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现代化

搜索文档
明确产业定位合理分工协作有序
经济日报· 2025-07-19 06:03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的产业发展 -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重要抓手,江苏等地明确产业定位,坚持分工协作与错位发展,打造特色产业 [1] - 依托比较优势做大做强实体经济,运用先进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江苏深化数字产业与制造业融合,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推动产业链现代化 [1] 新兴产业与数字化转型 - 抓住科技革命机遇发展新兴产业,聚焦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柔性制造中生产线与供应链反应速度,促进全流程数字化转型 [2] - 打通生产过程与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等渠道,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应用生态 [2] - 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基建"发展,提早布局新兴制造业,形成适应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2] 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 -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建立自主可控产业体系,产业由大变强需循序渐进 [2] - 强化现有比较优势的同时促进部分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不能脱离全球价值链谈自主可控 [2] 区域协同与供给侧改革 - 协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长三角需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经济机制、科技顶层设计等方面加强协调 [3] - 江苏需与周边地区实现规划对接,打通跨区域堵点,提升区域合作层级,在交通、能源、产业创新、信息网络等领域实现突破 [3]
江西省经济财政债务全梳理:化债与转型-20250626
国盛证券· 2025-06-26 14:3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3 年以来“一揽子化债方案”持续推进,江西作为全国唯一债券零违约省份和重要资源型省份,化债与转型动作值得关注。江西经济财政水平居中、债务率中上游,化债成效显著,产业转型初显成效,承接产业转移或成经济增长极,省内金融资源尚可,各地市基本面和债务压力有分化,投资城投债需关注不同区域和期限[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江西省经济财政债务一览 - 江西区位概览:位于中国东南部内陆、长江中下游南岸,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的腹地,交通便捷[11] - 江西经济财政情况:2024 年 GDP 为 34202.50 亿元,居全国第 15,增速 5.1%,人均 GDP 7.60 万元,排全国第 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066.6 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 1813.9 亿元,分别居全国第 17、14;财政自给率 40%,排全国第 18,税收占比 64%,排全国第 21[13][17][19] - 江西债务情况:考虑狭义隐债和地方债,宽口径债务压力处全国中游;考虑城投有息债务和地方债,债务压力较为靠前。2024 年发债城投有息债务规模约 2.3 万亿,排全国第 9;窄口径债务率 139%,排全国第 20;宽口径债务率 288%,排第 9;狭义负债率 54%,排第 17;宽口径负债率 111%,排全国第六[22] 2. 江西省化债成果 - 降低债务增速:2022 年以前江西城投债务增速高于全国平均,2023 年化债以来增长明显回落,2024 年同比不超过 1%,增速低于全国平均[24] - 隐性债务化解:2024 年多地化债成果显著,如景德镇超额完成目标、上饶争取置换限额、赣州“双压降”、宜春化存量遏增量等[25] - 优化债务结构:2024 年银行贷款、债券和非标占比分别为 56.2%、31.5%和 12.3%,较 2023 年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非标占比压降[25] 3. 中部资源型省份——江西省产业结构分析 - 支柱产业:有色金属、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为重要支柱,铜、钨、稀土储量居全国前列,电子信息产业崛起,汽车及航空产业亮眼[3][29] - 产业升级:2023 年提出产业链现代化“1269”目标,各地级市明确重点产业发展方向[31][36] - 转型成效:2024 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12.5%、13.1%,预计研发投入占比达 1.95%左右,数字经济增加值有望突破 1.3 万亿元,锂电和光伏行业发展靠前,但与发达地区仍有差距[4][37] 4. 区域实力对比——经济、财政、债务分析 - 经济总量:2024 年南昌 GDP 7800 亿居首,赣州 4940 亿排第二,九江、上饶、宜春在 4000 亿元上下,抚州、吉安在 2000 - 3000 亿元,鹰潭、萍乡、景德镇、新余在 1000 - 1400 亿[49] - 财政收入:南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最高为 526 亿,九江与赣州接近,部分城市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49][51] - 政策支持:赣南革命老区获较多政策倾斜,《革命老区振兴意见》提供多方面支持,还有相关区域合作方案和对口合作机制[53][54][57] 5. 区域增长潜力如何——人口、收入和房价情况 未提及 6. 区域金融资源如何——存贷款余额、金融机构分析 - 存贷款余额:2024 年江西存贷款余额分别排名全国第 16、第 14 位,处于中游[5] - 金融机构:省内有四家地方城商行和两家担保机构,江西银行、九江银行资产规模超 5000 亿元,还有中航信托等非银金融机构[5] 7. 区域债务对比——城投债余额、估值与择券分析 - 城投债余额:6 月 9 日,省内城投债券余额 7029 亿元,省本级、南昌、上饶和赣州约 1000 亿元,景德镇、宜春、九江在 450 - 500 亿元[7] - 估值分布:存量城投债估值略低于全国平均,各地级市分四档,省本级和南昌收益率最低,萍乡最高[7] - 择券建议:整体债务压力可控,各地市有分化,建议关注 2 - 3 年第三档区域中市级平台及强区县平台;风险偏好低关注第二档区域市级平台 3 - 5 年存续债;5Y 以上超长债集中在省本级和南昌市级[7]
山东药玻再叩央企大门
齐鲁晚报网· 2025-06-23 21:01
公司股权变更 - 国药国际和国药国际香港向鲁中投资增资24.49亿元并取得鲁中投资51%股权 [1] - 若交易完成,山东药玻的间接控股股东将由鲁中控股变更为国药国际,实际控制人由沂源县财政局变更为国药集团 [1] - 此次重组事宜的实施方案在半年后正式公布,此前于2024年12月31日曾发布筹划公告 [1] 历史合作尝试 - 2021年8月沂源县人民政府与凯盛集团签署协议,拟将鲁中投资持有的6544.65万股山东药玻股份(占总股本11%)无偿划转给凯盛集团 [2] - 2022年7月19日因未能达成具体实施计划且未获国资审批,无偿划转事宜终止 [2] 国药集团背景与战略意图 - 国药集团为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拥有大健康全产业链布局 [3] - 国药国际为国药集团全资子公司,此次收购旨在贯彻国家战略部署,强化中央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控制方面的作用 [3] - 收购有助于国药集团扩充医药版图,完善产业链,提升医药包装材料领域竞争力 [3] 山东药玻现状与发展需求 - 公司2025年一季度实现收入12.42亿元,归母净利润2.24亿元 [5] - 公司成立于1970年,2002年上市,已构建"瓶子+塞子+盖子"完整产业链,成为国际领先的药用包装材料企业 [5] - 进一步发展面临资本、技术、管理升级需求,同时沂源县新医药产业存在产业链不完善、科研人才缺乏等问题 [4] 合作预期效益 - 国药集团将为山东药玻提供资金支持,助力科研创新和产能扩张 [5] - 借助国药全球化营销体系可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全球份额 [5] - 国药集团的人才与技术输入将加速新材料研发,提升企业竞争力并带动地方产业发展 [5]
以人才驱动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经济日报· 2025-06-17 06:25
产业链现代化 - 产业链现代化涵盖从基础研发到生产制造再到市场应用的全链条升级,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关乎产业链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与竞争力 [1] - 产业链强起来必须提升现代化水平,具体包括增强自主可控性、推进数字化转型和向高端化迈进 [2][3] - 创新是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的核心动力 [4] 创新驱动与人才 -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所有创新活动的发起者与实践者 [5] - 人才在创新生态系统中扮演关键角色,能够高效整合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促进创新资源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5] - 人才是支撑产业链稳健发展与持续升级的核心要素,能够推动技术突破与产业融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6] 产业链与人才链融合 - 产业链现代化与人才发展之间存在双向促进的紧密关系,产业链转型升级为人才提供创新舞台,人才集聚驱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 [6][7] - 加快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需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构建跨领域协同攻关体系,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8] - 建设贯通式人才培养与产业创新体系,加强企业、高等院校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紧密合作,形成从人才需求到人才培养再到人才使用的无缝衔接 [9] 以产聚才与以才兴产 - 围绕重点产业链形成人才持续供给的良好生态,引进高端人才,培育与集聚本土人才 [10] - 利用产业创新集群优势,强化本土紧缺人才培育,集聚从产品开发到市场营销等多个环节的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 [10] - 通过延链、补链、固链、强链工作,构建涵盖战略科学家、产业领军人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等的多层次人才体系 [10]
第一观察 | 总书记为用“拳头产品”夯实制造业基础鼓劲赋能
新华社· 2025-05-20 19:25
制造业发展 - 轴承是工业的"关节",直接影响装备制造能力和国家工业水平,广泛应用于从手表家电到飞机船舶的设备 [2] -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基础零部件、材料、工艺等产业基础对产业链安全和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2][4] - 中国已成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基础能力仍需提升,需向"精而强"方向发展 [4][8] 洛阳轴承集团 - 公司展示的机器人轴承、新能源汽车轴承等"拳头产品"是创新突破的缩影 [2] - 通过加快创新突破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高端轴承产值占比达70% [8] - 智能工厂采用数智化自动生产线和数字化研发平台,提升创新效率 [10][12] 政策与战略 - 国家推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等重大战略 [6][7] - "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材料、工艺等短板 [8] - 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三大工程 [8] 创新与转型 - 制造业核心在于创新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需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8] - 制造业转型方向:高端化(加强原创性技术)、智能化(数字技术改造)、绿色化(生态效益) [9][12] - 徐工集团零部件国产化率从62%提升至91%,体现国产替代进展 [5] 行业前景 - 新兴产业如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对轴承品质要求更高,品质提升直接增强产业竞争力 [2] - 新一轮科技革命下,需加快补短板、锻长板以发展新质生产力 [9] - 制造业基础建设是系统工程,需发挥制度优势和市场规模优势协同推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