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外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高德红外:一季度业绩亮眼 研发投入加大
和讯网· 2025-04-30 22:17
公司业绩与股价表现 - 4月30日收盘价8.25元,当日涨幅4.3%,股价三连阳,换手率1.59%,成交量5390.07万股,成交额4.42亿元 [1] - 一季度营业收入6.81亿元,同比增长45.47%,净利润8354.6万元,同比增长896.56%,增长主因为民品业务销售额增加 [1] 业务发展 - 民用市场拓展以需求为导向,品牌影响力提升,国内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国际市场份额有进展 [1] - 车载红外领域与多个车企达成战略合作,已获多个项目定点,加速推进新项目落地 [1] - 未来民用领域将构建"小而美"壁垒,挖掘增量场景,避开同质化价格战,抢占高附加值市场 [1] 研发与产能 - 2024年研发费用7.46亿元,同比增加2.04亿元,增幅37.51%,将继续加大投入专注科研创新 [1] - 推进红外"芯"平台战略,强化多种创新,持续优化经营结构 [1] - 东二产业园总部大楼启用,工研院产业园一期竣工验收,新火工区一期二期项目完工并投产,产能进一步释放 [1]
高德红外(002414) - 002414高德红外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9
2025-04-30 09:32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4 年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减少 2.44%,变动正常,主要因售价及原材料价格波动 [1] - 2024 年整体回款状况良好,较 2023 年有所改善 [3] - 应收账款坏账计提达 1.53 亿元,客户主要为政 府用户、国有科研院所等,合计占比约 70%,该类客户信用等级高,货款多能及时收回 [5][6] - 2024 年第四季度单季亏损超 4 亿元,因部分型号项目类产品价格下调及合同订单采购计划延期,致该类产品收入下降影响利润 [6] 研发与创新战略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专注红外核心器件科研创新,构建红外“芯”平台战略,推动红外技术规模化等,强化多方面创新,优化经营结构 [2] - 依托红外全产业链和人工智能算法领域技术优势,在众多业务领域逐渐规模化量产 [2] 市场拓展与竞争策略 - 民用市场秉持全球化战略,推进产品创新等深度融合,多品牌战略提升影响力,国内重点项目推进,国际市场份额取得进展 [2][4] - 低端市场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成本控制、扩大探测器产能摊薄成本,保持价格灵活性 [3] - 海外业务重视拓展,多品牌布局覆盖不同区域和细分市场,产品获全球多国认可 [3] - 民用领域与大疆、海康威视竞争,通过技术稀缺性和行业深度绑定构建“小而美”壁垒,挖掘增量场景,以技术升级对抗价格战 [3] 生产与供应链 - 东二产业园集团总部大楼启用,工研院产业园项目一期竣工,新火工区一、二期完工投产,释放非致命及信息化弹药产能 [3] - 关键原材料供应链稳定,国产化替代比例高且稳步推进 [4] 未来规划与布局 - “红外 +”战略下,未来 3 年融入国家战略,推进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国防和民用领域协同发展 [4] - 条件具备时向产业链上下游及相关行业延伸,通过收购兼并等促进主营业务发展 [4] 其他方面 - 现金流可支持当前经营发展业务,暂无再融资需求 [2] - 订单交付按合同执行,重视账款回收 [3] - 制定《未来三年(2024 - 2026 年)股东回报规划》,符合要求后积极制定分红方案回报股东 [5] - ESG 措施聚焦芯片生产降耗和材料循环利用,结合 IDM 模式全流程控制,未来对标国际领先企业提升绿电比例和供应链碳管理 [5] - 子公司轩辕智驾在自动驾驶领域率先规模化量产,与多家车企合作,获多个前装项目定点 [5]
高德红外“晒”2024年“成绩单”:研发费用7.46亿,同比增37.51%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7 23:3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26.78亿元,同比增长10.87%,但归母净利润亏损4.47亿元,为上市14年来首次亏损[1][2] - 2024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5021.23万元,但第四季度单季亏损近5亿元[2] - 营收增长主要来自红外民品领域拓展,但型号项目产品收入同比下降[2] 亏损原因分析 - 2024年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59亿元和资产减值损失1.69亿元,合计减少利润总额3.29亿元[4] - 信用减值损失中应收账款坏账损失达1.53亿元,资产减值损失中存货及合同履约成本跌价损失8230.69万元,商誉减值损失8610.76万元[4] - 研发费用7.46亿元,同比增加2.04亿元,增幅37.51%,主要由于项目持续投入和研发人员薪酬增加[1][4] 行业竞争格局 - 公司是专业从事红外核心芯片、以红外热成像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光电系统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3] - 国内主要红外厂商包括高德红外、睿创微纳、久之洋、大立科技和富吉瑞五家上市公司[3] 公司战略动向 - 公司持续加大高科技产品研发投入,加快在数字化产业新领域的布局[4] - 规模化基础建设逐步投入使用导致资产折旧摊销大幅增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