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讯服务

搜索文档
新力量NewForce总第4834期
第一上海证券· 2025-08-11 23:02
公司研究-中国移动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438亿元,服务收入4670亿元(YoY+0.7%),归母净利润842亿元(YoY+5.0%)[6] - 数字化转型收入1569亿元(YoY+6.6%),占主营业务收入33.6%(YoY+1.9pct)[6] - 5G网络客户达5.99亿户,渗透率59.6%,移动ARPU为49.5元(YoY-2.9%)[7] - 政企市场收入1182亿元(YoY+5.6%),5G专网收入61亿元(YoY+57.8%)[7] - 目标价上调至116港元,基于2025年16倍PE估值,维持"买入"评级[9] 公司研究-华虹半导体 - 2Q25收入5.66亿美元(YoY+18.3%),毛利率10.9%高于指引上限,股东净利润0.08亿美元(YoY+19.2%)[21] - 嵌入式非易失存储收入环比+8.3%,模拟及电源收入同比+59.3%[15] - 预计2025年晶圆代工均价438美元,毛利率12.1%[15] - 目标价提升至54港元,对应2025年1.8倍市净率[20] 公司研究-超威半导体 - 2025Q2营收76.9亿美元(YoY+31.7%),Non-GAAP净利润7.8亿美元[25] - 预计2025年AI GPU销售额80亿美元(YoY+59.1%),2026年达151亿美元[26] - 客户端业务收入25亿美元(YoY+67.5%),台式机市占率34.4%(环比+6.4pct)[27] - 目标价200美元,对应2026年25.5倍PE[30] 公司研究-宁德时代 - 2025上半年营收1788.86亿元(YoY+7.27%),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YoY+33.33%)[33] - 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38.1%(YoY+0.6pct),出货量超215GWh(YoY+30%)[34] - 储能电池出货量60GWh(YoY+30%),毛利率25.52%[35] - 目标价456港元,对应2026年25倍PE[40] 行业评论-科技 - AI服务器PCB需求激增,正交背板方案单板价值量20-30万元[44] - 国产液冷厂商进入Meta供应链,预计份额5-8%[46] - 模拟芯片晶圆厂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终端价格涨幅10-20%[49] - 建议关注国产算力硬件产业链如寒武纪、中芯国际等[47]
中国移动(00941):经营业绩稳健增长,派息比率进一步提升
第一上海证券· 2025-08-11 22:29
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中国移动"买入"评级,目标价116港元,较当前股价87港元有33%上行空间 [2][6] 核心观点 - 经营业绩稳健增长: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438亿元,服务收入4670亿元(YoY+0.7%),归母净利润842亿元(YoY+5.0%),EBITDA 1860亿元(YoY+2.0%) [3] - 派息比率提升:2025年中期派息每股2.75港元(YoY+5.8%),全年现金派息比例进一步提升 [3] - 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数字化转型收入1569亿元(YoY+6.6%),占主营业务收入33.6%(YoY+1.9pct) [3] - 新兴业务快速增长:新兴市场收入291亿元(YoY+9.3%),其中国际业务收入140亿元(YoY+18.4%) [6] 经营业绩 - 主营业务收入结构优化:CHBN中HBN收入占比达47.6%(YoY+2.6pct) [3] - 个人市场收入2447亿元(YoY-4.1%),移动客户10.05亿户,5G渗透率59.6% [6] - 家庭市场收入750亿元(YoY+7.4%),家庭宽带客户2.84亿户,千兆宽带客户1.09亿户(YoY+19.4%) [6] - 政企市场收入1182亿元(YoY+5.6%),移动云收入561亿元(YoY+11.3%),5G专网收入61亿元(YoY+57.8%) [6] 财务预测 - 2025E营业收入1.05万亿元(YoY+1.3%),净利润1454亿元(YoY+5.1%) [5] - 2026E营业收入1.07万亿元(YoY+1.6%),净利润1529亿元(YoY+5.2%) [5] - 2027E营业收入1.09万亿元(YoY+1.7%),净利润1618亿元(YoY+5.8%) [5] - 每股派息预测:2025E 5.4港元,2026E 5.7港元,2027E 5.7港元 [5] 资本开支与现金流 - 2025年计划资本开支1512亿元,上半年完成584亿元 [3] - 2025H1自由现金流255亿元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838亿元 [3] 估值分析 - 当前股价对应2025E市盈率12.0倍,市净率1.2倍 [5][23] - 报告将估值中枢上调至2025年归母净利润的16倍PE [6] - 当前股息率6.2%,预计2026E提升至6.6% [5]
香港恒生指数跌1.07% 科指跌1.02%
新华财经· 2025-08-01 21:20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1 07%至24507 81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1 02%至5397 40点,国企指数下跌0 88%至8804 42点 [1] - 恒指低开28点,最终跌265点,以全日最低位24507点收市,主板成交超2546亿港元 [1] - 上涨股票608只,下跌1578只,收平972只,港股通(南向)净流入超过122亿港元 [1] 行业板块表现 - 多数板块下跌,保险、券商、生物医药、油气等股多为下跌 [1] - 银行、房地产、煤炭等股有涨有跌,线上零售、电讯服务、黄金及贵金属等股多有上涨 [1] 个股表现 - 紫金矿业涨0 95%,山东黄金跌0 21%,蔚来涨8 62%,中国金茂涨8 39%,中通快递涨7 44% [1] - 小米集团涨0 47%,中国生物制药跌2 66%,中国石油化工股份跌5 87%,国泰君安国际跌10 78% [1] - 英诺赛科涨30 91%,亚信科技涨0 88%,理想汽车跌3 18%,曹操出行涨3 19%,中国银行跌0 66% [1] 成交额前三个股 - 腾讯控股跌2 73%,成交超115亿港元 [2] - 阿里巴巴涨1 04%,成交超88亿港元 [2] - 美团涨0 49%,成交超68亿港元 [2]
电讯盈科(00008)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亏损4.45亿港元 同比收窄3.68%
智通财经网· 2025-08-01 16:53
业绩表现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收益为189.22亿港元,同比增长6.92% [1] - 股东应占亏损4.45亿港元,同比收窄3.68% [1] - 每股基本亏损5.75港仙,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9.77港仙 [1] Viu业务发展 - Viu视像串流服务通过优质本地化内容提升东南亚市场渗透率及用户参与度 [1] - 公司通过演唱会、剧集及实况节目等娱乐形式为旗下艺人创造发展机会 [1] - Viu覆盖东南亚、中东及南非等15个市场,付费用户达1,380万名,泰国、菲律宾及马来西亚增长突出 [1] - Viu采用双轨收益模式,持续拓展节目内容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1] 香港电讯业务 - 公司利用高频宽、超低时延的综合光纤及流动网络推动AI技术应用 [1] - 香港电讯上半年收益及EBITDA分别增长4%和3%,经调整资金流增长3% [1] - 公司应用AI技术重塑营运,有望提升生产力并推动业务增长 [1]
香港电讯-SS绩后涨超3% 中期股份持有人应占溢利增加4%至20.7亿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01 10:49
公司业绩表现 - 香港电讯-SS(06823)2025年中期总收益同比增长4%至173.22亿港元 [1] - EBITDA上升超过3%至63.80亿港元 [1] - 公司股份持有人应占溢利增加4%至20.7亿港元 [1] - 每个股份合订单位基本盈利为27.32港分 [1] - 中期分派每个股份合订单位33.80港分 [1] 业务板块分析 - 本地数据服务收益增长8%至68.67亿港元 [1] - 本地电讯服务收益增加5%至87.14亿港元 [1] - 本地数据服务占本地电讯服务收益的79% [1] - 收费电视服务收益为11.60亿港元 [1] - 本地电话服务收益为9.53亿港元 [1] - 国际电讯服务收益增长1%至38.13亿港元 [1] - 电讯服务总收益上升4%至125.27亿港元 [1] 流动通讯业务 - 流动通讯业务服务收益增长5%至41.89亿港元 [1] - 增长主要来自漫游服务持续增长 [1] - 后付客户基础持续扩大 [1] - 流动通讯批发收益增加 [1] - 企业对5G及IoT技术解决方案需求上升 [1]
李泽楷的第四个上市公司,成了
搜狐财经· 2025-07-08 18:46
李泽楷的资本运作与富卫集团发展 - 李泽楷创立的富卫集团于7月7日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成为其第四家上市公司,并在美股储备三家壳公司待借壳上市[2] - 李泽楷早年通过收购市值3亿港元公司并合并业务,股价一周内暴涨近40倍,奠定激进投资风格[2] - 2000年以130亿美元杠杆收购香港电讯54%股权(资产净值3800亿港元),仅用18天完成港股最大规模并购[2] 富卫集团的扩张与财务表现 - 2012年至今通过十余笔收购将富卫集团打造为东南亚增长最快保险巨头,年化新保费超19亿美元(较十年前增长5倍)[3] - 富卫集团负债总额截至今年4月已超36亿美元,高负债阻碍其进军中国大陆市场[4] - 公司通过引入中东和日本投资者加速上市进程,持续以资本运作推动规模扩张[4] 李泽楷旗下企业运营状况 - 四家上市公司中仅香港电讯持续盈利,但依赖97%市占率的垄断地位,缺乏显著增长[3] - 母公司电讯盈科2006年陷入危机后市值大幅缩水,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4]
鹏华基金余展昌:恒生中国央企指数仍具投资价值
中国经济网· 2025-06-18 10:35
央企股表现 - 恒生中国央企指数6月以来涨幅超4.5%,近一年涨幅近20% [1] - 鹏华恒生中国央企ETF表现优异,受益于避险情绪驱动 [1] - 恒生中国央企指数自2023年4月17日发布以来上涨21.08%,远超同期恒生指数17.72%与上证指数1.51%的涨幅 [2] 行业与成分股 - 恒生中国央企指数行业权重前三为金融业(43.4%)、能源业(22.4%)和电讯业(17.1%) [2]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海洋石油和中芯国际等龙头公司 [2] - 国防军工与石油石化板块领涨指数成分股 [1] 市场驱动因素 - 伊以冲突升级加剧国际政治边缘紧张局势,油价、金价飙升,风险偏好下降驱动资金涌向央企板块 [1] -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提振市场对国企的投资情绪 [1] - 港股大市中160家国企市值占大市总市值的53%,2023财年收入占比高达66% [1] 政策与改革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 [2] - 国企改革有望为国企带来新的增长动力,促进其业绩提升 [2] 未来展望 - 央企估值水平较低,市值管理纳入考核叠加并购重组进程加速,估值中枢有望抬升 [3] - 低利率环境下,险资、养老等中长期资金或加大对高股息央企指数的配置力度 [3] - 港股流动性改善有望收敛AH股溢价,恒生中国央企指数受益于此 [3] - 美联储放缓降息节奏制约全球流动性,压制港股风险偏好修复,重组资金对央企的配置偏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