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宿业
icon
搜索文档
杭州首笔“共富·民宿贷”落地桐庐
杭州日报· 2025-08-26 10:35
核心观点 - 桐庐县通过"气象×金融"融合模式为民宿产业提供从防灾减灾到金融赋能的综合解决方案 显著提升行业抗风险能力和融资能力[3][5] 气象服务创新 - 2017年牵头制定全国首个民宿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地方标准 覆盖全县200余家民宿[4] - 气象风险综合管理体系覆盖预警 保险 信贷等多维度[3] - 气象灾害风险等级 防御能力 保险参保情况纳入征信评价体系 实现气象信用转化为融资优势[5] 金融产品创新 - 2018年推出全国首个民宿气象保险专项产品 政府补贴加优惠参保使保费最高降幅达44%[4] - 2020年保险范围从财产保障拓展至公众责任 雇主责任和游客意外险等综合险种[4] - 2021年推出民宿假日台风气象保险 在台风"烟花"期间11家民宿获得理赔[5] - 2024年发放杭州市首笔"共富·民宿贷"200万元 将气象因素纳入贷款评价体系[3][5] 实施成效 - 2019年首例理赔案例获赔19900.8元 成为浙江省首例民宿气象保险理赔[4] - 2024年民宿参保率达80.3% 部分民宿集聚村实现参保全覆盖[4] - 近3年共出险65例 理赔金额近50万元[4] - 气象保险产品被纳入杭州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 并由中国气象局向全国推广[5] 产业影响 - 改变民宿行业"看天吃饭"局面 为民宿产业筑牢安全底线[3][4] - 政府专项补贴比例达80% 显著提升参保意愿[4] - 帮助民宿业主将资金用于防灾设施升级和智慧化管理 提升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5] - 探索出气象服务深度融入地方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5]
农文旅融合敲开致富门
经济日报· 2025-08-19 05:17
核心观点 - 乡村文旅产业通过文化赋能与产业融合实现经济增长 盆罐庄村以陶艺非遗文化为核心打造文旅矩阵 东棘坨镇通过生态养殖与亲子乐园结合推动产业升级 [1][2] 盆罐庄村陶艺文旅发展 - 陶艺非遗工坊年体验人数超2万人次 带动文化传播与游客参与 [1] - 利用废弃锅炉厂改造陶瓷美食市集 免费开放村民摊位促进农副产品销售 实现资源盘活与收入增长 [1] - 陶艺民宿采用陶片堆砌设计 2024年非遗陶艺收入达20万元 民宿自2023年5月运营累计接待游客6500人次 收入超30万元 [1] 东棘坨镇生态养殖产业 - 大顷甸村首年养殖2000只五黑鸡创收10万元 带动8户村民户均年收益增加约2万元 [2] - 2024年新增2个现代化鸡棚 养殖规模扩至4000只 打造"小鸡快跑"亲子乐园 包含17组特色鸡笼及投喂划船项目 [2] - 基地年均游客接待量约3000人 年均收入保持在8万元左右 实现农业与休闲娱乐科普教育融合 [2]
从“颜值”到价值,“两山”理念在门头沟落地生根!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7 11:57
生态转型与乡村发展 - 门头沟通过"生态+休闲农业"模式实现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 带动乡村"美丽经济"从"颜值"向价值转化 [1] - 全区138个村纳入美丽乡村创建 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形成"诗画乡村"特色吸引力 [4] - 202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014元 同比增长7.3% 城乡收入比首次降至1.96:1 [11][12] 农业创新与品牌升级 - 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发展生态农业 突破香椿等农产品SC认证 实现京白梨、妙峰山玫瑰等特色产品品牌化 [5] - 探索农产品加工"共享工厂"模式 打造现代农园集群 形成"金疙瘩"效应促进农民增收 [5][8] 民宿经济与文旅融合 - "门头沟小院"精品民宿获北京市增收典型案例 2025年上半年收入2117.8万元(同比+31.9%) 接待7.4万人(同比+103.3%) [11] - 全区162家民宿覆盖74个村 盘活450余处闲置农宅 创造"民宿管家"等新型就业岗位 [11] - 王平镇引入年轻创业者开发茶饮、文化品牌 将古村落转化为文旅体验项目 重塑"京西古道"商业生态 [11] 多业态融合发展 - 形成"政府+企业+农户"合作模式 通过土地流转和农房盘活实现收益分红 [10] - 开发四季休闲项目(夏日垂钓/冬日冰嬉) 结合精品民宿与体验类项目 构建慢行经济体系 [10][11]
五指山毛纳村借助雨林生态发展民宿业
海南日报· 2025-08-15 09:54
公司运营模式 - 采用村集体与公司合作运营模式经营民宿业务[2] - 民宿分为主楼区、船型屋区和树屋区三个区域 每个区域提供不同窗外美景和独特入住体验[2] - 树屋区进入内部装修阶段 计划年底开放[2] 民宿经营状况 - 7月12日开始试营业 7月底正式上线OTA平台[2] - 上线后入住率达到70%左右 周末时常出现满房情况[4] - 客房价格设定在300元左右 符合大多数游客心理价位[4] - 在半个多月时间内就达到较高入住率水平[4] 产品与服务特色 - 结合当地大叶茶产业设置室外茶空间 供大型团队使用[4] - 计划打造文创产品 推出黎族织锦和黎陶制作等体验性业态[4] - 船型屋区域景色优美且有河流环绕 保障游客私密性[4] 就业与人力资源 - 招募5名毛纳村及周边村民就业 月平均工资3000元左右[4] - 前台服务员月工资达到4000元 吸引外地务工人员返乡就业[4] 区位优势 - 地处五指山水满乡 拥有独特雨林生态环境[2] - 暑期期间吸引游客前来享受山水之乐和清凉之旅[2] - 区别于内地村庄的别致雨林环境成为核心卖点[2]
徒步热激活香格里拉高原民宿“三级跳”
中国新闻网· 2025-07-08 21:56
徒步旅游激活香格里拉民宿业 - 核心观点:香格里拉尼汝村徒步旅游兴起带动民宿业从简陋住宿升级为综合服务体验,形成三代民宿迭代发展模式 [1][3][4][6] 行业发展阶段 第一代民宿(1990年代) - 尼汝村首家民宿由洛桑松巴创立,仅提供3间简陋客房,年接待量仅几十人 [1] - 经营模式为传统藏式民居改造,服务对象为零星背包客 [1] 第二代民宿(2010年前后) - 唐耀东夫妇通过贷款扩建至16间客房,业务拓展为住宿+餐饮+马匹租赁+向导的综合服务链 [3] - 公路畅通推动游客量增长,旺季出现一房难求现象 [3] 第三代民宿(近年升级) - 扎西恩主引入丽江高端民宿标准,配备独立卫浴和酒店级布草,客源升级为旅游团和户外俱乐部 [4] - 达瓦知诗打造11间精品民宿,融合马帮文化与藏式风情,两个月接待国内外徒步爱好者近百人 [4][6] 商业模式创新 - 服务延伸:从单一住宿发展为藏式下午茶、篝火晚会、特色餐饮等深度体验项目 [6] - 文化赋能:通过藏画、香炉等民族元素提升溢价能力,设计徒步漫游路线强化差异化 [4][6] - 人才流动:从业者赴香港/丽江学习后返乡创业,带动本地民宿标准化进程 [4] 产业带动效应 - 就业结构:近半数村民转行旅游服务业,形成餐馆、向导、马匹租赁等配套产业链 [4] - 技术渗透:计划通过网络直播实现"云游"营销,扩大目的地影响力 [6] - 竞争动态:从业者主动跨店学习运营经验,反映行业迭代加速特征 [6]
住户遭房东恶意驱赶,暴露日本民宿业乱象
虎嗅· 2025-06-04 22:20
日本民宿行业现状 - 日本旅游业蓬勃发展带动民宿需求激增 尤其外国游客增长显著 其中中国游客回归对大阪、东京等热门城市需求拉动明显 [1][8] - 2024年日本民宿登记数量已超过疫情前水平 大阪"国家战略特区"因审批宽松成为投资热点 [8][10] 中国资本介入模式 - 东京板桥区、大阪日本桥等多地出现中国资本收购老旧公寓案例 新房东接管后租金涨幅达2.5倍(7.25万→19万日元)至3.9倍(9万→35万日元) [3][6] - 部分房东通过极端手段(如电梯故障、涨租通知)迫使租户搬离 目标是将物业改造为民宿 大阪日本桥地区普通住宅转民宿后月收入可翻倍(6-10万→30-60万日元) [6][10][12] 行业运营特征 - 民宿行业存在显著价差:大阪日本桥地区民宿每晚收费1-2万日元 月收入可达长期租赁的3-6倍 且旺季可通过动态定价获取更高利润 [10] - 部分民宿涉嫌非法运营 未完成《住宅宿泊事业法》要求的登记手续 东京板桥区、晴海フラッグ等高端公寓群均发现未登记民宿 [13][20] 行业监管环境 - 地方政府监管存在漏洞 "特区"政策下审批门槛较低 行政部门对居民投诉常以"无法证明违法"为由不予处理 [14] - 现行法律要求民宿需符合消防、安全和卫生标准 但执行层面存在困难 立教大学学者指出"除非有明确违法证据 政府很难介入" [14] 行业社会影响 - 文化冲突加剧:东京住宅区频现游客深夜喧哗、乱扔垃圾等行为 晴海フラッグ公寓甚至出现游客公共区域洗尿布等极端案例 [14][20] - 社区属性改变:住宅区逐渐被游客"占领" 长期租户被迫搬迁 大阪居民反映"住了多年的家因民宿被剥夺" [15]
把“歇脚处”变为“心归处”(身边的经济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5-14 06:31
大理文旅产业发展 - 大理文旅产业加速发展,游客从双廊古镇、大理古城等热门旅游地扩展到周边村落,不少村落成为网红打卡地 [2] - 游客对民宿的体验感和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民宿设计需从"歇脚处"转变为"心归处" [2] - 大理"五一"假期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69.77万人次,同比增长39.37%,实现旅游总花费44.55亿元,同比增长42.65% [4] 乡村民宿发展现状 - 乡村民宿设计需求旺盛,游客更想体验闲适生活和田园美景 [2] - 民宿业面临同质化竞争问题,需要突出个性和风格以避免竞争 [3][4] - 民宿经营者通过提供"民宿+"活动和个性化服务在文旅市场走俏 [5] 民宿设计趋势 - 民宿设计注重保留传统韵味同时增加本地元素,如使用大理传统青砖、红砖 [2] - 设计师将民族特色工艺品融入民宿设计,打造独特记忆点 [3] - 流行"松弛感"设计风格被运用,包括不规则躺椅、木质挂件和灵活的多功能区 [3] - 设计师收集当地手工艺品如竹编、木雕、土陶制品作为设计灵感来源 [4] 政策支持与行业前景 - 文化和旅游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 [5] - 政策鼓励合理利用自然人文资源,将传统文化融入民宿产品建设 [5] - 行业专家认为随着旅游消费升级,民宿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5]
旅游消费升温背后的住宿战事:酒店业的短峰高压与长期命题
中国经营报· 2025-05-08 21:15
文旅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14亿人次,旅游总消费突破1800亿元,同比增长8% [1] - 住宿行业接待人数和入住率显著提升,华住集团旗下酒店五天共计接待近630万人次,较去年增长30%,整体入住率超过84% [1] - 5月1日至3日高峰期平均入住率达97%,5月2日峰值入住率103%,超9600家门店满房,出租率超九成的门店超1万家 [1][3] 酒店行业表现 - 华住集团旗下酒店在假期期间接待总人数达630万人次,同比2024年增长30%以上,5月2日入住率达103% [3] - 凯悦酒店集团大中华区RevPAR同比增长近10%,三亚、厦门等地酒店入住率实现双位数增长 [1] - 阿丽拉珠海东澳岛RevPAR达当地同类高端酒店的2.5倍,表现突出 [1][7] 民宿市场表现 - 途家民宿数据显示五一成为"近年最火",九成以上目的地旅客数同比增长超30% [2] - "轻旅居""演唱会+民宿"等新玩法成为现象级趋势,大理、青岛、广州等城市民宿预订周期显著拉长,入住时长5天以上订单同比增长超40% [2][6] - 广东省首次成为全国民宿预订第一大省,小众目的地如阳江、清远、钦州、韶关等同比增长翻番 [6] 城市与区域表现 -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入住率维持在80%以上,徐州、长春、佛山、宁波等二线城市入住率普遍达90%以上 [3] - 三四线城市如蚌埠、怀化、辽阳、阳江等整体入住率普遍突破90%,部分超过100% [3] - 入境游展现强劲恢复势头,华住旗下酒店接待外宾达4.3万人次,同比增长75% [3] 消费趋势与行业转型 - 高星级酒店预订热度远超低星级酒店,四星级和五星级增幅分别为54%和28% [2][6] - 行业从"满房即好"向"质价协同"转型,消费习惯转向高端化与个性化 [2][8] - 未来酒店行业需聚焦产品创新、品牌定位和体验深耕,强化服务、文化与场景叠加效应 [8][9] 行业未来方向 - 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型,推进智能化运营与分销效率 [8] - 围绕"深度旅居"和"康养度假"延伸产品链,满足用户从"住"到"生活方式"的迁移 [8] - 民宿和高星酒店需提供全场景、多元化体验,跨越住宿本身 [9]
量增价跌,民宿主们争做“卷王”
搜狐财经· 2025-04-24 16:42
为了打造一家理想中的民宿,安徽宏村何泽堂文化酒店的主理人何凡,曾游历民宿业发达的日本和台湾,最终在距离宏村3公里、黄山景区半小时旅游圈的 百亩茶园中,历时三年打造了这家徽派特色民宿。 在文旅消费持续升温的2025年,民宿行业却迎来一个个耐人寻味的话题:"旅游火了,民宿却凉了""六成民宿老板后悔了""民宿被这届中产抛弃了吗?"一边 是民宿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另一边是入住率和房价下跌。"五一"小长假来临之际,搜狐旅游对话三位民宿主理人,探讨民宿业在内卷时代如何实现转型与突 破。 在文化挖掘上,何凡重点结合了徽商文化、茶文化和徽菜三大特色。"在一个假期内,客人基本可以不出小院,品尝徽州美食,听茶文化讲解;我们和当地 村民合作养殖场,鸡、猪都是自家养的,吃起来安心。" 山居小隐何泽堂 为与周边15个A级景区形成联动效应,他还与出租车公司建立合作,为游客制定小众高档旅游线路,"司机既是驾驶员,又是导游,几乎能满足游客吃喝住 行的全部要求。" 何凡认为,当前民宿业内卷严重,民宿主应明确自身定位,服务与目标人群匹配,这样才能吸引全国乃至国际游客。 270公里外的杭州西湖,每当旅游旺季来临,位于景区茅家埠村内的莲遇禅生酒店,就 ...
又一批抄底大理民宿的人,后悔了
36氪· 2025-03-11 07:59
行业现状 - 2023年大理旅游市场复苏带动民宿投资热潮 但市场已严重饱和 旺季仍有近6万张床位空置[1][9] - 2023年前10个月大理新注册民宿企业达1985家 截至2023年底全州民宿数量达8952家 房间11.85万间 床位18.21万张[9] - 2024年9月正常经营民宿降至6067户 2025年1月回升至7600余家 显示行业经历深度洗牌[15][16] 经营困境 - 国庆假期民宿平均入住率仅64.2% 淡季空置率更高[10] - 2023年转让潮中普遍出现"无转让费""直降百万转让"现象[4] - 典型案例显示200万投资仅收回80万 100万投资面临60万低价转让[6][5] - 装修预算普遍超支 如50万预算实际支出超70万[11] - 新规要求特种行业许可证 办证成本超10万且耗时长达一年[13] 失败原因 - 供给严重过剩 旺季日均旅客7.5万人次仅能分摊每店10人[9] - 76%投资者使用自有资金 缺乏专业经验[14] - 同质化严重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投诉量高于酒店[14] - 快捷酒店分流客源 上市酒店业绩亮眼形成竞争压力[14] 衍生机会 - 二手设备交易存在200%以上价差利润空间[18] - 布草回收生意月营业额达7-8万 利润率40%[21] - 中介通过倒卖院子获利 真正赚钱的是房东和中间商[10] 转型方向 - 长租模式贡献55%营收 如15平房间月租1700元[23] - 亲子家庭游占旺季客流主力 需针对性优化服务[22] - "民宿+"模式探索 如结合疗愈、摄影等复合场景[23] - 需建立OTA平台运营能力 部分从业者缺乏规则认知[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