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保诚景气优选
搜索文档
限购,加码!
中国基金报· 2025-11-22 14:16
中欧基金限购措施 - 中欧基金宣布自2025年11月24日起将基金经理蓝小康管理的4只产品单日申购限额降至50万元 [4] - 限购调整前中欧红利优享和中欧价值回报两只产品已在今年8月将单日限额设置为100万元 [6] - 中欧基金旗下其他绩优产品也实施限购包括钱亚婷和汤旻玮管理的中欧小盘成长暂停50万元以上大额申购冯炉丹管理的中欧数字经济单日限购5万元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单日限购10万元杜厚良管理的中欧信息科技单日限购100万元 [6] 限购基金业绩表现 - 蓝小康管理的中欧红利优享A近一年收益率38.93%中欧价值回报A收益率41.68%中欧融恒平衡A收益率30.24%均显著超越业绩比较基准 [6] - 中欧小盘成长A近一年收益率57.39%中欧数字经济A收益率126.55%中欧医疗创新A收益率44.41%中欧信息科技A收益率87.58%均处于同类基金领先水平 [7] - 今年以来超过230只主动权益基金发布限购公告大部分限购基金业绩优异净值创出新高 [2][10] 行业限购趋势动因 - 绩优基金限购主要为控制基金规模保持投资策略有效性避免因短期大量申购导致交易拥挤或估值泡沫化 [2][10] - A股市场呈现显著结构性特征行业赛道和风格型资产存在盈利机会绩优基金具备明显行业或风格特征易引发投资者集中申购 [10] - 基金公司更关注产品净值稳定增长和持有人持续盈利理性看待短期业绩爆发 [10]
太突然!刚刚,又爆了!
中国基金报· 2025-11-04 15:20
基金发行市场热度显著回升 - 11月4日单日诞生两只“日光基”,富国基金范妍掌舵的富国兴和基金及鹏华基金苏俊杰管理的鹏华启航量化选股基金均一日募资超30亿元上限,并开启比例配售 [1][2] - 近期新基金发行热度回升明显,权益类基金尤为突出,10月份混合型基金平均发行份额达7.57亿份,创2022年11月以来新高 [1][3] - 截至11月3日,年内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发行份额分别达到3600.65亿份和1230.83亿份,相比去年全年增长43.86%和76.04% [1][3] 绩优基金产品受到市场追捧 - 除“日光基”外,近期市场频现绩优基金提前结束募集案例,例如华泰柏瑞盈泰稳健3个月持有混合FOF一日售出约55亿元,中欧价值领航及博道惠泓价值成长等基金亦在发行当日达到或接近募集上限 [2] - 绩优基金受到投资者追捧的背景是A股市场上攻4000点 [2] 绩优基金密集采取限购措施 - 在发行市场火热的同时,多只绩优基金宣布“闭门谢客”,例如易方达基金旗下由陈皓管理的易方达平稳增长和易方达科翔混合等基金自11月4日起暂停机构客户申购等相关业务 [4][6][7] - 11月以来,中加邮益一年持有A、湘财医药健康、永赢惠添利等多只基金也宣布暂停申购或大额申购,今年以来已有215只权益基金发布此类公告 [7] - 部分知名公募专户及私募基金亦暂停新客申购,如宁泉资产旗下所有基金及睿远基金陈光明旗下的睿远洞见价值系列专户产品 [7] 基金行业经营策略转向注重业绩 - 绩优基金密集限购被视为基金公司对“规模冲动”的克制,旨在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避免因资金短期快速涌入影响基金经理操作和损害现有投资者收益 [8] - 此行为有助于引导基金行业从“拼规模”向“重业绩”转型,推动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8]
“零独管”突现!江峰失去“单人决策权”,中信保诚连发两则公告
华夏时报· 2025-09-21 10:57
基金经理变更事件 - 中信保诚基金于9月17日发布两份公告 旗下中信保诚安鑫回报债券和中信保诚景气优选混合型基金均增聘新任基金经理王颖 江峰不再单独管理任何产品 其名下三只基金全部转为"1+N"共管架构 [1][2] - 江峰管理规模从2024年底9.12亿元暴增至57.82亿元 半年增幅达534% 其中第二季度单季增长41.52亿元 [2][3] - 市场猜测此次调整预示江峰即将离职 但公司未予置评 业内人士透露离职可能性极大 [1][2][4] 基金经理业绩表现 - 江峰管理的中信保诚多策略A类份额近五年任职回报达123.36% 在1740只同类产品中排名第135 [2] - 中信保诚景气优选自江峰去年初接管后实现75.62%收益 中信保诚安鑫回报债券同期盈利13.07% 均位居同类前列 [3] - 新任基金经理王颖任职中信保诚中证500指数增强期间回报52.38% 管理中信保诚新锐回报期间回报35.63% [4] 投资策略与产品特点 - 江峰投资风格以小微盘股为主 持仓分散 采用"主观+量化"策略 主观用于择时 量化模型用于选股 [4] - 接任者王颖现任量化投资部副总监 擅长量化投资 预计产品将维持对标万得微盘指数的逆向投资风格 [4] - 三只产品投资策略预计延续 对产品影响有限 将继续关注微盘股投资 [1][4] 行业背景与公司情况 - 公募基金行业年内307位基金经理离职 427位新上任 变更原因包括职业发展 薪酬考核改革及公司股权变更等 [5] - 中信保诚基金为中外合资企业 注册资本2亿元 截至2024年底管理总资产1724亿元 其中公募规模1507亿元 [5] - 行业加速"去明星化" 共管产品增多 旨在通过团队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和投研资源优化配置 [3]
“恐高症”消失了?基民狂追高收益基金,什么信号?
券商中国· 2025-07-28 11:48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表现 - 近800只主动权益基金净值在7月份创历史新高 [1] - 年内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达13.89%,94%产品实现正收益,4只基金翻倍,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回报高达135.23% [2][3] - Wind偏股混合基金指数年内回报14.49%,已修复2023年回撤,2023年入场的大部分持有人开始盈利 [3] 绩优基金及基金经理表现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年内回报88.44%,成立至今累计涨幅87%,年化回报30% [5] - 资深基金经理如杨谷、赵晓东、邹新进、綦缚鹏旗下基金净值创新高,过钧管理的博时新收益今年回报27.85% [5] - 规模超百亿基金中,大成高鑫基金、广发多因子净值刷新纪录,兴全商业模式优选净值距历史高点不足10% [6] 资金流向与规模变化 - 11只基金二季度规模激增5倍以上,中欧数字经济基金规模从1.17亿元增至15.27亿元,增幅10倍 [7] - 中信保诚景气优选基金净值涨幅36.55%,份额规模增加7.5倍,江峰管理规模从16.3亿元增至57.8亿元 [8]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经理张韡管理规模达167.6亿元,首次进入百亿级行列 [8] 投资者行为与市场趋势 - 投资者赎回业绩不佳基金,申购业绩弹性大且稳健的基金,部分持有人不再"恐高" [8] - 未能跑赢偏股混合基金指数的基金规模缩水,部分沦为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 [9] 行业信心重塑措施 - 加强投研团队建设,提高投研能力,布局业绩稳健产品 [10] - 杜绝"风格漂移",强化业绩基准锚定功能 [10] - 推行基金经理利益绑定机制,如定投、自购、长周期考核与薪酬绑定 [10] - 监管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化业绩基准及管理人考核,推动浮动管理产品发行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