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道锋味》
搜索文档
男明星做饭人设有多赚钱?
36氪· 2025-10-10 18:53
明星美食人设的起源与早期成功案例 - 中国电视史上最早的做饭综艺节目《天天饮食》于1999年2月在央视开播,节目形式为每天十五分钟教观众做菜 [3] - 节目主持人刘仪伟并非专业厨师或主持人,但节目开播后大受欢迎,全国每天有500万固定观众,使其成为国内家喻户晓的明星,并解锁了“居家男人”这一赛道 [3][4] - 歌手林依轮于2006年以明星主厨身份成为《天天饮食》主持人,其拥有专业厨师证,并曾在中餐厅工作,通过做饭人设拓展至商业领域,创立辣酱品牌“饭爷”并结识投资界人脉 [7][8] 综艺节目对美食人设的催化作用 - 2013年综艺《爸爸去哪儿》中,专业厨师出身的张亮凭借“会做饭”这一不可替代的技能获得最多关注,确立了生活类综艺中“厨艺担当”的角色模式 [9][10] - 黄磊在《爸爸去哪儿》第二季中通过做饭成功转型为“体贴入微的父亲”形象,此后在一系列剧集和综艺中持续强化此形象 [11][12] - 黄磊深度绑定其美食人设进行商业开发,2015年推出个人品牌“黄小厨”,2016年主演《深夜食堂》,并在《向往的生活》中持续展示厨艺 [12] 美食人设的商业化与资本运作 - 黄磊通过其担任董事长的风火石文化公司,投资了《向往的生活》和《深夜食堂》等节目 [13] - 《向往的生活》独家冠名费约为1.5亿元,多个赞助商的赞助价格均达到千万级别以上 [13] - 谢霆锋的美食IP“锋味”通过与阿里巴巴旗下的优酷合作,开设天猫旗舰店,并衍生出大电影《决战食神》和演唱会,实现了深度商业化 [19] - 谢霆锋成立的杭州锋味派食品有限公司,在薇娅及其丈夫董海峰的助力下,其爆款单品“爆汁烤肠”在四年内销售额达到15亿元 [20][21] - 锋味派凭借谢霆锋的名气填补了烤肠市场的头部品牌空白,连续三年全国销量第一,并成功拓展至意面、鸡翅等产品线 [22] 明星选择美食人设的行业动因 - 美食人设是明星面临年龄增长、角色机会减少时的重要转型策略,有助于塑造稳重、顾家的形象,开拓如“奶爸”等新的演艺赛道 [25][26][27] - 美食赛道门槛较低,明星厨艺的真实水平难以被观众直接验证,主要通过他人评价形成认知,操作空间较大 [28] - 美食内容自带流量,且“吃东西”行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容易引发共鸣,为明星带来接地气的流量 [29][31] - 开拓美食等相关第二事业曲线,是明星在演艺事业之外寻求发展的重要途径,效果普遍不错 [32]
爱优腾拼“厨艺”,美食综艺何时重回爆款行列?
36氪· 2025-09-17 16:58
行业趋势 - 2024年韩国美食竞技节目《黑白厨师:料理阶级战争》成为网飞非英语剧集播放冠军 采用厨师烹饪对抗和《鱿鱼游戏》"大逃杀"规则[1] - 国内长视频平台集中发力美食竞技综艺 腾讯视频《一饭封神》和优酷《炙热游戏:百厨大战》已上线 爱奇艺《美味的胜利》和抖音《闪光厨神》正在制作中[1] - 新一代厨综竞技性更强 沿用百人大逃杀和阶级比拼形式 为观众带来新鲜感[3] 历史发展 - 2012年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现象级爆火 以地域美食和人物故事展现民族人文情怀 带动全球观众对中国美食文化的关注[3] - 同年央视《厨王争霸》提升美食综艺竞技性和娱乐性 邀请国内外顶尖厨师对决 实现文化碰撞与交流[3] - 国产美食综艺分化为两个赛道:专业化美食纪录片(如《风味人间》《早餐中国》)和娱乐化"美食+"综艺(如《十二道锋味》《中餐厅》)[5][7] 市场现状 - 美食综艺曾经历爆发式增长 成为综艺市场重要元素 但后期出现形式同质化套路化问题[8] - 节目创新面临两难:改革可能流失观众(如《拜托了冰箱》轰趴季豆瓣评分仅3.4) 不改则缺乏新鲜感(如《中餐厅》第九季未进热度周榜前十)[10] 节目表现 - 《一饭封神》和《炙热游戏》市场占有率未进入云合综艺日榜前十 灯塔专业版市占率榜单分别排名第八和第九[13] - 两档节目获得可观品牌招商:《一饭封神》吸引海天、美团团购、农夫山泉等品牌 《炙热游戏》获得李锦记、淘宝闪购、金龙鱼等赞助[13] - 节目连接线下消费场景 《一饭封神》发布遍布全国的数十家厨师餐厅指路 推动线下消费复苏[13] 挑战与机遇 - 美食竞技模式在中国出现水土不服 未能催生新爆款 但现阶段难言失败[13] - 以厨艺比拼为核心的模式缺乏明星流量带动 如何通过内容吸引观众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3]
谢霆锋,香港的下一位商业大佬
创业家· 2025-05-27 18:02
核心观点 - 谢霆锋从演艺明星转型为成功创业家,通过"忠于自我,做到极致"的理念在娱乐和商业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4] - 锋味品牌通过极致产品力和文化内涵实现快速增长,成为年销售过亿级的食品品牌 [12] - PO朝霆后期制作公司从零起步发展为亚洲一流团队,证明了其商业眼光和执行能力 [20][21] - 谢霆锋的商业布局体现对中国文化和国货品牌的支持,包括特步投资和退出加拿大国籍等举措 [26] 锋味品牌发展 - 2014年推出《十二道锋味》综艺节目,旨在推广美食文化 [9] - 2016年成为首位获"米其林之友"奖项的华人 [11] - 2021年创立锋味派品牌,三个月内单月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11] - 产品开发坚持高标准:烤肠采用70%黑猪肉+30%鸡肉配方,拒绝防腐剂和色素 [11] - 截至2025年4月数据:爆汁烤肠累计销售额15亿元,意面/午餐肉/小笼包年销售过亿,复购率65% [12] - 线下覆盖全国160个城市15000+门店,并启动国际化布局500余家门店 [12] PO朝霆创业历程 - 2003年23岁时创立,为当时中国唯一全数码流程后期制作公司 [15] - 创业动机源于发现香港缺乏优质后期制作公司,决定填补市场空白 [16] - 初期隐姓埋名运营,避免利用明星身份 [17] - 聘请资深专业人士杨文杰管理,第二年即实现盈利 [19] - 2010年已发展为上百人团队,占香港广告市场60%份额(每60秒广告占36秒) [20] - 2016年出售控股权给数字王国,净赚超亿港元 [21] 商业理念与战略 - 创业方法论:找对的人做对的事,参考足球管理模式 [19] - 产品哲学:通过持续练习构建稳定,每道菜品打磨几十次才上市 [11] - 国际化视野:推动中国美食文化出海,搭建东西方美食桥梁 [24] - 国货支持:2002年起代言特步,2016年投资2250万港元,2020年追加1240万港元 [26] - 身份认同:2021年申请退出加拿大国籍,强调"本来就是中国人" [26] 行业影响 - 在明星餐饮频繁"翻车"环境下实现持续增长,展现差异化运营能力 [12] - 为香港娱乐和商业领域树立新一代标杆,延续"狮子山下精神" [27] - 证明跨界创业者可以通过极致专注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功 [4][13]
谢霆锋,香港的下一位商业大佬
创业邦· 2025-05-25 11:14
核心观点 - 谢霆锋从演艺明星转型为成功创业家,通过极致追求和持续创新在娱乐与商业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3][4][23] - 锋味派品牌通过产品品质把控和明星创始人影响力实现快速扩张,成为年销售过亿的食品品牌 [9][10][12] - PO朝霆后期制作公司以差异化竞争策略和极致专业精神成为行业标杆,最终实现高溢价退出 [13][14][17][18] 锋味派品牌发展 - 2014年推出《十二道锋味》综艺节目奠定美食IP基础,2016年获"米其林之友"奖项 [9] - 2021年与谦寻合作创立锋味派品牌,三个月实现单月销售额破千万 [9] - 产品开发坚持高标准:烤肠采用70%黑猪肉+30%鸡肉配方,拒绝防腐剂和色素,使用氮气+真空锁鲜技术 [10] - 截至2025年4月核心数据:爆汁烤肠累计销售额15亿元,意面/午餐肉/小笼包等单品年销过亿,复购率达65% [12] - 渠道覆盖全国160个城市15000+门店,并启动国际化布局500余家门店 [12] PO朝霆创业历程 - 2003年创立香港首家全数码流程后期公司,初期隐瞒创始人身份专注业务 [13][14] - 差异化竞争策略:填补香港高端后期制作市场空白,避开与海外公司直接竞争 [14] - 管理策略:聘请专业经理人杨文杰组建团队,成立第二年即盈利 [17] - 2010年成为香港广告制作龙头,市场份额达60%(每60秒广告有36秒出自该公司) [17] - 2016年出售给数字王国实现退出,高峰期年盈利超亿元 [18] 商业战略与价值观 - 产品理念:以第一消费者标准打磨产品,每道菜品需经几十次测试才上市 [10] - 经营哲学:"找出胜出的方式并做到极致",强调差异化价值创造 [15] - 文化使命:通过美食推广中国文化,目标成为连接东西方的美食桥梁 [20][21] - 国货支持:2002年起代言特步并累计投资3490万港元,伴随品牌从13亿增至136亿营收 [21] 商业成就与行业影响 - 成为香港80后跨娱乐与商业的成功代表,打破老一辈商业领袖垄断局面 [23] - PO朝霆案例入选香港科技大学全球MBA十强案例 [18] - 锋味派在消费低迷环境下逆势增长,验证明星品牌可持续发展模式 [12] - 通过退出加拿大国籍等行动强化民族品牌形象,推动国潮发展 [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