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宅门》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戏”缘何吸引“Z世代”
中国青年报· 2025-10-03 08:48
原标题:"中国戏"缘何吸引"Z世代" 9月30日晚,"2025国话·上海演出季"落下帷幕。在过去两个多月,中国国家话剧院携《四世同堂》 《鼓楼那些事儿》《大宅门》《直播开国大典》《北京法源寺》5部话剧,在上海进行16场演出。 其间,"2025国话·上海演出季"专家研讨论坛举行。国话时隔5年重启上海演出季,中国话剧的金字 招牌在中国话剧发源地再度闪耀。 具体反映到此次演出季,走红之本在于思想铸魂、艺术传神的精品。《四世同堂》以一家之运映照 一国之势,展现家国同构的宏大叙事;《鼓楼那些事儿》于市井烟火中传递人文温度,彰显传统文化根 脉;《大宅门》将家族史诗与民族命运交织,凸显历史纵深;《直播开国大典》以创新叙事赋予历史现 场感,实现主旋律题材的艺术突破;《北京法源寺》通过思想交锋叩问时代命题,展现精神重量。 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胡晓军说:"重大题材的观赏性极其重要,关乎最大程度吸引观众。 有的观众想要受教育,可以得到知识;有的观众想要找乐子,可以得到娱乐;有的观众想要兼得,可以 得到双重满足。"国话带来的5部作品做到了雅俗共赏。 上海戏剧学院原副院长杨扬提出,今天我们要跳出"就戏论戏",要到历史的纵深里重新 ...
“国话·上海演出季”落幕
解放日报· 2025-09-30 09:54
在业界看来,国话时隔5年重启上海演出季,代表中国话剧的金字招牌在中国话剧发源地再度闪 耀,承载中国戏剧发展使命的国家队与正在加紧建设亚洲演艺之都的上海交汇碰撞,是一次极具象征意 义的文化事件。 专家研讨论坛由中国国家话剧院、文汇报社、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上海黄浦文旅集团共同主 办。 过去两个多月时间,中国国家话剧院携《四世同堂》《鼓楼那些事儿》《大宅门》《直播开国大 典》《北京法源寺》这五部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精品话剧落地上海。在演艺大世界核心区域,16场演 出不仅收获剧场内热烈反响,前三轮开票场场秒罄、一票难求,整体上座率高达97.8%;线上也频频出 圈,网上曝光量达2.8亿。 解放日报讯 今晚,"2025国话·上海演出季"将落下帷幕。9月28日下午,"2025国话·上海演出季"专 家研讨论坛在上海报业集团大厦举行,国话的艺术家们与戏剧、评论、文旅等各界专家齐聚一堂,从这 场跨越南北的文化盛宴中萃取经典新生、创作何为的奥义,也探讨中国式演剧观如何在"两个结合"的时 代命题中面向未来。 ...
朱媛媛,也是一位连吼带叫、天天催孩子写作业的普通妈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1 15:04
演艺生涯成就 - 凭借《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李云芳"一角斩获第1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最喜爱女主角奖及第十届北京市电视艺术春燕奖优秀女主角奖 [4] - 在《我的姐姐》中凭借对姑妈的隐忍诠释连续拿下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和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 [4] - 成为同时囊括金鸡奖最佳女主、最佳女配和百花奖最佳女配的"大满贯"演员 [4] 话剧舞台表现 - 在话剧《大宅门》中一人分饰黄春、杨九红、李香秀三个经典角色 [4] - 导演郭宝昌曾赞叹其站在镜头前就与角色浑然一体的功力在业内罕见 [4] 影视作品与角色塑造 - 在《家有九凤》里把"七凤"的泼辣刻画得入木三分 [4] - 在《孙中山》中将宋庆龄的端庄优雅展现得恰到好处 [4] - 离世前刚完成电视剧《造城者》的拍摄并参与宣传 [4] 个人生活与家庭 - 与大学同窗辛柏青携手走过14年爱情长跑于2006年步入婚姻殿堂育有一女 [5] - 在金鸡奖颁奖台上分享《我的姐姐》拍摄于女儿"小升初"假期的经历 [5] - 通过获奖向女儿证明自我价值并展现事业与家庭的平衡 [5][7] 行业影响与情感共鸣 - 在颁奖台上分享的朴实话语引发同为家长的记者情感共鸣 [7] - 其坚韧与温暖的形象成为行业内外温暖而深刻的回忆 [8]
著名演员朱媛媛去世
券商中国· 2025-05-21 12:04
朱媛媛生平与艺术成就 - 朱媛媛同志生于1974年3月 江苏无锡人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将全部热忱奉献给舞台和影视艺术事业 从业二十八载 [5] - 在中国国家话剧院期间 参演《思凡》《四世同堂》等经典话剧 塑造多个灵魂角色 同时通过《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海洋天堂》等影视作品刻画动人形象 [5] - 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 上海影评人奖等国家级荣誉 以卓越表演艺术成就诠释德艺双馨内涵 [5] 艺术贡献与行业影响 - 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杰出代表 秉持"戏比天大"信念 在话剧《狂飙》中展现表演艺术者的纯粹担当 在《理查三世》中体现中国演员国际视野 [5] - 通过《红尘》演绎女性坚韧 在《大宅门》中一人分饰三角 展现卓越演技与艺术多样性 [5] - 艺术足迹丈量中国戏剧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探索之路 生命光芒辉映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征程 [5] 行业反响与纪念 - 中国国家话剧院认定其病逝使中国戏剧界 影视界痛失栋梁 观众失去挚友 [6] - 其艺术精神如"戏骨丹心"将被剧院全体同事传承 激励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前行 [6] - 中国国家话剧院呼吁以艺术之名纪念这位用生命点亮舞台的表演艺术家 愿其艺术生命在观众记忆中永续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