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经济
搜索文档
情绪溢价:当“无用之物”重构中国消费市场
搜狐财经· 2025-10-31 17:42
"花用( 善思录:陆天然/文 "1分钱拍下自动长在脑子里的'爱因斯坦的脑子',月销超7万单;成本几十元的盲盒,隐藏款二手溢价超二十倍;一杯印着励志语录的奶茶,能卖出普通饮 品三倍的价格。"这些看似荒诞的消费现象,正指向一个万亿级赛道的崛起——情绪经济。当物质需求趋于饱和,曾被视为"虚无"的情绪需求正在爆发,那 些看似"无用"的商品与服务,正以惊人的溢价能力重构中国消费市场的底层逻辑。 情绪经济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数据来看,2024年我国情绪消费市场规模已突破8000亿,未来五年将以每年25%的速度 高速增长,2025年预计突破2万亿元。这一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三重社会结构性变化的驱动。其一,物质丰裕催生需求升级,当衣食住行等基础需求得到 满足,消费者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从生存到生活"的进化。其二,社会压力制造"情绪赤字",996工作制、职场内卷、社交 疏离等问题,让焦虑、孤独成为当代人的集体症候,情绪消费成为填补缺口的"代偿方案" 。其三,代际更迭重塑消费逻辑,2.6亿Z世代贡献了超40%的消费 总额,其中68%的IP消费用于情绪价值产品,他们将消费 ...
疗愈经济爆火,万亿市场背后是谁的焦虑与渴望?
36氪· 2025-10-30 17:39
而如今,伴随着"疗愈经济"的崛起,这个词正逐渐渗透至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 主动选择疗愈并进行相关的消费,使其从略带玄学色彩的边缘小众文化成为主流的生活方式。 当你闻着新买的香薰中佛手柑与雪松的清新木质调,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感到精神为之一振时;当你 独自坐在装潢温馨、弥漫着手冲咖啡香气的街角小咖啡店,内心升起一种难得的安宁与愉悦时;当你在 长假里放弃热门景点,而是选择到山林里的禅修酒店"躺平"时……不知不觉中,你已经参与了这场庞大 的"疗愈经济"。 有资深从业者将"疗愈"定义为"一个清理内心的淤堵,使内心恢复正常秩序,进而重塑心灵力量的过 程。"那么,当我们讨论"疗愈经济"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讨论什么? 近年来,"疗愈"一词被频繁提起。数据显示,我国超过8.3亿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这个庞大的群体 正在成为"疗愈经济"的潜在消费者。当各行各业都在用"疗愈"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主张,我们不禁要 问:这场声势浩大的疗愈运动,究竟是对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温柔解药,还是资本精心设计的又一场消费 盛宴?在这片繁荣背后,藏着我们这个时代最深的渴望,也暗含着最现实的隐忧。 01 万物皆可疗愈,产业跨界融合的新蓝 ...
不用内容分类,用情绪 长剧商业化的拐点到了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9 16:40
行业战略转向 - 长视频行业从早期的野蛮生长和流量争夺阶段迈向精品化竞争与价值运营新阶段 [2] - 行业战略从平台“单打独斗”转向与品牌方、制作公司、技术伙伴建立深度合作的“生态协同”模式 [1][2] - 合作模式概括为“共创、共情、共赢”,即在内容开发早期引入品牌参与,在叙事中嵌入品牌价值 [2] 市场与招商表现 - 2024年大剧招商整体客户数量同比增长14%,其中腾讯视频的大剧客户数量同比增超18% [1] - 《长相思2》《庆余年2》《九重紫》等剧的合作品牌均超过30家,《玫瑰的故事》吸引超50个商业合作 [2] - 品牌方持续加码剧集营销,涵盖快消、健康、3C、电商等多个行业 [1] 内容制作与成本压力 - 影视制作步入“高投入”周期,头部剧集单集成本普遍达数百万元 [1] - 单一平台已难以独立承担高成本制作与市场不确定性 [1][2] - 招商成为平台分摊制作风险、回收成本的关键路径 [1] 内容策略与情绪经济 - 腾讯视频将剧集内容策略从“内容分类”转向“情绪分类”,划分为“爱、燃、智、议、传奇”五大赛道 [5][6] - “爱”赛道聚焦24岁以下用户的情感诉求与社交传播属性 [6] - “燃”赛道男性用户占比57.9%,偏向动作、冒险等强节奏内容 [6] - “智”赛道用户中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占比达36.4%,偏好悬疑、刑侦、科幻题材 [6] - “议”赛道用户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达42.1%,更关注社会议题 [6] - 新增“传奇”赛道用户男女比例接近1:1,会员开通率位居各赛道之首 [6] 重点项目储备 - 腾讯视频公布上百部储备剧集,覆盖严肃文学改编、现实主义、都市情感、刑侦悬疑、科幻探险及古装传奇等类型 [3] - 重点剧集包括古装历史剧《风禾尽起张居正》(陈道明监制,胡歌主演)、女性传记题材《玉兰花开君再来》(杨紫主演)、《剑来》(吴磊主演)等 [3] - 平台主推大剧普遍具备高知名度IP、一线主创阵容以及可预期的商业化路径特征 [2][3] 营销案例与品牌合作模式 - 《长安的荔枝》吸引了35家品牌合作,乳品品牌每日鲜语将产品“鲜”的特性与剧情元素深度绑定进行营销 [4] - 《折腰》案例中,三九胃泰以角色“魏劭”为切入点,通过“护‘魏’队”谐音梗制造社交话题,引发粉丝二次创作 [5] - 基于角色和剧情细节的品牌植入,成为视频平台吸引广告主的重要手段 [4][5] - 平台头部剧集的广告主要来自快消、母婴、3C、汽车、健康及平台等类型客户 [5]
股市面面观|港股“新消费三姐妹”集体回调逾30%,背后发生了什么?
新华财经· 2025-10-24 15:25
新消费板块近期市场表现 - 以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和蜜雪集团为代表的“新消费三姐妹”股价近期经历显著回撤,截至10月23日港股收盘,蜜雪集团跌近5%,近5个交易日跌幅约10%;泡泡玛特跌9.3%,近5个交易日跌幅达19.3%;老铺黄金近5个交易日跌幅为13.8% [1] - 从年内高点计算,老铺黄金、蜜雪集团、泡泡玛特分别回调约37.5%、35.3%、31.7%,三家明星股合计蒸发市值超2800亿港元 [2] - 此次资本市场的集体转向被分析为高估值下业绩兑现压力推动的估值回归,而非企业基本面恶化所致 [1] 新消费与传统消费板块对比 - 今年以来新消费领域(如潮玩、宠物、茶饮、轻奢)凭借“质价比”与“情绪经济”驱动,以远超传统消费的增速崛起,泡泡玛特、老铺黄金以及蜜雪冰城等个股股价年内均翻倍 [2] - 同期,传统消费板块表现疲软,中证消费指数年内下跌0.47%,中证白酒指数逆势跌6.10% [2] - 估值方面,新消费巨头动态市盈率从高位显著回落,老铺黄金从超150倍回落至35倍,泡泡玛特从128倍回落至42倍,蜜雪集团从48倍回落至26.7倍 [2] - 对比传统消费龙头与国际公司,贵州茅台动态市盈率为20.4倍,迪士尼为23.7倍,孩之宝为22.3倍,LVMH为17.9倍 [3] 市场情绪与估值分析 - 有分析指出新消费整体出现过热现象,股价存在泡沫 [3] - 板块成交额占大盘成交额的比例可显示市场情绪,截至2025年8月1日,新消费股近一年成交额占比分位数为76.7%,处历史高位,提示交易风险 [3] - 使用PEG指标衡量,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当前PEG均低于1,意味着在估值适中的基础上仍具备较强的盈利增长预期 [4] 公司基本面与增长前景 - 泡泡玛特近期披露的三季报业绩亮眼,整体收益同比增长245%-250%,其中海外收益增长365%-370%,较上半年204%的营收同比增长率仍在加速 [4] - 但有分析预计泡泡玛特的业绩增长将在2025年达到峰值,然后从2026年开始放缓 [5] - 老铺黄金试图用奢侈品的玩法颠覆黄金珠宝行业,但黄金的特殊属性使其难以完全复制传统奢侈品商业模式,金价上涨过快可能导致金饰消费量下滑,其二手市场回收行情不如传统奢侈品牌,品牌溢价能力存疑 [5] - 摩根大通将泡泡玛特评级从“中性”上调至“增持”,认为股价调整后估值已具吸引力,第三季度财报、节假日销售及LABUBU动画等将成为未来催化剂 [6] - 花旗报告预期老铺黄金2026年自由现金流将实现转正,强劲金价加上产品加价有助提升其2026年盈利能见度 [6] 核心竞争指标与未来驱动力 - 产品的复购率、使用频次、二手市场价格以及定价权被视为判断新消费公司营收前景的重要指标 [6] - 泡泡玛特依托盲盒机制实现高复购率,其复购率达50.7%,会员贡献93.1%销售额;老铺黄金通过奢侈品化定价和会员服务,35万会员贡献60%复购,形成强客户粘性 [6] - 海外收入占比成为衡量营收前景的重要指标,泡泡玛特的海外收入占比由2021年的23%升至2024年的39%,名创优品从4%升至39% [7] - 泡泡玛特在海外市场增速显著,亚太、美洲和欧洲的销售增速分别达到170%-175%、1265%-1270%和735%-740,显示全球化扩张仍处于早期阶段 [7] - 随着2025年第四季度消费旺季到来及海外新店密集开业,有望推动泡泡玛特延续高增长;公司正推进多元业态落地,探索IP的多业态孵化和平台化运营 [7]
身边的“十四五”:新消费 新体验
搜狐财经· 2025-10-23 14:16
宏观消费趋势 - 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突破50万亿元 [1] - “十四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的39.1万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48.3万亿元,年均增长5.5% [3] - 2024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4.5%,是经济发展第一拉动力 [3][4] 假日消费与文旅市场 - 十一假期北京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近600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14% [1] - 文旅活动与夜经济将假期热度转化为经济效益,如北京“汉服租赁”和陕西沉浸式数字项目 [2] - 2024年入境游客总花费达942亿美元,同比增长77.8% [8] 新兴消费业态:情绪经济与潮玩 - 消费逻辑从“买实用”转向“买喜欢”,从功能消费转向情绪消费 [2] - 2024年中国情绪经济市场规模已超2.3万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4.5万亿元 [2] - 中国潮玩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63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600亿元,预计2026年将突破1100亿元 [2] 数字与智能消费 - 2024年中国居民数字消费规模达23.8万亿元,占居民消费总额的44.2%,几乎每两笔消费就有一笔在线完成 [4] - 国家出台《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人工智能+消费”场景发展,如外骨骼机器人等智能装备 [4] - 消费关注点转向智能和科技,从标准化生产转向个性化适配 [3] 服务消费与零售变革 - 2020年至2024年,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居民每花费10元中有4.6元用于购买服务 [4] - 实体零售数字化转型加速,即时零售市场2023年规模达6500亿元,5年增长9.46倍,占网络零售总额的4.2% [5] 进口消费与全球市场 - 2021年至2024年,中国累计进口消费品7.4万亿元 [6] - “240小时免签”、“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政策便利外国游客消费,中国正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商场” [8]
李佳琦回应一夜赔20亿;闲鱼回应平台出现卢浮宫珠宝;张雪峰账号已解封;奔驰计划裁员3万人,离职补偿最高50万欧元丨邦早报
创业邦· 2025-10-23 08:10
梅赛德斯-奔驰大规模裁员 - 奔驰正在实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裁员计划,目标为约3万名员工自愿离职[1] - 截至目前已有约4000名员工接受遣散方案离职,补偿金采用梯度设计,资深管理人员最高可获得50万欧元[1] - 补偿方案特别设置"加速奖金"激励员工尽早决策,裁员基于双方自愿原则[1] 宇树科技IPO进展 - 宇树科技决定将公司名称从"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办理工商登记变更程序[3] - 辅导机构中信证券协助公司对计划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行论证分析,确保符合未来发展战略[3] 特斯拉三季度财报 - 特斯拉第三季度营收281亿美元,同比增长12%,高于预估的263.6亿美元[15] - 三季度调整后净利润17.7亿美元,同比下降29%,二季度同比下降23%[15] - 第三季度毛利率18%,预估17.2%,自由现金流39.9亿美元,预估12.5亿美元[15] 京东汽车拍卖 - 京东001号"国民好车"拍卖吸引近30万人围观,经过4小时23000多次竞价,最高出价超7800万元[17] - 京东联合广汽集团、宁德时代推出"国民好车",但京东不直接参与制造,聚焦用户洞察与销售渠道[17] 亚马逊自动化计划 - 亚马逊计划实现75%运营流程自动化,到2033年机器人将取代美国超过60万个岗位[25] - 自动化预计从2025年到2027年将为公司节省126亿美元,每件商品拣选、包装和配送成本节省约30美分[25] AI与机器人领域融资 - LiblibAI完成1.3亿美元B轮融资,为今年中国AI应用领域最大融资[26] - 乐聚机器人完成15亿元Pre-IPO轮融资,IPO计划正在推进中[27] - 星际光年完成Pre-A轮融资,资金用于灵巧操作底层技术攻关及灵巧手操作系统研发[27] 消费电子新品发布 - 三星混合现实头显Galaxy XR正式上市,售价1799美元,约为苹果Vision Pro售价3499美元的一半[28] - 松延动力发布全球首款万元以内人形机器人Bumi小布米,定价9998元,自由度Dof≥21[30] 新能源汽车市场数据 - 1-9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企业共销售2043.1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3.9%[37] - 10月1-19日全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零售63.2万辆,同比增长5%,新能源零售渗透率达56.1%[37] 情绪经济发展 - 中国情绪经济规模2024年超2.3万亿元,2029年预计突破4.5万亿元[38] - 潮玩市场从2015年63亿元跃升至2023年600亿元,并火到海外[38]
我国情绪经济规模或破4.5万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22 22:56
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突破50万亿元,这笔"大买卖"里,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就像十一假 期,光北京60个重点商圈就迎来近6000万人次客流,同比增近14%,文旅活动、夜经济让"假期热"变成 实打实的"经济热"。消费逻辑也在变,"十四五"以来情绪消费快速升温,2024年"情绪经济"规模超2.3万 亿元,2029年预计破4.5万亿元;潮玩市场更从2015年63亿元跃升至2023年600亿元,还火到了海外。智 能消费也成新宠,换车添家电先看"科技感",连登山都有外骨骼机器人当"好搭子",能助力、讲解还能 监测健康。从"买实用"到"买喜欢",从"线下逛"到"线上扫",中国消费正从"买得到"向"买得好"进阶, 蓝海还在不断扩容。 (证券时报) ...
2024年情绪经济消费人群洞察报告
搜狐财经· 2025-10-22 13:50
情绪经济发展现状 - 超9成人感受到不同程度内卷,职场中97.8%受访者不同程度感受到内卷,其中7.1%陷在严重内卷里,27.1%经常感觉被内卷[1][2][15] - 近94%人群存在情绪压力,焦虑来源包括经济独立焦虑(42.9%)、人生目标焦虑(41.3%)以及超三成人群受身材、学业或职业问题困扰[1][2] - 取悦自己/愉悦心情的消费动机占比达42%,较2021年提升9个百分点,成为仅次于功能需要的第二大消费动因[2][17] - 2024年双十一期间,近三成年轻人在快乐消费上的支出占比超50%,旅行、户外徒步、音乐节、游戏等体验型消费成为释放压力重要途径[2] 情绪经济人群画像 - 女性是情绪消费核心力量,占比达64%,远超男性的36%[4] - 90后(25-34岁)占比44%,00后(18-24岁)占比33.5%,年轻群体成为消费主力[4] - 大学本科人群占比59.5%,是高学历情绪消费主要群体[4] - Z世代(1995-2009年出生)拒绝内卷、注重个人体验,追求产品情绪价值,人口占比达23%,收入占比达18%[3][22][23] 情绪经济消费场景 - 职场场景中趣味谐音梗瓜果走红,4月中旬禁止蕉绿搜索量周环比上涨70%,相关订单量增长约30%[6] - 养宠场景消费升级,300元/公斤以上风干粮成交额同比增长70%,40-100元/公斤冷鲜粮成交额同比增长800%[6] - 智能宠物家电快速增长,1000元以上智能除味器成交金额同比增长1000%,100元以上宠物智能玩具订单量增长140%[6] - 疗愈场景中香氛行业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ASMR助眠视频播放量达148.8亿次,解压视频播放量超20亿次[7] - 旅游场景中81.2%年轻旅行者以逃离工作生活为目的,City Walk、寺庙游等新型旅游方式兴起,25-35岁人群占游客69%[7] 情绪经济市场表现 - 抖音电商2023年总销售额约达2.2万亿元,小红书电商年交易规模过亿商家数同比增长500%[3][27] - 2023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3029.64亿元,同比增长13.95%,首次突破3000亿关口[31]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演出行业演出34.2万场,观演人次达1.11亿,票房收入315.4亿元[31] - 天水麻辣烫走红带动旅游,2024年3月至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1338.17万人次,旅游总消费76.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69%与36.52%[8]
2025年中国媒体市场发展趋势报告
搜狐财经· 2025-10-21 15:17
核心观点 - 2025年中国媒体市场围绕“情绪共鸣、价值回归与全球联结”三大趋势演进,媒体角色从信息传递者转变为情绪、共识与文明的连接者 [1][7] 情绪共鸣 - 情绪经济蓬勃发展,心灵疗愈相关内容播放量达7096.9亿次,反内卷等心态调整话题阅读量超百亿,非遗等文化认同内容曝光112.1亿次 [2][11] - 媒体作为情绪风向标,通过优质内容激发用户情感,如央视新闻与雅迪合作的《何时》短片话题阅读量近4000万,《国家宝藏》节目带动文旅消费 [2][15][17] - 媒体作为实验室验证情绪传播,央视新闻利用热梗进行国防科普获百万点赞,vivo在神舟十二号返回时推出《地球家书》短片强化品牌温度 [3][21][24] - 情绪共鸣驱动消费行为,赛博功德话题带动电子木鱼等数字衍生品热销,运动品牌推出City Walk装备回应城市归属感情绪 [3][26][28] - AI技术提升情绪捕捉效率,情感计算系统将主观情绪量化,合成AI智能体模拟消费者决策过程 [3][32][34] 价值回归 - 碎片化传播存在痛点,过半用户对算法推荐的社交媒体内容不满,八成用户对AI个性化新闻持怀疑态度 [4] - 高收入人群回归深度内容平台,2025年上半年25-44岁月收入5000元以上人群对纪录频道收视率同比提升 [4] - 品牌面临碎片化营销挑战,花费比竞品多20%,不信任KOL推广的消费者数量是不信任普通广告的2倍多 [4] - 媒体进入再中心化阶段,通过结构化、系列化、议题设置凝聚长期价值,如总台春晚带动机器人话题形成社会讨论热潮 [5] 全球联结 - 中国品牌出海加速,2025年上半年出口总值1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媒体海外布局同步提速,超85个国际传播中心落地,2300多个国内媒体账号运营海外 [6] - CGTN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用户规模突破7亿,64家重点企业海外账号粉丝量超百万 [6] - 国际传播采用本土化策略,如游戏《昭和米国物语》讲述跨文化故事,短视频平台展示中国超级工程和三蹦子等内容 [6] - 在地化注重平等交流,华为在毛里求斯的珊瑚保护项目通过当地网友分享圈粉,游戏《黑神话:悟空》和国漫IP谷子成功出海 [7]
盛世奇观:6亿人为情绪消费买单
搜狐财经· 2025-10-15 10:14
消费结构转变:情绪价值成为核心驱动力 - 消费市场出现核心转变,越是没有实际用途、满足虚无情绪需求的产品,其市场越大且价格越高,例如一个塑料玩偶“拉布布”拍出108万元天价[2] - 中老年人土味爽剧市场年规模达504亿元,已超过年轻人电影市场的425亿元[2] - 情绪消费现象普遍,例如月薪5000元却愿花费2000元养猫,或为购买盲盒凌晨排队[2] 新兴消费群体:6亿独立消费者的崛起 - 中国单身人口已达2.4亿,预计明年突破3亿,60岁以上人口则突破3.1亿,两群体除重后规模约6亿,接近全国人口一半[2] - 这6亿人是中国历史上首批可完全自主支配收入的群体,3亿单身者无家庭负担,3亿银发族已完成家庭责任,其收入首次实现完全自主支配[2] - 消费逻辑因此改变,从传统的“养家糊口”模式转变为个人情绪满足导向[2] 单身经济:生产关系和女性地位变革的产物 - 3亿单身大军的形成主因并非“穷”,而是生产方式变革导致婚姻从农业社会的生产单位转变为工业社会的消费负担[4] - 女性地位革命是关键,城镇女性就业率从1980年的30%提升至现在的超过60%,女性经济独立瓦解了传统家庭分工基础[4] - 单身群体创造“二次元消费法则”,生存消费极度压缩而情绪消费极度膨胀,例如购买生活必需品时极为节俭,但为抽中隐藏限定盲盒平均愿花费8496元[4] 单身经济催生的具体市场 - 宠物经济规模已达2793亿元,预计明年将突破3600亿元,宠物提供的情感确定性成为高压力社会中的稀缺资源[4][5] - “一人经济”蓬勃发展,催生单人火锅、迷你家电、小份食品等市场,反映单身生活已成为主流生活方式[5] - 虚拟陪伴产业崛起,包括AI聊天、虚拟偶像、线上社群等,填补现实情感空白[5] 银发经济:具有革命性的消费觉醒 - 当前60后、70后退休阶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真正意义的退休群体,拥有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金钱,引发补偿性消费爆发[7] - 90%老人选择线上学习,月均消费几千元学习钢琴、书法、舞蹈等,这是对被耽误青春的补偿[7] - 中年短剧市场年烧掉500亿元,因剧情满足了银发族年轻时被压抑的幻想[7] 情绪经济的理论基础与驱动因素 - 情绪价值成为继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后的第三种价值,指商品带来的心理满足,其物质价值趋近于0但情绪价值趋近无限[8] - 情绪经济兴起得益于三重变革: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精神需求爆发、6亿人成为独立消费单元、大数据技术能精准识别和推送情绪需求[8] - 银发经济规模已突破12万亿元,预计达50万亿元,占GDP的12%,对比房地产巅峰期占GDP的16%,情绪经济有望成为下一个支柱产业[9] 情绪经济的社会根源与未来展望 - 情绪消费本质是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原子化”和孤独感等副作用买单,是维持心理平衡的必需品[9][11] - 随着城市化继续和智能化深入,需要情绪商品的人群将不断扩大,最大的产业可能从钢铁煤炭转向快乐生产,最稀缺的资源从石油黄金转向情感陪伴[11] - 市场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将温暖和陪伴明码标价,以商业手段应对传统社会关系解体后产生的情感缺失问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