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
搜索文档
专访老挝国家工商会会长:中老铁路有望成为区域“绿色走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4 09:30
(原标题:专访老挝国家工商会会长:中老铁路有望成为区域"绿色走廊")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郑青亭、实习生陈颖 北京报道 "中老铁路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老挝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不仅打通了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通 道,也为老挝带来巨大的贸易与投资潜力。"近日,老挝国家工商会会长吴迪·苏万那冯(Oudet Souvannavong)北京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道。 11月7日,由中国国际商会主办的2025"一带一路"贸易投资论坛在北京举行。 苏万那冯在会上指出,中 老铁路正助力老挝开辟一条低碳数字赋能与可持续供应链的新路径,其发展不仅连接中国与东盟,也契 合区域发展方向及全球绿色转型目标。 苏万那冯:中国是老挝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来源国。传统上,中资在老挝主要集中于矿业、水 电、基础设施和农业等领域。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尤其是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 在当天的论坛期间,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老挝国家工商会高度重视中老铁路项目,已专门成 立"中老经贸投资合作委员会",以进一步挖掘沿线投资机遇,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联动发展。 中老铁路是一条连接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与 ...
监督护航共建“一带一路”项目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11-06 08:20
项目进展与监督机制 - 宁波舟山港第3个千万箱级集装箱泊位群——六横港区佛渡集装箱码头项目一期工程已正式开工 [2] - 纪检监察机关推动建立改革任务清单、港口营商环境优化清单等"四张清单",按月跟踪督办,确保项目建设廉洁高效推进 [2] - 中欧班列(济青)国家集结中心青岛枢纽于7月正式揭牌,是全国优化布局的14个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之一 [3] - 磨憨公路口岸项目一期建设如期推进,项目二期也已进入施工阶段 [4] - 成都国际铁路港已开展监督检查20次,推动修订制度30项,废除不规范制度15项 [4] 物流与基础设施建设 - 宁波舟山港是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的港口,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2] - 磨憨公路口岸与中老铁路形成"公铁联运"协同网络,共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3] - 成都国际铁路港已成为集聚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经开区等的国家级对外开放战略平台 [4] 企业支持与成本优化 - 纪检监察工作组协调推动出台上合示范区去程、回程国际班列调箱等支持政策,帮助企业降低运输成本 [3] - 纪检监察机关督促加快梅山铁路专用线用地审批、航运业补助资金兑付等重点事项 [2] - 纪检监察机关在磨憨口岸推动财政部门加速资金审核拨付流程,确保材料、设备及时进场 [4]
中国铁路国庆中秋假期累计发送旅客逾2亿人次
中国新闻网· 2025-10-11 22:11
总体客运表现 - 全国铁路在为期12天的假期运输期间累计发送旅客2.13亿人次 [1] - 日均发送旅客1776.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8.6% [1] - 多项客运指标创历史新高,10月1日单日旅客发送量达2313.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1] 客运能力与组织 - 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2899列,同比增长9.1% [1] - 10月8日开行旅客列车14196列,创下单日客运能力投放历史新高 [1] - 铁路部门开行亲子游、红色游、康养游等特色旅游列车和银发专列,提供多样化出行选择 [1] 跨境运输 - 假期运输期间,广深港高铁发送跨境旅客126.2万人次 [1] - 同期中老铁路发送跨境旅客1.05万人次 [1] 货物运输 - 国家铁路累计完成货物发送量1.37亿吨 [1][2] - 国家铁路日均装车18.9万车 [2] - 货物运输呈现客货两旺态势,服务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1][2] 国际物流通道 - 铁路部门开行中欧(亚)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支撑 [2]
数说“十四五”发展成绩单 102项重大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南方都市报· 2025-10-05 20:15
重大工程进展 - 102项重大工程预计年底前全部完成规划目标 [1] - 川藏铁路、平陆运河等重大工程稳步建设 [3] - 全国约90%县级行政中心实现30分钟上高速 [3] - 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覆盖率达到97% [3] 交通基础设施 - 中老铁路、贵阳至南宁高铁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投运 [3] 科技前沿成果 - "祝融号"火星车首次登陆火星 [5] - "嫦娥5号"带回月壤已与6个国家开展共享研究 [5] - "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领跑全球 [5] - "东方超环"核聚变实验装置实现1亿度高温、1066秒的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 [5] 生态建设 - "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全面打响 [7] - 已完成生态建设任务1.64亿亩 [7] - 黄河"几字弯"区域实现绿进沙退 [7] - 科尔沁、浑善达克流动沙地歼灭战有力阻遏京津风沙源 [7] -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构筑全长3000多公里的阻沙防护带 [7]
既有速度又有温度!中老铁路架起跨国求学“连心桥”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13:52
中老铁路客运发展 - 自2021年12月开通以来,全线累计发送旅客5900万人次,其中跨境旅客58万人次,覆盖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 [16] - 国内段单日开行客车从最初8列增至最高86列,国外段从4列增至最高18列,跨境席位从250个增至目前每天420个 [16] - 铁路开通后,从万象到昆明的行程变得舒适且便宜,仅需10小时即可到达,极大便利了跨境求学与出行 [12][14] 中老铁路经济与物流影响 - 出境货物中,百货、光伏产品、电子产品深受东南亚市场欢迎,入境货物里热带水果成为明星产品 [17] - 铁路开通显著促进老挝旅游业增长,琅勃拉邦的古寺、万荣的溶洞吸引大批游客前去打卡 [17] - 铁路为中国企业赴老挝投资办厂创造条件,为当地人创造许多工作机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9] 中老铁路的文化与教育交流 - 铁路成为跨国求学连心桥,搭载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在列车上演绎文化交融的温馨画面 [1][3] - 在云南,为学习先进高铁技术、助力家乡交通发展而来的老挝留学生越来越多,有人想当列车员,有人立志做调度指挥 [14] - 列车上提供中文和老挝语双语广播及热乎美食等细节服务,增强了跨境旅客的体验感 [12]
中老铁路老挝段货运量突破1500万吨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06 15:03
中老铁路货运发展里程碑 - 截至2025年9月6日,中老铁路老挝段累计货运量突破1500万吨 [1][4] - 铁路于2021年12月3日正式开通运营,是首条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国际铁路,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 [4] 货运量增长轨迹 - 开通第一年(2022年)累计开行货物列车2600多列,运送货物近200万吨 [4] - 货运量逐年快速增长:2022年达223万吨,2023年增至408万吨,2024年突破478万吨 [4] - 截至2025年9月6日,老挝段累计货运量突破1500万吨 [1][4] 运营效率提升 - 通过推广智能化设备和优化流程,将磨憨铁路口岸单列车通关时间由90分钟缩短至52分钟 [4] - 科学调度使口岸国际货运列车日均交接保持在18列以上 [4] 服务与产品多样化 - 运输品类从开通初期的10余种拓展至3000余种 [5] - 推出“澜湄快线”服务满足跨境电商需求,并引进新型冷链装备保障热带水果品质 [5] - 提升列车牵引力以降低大宗商品运输成本 [5] - 货源覆盖老挝、泰国、越南等多个国家 [5] 经济效益与成本优势 - 铁路开通后,中老泰马之间的货运成本普遍下降,其中昆明至泰国的货运成本降低30%至50% [6] - 带动沿线地区GDP年均增长超过两个百分点 [6] - 具体案例显示,咖啡豆改走铁路后每个集装箱能节省5000元,橡胶运输后每个集装箱能节省1900元左右 [5] - 沿线车站周边出现集装箱堆场、仓储设施等,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带来新的投资与就业机会 [6] 未来发展规划 - 2025年被定为中老铁路的“货运提效年”,重点在于提升货运品质和拓展服务网络 [6] - 中老两国领导人强调以铁路运营和沿线开发为抓手,持续拓展“黄金大通道”辐射带动效应 [6]
习近平会见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央广网· 2025-09-05 14:30
中老双边关系发展 - 双方于2023年10月签署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新的五年行动计划 各领域合作成果显著 [1] - 中老铁路"一地两检"政府间协议正式签署 大项目及反腐败合作富有成效 [1] - 老中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 [3] 重点合作领域推进 - 以中老铁路运营和沿线开发为抓手 持续拓展"黄金大通道"辐射带动效应 [2] - 着力推进老中经济走廊建设 加快落实老中铁路"一地两检"协议 [3] - 深化防务和执法安全合作 对跨境赌博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压严打 [2] 地区与国际合作 - 中方祝贺老挝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对话伙伴 [2] - 老方感谢中方支持其成为上合组织对话伙伴 全力支持全球治理倡议 [3] - 双方同意在中国东盟合作 澜湄合作和东亚峰会等地区机制下深化协调配合 [2] 高层交流与机制建设 - 以2025年两国建交65周年为契机谋划各领域交往 [2] - 深化治党治国经验交流 支持老挝人民革命党筹备和开好十二大 [2] - 继续落实好构建老中命运共同体新的五年行动计划 [3]
习近平会见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
证监会发布· 2025-09-04 16:25
中老双边关系发展 - 中老两国于2023年10月签署构建命运共同体新的五年行动计划后各领域合作成果显著[2] - 双方扎实推进两党理论研讨会和干部培训合作并正式签署中老铁路"一地两检"政府间协议[2] - 大项目及反腐败追逃追赃等合作富有成效彰显中老命运共同体战略意义[2] 重点合作领域 - 以中老铁路运营和沿线开发为抓手持续拓展"黄金大通道"辐射带动效应[3] - 深化防务执法安全合作对跨境赌博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压严打[3] - 着力推进老中经济走廊建设加快落实老中铁路"一地两检"协议[5] 多边机制协作 - 中方祝贺老挝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对话伙伴[3] - 双方同意在中国东盟合作澜湄合作东亚峰会等地区机制下深化协调配合[3] - 老方全力支持全球治理倡议愿同中方在国际舞台加强协调配合[5] 高层交流机制 - 以2025年两国建交65周年为契机谋划开展好各领域交往[3] - 中方支持老挝人民革命党筹备和开好十二大[3] - 老方预祝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取得圆满成功[5]
物流运行稳中有进 物流总额保持增长——透视前7个月我国物流发展
新华社· 2025-08-31 17:53
物流总体运行态势 - 1-7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01.9万亿元 可比价格同比增长5.2% 7月当月增长4.9% [1] - 物流业总收入8.2万亿元 同比增长4.9% 7月业务总量指数50.5%保持扩张 [2] - 物流企业新订单指数52.5% 显示经营情况回暖 [2] 工业物流领域 - 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7% 35个行业物流需求实现增长 增长面超85% [1] - 335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 增长面超过50% [1] - 高技术制造业物流需求同比增长9.3% 模拟芯片/3D打印设备等高端产品物流量增速超20% [2] 消费物流领域 - 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6.2% 较上半年提升0.1个百分点 [1] -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3% 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5个百分点 [1] - 仓储会员店相关物流需求增速持续超30% 即时零售与直播带货助推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1] 区域物流结构 - 西部地区业务总量指数52.3% 高于全国水平1.8个百分点 [2] - 中部地区指数50.9% 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 [2] - 东部地区指数50.3% 保持稳健增长 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形成 [2] 国际物流表现 - 中亚班列开行8526列 同比增长23.2% [3] - 中老铁路发送跨境货物344.1万吨 同比增长6.4% [3] - 国际航线货邮运输量38.8万吨 同比增长21.5% [3] 专项物流保障 - 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130.9点 农村电商物流指数131.5点 环比回升1.1点 [3] - 国家铁路发送煤炭11.96亿吨 其中电煤8.16亿吨 [3] - 矿建材料/冶炼物资/粮食运量同比分别增长13.6%/8.2%/12.7% [3] 新兴动能领域 - 数字产品制造业物流需求增长8.4% 机器人产业物流量增长超10% [2] - 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等新能源产品物流量增长约20% [2] -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物流保持较快增长 [2]
共建“一带一路”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方案
经济日报· 2025-08-22 06:11
全球治理体系挑战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 - 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抬头导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 全球治理体系出现失序和失灵现象 [1]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包容性全球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及新领域合作取得显著进展 [1] 硬联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 打通亚欧大陆大动脉并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2] - 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缅甸皎漂港等重要港口建设重塑世界海运格局 提升区域物流效率与贸易网络韧性 [2] - 雅万高铁、蒙内铁路、亚吉铁路、匈塞铁路、中老铁路等跨区域骨干通道激活区域经济 改善民生福祉 [2] - 设施联通精准聚焦全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缺口 降低商品交易流通成本 释放地理隔绝发展潜能 [2] 软联通:规则标准创新协调 - 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 创新规则供给并优化国际贸易和金融投资机制标准理念 [3] - 中欧班列促进共建国家在通关、检疫等环节规则协调与程序简化 [3] - 重大基建项目破除双边多边运输协定及轨距标准障碍 提供跨国规则兼容借鉴 [3] - 水电、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国际标准被广泛应用 助力应对气候变化与推广绿色治理规则 [3] - 全球100多个产业园区强调平等基础上利益交汇和共同参与中利益分享 形成新合作优势 [3] 心联通:发展范式重塑与民生赋能 - "万村通"项目为非洲上万个偏远村庄接入卫星电视 提供了解世界开拓视野平台 [4] - 菌草技术推广至107个国家 帮助农民投入菌菇、畜牧等高附加值产业 [4] - 与30个国家合作共建34个鲁班工坊等境外办学品牌 在百个国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科技合作 [4] - 亚投行、丝路基金为数百个项目提供多元化融资选择 与传统国际金融机构互补 提供符合发展中国家需求融资选项 [4] 倡议成效与可持续性 - 显著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激活区域经济合作潜力 [5] - 创新规则协调与标准互认机制 推动发展理念革新 [5] - 项目需对地缘政治和债务风险进行更精细化管控 规则协调与标准互认仍需进一步拓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