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A拆H”模式升温 头部企业纷纷入群
证券时报· 2025-07-12 01:24
A拆H上市热潮 - A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A拆H)呈现明显升温态势,涵盖医药、制造、科技等多个领域 [1] - 近期多家公司启动A拆H,包括潍柴雷沃、同仁堂医养、紫金黄金国际、歌尔微、中鼎智能、安得智联等 [1][2][3] - 已登陆港股市场的分拆案例包括南山铝业国际、讯飞医疗科技 [1][6] 分拆公司业务概况 - 潍柴雷沃业务基于两大核心支柱:成套智能农机装备(拖拉机、收获机械等)和智慧农业服务(IoT+AI+大数据) [1] - 紫金黄金国际主营黄金勘查、开采,储量和产量分别居全球第九和第十一 [2] - 同仁堂医养是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最大中医院集团(市场份额1.7%),总收入排名第二(市场份额0.2%) [2] - 歌尔微电子为MEMS器件领域龙头,提供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 [3] - 中鼎智能在新能源、医药医疗、冷链等领域提供智能物流系统集成方案 [3] 港股市场吸引力 - 港股允许子公司资产重新估值,避免A股分拆时的估值问题,有助于提升整体市值 [4] - 港股对现金流好、管理规范、盈利模式明确的公司认可度高,尤其缺乏制造业和高技术成长型企业 [4] - 港交所欢迎"重资产+强运营"子业务(如能源服务、工业物流)和传统行业中可成长性子业务 [4] 已上市企业表现 - 南山铝业国际股价较发行价累计上涨36%,有望纳入港股通 [6] - 讯飞医疗科技股价较发行价上涨21.74% [6] - 同仁堂系若分拆成功将形成"一母三子"港股格局(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同仁堂医养),覆盖中医药全产业链 [6] 分拆上市影响 - 子公司股价上涨可增加母公司权益,但分拆后部分利润由外部股东分享 [7] - A拆H增加港股市场供应量,比A股分拆更易被投资者接受 [7] - 港股估值总体低于A股,分拆上市需考虑市场容纳度和公司融资背景 [7]
持续扩张、三度递表,同仁堂医养欲通过IPO还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3 19:49
公司概况 - 同仁堂医养为同仁堂集团旗下二级集团,成立于2015年,2024年6月完成股份制改制并更名,若上市将成为同仁堂集团第四家上市公司[1] - 按2024年总门诊及住院人次计,公司是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最大中医院集团,市场份额1.7%;按医疗服务总收入计排名第二,市场份额0.2%,占中医医疗服务行业总规模的46.5%[1] - 公司拥有12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均为营利性)、1家互联网医院及10家线下管理医疗机构(均为非营利性),业务覆盖线上线下多渠道[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9.11亿元、11.53亿元、11.75亿元,年内利润从-923.3万元扭亏为4263.4万元、4619.7万元[3] -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15.7%、18.9%、18.9%,净利率分别为-1.0%、3.7%、3.9%,盈利能力有待提升[6] - 2024年资产净值7.07亿元,商誉达2.63亿元占净资产37%,超出市场普遍认为30%的安全范围[7] 收购驱动增长 - 2022年收购三溪堂保健院及国药馆各65%股权后扭亏为盈,2022-2024年两家公司贡献收入占比21.9%、31.2%、31.8%,毛利占比44.8%、44.6%、41.3%[4] - 2024年收购上海承志堂(70%股权)和上海中和堂(60%股权),推动2025年前4个月医疗服务收入同比增长超3%[4] - 总就诊人次从2022年130万增至2024年300万,复合增长率51.9%;会员人数从2022年底43.6万增至2024年底74.0万,复合增长率30.2%[4] 负债与融资 - 负债率从2021年不足10%攀升至2024年45.2%,2022-2024年维持在40%左右[7] - 将收购企业股权质押给银行,截至2024年4月30日未偿还银行借款结余1.42亿元[7] - 计划通过IPO募资用于扩充医疗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能力、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营运资金[8] 行业竞争 - 中国非公立中医院数量从2019年2525家增至2024年3614家,市场竞争加剧[9] - 公司依托"同仁堂"品牌优势,2024年推广费占比0.2%显著低于行业0.5%-2.0%平均水平[9] - 计划2029年底前收购5家营利性医疗机构,重点布局北京、长三角、华中、大湾区等经济活跃区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