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科技
搜索文档
以艺术融合硬核科技,北京经开区打造“全域人工智能之城”
南方都市报· 2025-10-27 15:04
展览概况 - 第五届"大都东南"科技艺术展于2025年10月24日在北京智慧融媒创新中心开幕 主题为"智绘未来:多维视角下的全域人工智能之城" [1] - 展览由中央美院造型基础部副主任、教授卢征远担任策展人 [1] - 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1月24日 期间将举办"1+2+2"系列活动 [24] 战略定位与目标 - 北京经开区正加快建设全域人工智能之城 坚持以场景应用牵引技术创新 [3] - 目标是打造首都创新文化先导区、全国科文融合产业样本区 [23] - 系统性探索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生产生活的路径机制 [3] 产业与科技融合 - 展览深度锚定亦庄产业基因 实现艺术创作与本土企业、特色产业的精准融合 [7] - 让经开区四大主导产业与六大未来产业成为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 [7] - 展览特色是"艺术融合硬核科技" 将产业成果转化为可触摸、可互动的文化场景 [7] 参展企业与产品 -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展出开幕式限定展品"阿尔特大模型" 探索AI技术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5] - 现场展出来自亦庄企业的明星产品 如《亮亮视野(LLVISION)眼镜》和《未来黑科技显示系统》 [13] - 尚亦城(北京)科技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天工异彩影视科技有限公司携手打造的XR虚拟拍摄基地成为热门打卡点 [14] 展览内容与特色 - 展览分为"共生·之境""智联·万象""古韵·新章""创想·无界"四个章节 [7] - 包含《若花·序章》《鼓舞共乐》《龙宫戏影》等数字互动式体验作品 [13] -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学生展出"亦小互动展示机器人""智能喂猫装置""智能安全门"等创意作品 [13][14]
AI女演员勇闯好莱坞,为何遭全行业排斥?
虎嗅· 2025-10-11 20:20
文章核心观点 - AI女演员Tilly Norwood的出现及其拟签约好莱坞经纪公司的计划,在好莱坞引发了激烈的行业抵制和伦理争议,凸显了AI技术与传统影视行业在核心价值上的冲突[7][11][12] - Particle6公司及其创始人Eline Van der Velden试图通过其AI制作管线和Xicoia工作室,将Tilly Norwood等“合成表演者”商业化,其商业模式挑战了以真人演员为核心的好莱坞体系[18][22][26][27] - 尽管面临好莱坞主流力量的强烈反对,但AI技术在降低制作成本、创造可规模化数字资产方面的潜力,预示着其在工会力量较弱或法规尚不完善的市场可能找到发展土壤[77][84][86] AI演员Tilly Norwood概况 - Tilly Norwood是由Particle6公司创造的AI生成女演员,外貌酷似多位当红女星的混合体,于2025年7月在一部名为《AI Commissioner》的AI生成喜剧短片中首次亮相[15][16] - 该角色在社交媒体上拥有鲜明人设,定位为热爱“冰咖啡”的Z世代女孩,并宣称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多种表演任务[9][17] - 其商业运作模式是技术上作为多种AI工具集成的数字产品,商业上作为Xicoia工作室旗下的签约“艺人”,盈利模式涵盖影视出演、品牌代言、粉丝互动等真人明星涉及的领域[26][27] Particle6公司与技术基础 - Particle6公司由具有演员和物理学背景的Eline Van der Velden创立,定位为“制作内容的科技公司”,采用远程办公并全面拥抱AI以优化制作流程[62][63][73][75] - 公司深度使用Runway、Sora、11Labs、DeepSeek和ChatGPT等10余种AI工具,并自研“DeepFame”人格引擎以确保AI角色能自主响应并维持文化相关性[19][20] - 其AI流程声称能将制作成本降低60%到90%,能以7.5万至12.5万美元的成本制作出质感相当于25万美元的内容[77] Xicoia工作室的商业愿景 - Xicoia是Particle6启动的“AI人才工作室”,核心业务是创造、管理和商业化“超真实数字明星”[22] - 其商业逻辑是创造“活的、可表演的IP”,这些数字明星拥有完整背景故事、独特个性、发展叙事弧线并能与粉丝互动[23] - 愿景是建立由AI角色构成的宇宙,角色间可互动产生联动效应,构建庞大的数字IP矩阵,并展望未来演员可授权自身“数字孪生”实现收入规模化[80][81][82] 好莱坞行业的抵制反应 - 美国演员工会发表严厉声明,指出Tilly Norwood是基于无数专业表演者作品训练而成的计算机生成角色,属于未经许可和补偿的侵权行为[34][36] - 多位知名演员公开表达反对,艾米莉·布朗特直言感到“恐惧”,玛拉·威尔逊批评其为“盗窃”,拉尔夫·伊内森等使用了更激烈的措辞[35][37][46][49] - 好莱坞主流经纪公司如WME、Gersh等公开表示不会签约Tilly Norwood[52] 反对的核心论点 - 首要论点是AI演员伤害真人演员利益,其诞生依赖于大量未授权的数据训练,这与2023年好莱坞大罢工中演员工会核心诉求直接冲突[34][38] - 另一论点是质疑AI演员的艺术价值,认为其缺乏生活经验和真实情感,无法达到真人演员的情感共鸣水平,表演只是“伪装”而非“表达”[43][44][45] 创始人的辩护与立场 - 面对批评,创始人Van der Velden通过Tilly的Instagram账号发布声明,将AI比喻为“新的画笔”而非替代品,强调其是一件创意艺术品而非人类替代品[54][55][56] - 她以自身演员身份担保AI角色无法夺走人类表演的技艺或乐趣,并透露业内对AI演员的态度已逐渐从抵触转向接纳,近期有不少公司寻求合作[57][58]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此次事件被视作一场关于行业如何选择使用AI工具的政治和经济问题,好莱坞传统体系暂时压制了这次新技术尝试[83][84] - 分析指出,在预算紧缩和对效率的追求下,资本可能向AI倾斜,尤其在工会力量较弱、法规不完善的全球其他市场,类似AI演员可能找到落地土壤[85][86] - Tilly Norwood被视为AI演员时代的序章角色,其争议性成功地将AI对影视行业的潜在冲击议题置于公众面前[87]
AI女演员勇闯好莱坞,却遭全行业怒怼,他们在害怕什么?
36氪· 2025-10-11 20:12
AI演员Tilly Norwood事件概述 - 在瑞士苏黎世电影节行业峰会上,Particle6公司创始人兼CEO Eline Van der Velden宣布AI生成女演员Tilly Norwood获得多家好莱坞经纪公司青睐并即将签约[4] - 该消息迅速引发全球广泛关注和批评,尤其触怒好莱坞行业,美国演员工会发表严厉声明,明星艾米莉·布朗特直言感到"恐惧"[6][30] - Tilly Norwood外表酷似瑞秋·泽格勒、海莉·斯坦菲尔德、安娜·德·阿玛斯等当红女星的混合体,其生成模型可能基于这些演员的公开数据[8] Particle6公司技术架构 - 公司制作流程深度使用AI,工具箱包括Runway、Sora、11Labs、DeepSeek和ChatGPT等10余种AI工具[9] - 核心自研技术为"DeepFame"人格引擎,确保AI角色在保持品牌安全的同时能够自主响应并维持文化相关性[9] - AI流程能将制作成本降低60%到90%,以7.5万至12.5万美元成本制作出质感相当于25万美元的内容[44] Xicoia工作室商业模式 - Particle6同步启动AI人才工作室Xicoia,核心业务为创造、管理和商业化"超真实数字明星"[12] - 商业逻辑是创造"活的、可表演的IP",这些数字明星拥有完整背景故事、独特个性及可发展的叙事弧线[12] - 盈利模式涵盖影视出演、品牌代言、社交媒体流量、游戏植入及粉丝互动等真人明星所及的全部领域[17] 好莱坞行业强烈反对 - 美国演员工会声明强调Tilly Norwood并非演员,而是基于无数专业表演者作品训练出的计算机生成角色,属于未经许可和补偿的侵权行为[26][27] - 反对焦点包括AI演员模仿真人演员却未授权数据训练,以及其缺乏真实生活经验和情感共鸣能力[26][30] - WME、Gersh等主流经纪公司公开表示不会签约Tilly Norwood,多位知名演员通过社交媒体表达抵制态度[32][34] 创作者背景与行业影响 - Eline Van der Velden拥有戏剧和物理学双背景,曾获核聚变硕士学位,后回归表演领域并创立Particle6[39][43] - 公司定位为"制作内容的科技公司",目标是通过数据分析和流程优化成为"制作界的麦肯锡"[44] - 事件凸显行业对AI工具使用的政治经济分歧,在预算紧缩和效率追求下,资本可能向成本更低的AI解决方案倾斜[47][49]
创意、拍摄、后期全流程覆盖,虎鲸文娱AI影视大模型亮相云栖大会
36氪· 2025-09-25 16:43
公司AI影视大模型技术进展 - 虎鲸文娱与通义万相协同研发的AI影视大模型系列已覆盖前期创意、中期拍摄、后期制作全流程 [1] - 该大模型系列包括运镜模型CameraWeaver、无穿戴AI面部动捕技术、AI表情增强等多项技术突破 [1] - 公司目标是通过AI技术将创作者从繁琐技术中解放出来 使其能更专注于故事本身 [10] 前期创意阶段应用 - 针对行业痛点 公司研发了“影视级文生图”大模型 该模型区别于市面通用模型 在景别、构图视角、空间关系等维度进行精准控制以还原创作意图 [3] - 该模型旨在解决主创团队“创意画面难落地”的问题 通过精准执行文字指令形成可视化参考 从而大幅提升前期沟通与分镜效率 [3] 中期拍摄阶段应用 - 公司研发了图生3D场景技术模型 可基于单张图片重构3D空间并同步生成多视角画面 支持任意角度推拉摇移运镜 [6] - 相较传统需数周搭建UE虚拟场景的方法 该技术模型能在2分钟内生成高精度3D空间场景 实现数百倍效率提升且空间透视零误差 [6] - 该模型在WorldScore的测试分数已成为榜单第一 并已应用于内部项目的分镜与虚拟拍摄预演协同 [6] 后期制作阶段应用 - 公司针对动漫后期推出了无穿戴面捕结合AI精雕的创新方案 通过自研表情生成模型精准还原补全演员微表情与口型细节 [7] - 该方案将过去动画师可能需要花费几周手动调整关键帧的工作 升级为模型自动生成 且质量达到影视级标准 [7] - 此项技术已在今年上半年成功应用于项目 成为提升微表情精度与制作效率的关键工具 [7]
蔚领时代发布沉浸式XR影视作品《木兰2125》
环球网· 2025-09-24 17:11
公司动态 - 实时云渲染解决方案供应商蔚领时代于9月23日正式发布其制作出品的3A级沉浸式XR影视作品《木兰2125》[1] - 公司宣布将在北京798超维视界·VR院线开启《木兰2125》的商业化运营[1] - 该作品以连续剧集形式呈现,突破传统XR内容20-30分钟的篇幅限制,旨在承载更丰富的设定与情节[1] - 《木兰2125》于2025年8月入围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沉浸竞赛单元,是本年度该单元唯一由中国大陆团队独立制作完成的竞赛作品[2] - 该作品即将登陆Meta Quest、Apple Vision Pro等主流沉浸式头显平台[2] 技术突破 - 公司借助AI深度优化制作流程,显著缩短高精度内容生产周期,突破传统效率瓶颈[1] - 团队融合AIGC与工业化管线技术,为高品质内容规模化生产提供行业新范式[1] - 公司自主研发XR全息串流技术,有效突破本地硬件限制,使用户在XR头显中可无缝体验无延迟、超高清的电影级沉浸画面[1] - 以电影级CG能力贯穿美术、视效、音效与动作设计全流程,构建真实可感的沉浸场景[2] - 作品采用180°环幕视角、单目4K超清画质与杜比全景声效果,全面包围观众感官[2] 行业趋势 - XR技术与内容正改写着人们的娱乐模式、生活场景与交互逻辑[1] - 兼具超写实质感与高保真效果的XR沉浸式体验,正成为新兴电影形态与热门娱乐消费方向[1] - 沉浸式体验能让观众真正“走进”虚拟世界,从“观看”变为“进入”[1][2]
数智服贸赋能新丝路
陕西日报· 2025-09-11 08:36
西影无界VR影视技术 - 公司展示自主研发的虚拟现实电影观影终端 实现观众沉浸式融入电影场景从旁观者变为亲历者 [2] - 公司推出坐观式虚拟现实标准影厅全栈解决方案 在服贸会陕西展区文化科技板块作为重点展示项目 [3] - 公司通过影视与科技融合形成从内容创作 技术研发到软硬件配套及规模化推广的全产业链布局 [3] 杨凌国合集团农业国际合作 - 公司在哈萨克斯坦试种8个油菜品种 实测叶绿素含量均超对照组最高增幅达12.9% [4] - 公司海外试验示范涵盖玉米 油菜 棉花 苹果等品种及生物防治 光伏灌溉等技术 推动20余种陕西农产品走向海外 [5] - 公司依托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合作平台 开展涉农科技推广与贸易合作 未来将拓展与共建国家农业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5] 陕西服务贸易整体表现 - 2024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594.49亿元 同比增长31.72% 增速位列全国第四 [7] - 数字技术与服务贸易深度融合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6] - 展区同时展示地质灾害位移测量仪器 PICO 4.tro VR头盔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等多元化产品 [6] 服贸会陕西参展概况 - 陕西遴选16家企业参展 通过高科技展品与多元化体验展现服务贸易创新成果 [3] - 参展企业覆盖文化科技 现代农业 遥感测量等多个领域 吸引众多客商驻足洽谈 [3][6]
“AIGC从工具到生态的破局之路”
观察者网· 2025-08-12 11:11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核心定位为"创意平权",主张AI工具应服务于人类创意表达而非取代人类创作[1] - 采用"工具+社区"双轮驱动模式,通过"恒星工坊"AI创作工具集与"创意广场"用户社区形成闭环生态[3] - 推行"先C端培育再B端爆发"的推广路径,C端聚焦个人创作者,B端瞄准影视公司、广告商等机构客户[6] 产品技术特性 - AI视频生成支持文生视频、图帧视频等模式,提供风格选择(赛博朋克/卡通动漫)、时长调节(5秒-30秒)、画幅比例(16:9/9:16)及"想象力"参数(0%-100%自由度)等定制功能[3] - 影视行业专用模型通过分析数千部影片数据,实现导演思维理解(如悬疑片自动匹配快剪辑/低饱和色调/急促音效)[5] - 正在测试的B端"AI Agent"可实现全流程影视创作,输入需求即可自动生成剧本、分镜、视频及后期剪辑[6] 商业化进展 - C端采用付费下载模式,用户付费后获得内容产权但需标注"AI生成"[6] - B端已承接国家级项目如《和平力量》纪录片,定制化服务将成为重要收入来源[6] - 未来规划涵盖内容变现生态,包括社区反馈、电商广告等模式,目标培育AI时代内容创业者[7] 行业影响与愿景 - 公司认为AI将重构影视行业,类比胶片到数码的技术迭代持续降低创作门槛[7] - 建立三重内容防护机制(审核系统/敏感词拦截/人工校验)应对AI幻觉与伦理问题[7] - 长期目标打造从创作到分发的完整生态,强调"技术承载情感"的人文价值[7]
捷成股份:公司与华为云公司共同签署《视频大模型合作协议》
证券日报网· 2025-08-11 16:42
战略合作 - 公司与华为云签署视频大模型合作协议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 - 合作聚焦AI语料和视频大模型领域 探索影视及音视频生产场景的商用落地 [1] - 双方将共同培养大模型数据服务交付能力 并进行联合市场开拓 [1] 技术布局 - 合作基于华为昇腾云视频大模型技术 旨在掌握生成式大模型先发优势 [1] - 当前合作项目正有序开展 具体进展需关注公司官方信息发布 [1]
文博会招商大会总成交额再创新高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27 16:13
文化产业招商会成果 - 文博会招商会现场签约41个项目,总成交额创新高[1] - 从全国4000多个项目中精选35个精品文化项目进行路演推介[1] - 上海沉浸机遇科技与敦煌市政府签约XR产品《大梦敦煌》,并与携程集团达成全国景点玩乐战略合作[1] - 河南省国脉文化产业园与比亚迪合作打造"非遗传承与科技融合创新"示范高地,签约金额3200万元[1] - 乌鲁木齐文旅局与深圳南粤国际文化传媒签约冰雪大世界项目,金额5亿元[1] - 中传华夏国际文旅与深圳链上旅行集团合作研发"城市文旅AI智能体",金额1亿元[1] 企业参展成效 - 锦绣克什米尔品牌通过文博会实现销售额从十几万元增长至上百万元,本届获阿富汗采购商千张级地毯订单[2] - 深圳咖啡品牌卡法未来成立不足一年已布点超万台智能咖啡机,深圳市场占比超60%,文博会首两日收获50余组合作意向[2] 分会场项目动态 - 定军山电影科技分会场签约三大项目:AI开源软件影视、互动电影播放技术、XR虚拟现实电影院,聚焦AI剧本创作与沉浸式观影[3] - 中芬设计园分会场企业围绕文创IP孵化、文旅商业空间升级展开协作,万科云城设计公社新增10家AI动画与工业设计企业入驻[3] - 华侨城甘坑新镇启动"卡鲁冰雪世界"项目,计划打造深圳东部最大室内冰雪综合体,融入VR滑雪模拟与全息极光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