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制造业
搜索文档
21社论丨经济呈现稳中有进,新动能持续积累壮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5 07:17
总体经济态势 - 国民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生产供给基本稳定,就业形势总体稳固,新动能持续积累壮大 [1] - 经济总量增速有所放缓,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较前值6.5%回落,出口同比下降1.1%,较上月8.3%的增速明显回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略低于前值3.0% [1] 物价与内需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由上月的下降0.3%转为上涨0.2%,显示内需逐步恢复,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已连续六个月扩大 [1] -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1%,降幅连续三个月收窄,环比由降转升,微涨0.1%,反映工业部门供需关系正在改善 [1] - 物价回升受益于假期消费带动,国庆、中秋双节推动宾馆住宿、飞机票和旅游价格环比分别上涨8.6%、4.5%和2.5% [2] 工业与制造业 - 市场竞争秩序优化推动锂离子电池、光伏设备等行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2%和0.6% [2] - 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2%,涨幅连续六个月扩大,反映中下游工业品价格传导能力增强 [2] - 1—10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7%,高于全部投资增速,占比提升至25.6%,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 [3] 投资状况 - 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7%,较前三季度降幅扩大,第三产业投资下降5.3%成为主要影响因素 [2] - 民间投资同比下降4.5%,若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则民间投资实现小幅正增长,同比增长0.2% [2] -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4.7%,直接拉低总投资增速约3个百分点 [2] 消费结构与服务业 - 服务消费正成为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制造业升级也带动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扩张 [3] - 当前第三产业投资仍待进一步提振,与服务业需求趋势性上升形成鲜明反差,显示出该领域存在显著的投资机遇与空间 [3] - 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贴近市场,在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中具有天然优势,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的潜力所在 [3]
关于社零、投资、物价,国家统计局最新回应!
券商中国· 2025-11-14 17:39
宏观经济总体态势 - 10月份国民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生产供给基本平稳,就业总体稳定,物价有所改善,新动能培育壮大 [1] - 10月份经济运行基本平稳表现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物价出现积极变化,转型升级态势持续 [4] 消费市场表现 - 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增速高于Wind一致预期的2.73% [2][3] - 升级类商品销售亮眼,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3.2%和13.5% [3] - 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粮油食品类和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1%和7.4% [3] -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体育娱乐用品类和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0.1%和9.6% [3] 工业生产与供给 -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 [3]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支撑作用明显 [3] - 服务业增势平稳 [3] 固定资产投资 - 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7%,前三季度同比下降0.5% [5] - 前10个月扣除价格因素,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小幅增长,投资的实物工作量仍在增加 [5] - 尽管投资增速放缓,但投资结构在优化,制造业投资持续增长 [5] 投资潜力与空间 - 投资潜力和空间依然巨大,未来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需要大量投资 [6] - 从产业发展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需要增加投资 [6] - 从区域发展和民生保障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民生"补短板"也需要持续加大投入 [6] 价格指数变化 - 10月份CPI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同比上涨0.2%,上月为下降0.3% [7] - CPI环比涨幅扩大主因假期消费扩大和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同比由降转涨主因供求关系改善及服务价格回升 [7] - 10月份PPI环比首次上涨,同比降幅收窄,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和促进经济循环 [8] - PPI变化是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季节性用能需求增加、国际有色金属价格上行及消费提振措施显效共同作用的结果 [8]
国金证券:“金九银十”旺季中行业分化的特征与逻辑
智通财经网· 2025-10-10 06:39
9月经济总体表现 - 经济总体平稳运行,内需在“金九银十”旺季带动下边际回暖,但各行业表现冷热不均 [1][4] - 供给侧治理与产业升级先行见效,上游资源品与新兴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景气度占优 [1][4] - 需求侧刺激与消费信心修复滞后,导致传统原材料、消费板块“旺季不旺” [1][4] 上游行业表现 - 上游资源品在“反内卷”政策与供给约束下,煤炭、工业金属供给收缩、需求增加,价格延续上行,旺季成色最浓 [1][3] - 上游原材料如钢铁、建材因传统投资链条景气度低位,旺季改善有限 [1] - 金属供给扰动增加,需求旺季回暖,价格整体上行 [3] 中游制造环节表现 - 新兴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受益于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及海外制造业、投资活动加速修复,景气度扩张明显 [1][2] - 机械设备内外销增速亮眼,重卡销量增速进一步提升 [3] - 以锂电、储能、AI为代表的新兴制造业配套支持政策逐步落地,对内销存在支撑 [2] 下游消费板块表现 - 下游消费板块因商品房成交弱复苏、大宗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放缓、白酒旺季动销疲弱,旺季成色不足 [1] - 商品消费动能减弱,大宗消费品在高基数下销售同比增速回落 [3] - 服务消费景气度略有回落,但利好政策正逐步落地 [3] 行业分化原因分析 - 7月以来政策更聚焦供给侧优化,对需求端直接刺激较少,导致上游资源品受益而消费板块景气度回落 [2] - 国内产业升级长期趋势及海外制造业、投资活动加速修复,是新兴制造业与传统投资链条行业分化的原因之一 [2] - 传统投资链条受制于地产与财政约束,地产新项目增量有限、基建项目进度偏缓,致使原材料行业旺季不旺 [2] 其他板块表现 - 地产板块方面,9月商品房成交热度弱复苏,一线城市改善较多,但地产投资仍处低位,建材需求疲弱 [3] - 金融板块方面,A股交易热度再创新高,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速延续上行,社融数据略好于预期 [3] - TMT板块在国内外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领域催化较多 [3] - 新能源板块中,储能需求旺盛,锂电池排产向好,固态电池量产有望提前;光伏内需偏弱,但价格在“反内卷”政策下整体持稳 [3] 后续展望 - 若财政支出加速、更多稳地产及促消费的需求侧配套政策落地,传统原材料、消费板块景气度有望回暖,行业分化格局或收敛 [1][4] - 反之,上游资源品阶段性占优的格局可能持续 [1][4] - 受益于国内产业升级、海外制造业修复的制造业方向有望维持较高景气 [1][4]
明确产业定位合理分工协作有序
经济日报· 2025-07-19 06:03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的产业发展 -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重要抓手,江苏等地明确产业定位,坚持分工协作与错位发展,打造特色产业 [1] - 依托比较优势做大做强实体经济,运用先进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江苏深化数字产业与制造业融合,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推动产业链现代化 [1] 新兴产业与数字化转型 - 抓住科技革命机遇发展新兴产业,聚焦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柔性制造中生产线与供应链反应速度,促进全流程数字化转型 [2] - 打通生产过程与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等渠道,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应用生态 [2] - 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基建"发展,提早布局新兴制造业,形成适应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2] 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 -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建立自主可控产业体系,产业由大变强需循序渐进 [2] - 强化现有比较优势的同时促进部分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不能脱离全球价值链谈自主可控 [2] 区域协同与供给侧改革 - 协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长三角需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经济机制、科技顶层设计等方面加强协调 [3] - 江苏需与周边地区实现规划对接,打通跨区域堵点,提升区域合作层级,在交通、能源、产业创新、信息网络等领域实现突破 [3]
中经评论:中国制造向新提质不停步
中国经济网· 2025-07-17 09:32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中国制造业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创新成为核心驱动力 [2][4] - 2025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其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增长10.2%和9.5% [4] - 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43.1%、36.2%、35.6%,显示新兴领域高速发展 [4]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68%,规模达3.6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 [4]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成为创新主体 [4] -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至第11位,显示创新实力持续提升 [4] 新质生产力与产业融合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5] - 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和产业改造升级成为制造业增长亮点 [5] - 传统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重,夯实实体经济根基 [5] 政策与市场环境 - 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激发创新活力 [6] - 宏观政策加力,内需潜力释放,带动制造业生产 [6] - 制度创新优化创新环境,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 [6]
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专题深思)
人民日报· 2025-06-19 05:53
制造业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核心地位 -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1] - 现代制造业需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路线,以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1] - 我国需从历史规律和全球视野分析制造业比重演变机理,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建设 [1] 科技革命对制造业发展的历史影响 - 18世纪机械化技术革命推动棉纺织业、制铁业效率提升,催生铁路设备、机床制造等新产业 [2] - 19世纪电气化技术革命促使汽车、电气设备、化工等制造业规模快速扩张 [2] - 20世纪计算机化技术革命扩展产品范围,计算机、集成电路等新兴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引擎 [2]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制造业转型升级 - 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集中涌现,推动链式变革 [3] - 数字化、绿色化技术渗透传统制造业,同时催生自动驾驶、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业态 [3] - 我国作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具备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新技术的双重优势 [3] 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优势 - 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1位,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世界第一) [4] - 在5G、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4] - 超大规模市场助力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加速技术迭代和产业链韧性提升 [4]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措施 - 强化科技赋能,聚焦薄弱环节加大研发力度,促进产业创新融合 [5] - 优化资金链、人才链、数据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转型水平 [5] - 降低企业综合成本,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 [5] 需求侧驱动制造业升级的路径 - 创新消费场景和监管体系,以新型消费扩容提质牵引制造业转型 [6] - 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拓展发展空间并改善产品服务价格关系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