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清粉

搜索文档
乳品进口注意事项(海关答疑)
人民日报· 2025-06-14 04:06
国家准入管理 - 中国对进口乳品实施准入管理 海关总署对境外国家(地区)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状况开展评估和审查后确定准入乳品名单 并在海关总署网站公布[2] 企业资质要求 - 境外乳品生产企业需由所在国家(地区)主管当局向海关总署推荐注册 通过注册后方可向中国出口[3] - 境外出口商或代理商及境内收货人需通过海关总署海关行政相对人统一管理子系统(3.0版)进行备案 备案后方可办理进口业务[3] 进口申报材料 - 需提供输出国家(地区)官方卫生证书和原产地证书(如需)[4] - 首次进口乳品需提供相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列明项目的检测报告 非首次进口需提供首次检测报告复印件及海关总署要求项目的检测报告[4] - 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需提供《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证书》[5] - 进口有机产品需提供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有机产品销售证 认证标志和产品标识[5] 货物放行与处置 - 经海关合格评定合格的进口乳品予以放行并出具《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6] - 不合格的进口乳品海关出具《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 企业需按要求处理[6] 产品包装要求 - 产品内外包装需标注生产企业在华注册编号或所在国家(地区)主管当局批准的注册编号[8] - 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保质期截止日距报关日期不足3个月的不予进口[8] - 严禁进口大包装婴幼儿配方乳粉到境内分装 必须已罐装在最小零售包装中[8] - 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文标签必须印制在最小销售包装上 不得加贴[8] - 有机乳品包装需标有有机码 可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平台查询[8]
行业回暖 功能性、适老化产品或为奶业创新方向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06 06:50
随着乳制品行业2024年业绩和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的陆续发布,2025年乳业增长轮廓已经基本显现。行 业人士分析,上游养殖业产能出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供需平衡还需要调整。当下,乳制品企业聚焦于 降本增效、保住利润,营收跌幅有所减缓。但摆在乳企面前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有效提振乳制品消 费需求",创新或是破局之道。 行业还在回暖路上 2024年,乳制品行业周期性矛盾加剧,上市乳企业绩普遍承压。多家上市乳企公布的2025年一季度报显 示,乳制品行业还未走出底部,但部分企业营收降幅已经显现出缓和的势头。 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专家组组长宋亮表示,从今年大牧场的增产信息来看,供求调整的速度还是慢了一 点,牧场退出的速度也在放缓。他表示,今年牧场继续出清的节奏会持续到七八月份。在供需关系上, 下半年会好转,但行业预期明年会调整过来,奶价也会随着成本上升震荡,呈现小幅上升态势。 2024年国内原料奶销售价格大幅下跌,全年均价3.32元/公斤,同比下降13.42%。行业人士分析,由于 前两年产能迅速扩张、生鲜乳产量持续攀升以及奶类消费需求不振,生鲜乳价格呈现出持续下滑的趋 势。不过近期数据显示,生鲜乳价格正在企稳。 聚焦功能性 ...
“两新”政策效应不断显现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 2025-05-26 15:26
提振消费政策效果 - "两新"政策自2024年全面实施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显著乘数效应,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1] - 重庆京东电器超级体验店客流同比增长50%以上,销售额同比增长60%以上[3] - 河南省鹤壁市某家居广场AI智能产品销量达去年同期三倍[5] 消费市场表现 - 秦皇岛市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普及政策超10万人次,拉动销售额超4.7亿元,交易超2.5万笔[9] - 天猫"国补专项"重庆3C数码类成交占比超60%,手机电脑类占比超50%[11] - 截至5月5日家电以旧换新产品销售超5500万台,数码产品购新超4100万件,惠及超1.2亿人次[13] -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大幅增长[13] 投资拉动效应 - 前4个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2%,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64.5%[15] -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8.9%,消费品制造业增长13.4%,装备制造业增长8.2%,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5.1%[15] - 内蒙古金泽伊利乳业设备更新项目总投资1.92亿元,获政府资金2883万元[20] - 浙江超威贝特瑞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获政府补贴825万元[20] 产业升级案例 - 伊利奶粉基地应用"纳滤+环保电渗析+全程低温"新工艺实现关键技术国产化[15][17] - 超威贝特瑞生产线人力需求从9人降至1.5人,新产品研发能力显著提升[17][18] - 设备更新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增强供应链自主权和国际竞争力[17] 政策长效机制 - "两新"政策形成"投资-生产-消费"闭环,实现供需两端协同变革[22] - 通过设备更新夯实产业升级基础,以消费政策培育新质生产力市场[22] - 建立"中央统筹-地方施策-市场主体发力"的精准治理新范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