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健康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漱玉平民:构建母婴健康生态体系
搜狐财经· 2025-08-04 16:21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 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消息,漱玉平民(301017)08月04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问:董秘,你好。贵公司作为区域医药零售龙头,近年来通过战略转型与创新业务布局,提高 了市场占有率。请问:在"育儿补贴"政策支持下,贵公司将如何把握未来母婴市场的发展机遇?谢谢! 漱玉平民回复:您好,感谢您的关注。公司始终高度重视并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导向。公司依托与台 湾大树药局的战略合资,双方携手打造的"大树漱玉"门店已率先在济南落地运营,成为协同布局健康服 务领域的重要起点。该门店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着力构建集专业药品、母婴用品、健康产品及跨境优选 商品于一体的立体品类生态体系,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便捷的健康生活解决方案。谢谢。 ...
着力推动健康消费提质升级
人民日报· 2025-07-14 06:20
健康消费行业概述 - 健康消费成为新型消费市场重要组成部分,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1] - 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规模达9万亿元[3] - 行业呈现规模快速增长、业态创新、消费结构优化特点[3] 健康消费驱动因素 - 人民对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重视度提升推动需求增长[3] - 政策支持:国务院提出"健康消费专项行动",12部门联合发布10项重点任务[3] - 消费升级带动健康食品、服务、产品及生活方式需求[1] 行业细分领域发展 - 预防式健康产品、卫生防护用品、家用健身器材市场火爆[3] - 农业领域有机/绿色产品需求推动生态化转型[2] - 制造业健康产品需求驱动新材料研发和工艺改进[2] 供给端发展策略 - 构建"产品+技术+服务"生态体系,推动多业态融合[4] - 鼓励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协同创新打造完整产业链[4] - 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管理等新型服务业态[4] 消费市场分层 - 银发经济:老年健康管理与养生保健业态融合[4] - 年轻群体:健身运动与时尚休闲运动消费场景拓展[4] - 提升差异化、智能化、定制化服务能力[4] 行业政策环境 - 深化特殊食品注册备案制度改革[4] - 完善保健食品审评与评价机制[4] - 强化企业信息披露和消费者权益保护[4]
天大药业(00455.HK)7月11日收盘上涨11.11%,成交5.99万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7-11 16:27
市场表现 - 7月11日港股收盘恒生指数上涨0.46%报24139.57点 天大药业股价上涨11.11%至0.15港元/股 成交量42.8万股 成交额5.99万港元 振幅22.22% [1] - 最近一个月天大药业累计跌幅3.57% 今年以来累计跌幅20.12% 同期恒生指数涨幅19.78% [2] 财务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营业总收入3.06亿元 同比减少37.99% 归母净利润-5683.2万元 同比减少154.07% [2] - 毛利率46.08% 资产负债率33.9% [2] 行业估值 - 药品及生物科技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2.79倍 行业中值6.7倍 [3] - 天大药业市盈率-4.73倍 行业排名第138位 低于同业公司如其他精优药业(0.86倍)、金斯瑞生物科技(1.41倍)、东瑞制药(3.03倍)等 [3] 公司业务 - 主营业务涵盖中医药全产业链 包括创新药物研发、医疗科技、中医诊疗及健康管理 建立中药材品质"天大标准" 创办新型中医馆"天大馆" [4] - 产品线覆盖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健康产品及医疗器械 涉及心脑血管、儿科、抗肿瘤等治疗领域 拥有"和谷"、"托康"等健康品牌 [4] - 通过"云上天大馆"平台整合互联网技术 实现线上线下中医药服务融合 提供远程诊疗及专家会诊 [4] 市场布局 - 以中国市场为基础 在深圳和珠海设立营销中心 通过分销网络覆盖全国 同时拓展港澳、澳大利亚及欧美市场 [4] - 战略定位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 辐射全球的医药健康服务提供商 构建全球健康管理及慢病防治体系 [4]
持续扩张、三度递表,同仁堂医养欲通过IPO还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3 19:49
公司概况 - 同仁堂医养为同仁堂集团旗下二级集团,成立于2015年,2024年6月完成股份制改制并更名,若上市将成为同仁堂集团第四家上市公司[1] - 按2024年总门诊及住院人次计,公司是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最大中医院集团,市场份额1.7%;按医疗服务总收入计排名第二,市场份额0.2%,占中医医疗服务行业总规模的46.5%[1] - 公司拥有12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均为营利性)、1家互联网医院及10家线下管理医疗机构(均为非营利性),业务覆盖线上线下多渠道[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9.11亿元、11.53亿元、11.75亿元,年内利润从-923.3万元扭亏为4263.4万元、4619.7万元[3] -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15.7%、18.9%、18.9%,净利率分别为-1.0%、3.7%、3.9%,盈利能力有待提升[6] - 2024年资产净值7.07亿元,商誉达2.63亿元占净资产37%,超出市场普遍认为30%的安全范围[7] 收购驱动增长 - 2022年收购三溪堂保健院及国药馆各65%股权后扭亏为盈,2022-2024年两家公司贡献收入占比21.9%、31.2%、31.8%,毛利占比44.8%、44.6%、41.3%[4] - 2024年收购上海承志堂(70%股权)和上海中和堂(60%股权),推动2025年前4个月医疗服务收入同比增长超3%[4] - 总就诊人次从2022年130万增至2024年300万,复合增长率51.9%;会员人数从2022年底43.6万增至2024年底74.0万,复合增长率30.2%[4] 负债与融资 - 负债率从2021年不足10%攀升至2024年45.2%,2022-2024年维持在40%左右[7] - 将收购企业股权质押给银行,截至2024年4月30日未偿还银行借款结余1.42亿元[7] - 计划通过IPO募资用于扩充医疗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能力、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营运资金[8] 行业竞争 - 中国非公立中医院数量从2019年2525家增至2024年3614家,市场竞争加剧[9] - 公司依托"同仁堂"品牌优势,2024年推广费占比0.2%显著低于行业0.5%-2.0%平均水平[9] - 计划2029年底前收购5家营利性医疗机构,重点布局北京、长三角、华中、大湾区等经济活跃区域[5]
同仁堂医养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核心收入来自同仁堂中医医院
证券时报网· 2025-06-30 22:19
公司概况 - 同仁堂医养为同仁堂集团旗下二级集团,成立于2015年,2024年6月完成股份制改制 [1] - 公司依托"同仁堂"品牌,通过投资并购、合作共建等方式,在北京、浙江等地布局20余家线下医疗机构 [1] - 公司构建"连锁医院、基层连锁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的分级诊疗服务网络 [1] 收入结构 - 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和三溪堂保健院贡献大部分收入,2021-2023年占比分别为70.1%、59.5%、65.1% [2] - 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超80%,2021-2023年分别为4.5亿元(95.8%)、5.96亿元(85.5%)、7.31亿元(81.6%) [2] - 健康产品及其他产品收入爆发式增长,2021-2023年分别为530万元(1.1%)、8770万元(12.6%)、1.38亿元(15.4%) [2] 财务表现 - 收入从2021年4.7亿元增至2023年8.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8% [3] - 毛利从2021年7922.9万元增至2023年1.9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56.2% [3] - 2023年实现盈利4459万元,此前两年为亏损状态 [3] 战略规划 - 未来将发挥中医药优势,构建"中医+"特色服务体系 [1] - 目标成为国内领先的医养健康产业集团 [1]
怎样认识把握健康消费新机遇
经济日报· 2025-06-19 04:16
行业规模与政策支持 - 2024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1.87%,较2012年提高23.07个百分点 [1] - 2024年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规模有望达9万亿元 [1]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和《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出台,从政策层面支持健康消费发展 [1] 健康消费定义与范畴 - 健康消费是以维护、改善或促进身心健康为目标,涵盖健康食品、服务、产品及生活方式 [1] - 涉及面广、关联领域多,正开拓消费新蓝海 [1] 驱动因素 健康意识提升 - 银发经济催生康养旅居需求,市场规模超2万亿元,占银发经济总量近20% [2] - Z世代成为健康消费主力军,偏好防患未然的健康管理方式 [2] 收入与消费升级 - 2024年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547元,增长3.6%,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9.0% [3] - 消费方式从"治病"转向"防病",从"延长寿命"转向"提升生命质量" [3] 技术赋能 - 线上问诊、远程医疗、基因检测等技术提升健康管理便捷性与精准度 [3] - 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如手环、APP)推动消费者为"优化健康指标"买单 [3] 市场影响 - 一季度老年人养护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5.5%,护理机构服务业增长23.9%,托儿所服务增长12.2% [4] - 带动体育、文旅等产业跨界融合,形成"健康+"产业链 [4] 行业挑战与建议 - 存在虚假宣传、过度营销、"伪健康"产品泛滥等问题 [4] - 需强化监管机制(如制定标准、打击乱象)和加强科普教育(如提升公众辨假能力) [4]
优趣汇控股(02177.HK)6月3日收盘上涨24.13%,成交223.09万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6-03 16:38
市场表现 - 6月3日恒生指数上涨1.53%报23512.49点 优趣汇控股股价上涨24.13%至3.55港元/股 成交量71.4万股 成交额223.09万港元 振幅25.17% [1] - 最近一个月优趣汇控股累计涨幅22.75% 今年以来累计涨幅104.29% 跑赢恒生指数15.44%的涨幅 [1] 财务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优趣汇控股营业总收入13.48亿元 同比减少22.32% 归母净利润3789.2万元 同比增长308% [1] - 毛利率30.01% 资产负债率39.45% [1] 行业估值 - 专业零售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4.76倍 行业中值-0.27倍 [1] - 优趣汇控股市盈率11.6倍 行业排名第15位 高于宝光实业(0.18倍) 陈唱国际(4.49倍) 宝胜国际(5.13倍) ASIA COMM HOLD(5.32倍) 周生生(6.55倍) [1] 公司背景 - 优趣汇控股是中国领先的品牌电子商务运营服务商 专注于美妆 成人个护 婴儿个护 健康产品 生活用品等领域 [2] - 为国际知名品牌提供全渠道 多维度 全链路的运营及定制化服务 与众多品牌达成长期合作 [2] - 2021年7月12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股票代码02177.HK [2] 业务定位 - 拥有完善专业团队和丰富品牌资源 坚持"客户第一"服务理念 [2] - 目标为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以提供健康美丽产品为核心 致力于创造更高社会价值 [2]
唯科科技(301196) - 2025年5月27日-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8 18:46
公司基本情况 - 专业从事精密注塑模具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拓展至注塑件及健康产品生产销售,为多行业制造企业提供产品与服务 [2] - 以精密注塑模具为核心业务,拓展产业链至下游总成产品领域 [2] - 2018 年在德国建海外生产基地,2019 年起在多地建设生产基地及营销服务网点 [2] - 拥有专利超 500 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 34 项,获多项荣誉 [3] 一季度业绩情况 - 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64.37%,新能源和时尚小家电产品同比增速近 80%,户外家居、电子机器人系列产品同比增速 40%左右 [4] - 一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65.02%,原因一是模具产品收入同比增长 70%且平均毛利率高,二是销管研费用由去年同期的 19.32%下降到 14.88% [5] 各业务领域布局 新能源领域 - 2022 年初切入新能源赛道,2023 年销售额迅速放量,涉及动力电池零配件等产品 [4] - 模内电子 IME 样品获新能源主机厂客户认可并完成初期交付,预计未来增长潜力大 [4] 人形机器人领域 - 投入资源推动产品应用,有或潜在技术储备涉及关节电机零部件等方面 [8] - 对接国内机器人主机厂及一级供应商,推动产品应用 [8] AI 服务器领域 -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承接康普电子 AI 服务器新项目,如适配器、光纤连接头 [9] PEEK 材料应用领域 - 部分产品原材料涉及 PEEK 材料,如电子烟等产品零部件,拥有成熟生产工艺技术 [10] - PEEK 产品加工技术壁垒体现在模具加工精度和高温条件下注塑件尺寸公差品控上 [10] 关税影响 - 国内直接出口美国的产品影响较大,部分小家电类产品订单转移产能到海外,未来海外产能占比将提升 [6] - 部分非公司客户且无海外供应链的跨境电商接洽公司寻求合作 [6] 业绩目标与并购计划 - 2025 年业绩目标为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 20%,不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 [11] - 截止 2025 年一季度末账上现金类资产超 15 亿元,积极寻求具备产业协同且性价比高的并购标的 [12] - 不设置并购时间节点,慎重选择并购标的,关注有较高利润和利润率的生产研发型企业 [12] - 并购业务方向侧重于下游总成类产业链,关注汽车零部件总成一级供应商等领域 [12]
优趣汇控股(02177.HK)5月28日收盘上涨14.41%,成交282.63万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5-28 16:27
市场表现 - 5月28日优趣汇控股股价上涨14.41%至2.54港元/股,成交量114.36万股,成交额282.63万港元,振幅13.06% [1] - 最近一个月累计跌幅9.02%,但年初至今累计涨幅58.57%,显著跑赢恒生指数同期16.56%的涨幅 [1]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3.48亿元,同比减少22.32% [1] - 归母净利润3789.2万元,同比增长308% [1] - 毛利率30.01%,资产负债率39.45% [1] 行业估值 - 专业零售行业市盈率平均值4.69倍,行业中值-0.26倍 [1] - 优趣汇控股市盈率9倍,行业排名第13位 [1] - 可比公司市盈率:宝光实业0.18倍、陈唱国际4.75倍、宝胜国际5.29倍、ASIA COMM HOLD5.3倍、周生生6.41倍 [1] 公司背景 - 中国领先的品牌电子商务运营服务商,专注美妆、个护、健康产品等领域 [2] - 为国际知名品牌提供全渠道运营及定制化服务 [2] - 2021年7月12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2177.HK) [2]
第二大股东减持计划吓崩股价,科源制药上市后业绩连降两年
北京商报· 2025-05-26 19:21
股价大跌与股东减持 - 第二大股东问泽鸿计划减持3%股份 其中集中竞价减持1% 大宗交易减持2% 减持原因为股东自身资金需要 [3] - 问泽鸿当前持股840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7 76% [4] - 减持消息披露后 5月26日股价低开5 39% 盘中最大跌幅超10% 收盘跌8 03%至32 42元/股 总市值35 11亿元 成交额3 17亿元 换手率14 34% [3] - 市场解读减持可能反映股东对公司前景的担忧 [6] 财务表现 - 2023年营收4 48亿元同比增1 07% 但归属净利润7703 94万元同比降15 6% [9] - 2024年营收4 64亿元同比增3 6% 归属净利润6044 87万元同比降21 54% 主因销售价格下降 推广费用增加及存货跌价损失 [9] - 2024年一季度营收1 11亿元同比降23 98% 但归属净利润2308 49万元同比增7 25% [10] 资本运作与战略布局 - 公司正筹划以35 81亿元收购宏济堂99 42%股权 并配套募资不超过7亿元 延伸至中成药及健康产品领域 [10] - 科源制药与宏济堂同属"力诺系"资产 交易将推动高元坤旗下大健康资产证券化 [10] - 股价曾因重组消息最高涨幅达150% 但5月26日后复权价46 49元/股已接近发行价44 18元/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