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grated Circuit

搜索文档
上海18家企业完成新一轮融资 | 融资周报(2025年第19期)
搜狐财经· 2025-06-04 13:35
一周融资概述 - 本周上海共发生18起融资事件,其中张江4起,临港5起 [2] - 浦东新区融资事件数量最多,达9起,徐汇区3起 [3] - 天使轮融资事件最多,共7起,A轮5起 [7] 融资金额统计 - 6起融资披露金额,合计约5.4亿元 [3] 行业分布 - 涉及10个行业,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融资事件最多,各4起 [9] 热门融资案例 优理奇机器人 - 完成数亿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赛纳资本和长安私人资本 [12] - 双足通用人形机器人研发商,自研算法框架「UniFlex」及核心零部件 [13] - 融资用于多模态具身智能大模型研发及场景落地 [13] 澄瑞电力科技 - 完成超亿元B+轮战略融资,隐山资本领投,国信创新股权及创新工场跟投 [14] - 港航绿色能源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覆盖电驱电控、新能源动力系统及智慧云服务 [15] - 融资用于核心技术研发及业务全球化 [15] JBD显耀显示 - 完成3000万元B轮融资,招商局中国基金独家投资 [16] - 微型发光二极管制造商,全球首个量产AR眼镜微显示芯片的公司 [17] - 融资用于技术研发、产品量产及市场开拓 [17] 知满科技 - 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元禾璞华独家投资 [18] - 聚焦半导体AI搜索和AI Agent技术,实现语义理解搜索 [19] - 融资用于AI大模型研发 [19] 亿流科技 - 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未披露 [20] - 企业资金数智化管理系统研发商,具备千亿级交易处理能力 [21] - 融资用于技术研发及市场拓展 [21] 心光生物 - 完成Pre-A++轮融资,兴富资本独家投资 [22] - 便携式血液透析机提供商,采用透析液再生技术 [23] - 融资用于透析机量产及注册取证 [23] PPIO派欧云 - 获港投公司战略投资 [24] - 独立分布式云计算服务商,覆盖全球1500个市县 [25] - 融资用于分布式云计算及AI大模型研发 [25] 开普勒KEPLER - 完成Pre-A+轮融资,浦东资本独家投资 [26] - 智能通用型人形机器人研发商,配备高性能GPU主板及纯视觉识别方案 [27] - 融资用于研发投入及市场拓展 [27] 碳生万物 - 完成天使轮融资,红杉中国和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 [28] - 碳封存技术研发商,聚焦碳转化和碳捕捉技术 [29] - 融资用于商业化应用及绿色能源解决方案 [29] 热点行业聚焦 - 本周集成电路行业融资4起,涉及半导体分立器件、零部件及逻辑芯片 [29] - 近期行业动态包括芯合电子车规项目落地、砺算科技GPU芯片突破、AMD收购硅光子企业等 [4][29] - 上海推出500亿级基金重点支持车规芯片、GPU及HPC芯片发展 [30]
部省政策“组合拳”激活新型工业化华东样板
新华网· 2025-05-27 15:12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上海已有60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通过国家备案,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在2024年突破4500亿元 [6] - 江苏有40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崛起,算力规模、行业数据集、大模型应用等方面领先全国 [6] - 人工智能技术已渗透制造业全链条,电子设备企业借助大模型推动工艺设计自动化,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产线排产时间降低75% [6]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151项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中,华东地区占比超过30%,江苏省有10个案例入选 [6] - 苏州工业园区推出148个示范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华兴源创、知行科技等企业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揭榜挂帅潜力单位 [7] -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财政部设立600亿元人工智能基金,开源社区全球参与者数量第二,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合作中心已落地 [7] 上海新型工业化实践 - 上海构建新型工业化标杆的"五个着力",包括夯实工业根基、紧扣国家战略、锚定产业基础能力、优化升级、营造产业生态 [11] - 2024年上海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达到1.09万亿元,工业投资超过2000亿元创历史新高 [11] -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43.6%,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增长7.1%,高端装备产业增长5.1% [11] -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1/4,生物医药产业获批I类新药23个占全国1/5,人工智能产业备案66款大模型 [12] - 集成电路产值同比增长20.8%,AI产业产值增长3.2%,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4200亿元同比增长10% [12] - 上海推动"AI+制造"行动,拥有19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11个示范场景,机器人密度达每万人426台 [12] 国家高新区发展 - 2024年国家高新区GDP突破19.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6%,占全国比重14.3%,工业增加值9.8万亿元占全国24.1% [15] - 国家高新区聚集70%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80%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和发明专利数占全国50% [15] - 苏州工业园区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74%,集聚3054家高新技术企业 [16] -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总产值近45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全国领先 [16] - 国家高新区实施"五维强化"升级策略,包括技术策源、企业主体、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管理服务 [16] 华东地区政策协同 - 工业和信息化部顶层设计与地方专项政策联动,如上海新型工业化实施方案配套24个增量政策 [20] - 70%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高新区,大模型技术与工业场景深度耦合 [20] - 中新合作、自贸区试点等开放平台推动外资、技术、人才跨境流动,苏州工业园区吸引108家世界500强项目 [20]
6座城市,冲刺千万人口大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5 22:53
中国城市千万人口冲刺现状 - 温州2024年末常住人口达985.2万人,距离千万大关仅差14.8万人,年增9.1万人 [4] - 合肥以1000.2万人成为中国第18个千万人口城市,近三年累计增长53.7万人 [4][10] - 6座城市(温州、宁波、佛山、南京、济南、沈阳)人口超920万且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 [5][6] 城市人口增长关键驱动因素 - **产业升级**:合肥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14.8%,新能源汽车产量激增84.5% [10][12][18] - **人才政策**:合肥通过"江淮硅谷"创业政策、高校资源吸引人才,每10万人口中大学文化程度人数达2.8万,为全国1.6倍 [12] - **公共服务**:沈阳2024年新增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3060个,佛山新增中小学学位3.3万个 [22] 挑战与瓶颈 - **增长乏力**:宁波2024年仅增8万人,其他城市年增不足7万,部分出现人口波动 [13] - **区域竞争**:南京面临苏州的人口与经济总量压制,江苏省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2.5‰ [16] - **老龄化压力**:南京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1.97%,65岁以上占比16.01%,超全国水平 [16] 突破路径 - **产业创新**:温州2024年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732亿元(+18.8%),智能装备产业产值1410亿元(+12.3%) [19] - **落户政策**:沈阳取消积分落户限制,租房、务工即可落户 [21] - **基础设施**:合肥依托中科大打造人才基地,长三角区位优势显著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