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深处DR02人形机器人

搜索文档
人形机器人迈入量产 把握赛道投资机遇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10-17 08:57
行业阶段与核心驱动力 -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从技术定型试错阶段转向规模化放量阶段,行业增长斜率处于最大发展阶段 [1] - 政策引导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成为两大核心驱动力,加速订单落地与产能筹备 [1] - 当前产业已清晰呈现“技术定型+订单落地+量产筹备”的递进逻辑,2026年行业需求有望实现五到十倍增长 [3] 技术路线与场景拓展 - 技术路线从探索试错转向基本定型,形成以旋转关节模组为主和特斯拉引领的线性关节模组主导的两大技术阵营 [1] - 软件、硬件、供应链全链条实现突破,特斯拉Optimus Gen3设计已基本定型,将于今年底正式落地,搭载纯视觉AI训练方案与类人精细操作能力 [2] - 场景从单一工厂拓展至餐厅服务、家庭等社会化领域,国内市场通过“政策订单+场景验证”模式推进,优必选Walker系列已斩获数亿元合同,覆盖工厂协作、公共服务等多元场景 [3] 供应链成熟与产能准备 - 国内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包括电机、行星滚柱丝杠、减速器、传感器、轻量化材料等核心零部件 [3] - 供应链自主可控,不同于2015年工业机器人国产化启动时外资份额占比超90%的状况 [3] - 政策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推动关键零部件突破,上海等地区将核心零部件纳入重点扶持范围,宇树、智元、云深处等企业获得行业批量订单 [4]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 - 协同效应体现在三个维度:特斯拉积累的120亿公里路面数据赋能机器人环境感知;FSD自动驾驶系统与机器人AI大脑实现底层复用;汽车产业的大规模制造与成本控制经验迁移至机器人生产 [5] - 人形机器人板块表现突出的公司多来自新能源车产业链,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电驱动、精密加工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可快速切入机器人核心部件供应 [5] 产业进度与投资策略 - 特斯拉Optimus Gen3的定型是关键节点,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是产业分水岭,2026年有望实现5万台量产,2030年冲刺年产百万台目标 [6] - 未来三年人形机器人将大规模进入工厂场景,五年内有望渗透至部分家庭与社会化服务领域 [6] - 投资配置三大核心逻辑:绑定特斯拉等海外头部企业的核心零部件环节(如灵巧手、关节总成、行星滚柱丝杠);国内龙头企业(如宇树、智元、华为、小米)的生态链;具备技术稀缺性的细分领域(如云深处的特种环境技术) [7]
开源证券孟鹏飞:人形机器人迈入量产 把握赛道投资机遇
中国证券报· 2025-10-17 08:55
行业阶段与核心驱动力 - 人形机器人产业从技术定型试错阶段迈向量产破冰关键跃迁期 [1] - 行业共识从如何走出实验室转向如何快速放量 软件硬件供应链全链条实现突破 [2] - 政策引导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成为两大核心驱动力 加速订单落地与产能筹备 [1][4] - 2026年行业需求有望实现五到十倍增长 呈现技术定型+订单落地+量产筹备递进逻辑 [3] 技术路线与场景拓展 - 技术路线形成两大阵营 国内以旋转关节模组为主 特斯拉引领线性关节模组主导 [2] - 特斯拉Optimus Gen3设计基本定型 将于2024年底正式落地 搭载纯视觉AI训练方案与类人精细操作能力 [2] - 国内企业技术突破亮眼 云深处DR02人形机器人达到IP66防护等级 可在-20℃至55℃户外作业 [2] - 海外头部企业突破单一工厂场景 向餐厅服务家庭等社会化领域延伸 国内市场通过政策订单+场景验证模式推进 [3] - 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已斩获数亿元合同 覆盖工厂协作公共服务等多元场景 [3] 供应链成熟与产能准备 - 国内形成全球最完整人形机器人供应链 包括电机行星滚柱丝杠减速器传感器轻量化材料等核心零部件 [3] - 供应链自主可控 区别于2015年工业机器人国产化启动时外资份额占比超90%的情况 [3]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体现在数据技术供应链三个维度 特斯拉120亿公里路面数据可直接赋能机器人环境感知 [4][5] - 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电驱动精密加工制造等领域技术积累可快速切入机器人核心部件供应体系 [5] 产业进度与市场预期 - 特斯拉Optimus Gen3定型为关键节点 2024年底至2025年上半年是产业分水岭 [6] - 2026年有望实现5万台量产 2030年冲刺年产百万台目标 [6] - 未来三年人形机器人将大规模进入工厂场景 五年内有望渗透至部分家庭与社会化服务领域 [6] - 行业具备非线性增长特征 量产启动后订单带来的高速增长效应显著 [6] 投资策略与竞争格局 - 投资聚焦三大核心逻辑 绑定特斯拉等海外头部企业的核心零部件环节如灵巧手关节总成行星滚柱丝杠等价值量高部件 [7] - 关注国内龙头企业生态链 如宇树智元华为小米等企业的合作伙伴 [7] - 具备技术稀缺性的细分领域如云深处在特种环境应用等方面的特色技术可能孕育新增长点 [7] - 最终能留在赛道的将是头部企业和与其绑定的核心部件供应商 优先选择具备技术优势供应链优势场景验证经验的头部公司 [7]
开源证券孟鹏飞: 人形机器人迈入量产 把握赛道投资机遇
中国证券报· 2025-10-17 06:22
"从技术定型试错到量产破冰,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迈入关键跃迁期。"开源证券机械首席分析师孟鹏飞日 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此前行业聚焦场景探索与路线验证,如今已转向规模化放量,政 策引导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成为两大核心驱动力,加速订单落地与产能筹备。人形机器人将是未来 二十年最大的科技产业赛道之一,当前正是行业增长斜率最大的发展阶段,建议关注头部企业与核心供 应链两大主线,把握赛道投资机遇。 目前,政策效能在订单与产能上有所体现,除优必选的亿元级订单外,宇树、智元、云深处等企业也凭 借各自的技术特色获得行业批量订单。孟鹏飞认为,这种"政策引导+市场验证"的模式,既降低了企业 初期商业化风险,又为后续规模化推广积累了数据与场景经验。 此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协同效应也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孟鹏飞表示,这具体体现在 三个维度:一是数据层面,特斯拉积累的120亿公里路面数据可直接赋能机器人环境感知;二是技术层 面,FSD自动驾驶系统与机器人AI大脑实现底层复用;三是供应链层面,汽车产业的大规模制造能力与 成本控制经验,可直接迁移至机器人生产。 从技术定型到量产破冰 回溯年初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图景,孟 ...
人形机器人迈入量产把握赛道投资机遇
中国证券报· 2025-10-17 04:12
行业阶段与核心驱动力 -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从技术定型试错阶段转向规模化放量阶段,当前是行业增长斜率最大的发展阶段 [1] - 政策引导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成为产业加速的两大核心驱动力,加速订单落地与产能筹备 [1] - 产业已清晰呈现出“技术定型+订单落地+量产筹备”的递进逻辑,2026年行业需求有望实现五到十倍增长,是产业化启动的典型特征 [3] 技术路线与场景拓展 - 技术路线从探索试错走向定型,国内以旋转关节模组为主,特斯拉引领线性关节模组,形成两大技术阵营 [1] - 软件、硬件、供应链全链条实现突破,特斯拉Optimus Gen3设计基本定型,将于今年底正式落地,搭载纯视觉AI训练方案与类人精细操作能力 [2] - 场景从单一工厂拓展至社会化领域,海外头部企业向餐厅服务、家庭延伸,国内市场通过“政策订单+场景验证”模式覆盖工厂协作、公共服务等多元场景 [3] - 国内企业技术突破亮眼,例如云深处科技DR02人形机器人达到IP66防护等级,可在-20℃-55℃环境中实现户外作业 [2] 供应链成熟与订单表现 - 国内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包括电机、行星滚柱丝杠、减速器、传感器、轻量化材料等核心零部件 [3] - 供应链从起步阶段就实现自主可控,不同于2015年工业机器人国产化启动时外资份额占比超90%的情况 [3] - 订单开始落地,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已斩获数亿元合同,宇树、智元、云深处等企业也凭借技术特色获得行业批量订单 [3][4] 政策支持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 - 中国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力度全球领先,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推动关键零部件突破,要求技术面向产业化应用 [4] - 地方层面如上海出台实质性支持政策,在研发补贴、生产制造、应用推广等环节给予定向支持,并将核心零部件纳入重点扶持范围 [4]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数据、技术、供应链三个维度产生协同效应:特斯拉积累的120亿公里路面数据赋能机器人感知;FSD自动驾驶系统与机器人AI大脑底层复用;汽车产业的大规模制造与成本控制经验可迁移 [4] - 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电驱动、精密加工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可帮助其快速切入机器人核心部件供应体系,降低试错成本并缩短量产周期 [5] 产业前景与投资策略 - 特斯拉Optimus Gen3的定型是关键节点,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是产业分水岭,2026年有望实现5万台量产,2030年目标年产百万台 [6] - 人形机器人将是未来二十年最大的科技产业赛道之一,未来三年将大规模进入工厂场景,五年内有望渗透至部分家庭与社会化服务领域 [6][7] - 投资配置有三大核心逻辑:绑定特斯拉等海外头部企业的核心零部件环节(如灵巧手、关节总成、行星滚柱丝杠);关注国内龙头企业(如宇树、智元、华为、小米)的生态链;布局具备技术稀缺性的细分领域(如云深处的特种环境技术) [7] - 参考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最终能留在赛道的是头部企业及其绑定的核心部件供应商,应优先选择具备技术优势、供应链优势、场景验证经验的头部公司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