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技术

搜索文档
【科技日报】双极膜重水解离技术实现低成本制备氘代酸碱
科技日报· 2025-07-22 08:55
研究阐明了双极膜高效解离重水的核心机理,即在反向偏压作用下,双极膜中间层离子定向迁出, 解离产生的氘离子和氘氧根离子成为氘代酸碱的来源。研究表明,与水体系相比,重水更高的氘氧键键 能和更低的离子扩散系数使膜堆电压显著升高。尤其是在消耗相同电荷量的情况下,氘离子/氘氧根离 子的生成速率是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1.25倍,这颠覆了重水解离速率慢的固有认知。 基于此,研究团队成功将技术拓展至多种体系,实现了包括氘代硫酸、氘代盐酸、氟化氘、氘代硝 酸、氘氧化钾、氘氧化钠等一系列氘代酸碱试剂的高效制备。以该双极膜重水解离技术为核心的氘代酸 碱制备平台,平均生产成本仅为传统工艺的五分之一。整个生产过程无需使用强腐蚀性试剂或重金属催 化剂,排放趋近于零,环境友好特性突出。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完成3吨/年氘代酸碱的中试放大,为工 业化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5-07-22 第06版) 记者7月1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教授徐铜文、特任教授汪耀明和教授李震宇团队联合 攻关,创新性地利用双极膜实现重水高效解离,发现了核量子效应导致膜层内氘离子迁移速率反超氢离 子的现象。该研究颠覆了长期以来"重 ...
五洋自控申请具有独立磁场和流体控制区域同轴双阀芯磁流变阀专利,实现更高控制精度
金融界· 2025-07-10 09:47
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独立磁场和流体控制区域的同轴双阀芯磁流变阀,包括:阀体组 件;两个阀芯组件以上下同轴的方式布置在阀体内,阀芯组件包括阀芯;导流盘水平安装在上下相邻的 两个阀芯组件之间。本发明的同轴双阀芯磁流变阀,采用上下两个阀芯同轴布局,通过隔磁环将两个阀 芯的磁场区域完全隔离,使得每个阀芯具有独立的磁场和流体控制区域,可以在同一装置中处理不同的 流体或不同的流体状态,实现了更高的控制精度和快速响应。若其中一个阀芯出现故障,另一个阀芯仍 然可以正常工作。利用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迅速改变流变性质的特性,设计可独立调节流量和阻尼, 适用于高动态需求的应用场景,提供了更好的流体控制能力和系统响应特性。 金融界2025年7月1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苏五洋自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五洋智 能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具有独立磁场和流体控制区域的同轴双阀芯磁流变阀"的专利, 公开号CN120274110A,申请日期为2025年06月。 天眼查资料显示,江苏五洋自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位于徐州市,是一家以从事研究和 试验发展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111638.3561 ...
江苏省首单科研仪器共享损失补偿保险落地苏州
仪器信息网· 2025-06-24 15:02
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保险创新 - 江苏省首单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损失补偿保险落地苏州 该保险方案有效解决设备损坏责任界定难、承担难、追偿难等痛点 消除仪器持有单位不敢共享的顾虑 [1][2] - 人保财险苏州市分公司为苏州苏大卫生与环境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提供超400万元风险保障 覆盖价值超千万元的高端科研仪器 [2] 保险方案设计特点 - 创新融合"共享经济+科技保险"模式 重点覆盖因设计缺陷、安装错误、操作失误导致的设备损坏或灭失风险 [3] - 该保险既保障仪器持有单位权益 又降低中小微科创企业使用高端设备的门槛 通过市场化手段打通科研资源共享障碍 [3] 实施效果与行业影响 - 苏州苏大研究所检测团队表示 保险对操作风险的保障使其更有信心在检测服务中充分使用高端设备 可提供更全面高端的检测服务 [3] - 苏州市科技部门计划联合仪器管理部门、高校院所及维修单位 推动更多科研仪器"走出实验室" 释放科技资源共享效能 [3] 企业背景信息 - 苏州苏大卫生与环境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长期为医疗器械及原材料研发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拥有价值超千万元的高端科研仪器 [2] - 该公司此前因担忧设备意外损坏风险 部分高端设备未能实现充分共享 此次保险方案解决了核心痛点 [2]
强底气添动能 税收数据折射经济向新向好
中国证券报· 2025-05-07 04:27
重点工程项目投资 - 一季度全国以项目方式申报工伤保险的工程项目数量累计3 9万个 同比增长9 4% [1] - 工程总造价金额累计1 9万亿元 同比增长4 8% [1] - 3月份工程项目申报数量1 8万个 占一季度总量的46 5% [3] - 3月份申报总造价0 8万亿元 占一季度总造价的43 9% [3] - 山东潍坊至宿迁高速铁路临沂段 江西G322宜黄县杉树坳至东陂段公路改建工程等多个项目陆续开工 [2] - 浙江人工智能核心零部件科创园 安徽枞阳经开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科技园区扩建 [2] 新质生产力发展 - 一季度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 4% [1] - 数字产品制造业 数字技术应用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和11 6% [1] - 科研技术服务业 信息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9 6%和11 4% [1] - 高技术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 1%和9 7% [4] - 数字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 [4] - 制造业企业采购数字技术金额同比增长8 7% [4] 消费市场表现 - 一季度老年人养护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5 5% [3] - 老年人护理机构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 9% [3] - 托儿所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 2% [3] - 五一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 2% [3]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家电及通讯器材类商品消费需求旺盛 [3] - 家居用品及珠宝首饰消费增幅较高 [3] 制造业发展 - 一季度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 8% 占全国销售比重达29 1% 较上年同期提高0 8个百分点 [4] - 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 7% [4] - 高耗能制造业销售收入占制造业比重为29 2% 较上年同期下降1 4个百分点 [4] - 制造业企业采购环境治理服务金额同比增长13% 增速较2024年加快4 6个百分点 [4]
新质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证券日报· 2025-04-28 00:51
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 7%,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3 2个百分点 [1] - 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 4%,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技术应用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和11 6% [1] - 科研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9 6%和11 4% [1] 政策支持方向 - 财政政策需加大支出、优化投向结构、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为新质生产力提供长期支持 [2]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需确保金融活水精准直达创新主体 [2] - 资本市场需加强科技型企业全链条金融服务,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2] - 私募创投基金需"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引入更多耐心资本 [2] 企业行动建议 - 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发挥创新主体作用 [3] - 头部企业需通过产业链带动效应,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3] - 企业需促进产融结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与竞争力 [3] - 需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3] - 需完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3] 发展前景展望 - 科技创新将推动新质生产力茁壮成长,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