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限购
搜索文档
限购,加码!
中国基金报· 2025-11-22 14:16
中欧基金限购措施 - 中欧基金宣布自2025年11月24日起将基金经理蓝小康管理的4只产品单日申购限额降至50万元 [4] - 限购调整前中欧红利优享和中欧价值回报两只产品已在今年8月将单日限额设置为100万元 [6] - 中欧基金旗下其他绩优产品也实施限购包括钱亚婷和汤旻玮管理的中欧小盘成长暂停50万元以上大额申购冯炉丹管理的中欧数字经济单日限购5万元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单日限购10万元杜厚良管理的中欧信息科技单日限购100万元 [6] 限购基金业绩表现 - 蓝小康管理的中欧红利优享A近一年收益率38.93%中欧价值回报A收益率41.68%中欧融恒平衡A收益率30.24%均显著超越业绩比较基准 [6] - 中欧小盘成长A近一年收益率57.39%中欧数字经济A收益率126.55%中欧医疗创新A收益率44.41%中欧信息科技A收益率87.58%均处于同类基金领先水平 [7] - 今年以来超过230只主动权益基金发布限购公告大部分限购基金业绩优异净值创出新高 [2][10] 行业限购趋势动因 - 绩优基金限购主要为控制基金规模保持投资策略有效性避免因短期大量申购导致交易拥挤或估值泡沫化 [2][10] - A股市场呈现显著结构性特征行业赛道和风格型资产存在盈利机会绩优基金具备明显行业或风格特征易引发投资者集中申购 [10] - 基金公司更关注产品净值稳定增长和持有人持续盈利理性看待短期业绩爆发 [10]
热门QDII,密集限购!
券商中国· 2025-11-13 20:40
文章核心观点 - 在强劲赚钱效应驱动下,公募QDII基金份额出现快速增长,尤其以美股主题产品最为突出,并引发多只热门产品实施限购以保障平稳运作 [1][2] - QDII基金从主要赎回对象转变为申购热门,核心驱动力在于其高弹性收益,部分产品年内收益率超过120%,显著优于同类A股基金 [3] - 资金申购集中在替代性较弱的美股QDII上,而港股QDII因可通过A股基金及港股通基金进行替代,其独特性和竞争力被稀释,份额增长相对有限 [2][7][8] QDII份额规模与增长 - 截至三季度末,公募QDII份额规模跃升至6809.68亿份,较二季度末的5711.25亿份实现净申购1098亿份,成为份额增长最快的基金品类 [2][3] - 易方达全球成长精选QDII资产规模从二季度的13亿元大幅增长至三季度末的64亿元,单季度涌入资金规模达数十亿元 [6] - 浦银安盛全球智能科技QDII资金规模从两年前的约6000万元增长至接近13亿元,招商纳斯达克100ETF规模突破63亿元 [5][6] QDII业绩表现与资金流向 - 全市场QDII基金前十强年内业绩最高达121.70%,凸显高收益弹性 [3] - 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QDII产品业绩显著优于其管理的A股基金,例如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亚洲精选QDII年内收益率43.55%,同期其A股基金收益率为16.92%,差异达26个百分点 [4] - 创金合信基金经理皮劲松管理的QDII年内收益率75.35%,而其A股产品收益率仅约29%,业绩悬殊达46个百分点,促使资金向同一基金经理名下业绩更优的QDII产品“搬家” [3][4] 热门QDII限购情况 - 多家基金公司为保障基金平稳运作和维护持有人利益,对热门QDII实施限购,例如招商纳斯达克100ETF联接基金限制定投金额为100元,浦银安盛全球智能科技QDII设置单日购买上限1万元 [5][6] - 易方达全球成长精选QDII对人民币份额设置单日单账户申购金额不超过1000元,美元现汇份额不超过140美元 [6] - 限购措施反映了基金公司更注重持有人体验而非单纯追求规模扩张 [5] 美股与港股QDII市场差异 - 资金申购核心集中于美股主题QDII,因其替代性较弱,投资者难以通过A股基金实现美股投资需求 [7][8] - 港股QDII因A股基金和港股通基金可大仓位覆盖港股,替代性较高,导致其独特性降低,份额增长相对克制 [2][7][8] - 以美股为核心仓位的QDII规模迅速崛起,例如某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美股主题QDII规模突破100亿元,而其管理的港股基金规模仅约27亿元 [7]
赚钱效应叠加稀缺性 美股主题QDII份额大增
证券时报· 2025-11-13 02:31
QDII基金份额增长 - 截至三季度末,公募QDII基金总份额达到6809.68亿份,较二季度末的5711.25亿份实现净申购1098亿份,成为份额增长最快的基金品类之一 [1][2] - 份额快速增长主要由资产全球配置需求增加和美股赚钱效应驱动 [1] QDII基金业绩表现 - 截至11月12日,全市场QDII基金年内最高收益率达到121.70% [2] - 多位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QDII产品业绩显著优于其管理的A股基金,例如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亚洲精选QDII年内收益率为43.55%,而其A股基金收益为16.92%,业绩差距达26个百分点 [2] - 皮劲松管理的创金合信全球医药生物QDII年内收益率达75.35%,其管理的A股产品收益约为29%,业绩差距达46个百分点 [3] - 同一基金经理名下QDII与A股基金的显著业绩差异,可能刺激资金流向高弹性的QDII产品 [3] QDII基金限购情况 - 多只热门QDII基金因资金涌入过快而采取限购措施以保障平稳运作,例如招商纳斯达克100ETF联接基金自11月12日起暂停大额申购,定投金额限100元 [4] - 浦银安盛全球智能科技QDII暂停大额申购,单日购买上限为1万元,该基金规模已从两年前的约6000万元增长至接近13亿元 [4] - 易方达全球成长精选QDII自11月6日起对人民币份额单日申购限额1000元,其规模从二季度末的13亿元增长至三季度末的64亿元 [5] 美股QDII与港股QDII对比 - 资金申购更集中于美股主题QDII基金,相比之下港股主题QDII未出现明显资金流入 [6][7] - 明星基金经理李耀柱管理的美股主题QDII规模已突破100亿元,而其管理的港股主题QDII规模约为27亿元 [7] - 易方达全球成长精选QDII三季度末美股仓位高达52%,港股仓位不足11%,该基金近期份额飙升 [7] - 美股QDII具有产品稀缺性,因投资者难以通过A股基金实现美股仓位配置,而港股投资需求可通过港股通基金等替代品满足 [7]
保护持有人利益 多只绩优基金限购
中国证券报· 2025-11-06 04:10
基金限购现象概述 - 近期多家基金公司发布限购公告,通过限制大额申购或暂停申购来控制产品规模,旨在避免摊薄收益并争取较好的年度排名 [1] - 基金限购可避免短期内规模快速膨胀,维持适度规模和平稳运作,从而保护持有人利益 [1] 具体限购案例 - 恒越基金于11月5日起暂停恒越均衡优选混合发起式的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 [2] - 中信保诚基金于11月3日起将中信保诚景气优选混合的大额申购等业务金额上限设置为1000万元 [2] - 永赢基金自11月3日起对高楠管理的多只基金设置单日50万元的大额申购上限 [2] - 富国基金自10月31日起对范妍管理的富国均衡投资设置单日100万元的大额申购上限,该基金成立于今年6月4日,截至三季度末规模已超37亿元 [2] - 金元顺安行业精选混合、广发全球精选股票、易方达科汇灵活配置混合、易方达平稳增长混合等基金近期也发布了限购公告 [2] 部分基金放开限购 - 易方达基金自11月3日起取消易方达先锋成长混合单日100万元的申购金额限制,恢复办理大额申购业务,该基金曾于8月26日暂停大额申购 [3] 限购基金业绩表现 - 部分实施限购的权益类基金今年业绩亮眼,截至11月3日,恒越均衡优选混合发起式A年内回报率为51.24%,中信保诚景气优选混合A回报率为49.29% [4] - 高楠管理的永赢睿恒A今年以来的回报率达106.39% [4] - 有基金因分红等原因限购,例如金鹰添瑞中短债在10月27日暂停机构客户大额申购,10月29日公告分红,10月31日恢复 [4] 限购原因分析 - 业内常见做法是通过控制申购维持基金规模以“保业绩”,新申购资金可能摊薄原有持有人收益,增加净值提升难度 [5] - 临近年底,不排除绩优基金限购是出于“限规模、保业绩”的考虑,以争取更好的年度排名 [5] - 随着基金行业考核规则长期化,限购行为主要是为对现有持有人负责,并非完全为了排名因素 [5] 机构对A股市场展望 - 招商基金认为内外部风险相对可控,国内经济结构性改善、无风险利率下降等逻辑不变,A股震荡上行趋势有望延续 [7] - 建议均衡配置,适度增配低位板块如稳健红利/资源品等,科技主线中期向上趋势不变,可逢调整增配AI算力/互联网等方向 [7] - 民生加银基金预计市场保持震荡上行且低斜率的走势,四季度风格分化往往更为剧烈,大盘价值风格可能相对占优 [7] - 前期热门赛道调整幅度可能较大,但投资者逢调整加仓心态占上风,资金面有望重新净流入 [7] 行业配置建议 - 金鹰基金建议行业配置以均衡风格应对快速轮动,科技布局聚焦核心主线,价值风格关注远期业绩改善 [8] - 消费行业业绩仍承压但股价已较多反映中期预期,科技风格看好有业绩支撑的海外算力、存储、消费电子、风电储能等方向 [8] - 价值方向看好非银金融、出口链、高股息的白马品种,更多是行业和个股逻辑主导 [8]
保护持有人利益多只绩优基金限购
中国证券报· 2025-11-06 04:08
基金限购现象 - 近期多家基金公司发布限购公告,包括暂停申购或限制大额申购 [1] - 恒越均衡优选混合发起式自11月5日起暂停所有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投业务 [1] - 中信保诚景气优选混合自11月3日起将大额申购等业务金额上限调整为1000万元 [1] - 永赢基金旗下由高楠管理的多只产品自11月3日起设置单日50万元的大额申购上限 [1] - 富国基金旗下范妍管理的富国均衡投资自10月31日起设置单日100万元的大额申购上限,该基金成立于6月4日,三季度末规模超37亿元 [2] - 部分基金因分红等原因限购,如金鹰添瑞中短债在分红前后暂停及恢复机构客户大额申购 [3] 限购原因分析 - 基金限购旨在控制产品规模,避免因短期规模快速膨胀摊薄收益,维持平稳运作以保护持有人利益 [1] - 临近年底,绩优基金限购存在“限规模、保业绩”的考虑,通过控制申购维持规模以争取较好的年度排名 [3] - 部分绩优基金今年业绩亮眼,如恒越均衡优选混合发起式A年内回报率51.24%,中信保诚景气优选混合A回报率49.29%,高楠管理的永赢睿恒A回报率达106.39% [2] - 基金行业考核规则长期化,限购行为不完全为排名,更多是对现有持有人负责 [3] 基金放开限购情况 - 部分基金在近期放开限购,如易方达先锋成长混合自11月3日起取消单日100万元的申购金额限制,恢复大额申购业务 [2] 后市投资观点 - 招商基金认为内外部风险可控,国内经济结构性改善、无风险利率下降逻辑不变,A股震荡上行趋势有望延续 [3] - 建议均衡配置,适度增配低位板块如稳健红利/资源品;科技主线中期向上趋势不变,逢调整可增配AI算力/互联网等 [3] - 民生加银基金预计市场保持震荡上行且低斜率走势,四季度风格分化可能更剧烈,大盘价值风格相对占优 [4] - 金鹰基金建议行业配置以均衡风格应对轮动,科技布局聚焦核心主线,价值风格关注远期业绩改善 [4] - 看好有业绩支撑的海外算力、存储、消费电子、风电储能等科技方向,以及非银金融、出口链、高股息白马等价值方向 [5]
限购,加码!
中国基金报· 2025-11-05 17:28
中欧小盘成长混合基金限购详情 - 中欧小盘成长混合基金自2025年11月5日起暂停50万元以上大额申购 [2] - 这是该基金继2025年8月14日单日限购1000万元后的年内第二次限购 [2] 中欧小盘成长混合基金业绩与策略 - 该基金是以国证2000指数为主要基准的量化小盘基金 截至三季度末规模为11.38亿元 [4] - 截至11月4日 该基金近一年收益率为67.55% 近三年收益率为62.20% 均排名同类前5% [4] - 基金经理在三季报中表示 三季度超额收益得益于行业和风格的均衡配置 预计四季度市场将延续结构性行情 [4] 中欧基金旗下其他产品限购情况 - 中欧基金旗下多只产品在2025年发布限购公告 例如冯炉丹管理的中欧数字经济在8月连发3次限购公告 最终单日限额5万元 [5] - 蓝小康管理的中欧红利优享和中欧价值回报 以及杜厚良管理的中欧信息科技在8月单日限额均调整为100万元 [5] 行业整体限购趋势 - 2025年以来 已有近220只主动权益基金发布暂停大额申购或暂停申购的公告 [1][6] - 大部分宣布限购的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较好 不少基金净值创出新高 [1][6] - 11月以来 易方达科汇灵活配置混合基金 中加邮益一年持有A 永赢惠添利等基金也宣布暂停申购或大额申购 [6] - 知名公募专户及私募基金也加入限购行列 例如宁泉资产10月29日官宣旗下所有基金暂停新投资者申购 睿远洞见价值系列自11月起暂停新老客户申购 [6] 限购原因与市场背景 - 绩优基金限购主要是为了控制基金规模 以保持投资策略的有效性 [1] - 行业观点认为 限购潮与2025年A股市场表现出的显著结构性特征有关 反映出基金管理人的谨慎态度 [6] - 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更加理性看待短期业绩爆发 更关注净值稳定增长和持有人持续盈利 [6]
帮主郑重:基金集体“闭门谢客”?这几个信号藏着中长线机会
搜狐财经· 2025-11-04 21:10
基金限购现象的背景与案例 - 近期多只绩优基金及纳斯达克基金出现限购,例如单日申购额度从100万元降至1万元,甚至有基金单日限购10元[1] - 永赢基金旗下一只年内涨幅超过160%的科技基金突然限购,中欧基金葛兰管理的医疗创新基金设定了10万元的单日申购上限[3] - 易方达、南方等头部基金公司也采取了限购措施[3] 基金限购的主要原因 - 主要原因为"船大难掉头",即基金规模快速膨胀导致投资难度增加,若10亿规模的基金短期内涌入50亿资金,基金经理难以找到足够优质标的,可能被迫追高或购买不合策略的股票,从而稀释原持有人收益[3] - 中欧数字经济基金一年内规模增长百倍,限购是为避免收益被摊薄[3] - 对于QDII基金,限购的直接原因是外汇额度用尽,例如广发纳斯达克基金限购10元即因此[3] 行业监管导向的转变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将投资者回报置于首位,规模排名的优先级下降[4] - 基金公司为稳定业绩,倾向于主动限购以控制规模,即使牺牲部分管理费收入,因三年业绩不达标将影响绩效薪酬[4] - 主动限购被视为基金公司负责任的表现,是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迹象[4] 投资者应对限购的策略 - 对于已持有限购基金的投资者,限购可阻挡短期热钱流入,有助于稳定基金净值,长期持有或更有利[4] - 对于未布局的投资者,建议关注赛道和策略而非单只基金,如某只创新药QDII限购可转向主投A股创新药的主动基金,或选择风格相近的量化小盘产品[4] - 定投是参与限购基金的有效方式,通过每日或每周小额买入可平滑成本并跟上投资节奏[4] 历史视角下的限购现象 - 历史经验表明,基金限购潮并不代表市场见顶,例如2007年和2015年限购后市场行情仍延续了一段时间[5] - 当前限购更被视为基金公司为市场"降温"的举措,提醒投资者避免追高和冲动投资[5]
太突然!刚刚,又爆了!
中国基金报· 2025-11-04 15:21
基金发行市场热度显著回升 - 11月4日,富国基金范妍掌舵的富国兴和基金一日售罄,募集金额超过30亿元发行上限,开启比例配售 [2][4] - 同日,鹏华基金苏俊杰管理的鹏华启航量化选股混合基金一日募超30亿元,亦提前结束募集并开启比例配售 [2][6] - 10月份混合型基金平均发行份额达到7.57亿份,创2022年11月以来新高 [9] - 截至11月3日,年内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达3600.65亿份,相比去年全年增长43.86%;混合型基金发行份额达1230.83亿份,相比去年全年增长76.04% [2][9] “日光基”现象频繁出现 - 10月23日,华泰柏瑞盈泰稳健3个月持有混合FOF一日大卖约55亿元,提前结束募集 [8] - 9月23日,中欧价值领航设置20亿元募集上限,首发当天募集19.7亿元,提前结束募集 [8] - 9月18日,限额10亿元的博道惠泓价值成长基金一日募集13.96亿元,经比例配售后最终募集9.88亿元 [8] 绩优基金密集采取限购措施 - 11月4日起,陈皓管理的易方达平稳增长混合和易方达科翔混合暂停机构客户的申购、转换转入和定期定额投资业务 [11][12][13] - 同日,易方达科汇灵活配置混合基金也宣布暂停机构客户相关业务 [14] - 11月以来,中加邮益一年持有A、湘财医药健康、永赢惠添利等多只基金宣布暂停申购或暂停大额申购 [14] - 今年以来,已有215只权益基金发布暂停大额申购或暂停申购的公告,大部分业绩较好,不少净值创新高 [14] 私募及专户产品同步控制规模 - 10月29日,知名投资人杨东掌舵的宁泉资产官宣旗下所有基金暂停新投资者申购 [14] - 自10月中旬起,睿远基金陈光明旗下的睿远洞见价值系列专户产品,自11月起暂停新老客户申购 [14] 基金行业转向重视业绩与投资者利益 - 绩优基金限购是为应对大量新增资金涌入,避免规模快速扩张影响基金经理操作,保护已持有投资者收益 [15] - 此举亦为应对市场波动,降低投资风险,让基金经理更专注于现有持仓管理 [15] - 基金公司对“规模冲动”的克制体现了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引导行业从“拼规模”向“重业绩”转型 [15]
陈光明旗下专户产品宣布“封盘”
中国基金报· 2025-11-01 10:53
公司动态 - 睿远基金陈光明旗下睿远洞见价值系列专户产品自11月起封盘 [1] - 除睿远基金外,多只公募和私募基金也相继发布限购令 [1] 行业趋势 - 资本市场持续向好,基金发行市场回暖 [1] - 增量资金入市热情回升 [1] 限购原因分析 - 限购可以控制产品规模、保护持有人利益 [1] - 限购有利于基金经理投资运作 [1]
国投瑞银白银期货(LOF)开启限购 A份额最高仅100元
中证网· 2025-10-17 21:19
公司行动 - 国投瑞银基金宣布旗下国投瑞银白银期货(LOF)自10月20日起暂停大额申购 [1] - A类基金份额限购金额为100元,C类基金份额限购金额为1000元 [1] - 基金管理人有权拒绝同一证件类型、证件号码及客户类型的账户单日申购A类份额累计超100元的申请,C份额同理 [1] 行业背景 - 近期有色金属板块投资热度骤升,金银铜铝等多类型资产均获得较大幅度上涨 [1] - 基金限购通常被视为主动控制规模的做法 [1] 行动影响 - 在市场情绪较热时限制资金大量涌入,可避免影响基金投资的平稳运作并摊薄原持有人利益 [1] - 限购措施能够避免投资者追高进场,从而造成损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