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迪士尼乐园
icon
搜索文档
迪士尼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公布
第一财经· 2025-08-07 13:3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财年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 1%至236 5亿美元 归母净利润约52 62亿美元 同比增长100 76% 扣除部分项目后的每股收益升至1 61美元 超过市场预期的1 46美元 [3] - 娱乐板块收入约107 04亿美元 同比增长1% 体验板块收入约90 86亿美元 同比增长8% 主题公园部门当季盈利增长13%至25 2亿美元 流媒体业务当季盈利3 46亿美元 [3] - 体育板块收入约43 08亿美元 同比减少5% 传统娱乐电视盈利下降28% 迪士尼影业亏损 [3] - 公司预测全年每股收益为5 85美元 高于此前预期的5 75美元 [6] 主题公园业务 - 主题公园作为体验式板块重要部分发展势头良好 公司已启动数百亿美元的全球主题乐园扩建计划 涉及美国 日本和中国市场 [4] -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新增蜘蛛侠主题园区 成为第九个主题园区 自2016年开幕以来已完成两个主要扩建项目 包括2018年的"迪士尼·皮克斯玩具总动员"和2023年的"疯狂动物城"主题园区 [4] - 上海迪士尼乐园客源量和业绩表现突出 为全球主题乐园业绩做出重要贡献 [4] 流媒体业务 - 流媒体业务当季盈利3 46亿美元 与传统娱乐电视盈利下降形成对比 行业分析认为流媒体业务将成为未来发展重心 [5] - 公司旗下流媒体平台包括Disney+和Hulu Hulu采用订阅与广告混合收入模式 与Disney+形成叠加优势 增强竞争力 [5] - Disney+美国和加拿大付费用户约5780万人 环比持平 国际付费用户约6990万人 同比增长2% Hulu总订阅用户约5550万人 环比增长1% [5]
排队3小时,只玩5分钟,上海迪士尼为啥越骂越火?
虎嗅· 2025-07-30 09:05
行业现象 - 上海迪士尼乐园存在游客排队时间长(3小时仅体验5分钟)、插队及冲突等运营问题[1] - 尽管负面体验频发(吐槽、打架等),公司客流仍持续增长,呈现"越骂越火"现象[1] 竞争格局 - 中国本土主题乐园数量众多,但市场表现难以超越迪士尼的吸引力[1] - 行业需解答核心问题:为何迪士尼能在中国保持高热度而本土竞争者难以匹敌[1] 消费者行为 - 游客对"梦幻体验"的需求强烈,即使面临低效服务仍愿付出高时间成本[1] - 排队与体验时长严重失衡(3小时:5分钟)未显著降低消费意愿[1]
预订量激增 主题乐园市场呈现火热态势
主题乐园市场表现 - 北京泡泡玛特城市乐园6月预订量同比激增6倍 超越北京欢乐谷 仅次于北京环球影城 每日接待量上限约1000人 [1][2] - 上海乐高乐园7月5日开业 6月搜索量环比增长5倍 跻身上海热门景区TOP5 [1][2] - 常州中华恐龙园首次进入暑期热门主题乐园TOP10 [1] - 2023年中国乐园经济市场规模接近600亿元 预计2028年突破1100亿元 [2] 行业竞争格局 - 暑期十大热门主题乐园:北京环球影城 上海迪士尼 香港迪士尼 上海海昌海洋乐园 珠海长隆海洋王国 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 北京泡泡玛特城市乐园 郑州银基动物王国 上海乐高乐园 常州中华恐龙园 [2] - 上海迪士尼启动蜘蛛侠主题园区施工 6月推出迪士尼·皮克斯电影主题活动 [2] - 小猪佩奇全球最大户外主题乐园2027年落户上海 含5个主题游乐区域 [3] - 爱奇艺在扬州建设首个线下乐园"爱奇艺乐园" 预计年内开园 [3] - 光线传媒计划打造中国首个类似迪士尼的"哪吒"主题乐园 [3] 产业链经济效应 - 主题公园每1元经营收入带动城市3.8元经济收入 产生6-15元上下游产业链收入 [4] - 上海乐高乐园周边2025年将新增5200个床位 其中3600个为中高端 [4] - 上海金山区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3.5倍 70%为外地旅客 [5] - 郑州中牟县因8家主题乐园带动 暑期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50倍 [5] - 北京环球影城 上海迪士尼周边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近40% [5] 行业发展趋势 - 国内中小型主题公园亏损率约22% 部分出现空置烂尾 [6] - 主题公园门票收入占比60%-70% 二次消费占比低导致经营压力 [6] - 海昌海洋公园引入"奥特曼""航海王"等IP 计划打造国际级IP运营平台 [8] - 华侨城提出"常看常新"理念 深化IP合作 [8] - 北京欢乐谷 海昌海洋公园运用全息投影 VR/AR技术升级游客体验 [8]
新城市志|乐园经济竞争日趋白热化,谁是“赢家”
新浪财经· 2025-07-12 13:51
上海乐高乐园开园 - 上海乐高乐园于7月5日正式开园,成为国内第三座全球性顶级主题乐园,与上海迪士尼、北京环球影城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1] - 该乐园为全球最大乐高乐园,占地面积远超日本、马来西亚等亚洲项目,并包含两大全球首发主题区("乐高乐园创想世界"和"乐高悟空小侠")[3] - 乐园标志性建筑包括由95块750倍巨型乐高积木组成的外立面和全球最高乐高人仔"搭搭"(高26米、重136吨),80%景观融入中国元素 [3] 差异化定位与区域经济影响 - 乐高乐园定位2-12岁亲子家庭,与全年龄段的迪士尼形成差异化互补,实现共存 [3] - 选址金山区串联"南、中、北"立体规划:北部结合枫泾古镇文旅资源,中部打造亲子微度假生态,南部布局水上运动与民宿,实现全时段消费 [4] - 乐园带动金山区产业结构转型,今年暑期外省市旅客酒店预订占比达70%(去年同期本地旅客占比超50%)[4] - 参照迪士尼数据,乐园经济对GDP拉动显著(上海迪士尼年均直接拉动GDP 0.21%,提供1万直接就业岗位)[5] 上海主题乐园集群优势 - 上海已形成迪士尼、乐高、欢乐谷、海昌海洋公园等顶级乐园矩阵,在"2024年中国最佳主题公园"评选中独占三席 [7] - 未来新增项目包括:全球最大小猪佩奇户外乐园(2027年)、AI科幻乐园《南天门计划》(2025年)、哈利・波特主题改造的锦江乐园(2027年)[7] - 长三角地区以19家大型主题公园(占全国22%)位居榜首,京津冀、珠三角、成渝各有6家 [10] 行业竞争与市场前景 - 国内主题公园快速升温:6月单月青岛东方伊甸园等4座乐园开园,深圳乐高乐园最大单体建筑封顶 [10] - 行业溢出效应显著,每1元乐园收入带动城市3.8元收入,拉动上下游产业6-15元收入 [11] - 中国游乐园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1500亿元,2030年达3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2%)[11] - 竞争加剧推动差异化创新,上海明确提出升级世界级主题公园矩阵 [11]
上海乐高乐园,黄牛都不愿炒
36氪· 2025-07-07 22:03
暑期主题乐园市场动态 - 2025年暑期国内至少8家主题乐园开业或焕新升级 包括上海乐高乐园 广州星纪世界・南湖乐园 青岛东方伊甸园等 [5][15] - 上海乐高乐园为全球最大乐高乐园 拥有8大主题区 75个互动设施 8500万块积木模型 高峰日成人票价549元 [6][9] - 乐高乐园开园首日热门项目排队60分钟 但整体较试运营期间改善 多数项目仅需5-10分钟 [7] 主题乐园竞争格局 - 上海乐高乐园热度不及迪士尼环球影城 开园首日门票未现黄牛炒作 近半月有余票 [9] - 主题乐园集中暑期开业因筹备周期3-5年 且暑期为客流黄金档 能快速实现收益 [17] - 全国至少20个大型主题乐园待建 面积多在600亩以上 地方政府视其为城市名片 [18] 市场表现与消费趋势 - 2025年暑期主题乐园预订量同比增70% 本土乐园如常州中华恐龙园 北京泡泡玛特城市乐园表现亮眼 [22] - 上海乐高乐园带动周边经济 金山区酒店预订量同比增3.5倍 外省游客占比达70% [18] - 乐园周边民宿数量增长2.8倍 部分房源价格达700元/晚且提前售罄 [19][20] 重点项目进展 - 深圳乐高乐园81个单体建筑中57个在建 最大建筑"乐高乐园创想世界"已封顶 总投资69.45亿元 [12] - 青岛东方伊甸园历经10年蹉跎 从2015年签约到最终落地 [16] - 上海航海王冒险嘉年华为国内首个《航海王》主题游乐项目 [15][16]
上海乐高乐园,黄牛都不愿炒
凤凰网财经· 2025-07-06 20:39
主题乐园暑期市场动态 - 2025年暑期国内至少8家主题乐园新开或升级 包括上海乐高乐园 广州星纪世界・南湖乐园 青岛东方伊甸园等 [1][8] - 上海乐高乐园为全球最大乐高乐园 含8大主题区 75个互动设施 8500万块积木模型 开园首日热门项目排队达60分钟 [3] - 暑期乐园集中开业主因:疫情后建设恢复 3-5年筹备周期集中释放 暑期黄金档对客流和营收至关重要 [9] 上海乐高乐园运营细节 - 票价体系分6档 高峰日成人票549元 儿童票255-479元 低于上海迪士尼(719元)和北京环球影城(638元) [5] - 开园首日门票售罄但二手市场无溢价 与高温天气和部分未开放项目有关 搜索量环比增5倍 门票预订跻身上海景区TOP5 [5][7] - 乐园规划持续扩展 西侧预留发展用地 深圳乐高乐园57/81个单体在建 最大建筑已封顶 总投资69.45亿元 [7] 行业趋势与经济效益 - 全国至少20个大型主题乐园待建 多地政府视其为城市名片 600亩以上项目居多 [10] - 上海乐高乐园带动金山区酒店预订量同比增3.5倍 外地游客占比从50%提升至70% 周边民宿数量增长2.8倍 [11][12] - 2025年暑期主题乐园预订量同比增70% 本土IP如常州中华恐龙园 北京泡泡玛特城市乐园(6月预订量增6倍)表现亮眼 [16] 游客行为变化 - 上半年行业游客量回升但消费谨慎 二次消费增长不明显 乐园通过优惠和新内容吸引客流 [16] - 青岛东方伊甸园历经10年波折终落地 上海航海王冒险嘉年华成国内首个《航海王》主题项目 [8]
2025端午上海旅游亮眼:文旅商体展联动 三天全要素旅游消费超124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5-06-03 02:26
旅游消费数据 - 2025年端午假期上海市接待游客648.08万人次 全要素旅游交易总金额124.77亿元 同比增长3.30% [1] - 上海市宾馆旅馆平均客房出租率59% 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 主要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27万人次 [1] - 节日前两天上海全市线上线下消费近200亿元 同比2024年增长4.1% [1] 主题乐园经济 - 端午假期上海文旅消费规模全国第二 餐饮类消费同比增长38% 旅游景点类消费同比增长53% [2] - 上海迪士尼乐园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等主题乐园推出亲子活动 成为流量担当 [2] - 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开启试运营 串联金山和平湖文旅资源 推出两条新线路吸引客流 [4] 夜间经济 - 端午假期上海夜间消费同比增长20.8% 苏州 杭州 北京等地游客是主力 [4] 票根经济 - 端午假期上海举办447场演出 同比增长5.82% 接待观众37.9万人次 票房收入1.03亿元 同比增长156.27% [5] - FE电动方程式上海站赛事期间每天吸引上万观众 嘉定区组织180余家商户参与票根联动 最高优惠7至8折 [5] - 浦东启动"跟着演出游浦东"活动 近百场演出参与 凭票根可兑换酒店景区优惠 住宿订单最高优惠1000元 景区门票最高优惠100元 [6] - 东方明珠利用票根经济提升文化附加值 延长消费链 推出景点门票优惠为暑期旅游预热 [6]
为什么外资主题乐园都跑来上海抢生意?
虎嗅· 2025-05-26 08:06
上海主题乐园市场发展 - 上海即将迎来多个国际顶级主题乐园开业,包括2025年7月5日开园的全球最大上海乐高乐园(8500万块积木建造)[4]、2027年亚洲首个户外小猪佩奇乐园[5]、2027年全球第三座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预计年接待游客200万人)[6]以及上海迪士尼新建漫威主题园区(对标加州迪士尼)[7] - 上海现有主题乐园市场竞争激烈,外资乐园凭借强IP内容、高客单价和丰富消费延展性逐步淘汰本土老旧乐园[17],典型案例为锦江乐园(鼎盛期年接待300万人次)将于2024年底闭园改造为哈利·波特主题园区[13][14] - 外资乐园集中入驻反映上海作为东亚主题乐园核心市场的地位,长三角城市群2.2亿常住人口贡献全国24%经济产值,中产家庭密度、亲子出行频率等指标全国领先[21] 外资乐园选址上海的核心逻辑 - 上海具备政策确定性(政府明确支持世界级旅游地标建设)、成熟商业配套(已通过迪士尼验证"文旅+交通+酒店"全链条模式)及市场教育基础[26][27][28] - 主题乐园依赖家庭消费结构红利,上海儿童可带动"2成人+全链条消费"模式,形成持续消费引擎[22][23] - 相比二线城市(如四川乐高乐园进展不顺),上海能直接吸引国际游客并保障长期运营稳定性(10年以上回报周期需考虑政策延续性、竞品等因素)[25][30] 行业运营挑战与潜在风险 - 未来三年开业的乐高、小猪佩奇、哈利·波特等乐园目标客群高度重叠(均为亲子家庭),可能引发IP粉丝资源争夺与用户消费疲劳[40][41][42] - 行业重资产属性显著(需整合土地、酒店、品牌授权等资源),长期竞争力取决于内容更新能力与复购率,而非短期开业热度[39][47] - 历史经验显示缺乏IP支撑的本土乐园(如锦江乐园)易被市场淘汰,外资乐园也需面对"五年后儿童是否仍愿复购"的持续考验[48][49][52] 外资企业的战略动机 - 国际IP视上海为必争之地:迪士尼瞄准中国中产消费力、哈利·波特锁定亚洲最大粉丝市场、乐高契合亲子教育焦虑[33] - 主题娱乐具备跨文化兼容性,不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干扰,成为外资在华持续加码的少数领域[31][32][35] - 乐园IP对地方政府具有经济杠杆效应,能带动区域综合发展,形成政企双赢局面[34][36]
中国迎来主题公园热潮,如何把快乐做成一门好生意?
36氪· 2025-04-28 10:09
全球主题乐园市场概况 - 2023年全球TOP25主题乐园接待游客2.45亿人次,同比增长23%,亚太地区增长78%,中国市场增长显著,上海迪士尼游客量较2019年增长25% [2] -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主题乐园市场,TOP25中占7席,其中5家游客量增长超100%,远超其他市场20%的增速 [3] - 上海迪士尼2023年游客量达1400万人次,同比增长164.2%,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增长184.5%至1252万人次 [4][5] 中国市场动态 - 中国主题乐园渗透率仅27%(2023年),远低于发达国家68%,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超900亿元 [6] - 国际品牌加速布局:上海乐高乐园(全球最大,投资超100亿元)2024年开业,深圳乐高乐园在建,哈利波特制片厂(2027年)、小猪佩奇户外乐园(2027年)等相继落地 [6][8] - 本土企业崛起:方特、长隆、欢乐谷进入全球TOP10,长隆集团游客量同比增长148%,方特2024年新增9家乐园,总数达45家 [9] 跨界玩家与新兴模式 - 泡泡玛特城市乐园2023年开业,首月接待10万人次,二次消费占比72%,衍生品销售为门店5倍 [10][22][23] - 爱奇艺计划在扬州、开封建设影视IP主题乐园,整合《风起洛阳》等全感剧场项目 [12] - 创新型主题公园案例:"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累计接待4000万人次,省外观众占80%,"只有红楼梦"融合东方美学 [27][29][31] 行业盈利与挑战 - 中国385家主题公园中22%亏损,59%盈利,头部企业华强方特主题公园业务毛利率降至40.88%,华侨城文旅收入下滑13% [13][14] - 本土乐园门票收入占比70%,二次消费下降10%-30%,远低于国际3:3:4(门票/零售/餐饮)结构 [16] - 投资强度差异显著:国际品牌每平方米投入约2万元,本土企业仅数千元,IP缺乏导致场景粗糙 [20] 发展趋势与竞争策略 - 国际品牌本土化案例:北京环球影城设功夫熊猫主题区,上海乐高乐园推出"悟空小侠" [24] - 本土IP开发方向:方特挖掘"熊出没"和传统文化(女娲补天、哪吒),海昌引入奥特曼等IP [20][24] - 行业增长点转向人均消费提升,北美成熟市场餐饮消费增长显著,中国需强化IP场景化与衍生品开发 [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