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美护

搜索文档
财通资管林伟:新消费的“新”,藏在单品爆发逻辑里
中国基金报· 2025-06-25 19:14
新消费定义与特征 - 新消费指扣除周期或地产、白酒光环效应后,由产品或渠道变革驱动的消费股投资机会,核心逻辑聚焦产品创新与个性化需求满足[5] - 与传统消费区别在于关注点转向情绪消费、悦己消费(如谷子经济、宠物经济),但商业本质未变[5] - 新消费公司共性:专注产品创新+渠道迭代,弱化周期属性,强调企业家精神与消费者需求洞察[10][11] 新消费崛起驱动因素 - 过去两年消费板块低配导致资金回流,今年产品驱动型公司获超额收益,属配置再平衡过程[7] - 经济L型走势下,大市值消费机会有限,但单品爆发潜力显著(如潮玩/香薰/智能电动车单品类5-10倍增长)[8] - 消费者理念变化:小额悦己消费兴起,兼具社交属性,年轻群体更明确需求(如保健品选购注重成分精准匹配)[10][11] 投资方法论与组合构建 - 研究颗粒度细化:沉浸产业体验(如美妆美护/保健品),高频跟踪产品迭代与数据突变[13][18] - 组合分层配置:基本盘(长期趋势单品)+观察盘(短期爆发品)+试盘(待验证机会),保持动态调整[9][17] - 捕捉大单品逻辑:早布局、重仓持有、深度研究(如电动两轮车/麻酱毛肚爆款案例)[18] 细分赛道机会 - 明确趋势领域:新零售渠道变革、零食量贩、潮玩、宠物经济、谷子经济[15] - 潜力方向:国内美妆美护(使用比例提升空间大)、保健品(高端化+客单价上升)[13][15] - 传统食品饮料结构性机会:低价位+新品迭代(如麻酱毛肚等创新单品)[16] 行业趋势与挑战 - 传统消费制约:宏观周期依赖性强,商业模式见顶导致估值低迷[15] - 新消费特征:产品驱动替代周期驱动,企业需持续创新(如卫生用品行业爆量单品案例)[14][15] - 港股消费板块:短期热度或透支,长期看好保健品/美妆等领域机会[19] 研究执行要点 - 一线调研优先:实地观察渠道动销(如电动两轮车销售突变)、商场客流变化[18] - 团队协作机制:研究员联动挖掘单品机会,群策群力验证逻辑[17] - 数据跟踪闭环:暴增数据需深度归因(如分析爆款持续性),避免武断结论[18]
悦己消费大时代研究报告-财通证券
搜狐财经· 2025-05-30 17:34
日美消费社会变迁历程 - 日本消费社会演进分为四个阶段:大正世代及昭和初代引领第一到第二消费社会过渡,新人类一代和部分婴儿潮一代主导第三消费社会,婴儿潮一代子女和新人类一代子女推动第四消费社会 [1] - 美国各世代消费特征鲜明:婴儿潮一代注重产品独特优势,X世代偏好"时间节约型"产品,Y世代热衷绿色消费,Z世代贡献网络社交、数字影音等领域的消费 [1][17] - 世代更迭推动主流消费观念更新,日本新人类一代和美国婴儿潮一代(50年代)的消费偏好具有相似性 [9][13] 中国消费社会现状与提升空间 - 中国90后、95后消费观念与日本新人类一代(60年代)、美国婴儿潮一代(50年代)相似,注重精神满足和个性化消费 [2][21] - 中国服务消费占比仅46.1%,显著低于日美历史同期水平,医疗保健、娱乐等领域存在巨大提升空间 [2][42][43] - 1965-2000年日本"康乐"相关消费占比持续扩大,1959-1980年美国服务消费占比提升前三为医疗保健(+7.9pct)、金融保险(+3.0pct)、娱乐(+2.2pct) [35][38] 第三消费社会特征 - 第三消费社会消费者更注重商品象征价值及情感体验,品牌理念从"教主"转向"配角" [3][10] - 日本1965-2000年家庭消费结构中食品/服装/家居支出占比下降14.8pct,医疗/交通/教育支出显著上升 [35] - 美国1959-1980年服务消费占比提升6.1pct至53.6%,日本1980-1999年提升15.8pct至56.6% [45] 悦己消费三大方向 - 情绪资源供给:宠物经济(食品/药品/供应链)、IP潮玩(盲盒/卡牌)、寺庙经济(精神慰藉) [6][11] - 情绪化解方案:美妆美护(国货美妆/胶原蛋白)、黄金珠宝(精品金饰)、新式食饮(茶饮/健康零食) [6][11] - 情绪释放渠道:户外经济(运动装备)、微醺经济(啤酒/预调酒)、烟草(电子烟) [6][11] 消费观念转变驱动因素 - 日本1980-1990年25-29岁未婚率从23.4%升至39.7%,单身家庭娱乐支出占比达18% vs 非单身家庭9.9% [24][26][28] - 日本劳动时间从1980年135小时/月持续下降,1995年奢侈品市场规模达978亿日元 [31][33] - 中国Z世代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6%)高于GDP增速(14%)的环境下成长,推动个性化消费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