - 部分市集存在商品同质化问题,"千集一面"现象影响消费者体验和原创商家 [6] - 建议规范摊位收费、优化选址和商家选择,更好匹配消费客群 [7] 可持续发展建议 - 推动市集品牌化、内容差异化、体验沉浸感和文化共情力发展 [7] - 做好选址规划、时间安排,严格把关经营秩序、环境卫生和产品质量 [7] - 平衡商业价值、文化传承与体验形式,建立长效运营机制 [7]
年轻人突然爱上“赶集”,五一北京市集成群,赶个集得花上大几百 | 五一促消费观察
华夏时报· 2025-05-06 22:54
市集消费新趋势 - 年轻人重新爱上赶集,各类主题市集如咖啡节、面包节、啤酒节等成为新消费通道 [3] - 五一假期北京举办近20个不同主题市集,吸引大量年轻人消费 [3] - 市集需购买门票(如"双手做工"市集门票35元/人),且商品价格较高,但依然吸引消费者 [5][8] "双手做工"市集案例 - 市集位于北京郎园station(前身为老纺织仓库),被认定为北京市首批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 [4] - 共有接近200个店铺,集合全国各地手作人,涵盖食品、服饰、背包、手工艺品等多个品类 [3][8] - 商品定价较高:冰激凌两球30元,亚麻/丝质衣服单价过千元,手冲咖啡超60元,与精品咖啡馆价格持平 [9] - 市集结合乐队和脱口秀表演吸引年轻人,无需额外收费 [10] 市集商业模式 - 摊主多为独立品牌主理人(20-30岁年轻人),市集成为品牌推广和线下广告的重要渠道 [9][10] - 市集通过社交平台预告活动,提前积攒人气 [10] - 部分摊主表示参加市集主要目的并非直接销售,而是品牌曝光 [10] 行业动态 - 市集已成为消费热点,商场、广场、赛事场地等频繁出现市集 [11] - 五一期间北京多个商圈推出特色市集:THE BOX朝外年轻力中心举办艺术节、北京坊推出"星瑶市集"、首钢园举行啤酒节、隆福寺推出中古市集 [11] - 上海等地政策支持市集经济,优化设摊开放区域发展夜市经济 [13] 消费者行为 - 消费者愿意为独特商品支付溢价(如手工木雕、植物香氛等),认为"不是天天购买但值得" [9] - 市集成为年轻人展示个性穿搭的场合(如洛可可风格长裙),提供审美包容空间 [13] - 部分消费者因社交平台推荐选择市集作为假期活动 [9]
海淀文旅新地标同庆街,再启三山五园文化市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01 20:19
三山五园文化市集概况 - "琉璃逸夏"三山五园文化市集在五一假期首日吸引2万多市民游客打卡[1] - 市集涵盖非遗手作、独立设计、轻食茶饮、园艺美学、互动体验五大板块共60余个摊位[3] - 市集开放时间为五一期间每日10-20时,后续每周五至日持续至端午假期结束[6] 市集特色内容 - 非遗手作板块包含掐丝珐琅、扎染、木雕、鼻烟壶制作等传统工艺展示与体验[3] - 独立设计板块聚集年轻设计师作品,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3] - 轻食茶饮区提供太空啤酒、文创雪糕等海淀特色食品及精品咖啡[3] - 互动体验区设置手作工作坊让游客参与创作过程[3] 配套业态升级 - 新引进"小酒窝"酒馆采用"日咖夜酒"模式,计划举办文学沙龙活动[5] - "嗨YOU巴士"观光车串联三山五园文化区及高校、中关村等热门景点[5] - 巴士提供学术咖啡、太空啤酒等特色餐饮服务[5] 文化定位 - 市集名称"琉璃逸夏"融合颐和园琉璃建筑美学与立夏节气元素[6] - 旨在活化传统文化,打造东方美学文化地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