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 - end Equipment
搜索文档
 2025 Northeast Asia (Shenyang) Conference on Exchange of Professionals and "Hundred Elites and Hundred Enterprises" Shenyang Tour Kicks Off
 Globenewswire· 2025-10-30 00:46
SHENYANG, China, Oct. 29, 2025 (GLOBE NEWSWIRE) -- On October 26, the 2025 Northeast Asia (Shenyang) Conference on Exchange of Professionals and "Hundred Elites and Hundred Enterprises" Shenyang Tour opened at the Industrial Museum of China. Centered on the theme "Gather Global Talents to Create A Revitalized Future", this event brought together 4,000 employers from the three provinces in Northeast China,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nd other major and medium-sized cities across China. They offere ...
 陕西重点产业链硕博人才供需洽谈会举办
 陕西日报· 2025-09-17 08:30
 活动概况 - 陕西省于9月16日举办2025年重点产业链硕博人才供需洽谈会 [1] - 活动由省人社厅联合省教育厅、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旅厅共同主办 [1] - 活动旨在为省内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科研机构、高校院所输送高层次硕博人才 [1]   参与企业与岗位 - 活动邀请70余家链主企业参会 [1] - 参会企业涵盖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航空航天、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领域 [1] - 活动提供500多个岗位,需求专业涉及芯片设计、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农业技术研发等 [1]   政策支持与服务 - 活动现场设置政策宣传专区,整合汇聚近100项就业创业支持政策 [1] - 省人社厅编制发布了陕西工业、文旅和农业重点产业链人才需求目录 [2] - 同步印发通知,建立人才目录发布、引进、培养、激励四项工作机制 [2] - 行业将持续扩大人力资源服务供给,优化服务模式,开展数字化、精准化招才引智活动 [1]
 上海宣布推动“AI+制造”发展,AI智能体走向产业核心
 环球网· 2025-08-20 09:17
 上海市AI+制造业发展实施方案   - 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赋能新型工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1]   - 目标通过三年时间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型,形成100个标杆智能产品[1]   - 计划推广100个示范应用场景,建设10个左右"AI+制造"示范工厂,发展5家左右综合集成服务商[1]     全球AI智能体市场发展   - 2024年全球AI智能体市场规模约为51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113亿美元,2030年接近500亿美元[1]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科技产业项目   - 一批重大科技产业项目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集中签约落地,涵盖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汽车软件、人工智能等方向[2]   - 项目总投资额超400亿元,包括三维芯片集成项目、重型燃气轮机项目、脑机接口验证平台项目、水下机器人项目等六个项目[2]
 科创板六周年“再出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12:22
 科创板六周年发展概况   -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上市公司达589家,总市值近7万亿元,IPO募集资金9257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867亿元,合计超1.1万亿元 [2][5][22]   - 科创板定位"硬科技",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占比超八成 [5][7][22]   - 科创板公司成长性良好,2019-2024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9%和9% [5]     制度创新与改革   - 推出"科创板八条"和"1+6"政策措施,设立"科创成长层",深化发行、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制度创新 [3][16][18]   - 制度包容性增强,支持54家未盈利企业、20家第五套标准企业上市,其中22家未盈利企业已实现盈利"摘U" [6][26]   - 注册制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为创业板、主板改革提供借鉴 [17][18]     重点产业链集聚效应   - 集成电路产业链形成完整生态,约120家上市公司覆盖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包括中芯国际、中微公司等龙头 [8][9]   - 生物医药领域,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推出45款获批药品/疫苗,占同期国产创新药总数的12% [6][26]   - 新能源、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 [9]     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4年研发投入1680亿元,是板块净利润的3倍,研发强度中位数12.6%领跑A股 [10][11][29]   - 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平均每家公司216项,380家公司的850余项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11][33]   - 35家公司在细分领域全球第一,124家全国第一,138家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11][33]     市场生态与投资者回报   - 形成"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风气,90%公司在上市前获创投机构投资 [14]   - 科创50指数跟踪产品规模超1800亿元,成为"硬科技"投资旗舰指数 [14]   - 2024年超6成公司现金分红388亿元,470家次公司推出回购/增持方案 [15]     企业案例与行业影响   - 中芯国际科创板IPO募资532亿元,带动半导体产业链协同发展 [9]   - 拓荆科技上市后快速盈利,研发能力持续增强 [8]   - 恒玄科技上市5年业绩创新高,入选科创50指数 [6]
 没有巨头的江南“小城”,靠什么人均GDP四超上海?
 36氪· 2025-07-01 12:33
 无锡产业经济概况   - 无锡人均GDP达21.69万元,连续第四年超越上海,位居全国第二 [7][19]   - 2023年集成电路规上产业产值2400亿元,全国城市排名第2,设计、制造、封测三业规模分别占全省1/2、全国1/8 [5]   - 工业用地单位面积产值约300亿元/平方公里,显著高于苏州(200亿元)、合肥(150亿元)等城市 [20]     核心产业布局    集成电路   - 形成完整产业链,全国唯一与上海并列具备设计(第4)、制造(第3)、封测(第1)全环节能力的城市 [17]   - 华虹半导体无锡基地全球功率器件晶圆代工产能第1,SK海力士无锡工厂为全球最大DRAM生产基地 [6][12]   - 产业传承自1980年代国家"908工程",本土技术骨干孵化芯朋微电子、晶源微电子等企业 [15][34]     超算与数字经济   - 国家超算中心"神威·太湖之光"采用全国产处理器,2016-2020年保持全球运算速度领先 [34][35]   - 日均支持7000+程序作业,衍生气象模拟、工业仿真等应用,吸引清华、中科院设立实验室 [37][38]   - 相比天津(依赖国防科技)、昆山(区域支持角色),无锡超算形成市场化应用生态 [38][39]     其他高附加值产业   - 物联网领域远景科技集团全球智能风机份额第1 [6]   - 先导智能锂电设备市占率全球第1,药明生物CDMO产能全球前3 [6]   - 雅克科技为全球少数能量产半导体前驱体材料的企业 [6]     产业转型路径   - 2007-2017年关停5000+污染企业,腾退土地聚焦集成电路、超算等产业 [9][10][11]   - 承接上海技术溢出(如华虹首座外地研发基地),结合本土"苏南模式"乡镇工业基础 [12][25][31]   - 产业间形成协同网络:集成电路支撑物联网/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拉动精密仪器需求 [41]     发展模式对比   - 与苏州相比:无锡集成电路本土企业主导(华虹、SK海力士),苏州依赖外资(三星、英飞凌) [22]   - 与杭州相比:无锡侧重制造环节,杭州受生态限制聚焦芯片设计(如矽力杰) [21]   - 与合肥相比:无锡产业布局更均衡,合肥集中资源投入存储芯片(长鑫存储) [43]     产业历史沿革   - 1980年代乡镇企业奠定基础:宜兴电缆产业源自废旧电缆翻新,锡北镇印刷机械模仿国营厂设备 [27]   - 1990年代"908工程"培养首批半导体人才,2000年华晶改制催生创业生态 [15][29]   - 2017年后形成"国家战略+地方配套"模式,如政府提供10亿元贷款加速华虹投产 [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