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

搜索文档
娃哈哈“动刀”渠道
北京商报· 2025-08-15 00:38
天猫旗舰店运营变更 - 天猫娃哈哈旗舰店更名为同源康食品专营店 原店铺由同源康电子商务运营 现已无娃哈哈产品 客服确认2024年底终止合作[1] - 新天猫娃哈哈旗舰店由宏胜集团旗下杭州恒意电子商务代运营 该公司同时运营京东娃哈哈官方旗舰店[5] - 娃哈哈于2024年8月8日发布天猫创意旗舰店代运营招标公告 要求年成交额4500万元并打造3款线上爆款产品[4] 经销商体系调整 - 公司淘汰年销售额低于300万元经销商 整合至大型经销商体系 2024年新增经销商数量远大于解除合同数量[7] - 此举旨在提升终端市场响应能力 优化产销布局结构 属于快消品行业常规操作[9] 线上销售表现下滑 - 抖音官方旗舰店近一个月日均销售额从5万-7.5万元降至1万-2.5万元 降幅达50%以上[7] - 抖音粉丝数量截至8月14日为453.1万 较3个月前减少10万[7] 生产布局优化 - 2024年以来陆续关停18家分厂生产线 涉及深圳/重庆/天津等多地[8] - 宏胜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西安饮品新基地 包含1条水线/2条奶线/1条无菌线及配套产线[8] - 公司已完成18条高速产线布局 新建多个现代化工厂 产能通过新产线稳定供应[8] 产品战略调整 - 京东旗舰店定位主推AD系列/快线系列/八宝粥等基础产品 同时推广咖啡/纯茶/双柚汁等新品 目标年成交额5000-6000万元[5] - 公司需挖掘新消费需求 摆脱对经典产品的过度依赖[1]
“不变”的娃哈哈 “变了”的终端市场
北京商报· 2025-08-14 22:50
天猫旗舰店运营变更 - 天猫娃哈哈旗舰店更名为同源康食品专营店 原店铺由同源康电子商务运营且已于2024年底终止合作 现店铺由宏胜集团旗下杭州恒意电子商务代运营 [1][5][6] - 同源康电子商务由三捷投资集团控股75% 三捷投资集团由娃哈哈老员工杜建英持股99.8% [5] - 娃哈哈于2024年8月发布天猫创意旗舰店代运营招标 要求年成交额4500万元并打造3款线上爆款产品 [5] 电商渠道战略调整 - 京东旗舰店由杭州恒意代运营 定位主推AD系列、快线系列及经典产品 同时推广咖啡纯茶等新品 目标年成交额5000万至6000万元 [6] - 天猫新旗舰店运营重点为娃哈哈品牌新品官宣及联动活动承接 [5] 经销商体系优化 - 公司淘汰年销售额低于300万元经销商并整合至大型经销商体系 2024年新增经销商数量远大于解除合同数量 属动态优化而非针对特定规模客户 [7][8] - 战略调整旨在提升终端覆盖能力和市场反应速度 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环境 [8] 产能布局调整 - 2024年陆续关停18家分厂生产线 涉及深圳重庆等多地 公司称此为优化产销布局结构 已按法律程序开展清算 [7][8] - 同步完成18条高速产线布局并新建现代化工厂 现阶段产能通过新产线实现稳定供应 [8] - 宏胜集团西安饮品新基地项目获批 总投资10亿元 建设4条产线及配套设施 生产纯净水茶饮料等饮品 [7] 市场表现影响 - 抖音官方旗舰店近一个月日均销售额从5万至7.5万元降至1万至2.5万元 粉丝数量减少10万至453.1万 [7] - 家族财产争夺事件对终端销售产生负面影响 [7] 行业竞争环境 - 饮料行业竞争激烈 面临农夫山泉怡宝康师傅等品牌冲击 [1] - 需持续优化渠道改革并挖掘新消费需求 减少对经典产品的过度依赖 [1]
“不变”的娃哈哈,“变了”的终端市场
北京商报· 2025-08-14 22:16
天猫旗舰店运营变更 - 天猫娃哈哈旗舰店更名为"同源康食品专营店" 原店铺由同源康电子商务运营 已于2024年底终止合作[1][5] - 新天猫旗舰店改由宏胜集团旗下杭州恒意电子商务代运营 该公司同时运营京东娃哈哈官方旗舰店[6] - 天猫新店定位品牌新品官宣和活动承接 目标年成交额4500万元 需打造至少3款线上爆款产品[5] 经销商体系优化 - 公司淘汰年销售额低于300万元经销商 整合至大型经销商体系 以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7][8] - 2024年以来经销商新增数量远大于解除合同数量 体系变化基于市场策略和合作意愿的动态优化[7] - 第三方数据显示抖音官方旗舰店近一个月日均销售额从5万-7.5万元降至1万-2.5万元 粉丝数量减少10万至453.1万[7] 产能布局调整 - 2024年陆续关停18家分厂生产线 涉及深圳/重庆/天津等多地 公司称系优化产销布局结构[7][8] - 宏胜集团在西安投资10亿元建设新生产基地 包含高速水线/奶线/无菌线等产线 主要生产纯净水/茶饮料/含乳饮品等[7][8] - 公司已完成18条高速产线布局并新建多个现代化工厂 产能通过新产线投产实现稳定供应[8] 市场竞争策略 - 面临农夫山泉/怡宝/康师傅等品牌冲击 需持续推进渠道改革并优化终端布局[1] - 京东旗舰店定位主推AD系列/快线系列等基础产品 同时推广咖啡/纯茶等新品 目标年成交额5000万-6000万元[6] - 需挖掘新消费需求以摆脱对经典产品的过度依赖[1]
日本“瘦腰令”到中国“控重潮”:我们是在“内卷健康”吗?
GLP1减重宝典· 2025-07-11 12:45
政策背景与行动 - 中国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行动,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在全国两会上重点阐述"体重管理",探索中国特色、系统性创新的体重管理之路 [4] - 日本2008年推出"全民瘦腰计划",通过立法要求企业为40岁以上员工测量腰围,超标企业最高罚款1900万日元,医疗体系每年为代谢综合征患者承担3.2万亿日元经济压力 [4][5] - 中国预计到2025年成人超重率将达34.3%,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超19%,慢性病引发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70%以上 [5] 治理模式比较 - 日本采用"法律强制+经济处罚"模式,企业承担主要责任,如松下要求员工腰围每年下降3%,NEC因监管不力被罚1900万日元,2012年中年女性中风率下降15% [6] - 中国采用"社会共治+数字创新"模式,融入地域特色饮食如"东北菜包饭""西北臊子面",推出健康积分兑换医保优惠、VR健身游戏等激励机制 [7] - 中国模式避免了日本"自动离职"条款的伦理争议,依托移动互联网推动健康管理深入生活场景 [7] 文化与传统应用 - 日本将发酵食品如味噌、纳豆转化为健康优势,普及"腰臀比"概念,体脂秤成为家庭常用设备 [8] - 中国推出节气养生指南,纳入"春吃芽、夏吃瓜"等民间经验,深圳试点"智能餐盘+基因检测"个性化健康方案 [8] - 中国在药食同源产品现代升级、传统运动疗法标准化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8] 产业发展 - 日本减重产业形成完整链条,bio-ral有机食品品牌十年增长7637亿日元,功能食品占据细分市场,健康管理成长为万亿级产业 [9] - 中国构建多层次健康生态,包括"国家体重管理"APP、社区减重小组、三甲医院减重专科、运动康复师等新职业 [9] - 中国模式突破日本单一企业监管局限,为"银发经济""健康消费"等新兴增长点预留空间 [9] 政策创新 - 中国将体重管理纳入"健康住房"贷款利率优惠政策 [10] - 日本开始学习中国"数字健康社区"经验 [10] - 两国政策体现东方国家探索集体健康路径的文明对话 [10]
首个绿氮水产活菌站落地江苏如东,助力南美白对虾绿色养殖
江南时报· 2025-06-20 15:10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如东拥有12.4万余亩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年产虾苗120亿尾,年产量14万吨,年产值高达50亿元,是全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第一县 [2] - 高密度养殖导致病害频发,包括白便、肠炎、弧菌感染等,虾苗存活率降低,部分养殖户依赖药剂控制病情 [2] - 严格的尾水排放标准(CODcr≤100mg/L、盐度≤2‰)给养殖户带来压力,尾水治理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 - 2024年虾价持续低迷,养殖户面临"投入高增收难"困境,部分虾农被迫低价抛售,压缩投入品支出以节省成本 [2] 技术创新与突破 - 首台"绿氮水产活菌站"落地塘口,24小时产出1吨百亿级活菌,可满足1000个小棚用菌需求 [1] - 活菌站实现"三大突破":技术突破(节省流通成本和活性损耗,用菌综合成本降低30%以上)、防控突破(病害发生率直降50%)、模式突破(开创"现做现用"微生态应用新范式) [3] - 活菌站生产的DME丁酸梭菌、芽孢杆菌、乳酸菌可改善水质、抑制弧菌,增强虾苗免疫力,显著提高成活率 [1][3] 市场影响与未来展望 - "如东方案"有望为全国水产养殖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实现提质增效与绿色增收 [5] - 公司计划将活菌站拓展至广东、广西、山东等多省的水产主产区县,造福当地养殖户,改善生态环境 [5] - 微生物技术+智能装备双轮驱动,推动南美白对虾养殖从传统"靠天吃饭"向"科技养殖"转型 [4]
张和平:寻“菌”30余载 让“小菌种”发挥“大能量”
新华社· 2025-05-13 14:56
乳酸菌种质资源库建设 - 内蒙古农业大学建成全球藏量最大、种类最全的原创性乳酸菌种质资源库,保藏乳酸菌55328株,覆盖乳酸菌物种的98%以上 [1] - 资源库菌株来源广泛,从46个国家采集6663份样品,包括云南自然发酵牦牛奶和内蒙古传统发酵乳制品中的菌株 [1] - 资源库包含特殊菌株如太空归来的菌株,为科研和产业化应用奠定资源基础 [1] 乳酸菌研究发展历程 -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乳酸菌研究面临种质资源不足、资源库建设滞后、筛选技术匮乏和自主研发能力欠缺等挑战 [2] - 当时国内乳制品企业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菌株,相关核心技术被西方国家掌控,购买价格高昂 [2] - 1989年起张和平团队开始自主建设乳酸菌种质资源库,通过深入草原山区采集样品克服资源短缺问题 [2] 科研突破与技术成果 - 2018年起开展"乳酸菌万株基因组项目",已完成3万余株乳酸菌基因组测序 [3] - 创建全球首个乳酸菌基因组数据与功能研究共享平台iLABdb,包含90104个乳酸菌基因组 [3] - 运用基因组大数据和AI技术建立国际领先的乳酸菌高通量智能筛选技术,解决优良菌株匮乏难题 [4] 行业应用与价值 - 乳酸菌是重要微生物战略资源,应用涵盖食品工业、健康医疗、绿色养殖、农业和生态保护等领域 [1] - 被誉为乳业"芯片",其核心技术突破使中国在该研究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 [4] - 研究成果实现从被"卡脖子"到自主创新的转变,为全球乳酸菌研究提供"中国方案"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