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二维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55页PPT详解新材料产业分析及投资思路(附10篇新材料宝典)
材料汇· 2025-05-18 19:51
新材料概述 -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 [4] - 新材料可从结构组成、功能和应用领域分类,其“新”体现在技术新、工艺新、应用新三个方向 [4] - 新材料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 [4] 新材料产业特征 - 新材料产业具有“三高三长”特点:高难度、高投入、高门槛、长验证周期、长应用周期、长研发周期 [6] - 研发要求及难度大,涉及超高纯度、超高性能、超低缺陷、多功能、高速迭代等特性 [7] - 新材料产业更重视核心技术打造而非单一产品,利润和价值体现在延伸或关联产业 [7] - 单一企业难以推动行业发展,不适合初创或小企业 [8] 全球竞争格局 - 全球新材料产业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发达国家占据技术高地 [10] - 高端材料技术壁垒高,呈现独家垄断态势,如日本东丽垄断高性能碳纤维、美国杜邦控制芳纶纤维90%产能 [11] - 我国在244种关键材料中仅13种国际领先,与美国差距显著 [10] 我国新材料产业现状 - 2021年产业总产值超6万亿元,2023年达7.6万亿元,2020-2025年CAGR预计13.5% [13][14] - 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产业集群,区域特色明显 [17] - 研发周期平均4.5年,低于全球平均9.4年,但底层支撑体系缺失 [18] - 规模以上企业近2万家,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的21.3% [19] 核心技术突破 - 碳纤维复合材料首次应用于商业化地铁列车关键部件 [20] - 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连续稳定供电超1000天 [20] - 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技术取得突破,宁德时代加快商业化应用 [20] 投资逻辑与策略 - 细分赛道选择聚焦行业规模大、增速快的领域,如高温合金(20-30%增速)、碳纤维(20%增速) [43] - 投资阶段分为导入期(高风险高收益)、成长期(跑马圈地)、成熟期(转型与外延) [47] - 产业链位置选择需关注议价权,避免卡位尴尬的企业 [48] - 技术创新能力是长期发展的关键,持续研发投入构筑壁垒 [52] 重点领域投资机会 - 新能源汽车材料:动力电池(NCM/NCA、硅碳负极)、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 [54] - 光伏材料:颗粒硅、HJT电池、低温银浆等国产替代机会 [57] - 集成电路材料:光刻胶、靶材等“卡脖子”环节 [59] - 前沿新材料:石墨烯、超导材料、液态金属等 [68]
55页PPT详解新材料产业分析及投资思路(附10篇新材料宝典)
材料汇· 2025-05-13 23:35
新材料概述 - 新材料是指新发展或正在发展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 [4] - 新材料能够显著开发出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先导 [4] - 新材料可从结构组成、功能和应用领域等多种角度分类,分类之间相互交叉和融合 [4] - 新材料的"新"可定义为三个方向:技术新(成分、结构或性能独特)、工艺新(改进制备方法)、应用新(新兴产业应用) [4] 新材料产业特征 - 新材料产业具有"三高三长"特点:高难度、高投入、高门槛、长验证周期、长应用周期、长研发周期 [6] - 大部分企业3年内很难盈利,未来市场和技术方向存在不确定性 [6] - 研发要求及难度大,涉及超高纯度、超高性能、超低缺陷等多方面 [7] - 新材料产业与各个行业相关,更重视核心技术打造而非拳头产品 [7] - 单一企业难以推动行业发展,不适合初创或小企业 [8] - 材料导入周期长(10-20年),前期投入高 [9] - 客户测试和导入门槛高,测试周期通常在3-5年 [9] - 新材料品种多且分散,十三五规划提出了7大类42个重点发展方向 [9] - 投资认知门槛高、风险大,回报周期长 [9] 全球竞争格局 - 发达国家抢占新材料技术高地,产业重心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 [10] - 我国在244种关键材料中,仅有13种国际领先,39种国际先进,101种与国外有较大差距 [10] - 高端材料技术壁垒高,呈现独家垄断态势 [11] - 日本、美国、欧洲在技术研发实力、经济实力、市占率等方面占绝对优势 [10][11] - 美国新材料产业主要分布在五大湖区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12] - 日本注重实用技术,在电子材料、陶瓷材料等领域全球领先 [12] 中国新材料产业现状 - 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 [13] - 2021年总产值超过6万亿元,2023年达7.6万亿元,2024年预计超8万亿元 [13][14] - 2020-2025年CAGR达13.5%,增速较快 [14] - 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产业集群 [17] - 整体平均研发周期约4.5年(全球平均9.4年) [18] - 2023年规模以上企业近2万家,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21.3% [19] - 研发能力不断提升,科技论文和发明专利数位居世界第一 [19] 重点发展领域 - 分为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和材料相关配套服务4大类19小类 [15] - 13类重点新材料包括先进钢铁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绿色能源材料等 [16] - 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领域取得突破 [20] - 钠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储能材料技术取得多项突破 [20] - 630℃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钢等一批新材料实现全球首发 [20] 产业挑战与机遇 - 面临"大而不强"问题,中低端材料产能过剩,高端材料国产替换门槛高 [22] - 产学研用脱节,科研成果难以落地 [22] - 高端终端器件产业链向中国转移带来机遇 [22]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需求巨大,但高端材料自主保障率不足15% [23] - 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等领域材料需求量大 [24] 投资逻辑与策略 - 2017-2022年投资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投融资事件397项,投资额440亿元 [36][37] - 区域分布:广东投资额度最高,江苏项目数量最多 [40] - 投资模式:战略投资/并购占比最大 [40] - 细分赛道选择应关注行业规模可观、增速快的子行业 [43] - 投资阶段选择需考虑企业生命周期(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 [47] - 重点关注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链位置和市场地位 [48][49] - 新能源汽车材料关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及燃料电池关键材料 [54] - 光伏材料关注技术变革中的机遇(颗粒硅、HJT电池、钙钛矿等) [57] - 集成电路材料重点关注国产替代机会 [61] - 显示材料关注国产化和新技术布局 [62] - 5G通信材料关注高频化合物半导体、PCB材料等 [63] - 航空航天材料关注"卡脖子"问题和军民融合 [65] - 前沿新材料关注石墨烯、超导材料、3D打印材料等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