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用品制造

搜索文档
361度解约“最快女护士”,怕“引火烧身”?
36氪· 2025-09-05 09:08
品牌公关事件 - 361度与签约运动员"最快女护士"张水华于9月3日终止合作 社交媒体已删除所有品牌相关标识及宣传内容 [2] - 解约源于张水华在哈尔滨马拉松夺冠后采访言论引发舆论争议 其提及"调休困难"被网友批评为"道德绑架"及"利己主义" [7][9][10] - 品牌官方直播间出现大量负面评论 包括"解约就下单"、"穿361-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留言 官方账号曾在线回应"求放过" [3][5] 公司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7.05亿元 同比增长11% 净利润8.58亿元 同比增长8.6% [12][14] - 毛利率提升至41.5% 同比增加0.2个百分点 经营溢利率19.9% 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14] - 研发投入占比2.8% 与去年同期持平 计划年度提升至3%-4%区间 [13][14] - 中期股息每股20.4港仙 同比增长23.6% [14] 渠道布局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共有5669家门店 单店平均面积较2024年底净增7平方米 [12] - 75.9%门店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 18.7%位于二线城市 5.3%位于一线城市 [12] - 海外销售网点1357个 覆盖美洲、欧洲及"一带一路"地区 上半年海外收入8760万元 同比增长19.7% [12] 产品与技术研发 - 拥有870项专利 832名技术人员 其中鞋类研发407人 服装研发314人 儿童及配饰研发111人 [15] - 核心科技包括CQT碳临界科技跑鞋、石墨烯锁温技术服饰、动态碳板技术跑鞋等 [15] - 2024年赞助跑者参与117场马拉松赛事 获79冠23亚15季 [11] 行业政策环境 - 国务院提出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7万亿元目标 [16]
“一年涨三次,有没有人能管管!”涨幅超过黄金!网友吐槽:买不起了……
新浪财经· 2025-09-02 17:07
羽毛球价格上涨现状 - 尤尼克斯、威克多等知名品牌热门羽毛球产品每桶涨价30-40元 [2] - 尤尼克斯AS-05型号每桶价格从275元涨至350元 优惠后为315元 单只价格达26.25元 较涨价前提升3元以上 涨幅接近20% [4] - 消费者反映"一年涨价三次" 社交平台出现"联合抵制三大厂涨价"呼声 三大厂包括尤尼克斯、维克多和李宁 [4] 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 全球供应链挑战导致羽毛球价格上涨 世界羽联秘书长表示情况尚未发展到危机程度 [4][5] - 中国鸭鹅出栏量显著下滑:商品肉鸭从2019年48.78亿只降至2024年42.2亿只 商品鹅从6.34亿只降至5.69亿只 [5] - 鸭毛和鹅毛价格自2022年底以来上涨超过一倍 有时几小时内就出现新报价 [5] - 猪肉产量增长挤压鸭鹅养殖资源 羽毛球运动快速普及导致需求激增 [5] - 供应商缩减出口规模转向国内市场 加剧有限羽毛原料竞争 [5] 生产企业应对措施 - 贵州亚狮龙2023年产值达3.4亿元 生产羽毛球超400万打 出口总额近900万美元 产品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8] - 2024年上半年生产羽毛球230多万打 产值1.85亿元 出口同比增长40% [8] - 工厂通过扩大产能和工艺改进减少原材料浪费 试图降低产品价格 [9] - 贵州大桐利新厂区投产后产能翻倍 目前91名工人日产量4500打 80%产品出口马来西亚和英国 [10] - 大厂通过管理精细化和节省物料应对挑战 [9] 替代材料发展 - 世界羽联推动可持续发展 多家制造商已推出休闲级别合成羽毛球 [6] - 世界羽联正与企业合作研发可用于正式比赛的合成羽毛球 [6] - 尼龙球、塑料球等产品销量增长 但与传统羽毛球在手感、飞行速度等方面存在差距 [10] - 人造球能否实现"平替"仍需市场和时间验证 [10] 行业生产特点 - 高品质羽毛球需16根精心挑选的禽类翅羽制成 每只球约需两只鸭或鹅的羽毛 高品质球可能需多达四只 [5] - 亚狮龙锦屏工厂满负荷生产日需20万只鹅的刀翎毛 原材料主要从安徽、河南等地采购 [9] - 羽毛球生产工序多达38道 包括洗毛、晒毛、排毛、插头、烘干、滴胶等 [9] - 全球约每十只羽毛球就有一只产自锦屏县 [8]
“一年涨三次”“比黄金涨得还猛!”网友:买不起了……
搜狐财经· 2025-09-02 15:04
羽毛球价格上涨 - 尤尼克斯、威克多等知名品牌热门羽毛球产品每桶涨价约30-40元 [1] - 尤尼克斯AS-05型号每桶价格从275元调整为350元 优惠后为315元 单只价格从约22.9元升至26.25元 涨幅接近20% [3] - 部分消费者反映"一年涨价三次" 单打羽毛球成本超300元 [3] 原材料供应变化 - 中国商品肉鸭出栏量从2019年48.78亿只降至2024年42.2亿只 商品鹅从6.34亿只降至5.69亿只 [4] - 鸭毛和鹅毛价格自2022年底以来上涨超一倍 今年行情几小时内出现新报价 [4] - 每只高品质羽毛球需16根禽类翅羽 约需2-4只鸭或鹅的羽毛 [3] 行业生产与需求 - 贵州亚狮龙公司2023年产值达3.4亿元 生产羽毛球超400万打 出口总额近900万美元 [6] - 该公司2024年上半年生产羽毛球230多万打 产值1.85亿元 出口同比增长40% [6] - 全球约每十只羽毛球就有一只产自锦屏县 当前供不应求 [6] 生产企业动态 - 贵州亚狮龙工厂满负荷生产每日需20万只鹅的刀翎毛 原材料从安徽河南等地采购 [10] - 新厂区产能翻倍 91名工人日产量达4500打羽毛球 其中80%产品出口马来西亚和英国 [10] - 生产工艺包含38道工序 主要采用当地女性劳动力 [10] 替代材料发展 - 世界羽联推动合成羽毛球研发 多家制造商已推出休闲级别合成产品 [4] - 人造羽毛球在耐打性、手感及飞行速度方面与传统羽毛球存在差距 [12] - 尼龙球和塑料球销量因价格因素增长 但市场接受度仍需验证 [12]
【财经分析】创新业态场景 探索多元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拓展观察
新华社· 2025-08-31 09:33
行业转型政策背景 - 国家体育总局《"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鼓励企业研发家庭化、智能化运动装备器材,加快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1] 企业转型路径案例 - 天翔体育2001年为迪卡侬代工,2015年将原厂房改造为体育文创园并承接马拉松赛事运营,2023年投资5.1亿元建设智慧体育综合体天翔悦动城(预计年底竣工) [2] - 特步2016年在奥森开设首家跑步俱乐部,现已扩展至77家俱乐部,通过"特跑族"平台链接超230万会员,每年举办超2000场跑步活动 [3] - 舒华体育2022年起在20多个城市开设60余家健身连锁门店,近期将推出AI健身房实现全链条智能化闭环 [3] 转型动因与成效 - 服务业拓展有助于减少对单一业务依赖并提升品牌影响力(舒华案例) [3] - 通过跑步俱乐部实现服务前移,增强品牌认可度与用户粘性(特步案例) [3] - 体育综合体采用"体育+商业"模式,以体育项目引流、商业配套服务实现新型消费场景(天翔案例) [2] 当前挑战与瓶颈 - 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格局尚未成熟,存在"制造养服务"等依赖模式 [5] - 舒华2024年营业总收入14.17亿元中健身房服务占比仍较低 [5] - 特步跑步俱乐部目前多提供免费服务,尚未形成独立盈利模式 [5] - 转型面临服务业价值被低估、消费者认可度低、专业人才短缺等瓶颈 [5] 发展建议方向 - 政府需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专项资金等方式支持企业协同发展 [5] - 加快"互联网+"和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服务网络 [5] - 企业需提升客户体验、服务质量和供应链管理能力 [5]
创新业态场景,探索多元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拓展观察
新华社· 2025-08-30 22:01
随着体育产业持续发展,不同类型的体育企业正沿着不同路径探索转型。"公司每一次转型,都与时代 发展和市场需求紧密相连。"天翔体育董事长郑剑强说。 新华社福州8月30日电 从马拉松赛事运营到AI智能健身房,从跑步俱乐部的专业服务到体育综合体的全 新体验——近年来,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纷纷开启转型探索。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鼓励体育用品企业研发家庭化、智能化运动装备器材, 加快体育用品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试点,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借助政策东风,一批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正跳出"重生产、轻服务"的传统路径,创新业态和应用场景,推 动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构建新型产业发展格局。 转型:从制造产品到拓展消费场景 然而,记者调研发现,当前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制造养服务""商业养体育"等依赖模式较为 普遍,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的良性格局尚未成熟。 以制造销售健身器材起家的舒华体育,自2022年开始布局自有品牌的健身连锁门店——舒华健身,目前 已在20多个城市通过直营和加盟方式开设60多家门店,将自有品牌健身器材直接铺设到门店,同步提供 ...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创新业态场景,探索多元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拓展观察
新华网· 2025-08-30 16:38
新华社福州8月30日电 题:创新业态场景,探索多元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拓展观察 齐冰介绍,特步于2016年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落地首家跑步俱乐部,打破了传统专卖店模式,将门 店选址在热门跑步线路而非商圈,以服务跑者为核心。如今俱乐部已拓展至长沙、合肥、南京等多个城 市。截至目前,特步在全国累计落地77家跑步俱乐部,依托"特跑族"平台链接超230万会员,每年举办 超2000场跑步活动比赛,为跑友搭建了交流聚集地。 新华社记者刘旸 从马拉松赛事运营到AI智能健身房,从跑步俱乐部的专业服务到体育综合体的全新体验——近年来, 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纷纷开启转型探索。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鼓励体育用品企业研发家庭化、智能化运动装备器材, 加快体育用品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试点,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借助政策东风,一批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正跳出"重生产、轻服务"的传统路径,创新业态和应用场景,推 动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构建新型产业发展格局。 转型:从制造产品到拓展消费场景 随着体育产业持续发展,不同类型的体育企业正沿着不同路径 ...
算体育赛事的“经济账”:从竞技到经济
华创证券· 2025-08-29 20:11
体育消费潜力 - 中国体育消费占收入比例与发达国家相当,2020年约为0.84%,但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不到40美元,仅为发达国家均值的1/6[2][4][14] - 地区数据显示体育消费与收入高度相关,23个省市相关系数达0.88,但支出倾向稳定在4.5%-6.5%[4][16] - 日本经验表明经济周期直接影响体育消费,经济上行期增长快,停滞期萎缩,高收入群体更抗波动[4][18][22][24] 体育消费结构 - 中国体育实物消费占比超60%,明显高于欧盟的35%,接近美国2005年水平[2][5][28] - 中国观赛与健身服务支出仅占11%,而美国2005年约为20%[2][5][28] - 日本体育服务消费占比持续上升,从1980年27.5%增至2011年58%,增量主要来自赛事和健身[5][35] 体育赛事经济 - 中国体育赛事对GDP拉动约0.1%,低于欧美的0.4%-0.5%,就业拉动也仅0.1%左右[3][6][38][56] - 欧美拥有全球近90%顶级体育IP,头部联盟收入达数十亿至数百亿美元,与中国赛事规模悬殊[6][43] - 上海居民观赛消费倾向更强(1万美元收入支出73美元 vs 美国38美元),但美国收入高6倍且观赛渗透率达61% vs 上海5%[8][44] - 中国体育从业者占就业人口0.15%,低于英美0.5%及日韩0.2%-0.3%,需提升收入和服务业比重[8][54]
张瑜:从竞技到经济——算算体育赛事的“经济账”
一瑜中的· 2025-08-29 16:34
核心观点 - 中国体育经济发展的核心制约因素在于居民收入水平和产业结构,而非消费意愿[3] - 中国体育消费占收入比例与发达国家相当(2020年中国0.84% vs 发达国家平均0.85%),但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不到40美元,仅为发达国家均值的1/6[3][5] - 中国体育消费结构呈现"重商品、轻服务"特征,2020年体育实物消费占比超60%,而观赛与健身服务支出仅占11%[3][6] - 中美体育产业结构差异显著,2023年中国竞赛商演增加值占体育产业2%,而美国2014年已达32%[4] - 中国体育赛事对GDP和就业拉动估算均在0.1%左右,约为欧美的1/5-1/4[4][8] 消费潜力分析 - 收入水平是体育消费的决定性因素,23个样本省市体育消费与收入高度相关(2023年相关系数0.88)[5][15] - 日本经验表明经济周期直接影响体育消费,1974-1993年日本家庭体育消费支出年均复合增速超10%,1994-2003年则连续10年下降[18] - 高收入群体体育消费意愿更强且更抗经济波动,2009年日本最高收入阶层体育消费支出占比超1.5%,与其他阶层差距扩大[20][21] 消费结构特征 - 中国体育消费以实物为主,2020年实物消费占比超60%,明显高于欧盟的35%[3][6] - 即便高收入地区如北京、厦门仍以实物消费为主,17个样本省市中仅6地体育服务消费占比超50%[6][25] - 日本体育服务消费占比持续上升,从1980年27.5%增至2011年58%,增量主要来自赛事和健身服务[26] 赛事经济分析 - 2023年欧美体育赛事经济拉动达128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0.4-0.5%,而2024年中国预计仅208亿美元,拉动GDP约0.1%[29] - 欧美拥有全球近90%顶级体育IP,2024年全球收入最高500个体育IP收入达1700亿美元[33] - 上海居民观赛消费倾向强于美国(1万美元收入下上海支出73美元 vs 美国38美元),但美国观赛渗透率达61%,远超上海的5%[34] - 经济大省不一定是赛事大省,广东、江苏、浙江的赛事表演产业发展水平甚至低于全国整体[36] 就业拉动效应 - 2020年中国体育从业者占就业人口约0.15%,低于英美(约0.5%)及日韩法(0.2%-0.3%)[38] - 人均体育支出越高、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越大,体育从业人员占比也越高(相关系数约0.7)[38] - 美国体育赛事对GDP和就业拉动均值均为0.44%,上海2023年分别为0.25%和0.24%[39] - 体育服务业就业弹性高于体育制造业,应重点发展运动项目产业和竞赛表演业[38]
安徽柳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8-29 09:43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安徽柳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关良,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 币,经营范围为一般项目:体育用品及器材制造;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体育用品及器材零售;货物进 出口;羽毛(绒)及制品制造;产业用纺织制成品制造;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 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体育赛事策划;体育 竞赛组织;组织体育表演活动;体育健康服务;体育中介代理服务;体育用品设备出租;体验式拓展活 动及策划;消防器材销售;安防设备制造;服装服饰零售;服装服饰批发;五金产品批发;五金产品研 发;五金产品制造;五金产品零售;专用设备修理;玩具销售;普通机械设备安装服务;交通及公共管 理用标牌销售;建筑材料销售;机械设备租赁(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 的项目)许可项目:检验检测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 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