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兔那些事儿》

搜索文档
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 为什么头部IP会在这座“岛”上扎堆?
四川日报· 2025-09-03 08:13
园区概况与产业定位 - 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位于成都高新区 是聚焦数字文创产业的专业园区 以独栋小楼和川西林盘风格为建筑特色[2][3] - 园区聚集64家企业 从业人员超6000人 形成密集的产业协作网络 企业间业务往来频繁[4] - 园区定位为数字文创产业高地 培育出《哪吒之魔童闹海》等顶级IP 同时吸引AG电竞西南总部等头部机构入驻[2][5] 产业集群与协同效应 - 企业地理分布高度集中 步行10分钟内可完成面对面业务对接 显著提升协作效率[4] - 产业链通过"一杯咖啡的距离"实现串联 形成包括可可豆动画 星阅辰石 千鸟文化等企业的生态圈[4] - 这种集聚模式无形中创造大量商业机会 增强产业协同创新能力[4] IP影响力与粉丝经济 - AG电竞西南总部日均吸引400余名全国粉丝前来打卡 体现头部IP的强大号召力[5] - 园区展厅展示《刺客信条》《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等20余个头部IP 形成优质IP矩阵[5] - 《哪吒2》在此诞生并创造多项影史纪录 成为园区标志性文化产出[2][5] 政策与资本支持体系 - 成都高新区推出"数字经济26条"政策 设立200亿元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投资基金[6] - 建立全链条资本支持体系 为数字文创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撑[6] - 政策环境与资本助力构成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6] 技术平台与产业贡献 - 园区落地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 这是四川首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为文创企业提供尖端技术支持[6] - 成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64.14亿元 同比增长7%[6] - 数字文创产业对成都经济发展贡献率稳步提升 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6]
成都动漫产业从“代工车间”变身“原创主角” “政策+人才+资本”融合将惊艳整个产业界
证券日报· 2025-08-04 00:13
成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 - 成都正从休闲之都转型为"动漫之城",《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网播放量破亿,票房达154亿元,刷新多项影史纪录 [1] - 2023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突破2500亿元,同比增长13.9%,占GDP比重11.65%,2024年增加值达2800亿元 [4] - 成都动漫企业数量突破3.7万家,形成涵盖创作、分发、衍生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4] 产业历史与政策支持 - 2005年前后成都动漫企业以承接日韩外包为主,2012年成都高新区发布首个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对产业集群支持 [2] - 2013年可可豆动画前身"饺克力"工作室在政策扶持下入驻孵化基地,享受房租减免、技术共享等支持 [2] - 成都累计扶持近万家文创企业,积累大量美术、3D设计、视觉特效人才 [2] 产业链协作与集聚效应 - 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内企业地理集聚,可可豆动画、墨境天合、千鸟文化等相距百米,实现"一杯咖啡的距离"高效协作 [3] - 园区企业协作模式使《哪吒2》2000个特效镜头制作效率提升,方案讨论与初版效果实现当日闭环 [3] 代表企业与IP成果 - 可可豆动画《哪吒2》海外票房创20年中国电影"出海"新高,累计观影人次3.24亿 [4] - 星阅辰石拥有《遮天》《轩辕剑》《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等IP,后者B站粉丝超百万,衍生品销售可观 [2][4] 当前挑战与未来方向 - 行业存在技术人才充足但创意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优质编剧稀缺 [4] - 版权IP集中度较高,市场需更多元化发展及"耐心资本"支持企业长期成长 [5] - 成都推出"天府文创板"、全国首单版权ABN(1亿元)、33亿元科幻与未来产业基金等金融支持措施 [6] 全球化竞争展望 - 《黑神话:悟空》《哪吒2》成功案例显示精品化内容需兼顾国内市场竞争与全球化视角 [7] - 未来产业将聚焦创意、技术、资本深度融合,推动中国动漫从跟跑转向并跑 [7]
成都数字文创再获“国家级”认可,星阅辰石入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1 16:07
每经记者|谢陶 每经编辑|唐元 从《王者荣耀》到《哪吒》系列电影,再到 " 遮天宇宙 " ,成都的数字文创总能在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创造属于自己的 " 高光时刻 " 。 近日,由国务院办公厅确认、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中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24》中、英文版正式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作为 成都数字文创企业代表,星阅辰石荣誉刊登入编年鉴。这无疑是成都数字文创产业又一值得标记的"高光时刻"。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由新华通讯社主管、新华出版社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编辑部编辑。自1981年创刊以来,已连续出版44期。其内容翔实、 资料完整、数据权威,已成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海内外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了解中国、研究中国的重要参考工具书。 2024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突破2800亿元,新文创活力指数全国第一;2025年第一季度,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达948亿元,同比增长10.3%。今年5月底, 成都推出一系列"政策包",以"真金白银"投入培育数字文创产业生态,直指打造更多现象级"成都创""成都造"。 "作为成都数字文创代表企业,入选年鉴意味着公司'科技+文化'的尝试得到了国家级的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