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宿业
icon
搜索文档
乳山市“开业即提醒”支持民宿经济合规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10-15 15:27
今年以来,该局共组织民宿业重点宣讲3次、"线下+线上"推送各类涉税事项提醒单200余次。(夏蔚然 侯培栋) 进入九月,为期两个月的暑假旅游画上句号。相关数据显示,威海跻身旅客喜爱的十大玩水避暑目的 地,威海入选途家民宿7天以上的旅居订单量全国前十。近千公里长的威海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串 联起全域山景海景,碧海金滩、渔村古寨给游客带来多元体验。 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25年威海乳山市辖区民宿数量显著增长。为服务和推动民宿行业健康发 展,国家税务总局乳山市税务局强化数据应用与部门协同,联合市场监管、住建部门,建立涉税涉费数 据共享机制,搭建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库,办税服务厅不动产窗口实现"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并行办 理、一次办结"服务模式,整合不动产登记、房屋交易、税收缴纳等多个关联业务,以高效的协作模式 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降低了办理成本,切实优化了纳税人办税体验。 同时针对民宿行业发票开具等涉税问题,乳山市税务局持续丰富民宿业数据,利用大数据平台"宾馆行 业监管"模块对住宿业税源情况进行摸排,健全涵盖经营地址、房间数、床位数、建筑面积、工商登记 信息、法定代表人姓名和联系电话等详细信息的动态数据台账,对 ...
愿“绿色发展”成为海峡两岸的共同理念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4 09:48
乡村发展模式转型 - 浙江安吉余村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从开山炸石、直接排污的高污染模式,转向关闭矿山和污染企业的绿色发展道路 [2] - 台湾乡村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的城乡失衡和生态破坏,自1999年后开始反思并重视生态保育,经济转型与生态保护趋于平衡 [3] - 余村村民从卖石头转变为“卖风景”,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共富,历经二十年走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 绿色产业与经济效益 - 台湾南投县乡村休闲游流行,民宿、茶园观光、采摘体验、农家乐活动受欢迎,当地民众利用生态环境优势获得经济收益并改善生活 [3] - 安吉余村为吸引青年人才打造全方位青年社区,吸引自然观察员、互联网从业者、艺术家等,并涌现植物染坊、茶书房、手作体验馆等多种业态 [4] - 随着返乡年轻人加入,台湾农村休闲农业和假日乡村游变火,各类农特产品呈现新特色和销路 [4] 行业发展趋势与比较 - 大陆各地农村践行“两山”理念,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特色产业和生态观光,实现经济发展、人民增收与生态保护的多重收益 [4] - 大陆民宿行业起步晚于台湾,但基于更多经验总结和专家建议,发展迅速,部分地区有“弯道超车”的表现 [4]
杭州首笔“共富·民宿贷”落地桐庐
杭州日报· 2025-08-26 10:35
核心观点 - 桐庐县通过"气象×金融"融合模式为民宿产业提供从防灾减灾到金融赋能的综合解决方案 显著提升行业抗风险能力和融资能力[3][5] 气象服务创新 - 2017年牵头制定全国首个民宿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地方标准 覆盖全县200余家民宿[4] - 气象风险综合管理体系覆盖预警 保险 信贷等多维度[3] - 气象灾害风险等级 防御能力 保险参保情况纳入征信评价体系 实现气象信用转化为融资优势[5] 金融产品创新 - 2018年推出全国首个民宿气象保险专项产品 政府补贴加优惠参保使保费最高降幅达44%[4] - 2020年保险范围从财产保障拓展至公众责任 雇主责任和游客意外险等综合险种[4] - 2021年推出民宿假日台风气象保险 在台风"烟花"期间11家民宿获得理赔[5] - 2024年发放杭州市首笔"共富·民宿贷"200万元 将气象因素纳入贷款评价体系[3][5] 实施成效 - 2019年首例理赔案例获赔19900.8元 成为浙江省首例民宿气象保险理赔[4] - 2024年民宿参保率达80.3% 部分民宿集聚村实现参保全覆盖[4] - 近3年共出险65例 理赔金额近50万元[4] - 气象保险产品被纳入杭州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 并由中国气象局向全国推广[5] 产业影响 - 改变民宿行业"看天吃饭"局面 为民宿产业筑牢安全底线[3][4] - 政府专项补贴比例达80% 显著提升参保意愿[4] - 帮助民宿业主将资金用于防灾设施升级和智慧化管理 提升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5] - 探索出气象服务深度融入地方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5]
农文旅融合敲开致富门
经济日报· 2025-08-19 05:17
核心观点 - 乡村文旅产业通过文化赋能与产业融合实现经济增长 盆罐庄村以陶艺非遗文化为核心打造文旅矩阵 东棘坨镇通过生态养殖与亲子乐园结合推动产业升级 [1][2] 盆罐庄村陶艺文旅发展 - 陶艺非遗工坊年体验人数超2万人次 带动文化传播与游客参与 [1] - 利用废弃锅炉厂改造陶瓷美食市集 免费开放村民摊位促进农副产品销售 实现资源盘活与收入增长 [1] - 陶艺民宿采用陶片堆砌设计 2024年非遗陶艺收入达20万元 民宿自2023年5月运营累计接待游客6500人次 收入超30万元 [1] 东棘坨镇生态养殖产业 - 大顷甸村首年养殖2000只五黑鸡创收10万元 带动8户村民户均年收益增加约2万元 [2] - 2024年新增2个现代化鸡棚 养殖规模扩至4000只 打造"小鸡快跑"亲子乐园 包含17组特色鸡笼及投喂划船项目 [2] - 基地年均游客接待量约3000人 年均收入保持在8万元左右 实现农业与休闲娱乐科普教育融合 [2]
从“颜值”到价值,“两山”理念在门头沟落地生根!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7 11:57
生态转型与乡村发展 - 门头沟通过"生态+休闲农业"模式实现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 带动乡村"美丽经济"从"颜值"向价值转化 [1] - 全区138个村纳入美丽乡村创建 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形成"诗画乡村"特色吸引力 [4] - 202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014元 同比增长7.3% 城乡收入比首次降至1.96:1 [11][12] 农业创新与品牌升级 - 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发展生态农业 突破香椿等农产品SC认证 实现京白梨、妙峰山玫瑰等特色产品品牌化 [5] - 探索农产品加工"共享工厂"模式 打造现代农园集群 形成"金疙瘩"效应促进农民增收 [5][8] 民宿经济与文旅融合 - "门头沟小院"精品民宿获北京市增收典型案例 2025年上半年收入2117.8万元(同比+31.9%) 接待7.4万人(同比+103.3%) [11] - 全区162家民宿覆盖74个村 盘活450余处闲置农宅 创造"民宿管家"等新型就业岗位 [11] - 王平镇引入年轻创业者开发茶饮、文化品牌 将古村落转化为文旅体验项目 重塑"京西古道"商业生态 [11] 多业态融合发展 - 形成"政府+企业+农户"合作模式 通过土地流转和农房盘活实现收益分红 [10] - 开发四季休闲项目(夏日垂钓/冬日冰嬉) 结合精品民宿与体验类项目 构建慢行经济体系 [10][11]
五指山毛纳村借助雨林生态发展民宿业
海南日报· 2025-08-15 09:54
公司运营模式 - 采用村集体与公司合作运营模式经营民宿业务[2] - 民宿分为主楼区、船型屋区和树屋区三个区域 每个区域提供不同窗外美景和独特入住体验[2] - 树屋区进入内部装修阶段 计划年底开放[2] 民宿经营状况 - 7月12日开始试营业 7月底正式上线OTA平台[2] - 上线后入住率达到70%左右 周末时常出现满房情况[4] - 客房价格设定在300元左右 符合大多数游客心理价位[4] - 在半个多月时间内就达到较高入住率水平[4] 产品与服务特色 - 结合当地大叶茶产业设置室外茶空间 供大型团队使用[4] - 计划打造文创产品 推出黎族织锦和黎陶制作等体验性业态[4] - 船型屋区域景色优美且有河流环绕 保障游客私密性[4] 就业与人力资源 - 招募5名毛纳村及周边村民就业 月平均工资3000元左右[4] - 前台服务员月工资达到4000元 吸引外地务工人员返乡就业[4] 区位优势 - 地处五指山水满乡 拥有独特雨林生态环境[2] - 暑期期间吸引游客前来享受山水之乐和清凉之旅[2] - 区别于内地村庄的别致雨林环境成为核心卖点[2]
徒步热激活香格里拉高原民宿“三级跳”
中国新闻网· 2025-07-08 21:56
徒步旅游激活香格里拉民宿业 - 核心观点:香格里拉尼汝村徒步旅游兴起带动民宿业从简陋住宿升级为综合服务体验,形成三代民宿迭代发展模式 [1][3][4][6] 行业发展阶段 第一代民宿(1990年代) - 尼汝村首家民宿由洛桑松巴创立,仅提供3间简陋客房,年接待量仅几十人 [1] - 经营模式为传统藏式民居改造,服务对象为零星背包客 [1] 第二代民宿(2010年前后) - 唐耀东夫妇通过贷款扩建至16间客房,业务拓展为住宿+餐饮+马匹租赁+向导的综合服务链 [3] - 公路畅通推动游客量增长,旺季出现一房难求现象 [3] 第三代民宿(近年升级) - 扎西恩主引入丽江高端民宿标准,配备独立卫浴和酒店级布草,客源升级为旅游团和户外俱乐部 [4] - 达瓦知诗打造11间精品民宿,融合马帮文化与藏式风情,两个月接待国内外徒步爱好者近百人 [4][6] 商业模式创新 - 服务延伸:从单一住宿发展为藏式下午茶、篝火晚会、特色餐饮等深度体验项目 [6] - 文化赋能:通过藏画、香炉等民族元素提升溢价能力,设计徒步漫游路线强化差异化 [4][6] - 人才流动:从业者赴香港/丽江学习后返乡创业,带动本地民宿标准化进程 [4] 产业带动效应 - 就业结构:近半数村民转行旅游服务业,形成餐馆、向导、马匹租赁等配套产业链 [4] - 技术渗透:计划通过网络直播实现"云游"营销,扩大目的地影响力 [6] - 竞争动态:从业者主动跨店学习运营经验,反映行业迭代加速特征 [6]
住户遭房东恶意驱赶,暴露日本民宿业乱象
虎嗅· 2025-06-04 22:20
日本民宿行业现状 - 日本旅游业蓬勃发展带动民宿需求激增 尤其外国游客增长显著 其中中国游客回归对大阪、东京等热门城市需求拉动明显 [1][8] - 2024年日本民宿登记数量已超过疫情前水平 大阪"国家战略特区"因审批宽松成为投资热点 [8][10] 中国资本介入模式 - 东京板桥区、大阪日本桥等多地出现中国资本收购老旧公寓案例 新房东接管后租金涨幅达2.5倍(7.25万→19万日元)至3.9倍(9万→35万日元) [3][6] - 部分房东通过极端手段(如电梯故障、涨租通知)迫使租户搬离 目标是将物业改造为民宿 大阪日本桥地区普通住宅转民宿后月收入可翻倍(6-10万→30-60万日元) [6][10][12] 行业运营特征 - 民宿行业存在显著价差:大阪日本桥地区民宿每晚收费1-2万日元 月收入可达长期租赁的3-6倍 且旺季可通过动态定价获取更高利润 [10] - 部分民宿涉嫌非法运营 未完成《住宅宿泊事业法》要求的登记手续 东京板桥区、晴海フラッグ等高端公寓群均发现未登记民宿 [13][20] 行业监管环境 - 地方政府监管存在漏洞 "特区"政策下审批门槛较低 行政部门对居民投诉常以"无法证明违法"为由不予处理 [14] - 现行法律要求民宿需符合消防、安全和卫生标准 但执行层面存在困难 立教大学学者指出"除非有明确违法证据 政府很难介入" [14] 行业社会影响 - 文化冲突加剧:东京住宅区频现游客深夜喧哗、乱扔垃圾等行为 晴海フラッグ公寓甚至出现游客公共区域洗尿布等极端案例 [14][20] - 社区属性改变:住宅区逐渐被游客"占领" 长期租户被迫搬迁 大阪居民反映"住了多年的家因民宿被剥夺" [15]
把“歇脚处”变为“心归处”(身边的经济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5-14 06:31
大理文旅产业发展 - 大理文旅产业加速发展,游客从双廊古镇、大理古城等热门旅游地扩展到周边村落,不少村落成为网红打卡地 [2] - 游客对民宿的体验感和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民宿设计需从"歇脚处"转变为"心归处" [2] - 大理"五一"假期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69.77万人次,同比增长39.37%,实现旅游总花费44.55亿元,同比增长42.65% [4] 乡村民宿发展现状 - 乡村民宿设计需求旺盛,游客更想体验闲适生活和田园美景 [2] - 民宿业面临同质化竞争问题,需要突出个性和风格以避免竞争 [3][4] - 民宿经营者通过提供"民宿+"活动和个性化服务在文旅市场走俏 [5] 民宿设计趋势 - 民宿设计注重保留传统韵味同时增加本地元素,如使用大理传统青砖、红砖 [2] - 设计师将民族特色工艺品融入民宿设计,打造独特记忆点 [3] - 流行"松弛感"设计风格被运用,包括不规则躺椅、木质挂件和灵活的多功能区 [3] - 设计师收集当地手工艺品如竹编、木雕、土陶制品作为设计灵感来源 [4] 政策支持与行业前景 - 文化和旅游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 [5] - 政策鼓励合理利用自然人文资源,将传统文化融入民宿产品建设 [5] - 行业专家认为随着旅游消费升级,民宿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5]
旅游消费升温背后的住宿战事:酒店业的短峰高压与长期命题
中国经营报· 2025-05-08 21:15
文旅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14亿人次,旅游总消费突破1800亿元,同比增长8% [1] - 住宿行业接待人数和入住率显著提升,华住集团旗下酒店五天共计接待近630万人次,较去年增长30%,整体入住率超过84% [1] - 5月1日至3日高峰期平均入住率达97%,5月2日峰值入住率103%,超9600家门店满房,出租率超九成的门店超1万家 [1][3] 酒店行业表现 - 华住集团旗下酒店在假期期间接待总人数达630万人次,同比2024年增长30%以上,5月2日入住率达103% [3] - 凯悦酒店集团大中华区RevPAR同比增长近10%,三亚、厦门等地酒店入住率实现双位数增长 [1] - 阿丽拉珠海东澳岛RevPAR达当地同类高端酒店的2.5倍,表现突出 [1][7] 民宿市场表现 - 途家民宿数据显示五一成为"近年最火",九成以上目的地旅客数同比增长超30% [2] - "轻旅居""演唱会+民宿"等新玩法成为现象级趋势,大理、青岛、广州等城市民宿预订周期显著拉长,入住时长5天以上订单同比增长超40% [2][6] - 广东省首次成为全国民宿预订第一大省,小众目的地如阳江、清远、钦州、韶关等同比增长翻番 [6] 城市与区域表现 -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入住率维持在80%以上,徐州、长春、佛山、宁波等二线城市入住率普遍达90%以上 [3] - 三四线城市如蚌埠、怀化、辽阳、阳江等整体入住率普遍突破90%,部分超过100% [3] - 入境游展现强劲恢复势头,华住旗下酒店接待外宾达4.3万人次,同比增长75% [3] 消费趋势与行业转型 - 高星级酒店预订热度远超低星级酒店,四星级和五星级增幅分别为54%和28% [2][6] - 行业从"满房即好"向"质价协同"转型,消费习惯转向高端化与个性化 [2][8] - 未来酒店行业需聚焦产品创新、品牌定位和体验深耕,强化服务、文化与场景叠加效应 [8][9] 行业未来方向 - 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型,推进智能化运营与分销效率 [8] - 围绕"深度旅居"和"康养度假"延伸产品链,满足用户从"住"到"生活方式"的迁移 [8] - 民宿和高星酒店需提供全场景、多元化体验,跨越住宿本身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