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种植与加工

搜索文档
挖掘特色 提升品质 拓宽渠道 贵州花椒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9 06:22
行业概况 - 贵州花椒种植面积175.5万亩居全国第五位 鲜花椒年产量18.1万吨 年产值44.3亿元[3] - 形成红花椒 九叶青花椒 顶坛花椒多品种并举的产业格局 其中顶坛花椒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4] - 花椒产业被纳入贵州省十二大农业产业 在政策 制度 资金 技术等方面得到全面保障[2] 产品特性与市场表现 - 贵州红花椒具有香麻谐调的独特风味 部分地区优质红花椒鲜花椒售价达每斤120元 远高于全国市场行情[1][4] - 顶坛花椒精油含量达12.6% 干花椒价格稳定在每斤9元 高于其他青花椒品种[4] - 保鲜花椒产品出口日本并受国内商超欢迎 市价可观[6] 技术发展与品质提升 - 培育"黔椒1号""遵红1号"等本地良种 在适应性 丰产性及品质方面具强竞争力[5] - 建立花椒营养监测体系 制定最佳需肥指标标准 实现产量品质双增[5] - 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 机械化管护及烘烤储藏加工研究 打造绿色品质[5][6] 加工与产业链延伸 - 传统产品包括干制花椒 花椒油 花椒粉等调味品 精深加工企业生产高浓度花椒精油 花椒油树脂等高附加值产品[6] - 龙头企业顶罈椒业技改后产能从3000多吨提升至9000多吨 辐射带动种植30余万亩[7] - 专项资金支持开发特医产品 功能性产品及大健康产品 推动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化[6] 社会与生态效益 - 花椒种植减少山地裸露 被作为石漠化治理 退耕还林主要树种和乡村振兴重点产业[3] - 产业覆盖北盘江镇农户2700余户9400余人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8000余人[7] - 本地红花椒品种销售持续火爆10余年 显著激发椒农种植积极性[1][5]
贵州花椒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
消费日报网· 2025-08-15 13:14
产业规模与地位 - 2024年贵州省花椒种植面积达175.5万亩,位居全国第五位 [1] - 鲜花椒产量18.1万吨,产值44.3亿元 [1] - 产业形成红花椒、九叶青花椒、顶坛花椒多品种并举格局 [2] 产品特性与优势 - 青花椒清香高麻,红花椒色泽鲜亮、风味醇厚 [2] - 顶坛花椒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精油含量达12.6%,为青花椒系列最高 [2] - 西部高海拔地区红花椒以香麻兼具的醇厚风味著称 [2] 科技创新与品种改良 - 40余家单位成立贵州花椒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提供技术支持 [3] - 培育黔椒1号、遵红1号、威宁红、茵红椒等本地良种 [3] - 镇宁县本地红花椒品种售价达每斤120元,远高于全国均价 [3] 加工技术与产品拓展 - 产品从传统调味品扩展到高浓度花椒精油、油树脂等高附加值产品 [3] - 保鲜花椒出口日本并进入国内商超渠道 [3] - 贞丰县通过设备技改将产能从3000多吨提升至9000多吨 [4] 产业带动与就业促进 - 德江县万进花椒合作社每年带动7300余名椒农就业 [4] - 贞丰县顶罈椒业辐射带动30余万亩种植,覆盖农户2700余户9400余人 [4] -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8000余人 [4] 生态种植与模式创新 - 推广林下养殖模式,通过鸡鹅除草防虫规避农药使用 [4] - 195亩花椒基地放养3000多只土鸡,日产绿壳鸡蛋2000余枚,日收益4000多元 [4]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贵州省林业局出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2] - 重点推动丰产栽培、深加工、营销与支撑体系发展 [2] - 镇宁县计划逐年增加种植面积10%,产量20%,产值15% [3]
标准引领品质提升,重庆江津花椒跑出“出海”加速度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04 20:16
核心观点 - 江津花椒通过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建设和科技创新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出口加速 2024年出口总量248.6吨 出口额840万元[1][6] 产业规模与产量 - 江津区花椒种植面积53万亩 投产面积48万亩 2025年预计鲜椒产量34万吨[2] - 干花椒加工产能达到每小时150公斤 建成5个村级农产品加工中心[3] 标准化体系建设 - 建立涵盖种植采收加工全链条的16项产业标准体系 包括产地环境品种种质投入品管控等全链条标准[1][4] - 开展标准试验20余项 推广统防统治种植区15万亩 建设绿色生产技术示范基地1000亩 获批有机生产基地268亩[3] - 建成花椒大数据平台实现全程质量追溯 推行"明厨亮灶"生产实现加工企业视频监控全覆盖[3] 科技创新与产品拓展 - 开发食品保健医药化工四大系列52款产品 包括花椒身体乳护手霜植物驱蚊液等创新产品[5] - 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10余所高校合作 在镇痛抗炎活性成分提取和无抗饲料应用领域取得进展[5] - 建成国家青花椒标准化区域服务平台花椒科技小院病虫害数字化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5] 出口与国际认证 - 2023年获单独税号审批 产品出口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23个国家和地区[6] - SGS花椒检测中心落户江津 为全国花椒出口提供独立认证资质[6] - 作为全国唯一保鲜花椒出口地区 现有7家企业完成出口备案 4家认定为重庆市农产品出口基地[6] 品牌与知识产权 - 2005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24年示范区案例入选国家典型案例[1] - 形成18家龙头企业使用地理标志 148件商标和144件专利的保护矩阵[5]
重庆江津 椒香满城产业兴
经济日报· 2025-06-21 05:59
产业规模与产值 - 江津区花椒种植面积达53万亩,保鲜花椒产量占全国市场总份额的90%[1] - 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超过55亿元,带动60多万椒农增收[1] - 先锋镇花椒种植12.8万亩,年产鲜花椒超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10亿元[2] - 保坪村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70多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万元[2] 产业链延伸与增值 - 花椒产品从原椒延伸至精油、化妆品等52个品类[6] - 重庆俊博农业开发40多款花椒衍生产品,2023年产值超5000万元[6] - 花椒嫩芽酱单品年销售额超100万元[6] - 江津国际花椒产业城规划占地300亩,为西部首个全产业链交易平台[6] 科技应用与效率提升 - 自主研发花椒烘干生产线每日可处理7万斤鲜花椒,相当于50亩产量[4] - 花椒树矮化密植技术使树高从3米降至2米,亩产量提高40%以上[5] - 农业无人机应用于采收环节,降低人工成本[5] - 绿色生产技术推广率达90%以上[5] 联农带农机制 - "五统一"社会化服务降低种植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3] - "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椒农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3] - 村级加工中心吸纳10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3] - 全区60多万椒农年人均增收超6000元[3]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 江津花椒品牌价值超66亿元[7] - 丰源花椒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7] - 建成重庆市首个花椒博物馆,定期举办贸洽会[7] - 乡镇创新开展花椒农文旅活动,如全宴美食节[7] 政策支持与发展目标 - 财政扶持、土地保障等政策助力产业发展[3] - 目标打造百亿级花椒全产业链[7] - 实施基地提升、链条延伸、品牌创新、科技赋能四大工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