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区域经济合作
icon
搜索文档
特朗普下达最后通牒,再对8国加征关税,巴西为何被征高额关税?菲律宾也没能逃过去!
搜狐财经· 2025-07-16 12:17
美国对巴西加征关税 - 美国宣布自8月1日起对巴西加征50%关税,在被加征关税国家中税率最高[1] - 2024年美国对巴西商品贸易顺差达70亿美元,商品与服务贸易顺差达286亿美元[1] - 巴西副总统指出美国对巴西出口产品80%为零关税,且美国处于贸易顺差状态[3] - 巴西总统卢拉表示将依据法律回应美国单边关税行为[3] 美国对菲律宾加征关税 - 菲律宾被加征20%关税,低于巴西的50%[6] - 美国对菲律宾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但逆差额不突出[6] - 菲律宾电子产品、农产品等对美国市场依赖度高[6] - 菲律宾政府计划通过增加购买美国产品和开拓新市场应对关税影响[7] 关税政策对全球贸易影响 - 关税政策增加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生产和供应链布局[8] - 汽车产业可能面临成本上升压力,需重新评估供应链[8] - 各国可能加快贸易伙伴多元化,减少对美国市场依赖[10] - 区域经济合作可能强化,如东盟、欧盟内部一体化进程[10]
南美崛起,欧洲试探,全球贸易新棋局
搜狐财经· 2025-07-04 15:19
南共市与EFTA自由贸易协定背景 - 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于7月初达成自由贸易协定 南共市成员包括阿根廷、巴西、巴拉圭、乌拉圭及玻利维亚 EFTA成员包括挪威、瑞士、冰岛及列支敦士登 [1] - 协定签署背景为国际贸易格局剧烈震荡 双方通过合作对冲挑战并强化战略地位 协定可能重塑全球贸易路线图 [1] 南共市的战略考量 - 南共市作为新兴经济体代表面临外部需求波动、内部经济结构调整及政治分歧压力 与EFTA合作开辟了欧盟以外的市场空间 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力 [3] - 南共市外长赫拉尔多·韦特海因指出协定将带动双边贸易增长 体现南共市对外开放和经济现代化的迫切诉求 [3] - 南共市此举是对欧盟-南共市自由贸易协定长期拖延的回应 释放多元化贸易伙伴的信号 以保障经济安全 [3] EFTA的战略意图 - EFTA成员多为高福利、高技术国家 对外贸易依赖度高 协定有助于拓展南美市场并稳固出口市场 [4] - 协定引入现代政府采购、竞争规则和知识产权保护 保护EFTA投资安全 瑞士副总统居伊·帕姆兰强调协定的公平平衡 [4] - EFTA通过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缓冲欧盟内部政治纷争的不确定性 体现欧洲多元化贸易战略的灵活调整 [4] 协定对欧盟-南共市谈判的影响 - 欧盟-南共市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历时25年仍面临成员国政治博弈 法国强烈反对是主要阻力 [4] - 南共市与EFTA快速签署协定可能对欧盟形成压力 促使欧盟重新评估谈判策略和政策包容性 [4] - 协定显示贸易协定已成为政治与经济多层博弈的结果 体现传统经济大国与新兴市场的平衡与抗衡 [4] 全球贸易环境与区域合作趋势 -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复杂 保护主义、地缘政治摩擦、供应链重塑等因素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多样化 [6] - 南美正努力摆脱资源依赖 实现经济多元转型 欧洲则在传统强势基础上寻求创新合作路径 [6] - 双方在规则、标准、市场开放上的共识是全球化下多边合作的积极信号 [6] 协定面临的挑战 -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通胀压力及国际关系不确定性可能影响协议实施效果 [6] - 南美国家内部政治动荡和经济改革不足 欧洲国家保护主义倾向抬头 可能阻碍贸易深入发展 [6] - 传统贸易协定需适应数字经济、绿色经济要求 成为双方未来新课题 [6] 协定的全球意义 - 协定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大进展 也是全球贸易格局调整的重要试探 [8] - 彰显新兴市场国家争取主动权的决心 体现欧洲在多极化世界中的灵活应对策略 [8] - 跨区域合作成为各方谋求共赢的必由之路 多边协作是实现稳定发展和长远繁荣的关键 [8]
辽宁前5个月出口同比增长12.1%
搜狐财经· 2025-06-19 08:57
外贸总体表现 - 前5个月辽宁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048亿元 其中出口总值1615 5亿元 同比增长12 1% 增速领先全国平均水平4 9个百分点 [1] - 进出口总值同比微降1 8% 但降幅较前4个月收窄1 4个百分点 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1] 贸易主体结构 - 民营企业进出口值1586 8亿元 同比增长9 9% 占全省比重提升至52 1% 较去年同期跃升5 5个百分点 [1] 贸易方式优化 - 一般贸易总值1957 4亿元 占比64 2% [1] - 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486 2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28 2% [1] - 加工贸易566 4亿元 保持基本稳定 [1] 国际市场分布 - 欧盟和东盟为前两大贸易伙伴 进出口值分别为447 8亿元和435 8亿元 其中对东盟贸易增长14% [2] - 对日本和韩国贸易分别增长4 5%和9 2% [2] - 对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1166 7亿元 增长5 1% [2]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662亿元 [2] 出口产品结构 - 机电产品出口803 6亿元 同比增长6% 占出口总值49 7% 其中电工器材增长11 9% 汽车零配件增长12 6% [2] - 钢材出口163 9亿元 增长11 3% [2] - 农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分别增长6 8%和4 5% [2] 进口支撑作用 - 前5个月进口1432 5亿元 其中大宗商品641 4亿元 机电产品374 5亿元 [2] 发展动能分析 - 出口创新高 民营企业占比提升 新兴市场贸易增长 反映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和国际竞争力增强 [3] - 外贸发展为东北振兴提供外需支撑和发展信心 [3]
鄂尔多斯市—包钢集团产业链协同发展暨供需对接会召开
内蒙古日报· 2025-06-14 08:56
产业链协同发展会议 - 会议主题为"新融合—暖城与包钢",聚焦鄂尔多斯市与包钢集团的产业链协同发展[1] - 参会嘉宾超过400名,来自能源、煤炭、化工、基建、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1] - 会议围绕包钢钢铁、稀土新材料等产品展开供需对接与合作洽谈[1] 协同发展模式 - 采用"链主企业+资源富集地区"的协同发展模式,连接包、鄂两座城市[1] - 该模式是落实自治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1] - 将成为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实践案例[1] 合作目标 - 以"为下游客户需求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为协同发展目标[1] - 落实自治区助企行动,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发展[1] - 促进企业共享改革发展红利[1]
团结合作打造互利共赢“黄金三角”
经济日报· 2025-06-04 06:12
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背景与意义 - 东盟、中国和海合会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三大经济实体,携手合作将为各自繁荣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全球跨区域互利共赢[1] - 三方合作覆盖21亿人口,经济总量接近全球四分之一,构成全球南方核心经济板块[2] - 峰会创建的地区经济合作机制具有战略意义,是应对全球化逆风和单边主义抬头的关键举措[1] 三方经济互补性与合作基础 - 中国拥有强大工业制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超大规模市场,东盟十国自然资源丰富且人口年轻化,海合会六国能源与资金雄厚[2] - 中国与东盟已完成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与海合会的自贸协定谈判稳步推进[2] - 三方经济结构高度互补,优势融合将释放巨大增长潜能,形成驱动区域发展的"黄金三角"[2] 合作机制与成果 - 峰会通过《联合声明》,强调包容性、可持续性和平等伙伴关系精神,为全球南方合作提供新机制典范[2] - 三方合作平台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海合会"2030愿景"战略协调[3] - 合作机制有望优化区域产供链布局,深化经济分工协作,实现"1+1+1>3"的协同效应[1] 中国经济对区域合作的推动作用 - 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为地区合作提供强劲动力[3] - 东盟十国和海合会国家均已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3] - 中国将通过扩大高水平开放和单边开放措施,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共享发展机遇[3] 合作前景与全球影响 - 三方合作模板具有互补性、非排他性特点,其成功实践将吸引更多伙伴加入[2] - "黄金三角"将以经济聚合、战略共识和务实行动,为亚洲和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贡献[3] - 合作将形成"陆海联动、东西互济"新格局,提升集体抗风险能力[1][3]
“川货出川”“蓉品出海”再添新通道 成都国际铁路港开通“蓉深港图定班列”
搜狐财经· 2025-05-29 23:06
物流通道建设 - 首趟"蓉深港图定班列"从成都启程 装载电子配件、电视机配件等货物 全程仅需2天直达深圳盐田港 3天至香港葵青港 后续可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班列实现成都与盐田港、葵青港两大全球供应链核心节点紧密联结 为成都外贸企业提供稳定高效的低碳出海通道 [1] - "蓉深港班列"5月10日实现常态化开行 采用"定点、定线、定车次"模式运营 成都至盐田港运输时间从6天缩短至2天 [2] 区域战略合作 - 成都、深圳和香港三地签署两项战略合作协议 包括《"蓉深"陆港战略合作声明》和《"蓉深港"海铁通道战略合作声明》 [1] - 合作协议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联动和协同发展奠定基础 三方将共同打造稳定畅通、绿色高效的"黄金出海通道" [1] - 盐田国际内陆港(成都)正式揭牌 这是盐田港第18个内陆港 将持续助力成渝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联动和贸易往来 [2] 物流效率提升 - 班列大幅提高成渝地区货物出口效率 可经盐田港通达欧美市场 或借道葵青港发往世界各地 [2] - 成都内陆港启用将实现成都国际铁路港与沿海港口"两港如一港"的高效协同 推动物流降本增效 [2] - 项目推动成都陆港与深圳、香港海港在运营管理、港口资源、物流信息等方面全方位互联互通 [2]
城市24小时 | 河南“联手”安徽,在交界处建“新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9 00:28
叶集—固始产业合作区发展规划 - 合作区范围覆盖叶集区和固始县全域,总面积3514平方公里,2024年常住人口12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5552亿元 [1] - 规划提出"一园、一城、一区"发展思路:建设5平方公里的皖豫产业合作示范园,打造人口超50万的新兴中等城市,共建共同富裕协作区 [1] - 合作区定位为中部地区首个县级省际合作区,目标到2035年成为皖豫毗邻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 [2][3] - 两地将整合工业、果岭、旅游资源形成产业链矩阵,并推进南信合高铁等跨区域交通基建 [3]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 - 河南省实施八大消费提振行动,计划2025年最低工资标准增幅不低于5% [4] - 重庆市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目标2027年新增3个年进出口超5亿元的跨境电商产业带 [5] - 珠海市设立最高5亿元"算力券"和1亿元"模型券",支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 [6] - 安徽省加快运营200亿元人工智能主题基金,推动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 [7] 地方政府债券与教育发展 - 1-4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4927亿元,其中专项债券占比80% [8][9] - 教育部新增34所专科院校,山东以6所新增数量居首,河南、江西各新增4所 [10][11][12][13] - 新增院校中14所为公办,20所为民办,覆盖金融、健康、科技等专业领域 [13]
红利持续释放 实施三年来 RCEP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央视网· 2025-05-26 00:07
RCEP核心观点 - RCEP是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由东盟发起,包括中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10国,共15个成员国 [1] - RCEP实施三年来持续释放通关简化、关税减让、贸易投资便利化等制度红利,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1] - RCEP区域内90%以上产品逐步实现零关税 [7] - 中国是RCEP最大经济体,2022年和2023年对RCEP成员国贸易额占外贸总额比重超30%,2024年进出口达13.16万亿元,同比增长4.5% [17] 关税减让政策 - 关税减让是RCEP核心政策之一,企业需申请"原产地证书"或"原产地声明"享受红利 [3] - 福建省企业自主开具RCEP原产地声明货值突破100亿元,达103.1亿元,居全国首位 [3] - 纸面巾类产品在泰国进口关税税率从10%降为0,某跨境电商企业单月销售额从5万元增至200万元 [9] - RCEP关税政策智能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帮助企业获取最优关税方案 [12] 贸易便利化措施 - 鲜切花出口新加坡最快2小时完成通关,较以往节省至少12小时 [6] - RCEP规定易腐产品6小时内通关,空运一般货物48小时内放行 [6] - 厦门至菲律宾伊洛伊洛航程从8天压缩至3天,新增航线每周带来超500标箱吞吐量 [15][17] - 厦门港RCEP航线达106条,通达11国60多个港口 [17] 消费者影响 - 超市进口商品来自RCEP成员国,包括泰国榴莲、新西兰奶粉、日本麦片等 [4] - 5月上半月厦门出口RCEP成员国鲜切花84万株,同比增长399% [7] 创新服务举措 - RCEP关税政策智能服务平台被列入商务部数字化实践案例,全国推广 [12] - 平台新增分析提醒功能,精准识别未享受关税减让企业并提供一对一指导 [14] - 福建自贸试验区十年推出640多项创新举措,包括该智能服务平台 [12]
打造湘黔合作标杆 新时代湘黔大(龙)新(晃)经济协作示范园建设签约
中国新闻网· 2025-05-24 23:41
湘黔大(龙)新(晃)经济协作示范园建设 - 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与新晃侗族自治县签署协议 携手打造湘黔合作新标杆 [1][3] - 两地具有人同宗、山同脉、水同源、话同音的特点 在产业发展、历史文化、区位交通等方面相似且互补 [3] - 大龙经济开发区作为贵州省"东联"发展战略支撑 积极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高地 建设千亿级产业园区 [3] - 新晃作为湖南省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桥头堡 成功获批湖南省级化工园区 打造50万吨高碳铬铁基地 创建怀化国际陆港·新晃港 [3] 合作原则与内容 - 遵循"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市场主导、共享发展"原则 加强资源共享、产业协作、要素流动 [5] - 合作协议涵盖规划同图、产业同频、要素同价、设施同网、服务同园等5个方面 [5] - 首批合作事项包括制定协作示范园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秀从高速庆寨互通事项、推进跨省供气供热项目、实现两地公交互通、大新公铁联运合作、推进规划协同等 [5] 合作目标与机制 - 打破省际政策壁垒 构建园区产业发展"新生态" 围绕"五大合作体系"实现"1+1>2"聚合效应 [5] - 建立区县领导会商制、协作推进工作机制 为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5] - 目标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打造成跨区域合作新标杆 [5]
“投资新郑·共赢未来”新郑市招商推介会在深圳举行
搜狐财经· 2025-05-17 23:30
招商活动概况 - 新郑市在深圳举办"投资新郑·共赢未来"招商推介会 签约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总金额达106亿元 [1] - 活动采用"对标学习+精准对接"创新模式 获得深圳市河南商会、湾区招引平台等单位支持 [1] - 招商团队实地考察迈瑞生物医疗、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三诺电子等深圳标杆企业 重点交流智能医疗、智慧生活、科技创新等领域 [3] 新郑市发展战略 - 新郑市聚焦"四高四争先"战略 实施"1136"工作布局 以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临空名市为目标 [3] - 将招商引资定位为"一号工程" 2025年定为招商引资突破年 重点发展"两主一新"产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 [3] - 推行"全生命周期"企业服务机制 承诺"有呼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 [3] 签约项目详情 - 八大签约项目包括丽之健大健康、富德甲醇储运、中电宏业芯片封测、力玄环保科技等 集中在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领域 [5] - 深圳河南商会合作项目、金万达模具智造、精臻热处理科技、景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同步签约 [5] - 项目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产业带动力 将强化新郑市"两主一新"产业规模与竞争力 [5] 区域合作展望 - 湾区招引平台提出"三圈联动、精准招引"模式 联动大湾区数十家商协会为企业布局中原搭建桥梁 [5] - 计划结合"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策划文化交流与投资考察活动 深化深圳与新郑产业协同 [5] - 专家认为本次活动是"深圳经验"与"新郑实践"的有机结合 将推动中原地区产业升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