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口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着力激发“港产城”融合发展蓝色动能
证券日报· 2025-07-17 00:25
港口经济现状与重要性 - 2024年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增加值达6.7万亿元,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核心引擎 [1] - 港口经济需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跃升,面临临港产业能级不足、陆海规划衔接松散等挑战 [1] 港口经济升级策略 立体网络建设 - 部分港口存在产业链协同不足、资源错配问题,建议通过自贸区政策实现港口岸线、产业园区、城市配套统筹 [1] - 推动通关一体化与标准互认,构建跨区域海洋资源交易平台,强化港口与城市交通、物流、商贸设施互联互通 [1] 陆海产业链创新 - 天津港毫米级精度装卸机器人、连云港纯电动拖轮研发、上海洋山港无人码头运作等案例印证智慧码头重要性 [2] - 建议发挥政产学研用联合体模式,突破海上风电制氢、深海装备等关键技术,培育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深海机器人等未来产业 [2] - 推动沿海研发与内陆制造协同,建立研发及低碳基金或创投联盟 [2] 海洋经济生态培育 - 建立环境治理联盟,实施海陆排污同标,挖掘海洋经济潜力 [2] - 促进风电+渔业、光伏+盐田、滚装船+新能源车出口等复合业态,探索蓝碳交易机制 [2] 港口与城市协同发展 - 需打破港—产—城边界,释放海陆经济效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2]
城市24小时 | 竞逐新风口,中部第一城又出手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8 00:09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 武汉发布三年行动方案,目标打造全国人形机器人专用传感示范地、场景应用优选地、智能制造集聚地,实施五大专项行动[1] - 武汉将设立10亿元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参与设立100亿元湖北省母基金,并建立政府引导基金容错制度[1] - 整机企业牵头成立市级创新联合实验室最高可获6000万元支持,概念验证中心等平台最高可获1000万元支持[1] - 湖北省去年3月发布突破工程实施方案,今年2月实现10款人形机器人整机"从0到1"突破[2] - 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过去五年复合增长率超40%,相关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拥有300余家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企业[2] - 武汉计划强化AI算法、机器人视觉识别等技术研发,同时加快整机量产和产业链整合[3] 区域经济与政策 - 上海与香港将于2025陆家嘴论坛期间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4] - 河南提出推动国资招商,支持城投公司转型为产业投资公司,并允许设立境外离岸招商公司[5] - 四川省锂业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由四川省天府矿业投资全资持股[6] - 衢州推出多孩家庭购房补贴:二孩家庭购100㎡以上补贴8万元,三孩家庭购120㎡以上补贴20万元[7] 行业数据与趋势 - 江苏暑期文旅预订量同比增长41%,南京旅游订单量全国第一,餐饮堂食订单量同比增长49%[9] - 2024年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增加值达6.7万亿元,占城市经济总量13.6%,长三角占比44.9%[10][11] - 上海港口经济评级A+,天津、青岛、宁波等城市评级A级,唐山首次进入2000亿元以上梯队[11] 其他动态 - 民航局鼓励个人报告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隐患,可通过自愿报告系统提交[7][8] - 左永祥任四川省委常委,此前担任四川省副省长[12]
新华视点|创新驱动 开放共赢: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新华社· 2025-05-28 16:39
数字赋能 - 庆阳首个国产万卡算力集群点亮 算力规模突破5万P 增速和智算占比全国领先[4] - 庆阳以多产业多场景驱动算力建设 集聚300余家数字经济生态企业 包括国内半数AI头部企业[6] - 通过大算力集聚AI生态 拓展"人工智能+"新产业新场景 培育新质生产力[6] 开放引领 - 天津港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达571万标准箱创历史新高[10] - 天津GDP同比增长5 8%高于全国 港口经济贡献显著[10] - 天津港完成近100项签约 强化内外贸一体化推动中国制造全球化[10] 创新突破 - 江西蓝微电子打破国外绝缘键合丝垄断 实现国产替代[17] - 键合丝直径每缩小1微米可显著提升芯片性能[15] - 企业通过持续研发投入 在微米级键合丝领域从追赶到并跑[17] 智造升级 - 江西佳时特数控机床全程精度达0 6微米 重复定位精度0 4微米达国际领先[22] - 国产机床突破高精密技术瓶颈 改变依赖进口局面[22] - 精度提升推动高端装备产业链自主可控[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