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交子
icon
搜索文档
家民:古籍中的“通货紧缩”
搜狐财经· 2025-10-15 01:4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古代虽无现代经济学名词,但通过“物贱伤农”、“钱少物贱”、“银贵钱贱”等表述,生动描述了与现代通货紧缩高度吻合的经济现象 [2] - 古代通货紧缩的本质是货币供应量减少或流通速度放缓,导致社会总需求不足和物价普遍持续下跌,尤其表现为农产品价格暴跌损害农民利益 [2] - 历史事例揭示了货币供应脆弱性、农产品价格波动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其内在逻辑与现代经济学规律一致,对当代货币政策制定具有启示意义 [12][13] 通货紧缩的古代表述与本质 - 通货紧缩指货币供应量减少或流通速度放缓导致社会总需求不足、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经济现象 [2] - “物贱伤农”指农产品价格过低使农民收入无法覆盖生产成本,挫伤生产积极性 [3] - “钱少物贱”指市场流通货币数量不足导致商品难以出售、价格持续走低和交易萎缩 [3] - “用钱艰涩”形容货币流通困难、市场缺乏流动性及交易活动停滞 [4] - “市廛萧然”描绘商业街市萧条、人烟稀少,反映经济活动萎缩 [5] - “银贵钱贱”指银铜双本位下白银价格相对铜钱暴涨,而以铜钱计价的商品价格普遍下跌的特殊通缩现象 [5] 秦汉时期的通货紧缩 - 西汉初年战乱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田地恢复导致谷物生产过剩,但货币流通未跟上,出现“石米三钱”的极低粮价,农民出售谷物无利可图 [6] - 汉武帝晚年因长年征战导致财政压力,铸币铜料和白银供应受限使货币数量减少,出现“钱重而谷贱”现象,交易活动陷入萧条 [6] 唐宋时期的“钱荒” - 唐代中后期因铜矿资源枯竭导致铜钱铸造受限,市场流通货币严重不足,安史之乱后推行“两税法”以钱缴税加剧铜钱需求,形成“钱荒” [8] - 宋代经济繁荣对货币需求达到顶峰,尽管北宋每年铸造铜钱数量远超前代,但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加之铜钱流向海外贸易,导致国内“钱荒”问题严重 [8] - 宋代发行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缓解钱荒,但因发行量缺乏控制及准备金不足等问题,未能根本解决通缩与通胀交替出现的复杂局面 [8] 明清时期的“银荒” - 明太祖朱元璋推行“禁私铸钱”政策导致市场上铜钱供应严重不足,出现“百姓用钱艰涩,粟谷价贱”现象,农民因谷物价低获利甚微 [10] - 明朝末年因美洲白银产量下降及日本闭关锁国导致海外白银流入骤降,国内白银供应中断,出现“田地货物价跌至前十分之一”的严重通缩 [10] -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鸦片贸易导致大量白银外流,国内白银供应急剧减少,引发“银贵钱贱”现象,农民以铜钱卖粮后兑换白银缴税时实际负担加重 [11] 历史启示与反思 - 古代货币体系因供给受制于矿产资源、开采技术或国际贸易而异常脆弱,一旦供应出问题,整个经济体系便会陷入停滞甚至崩溃 [12] - 在以农业为根基的古代社会,“谷贱伤农”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到民生与国本的政治问题,农民因通缩破产会激化社会矛盾甚至导致王朝覆灭 [12] - 历代政府应对通缩的政策如发行纸币、调整赋税结构等,因缺乏有效理论指导和信用基础而效果不彰,有时甚至加剧问题 [12] - 古代通缩问题与当时生产力水平、赋税制度、对外贸易等因素紧密交织,共同构成王朝经济周期性起伏的重要原因 [12]
没人比开封更懂主题乐园
36氪· 2025-10-14 07:51
核心观点 - 以开封清明上河园、万岁山武侠城和“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代表的河南主题景区,通过高密度、沉浸式的实景互动演艺和NPC驱动模式,实现了游客数量和收入的显著增长,形成了一种区别于传统IP乐园的、高性价比且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新商业模式 [2][18][23] 国庆假期业绩表现 - 开封清明上河园在国庆8天假期接待游客79.36万人次,综合收入9400万元 [2] - 开封万岁山武侠城同期接待游客77.30万人次,综合收入6900万元 [2] - 郑州“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综合收入8141.07万元 [2] - 三大景区国庆期间综合收入总计达2.4亿元 [2] 商业模式与运营特点 - 运营模式不依赖昂贵游乐设备或长期培育的IP,而是依靠大量NPC演员活化历史故事,实现极致互动性 [18] - 景区通过制造大量细节性、日常性内容填充场景故事,提升叙事鲜活度,实现“无限剧本杀”效果 [1][16] - 门票定价具有高性价比,例如清明上河园120元畅玩3天,万岁山武侠城80元畅玩3天(国庆期间涨价至100元) [17] - 清明上河园前期固定资产投资仅为10亿元,2017年前在年营收2亿多元的情况下可实现数千万元盈利,门票收入约占七成 [23] -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于2021年6月营业,目前已实现盈利,能够独立生存 [23] 产品与服务特色 - 景区内演出活动数量庞大,例如万岁山景区内有2000多名NPC,每天上演3000多场演出 [16] - 核心大型实景演出(如《保卫东京城》《三打祝家庄》《岳飞枪挑小梁王》)以其专业性和震撼效果成为亮点,例如马战表演中骑手间距仅30厘米,极具惊险性 [2][8][9] - 设计互动经济系统,游客可通过与NPC互动(如背古诗、玩游戏、街头卖艺甚至“乞讨”、“赌博”)赚取“交子”或“银票”,并用于园区内消费,极大增强参与感 [11][14][16] - 体验门槛低,互动形式覆盖全年龄段,无需预先了解复杂背景故事 [16] 市场吸引力与增长动力 - 2025年春节,清明上河园和万岁山武侠城接待游客量(分别为83.29万人次和72.47万人次)已超过老牌5A景区洛阳龙门石窟(43.28万人次) [25] - 爆火关键因素包括出圈的NPC个人IP(如万岁山“王婆”扮演者赵梅,其抖音粉丝从23.1万短期内突破600万)以及平台(如抖音)的流量支持 [26][29] - 游客评价普遍认为景区“真诚”、“土得有诚意”,实景演出的真实感和NPC的真情实感是核心竞争力 [29][30] - 成功构建了从个人IP出圈到平台推动,再到带动整个景区IP爆火的线上线下流量变现闭环 [29]
为什么说是铜臭味,而不是金臭味或者银臭味?
搜狐财经· 2025-04-28 19:27
货币材料演变 - 中国古代货币材料从贝壳演变为青铜、铁、白银和黄金,相关汉字多带"贝"或"金"字旁[1] - 铜在中国宋元明时期成为主要货币材料,因冶炼技术先进、储量丰富且耐储存[1] - 欧洲主要使用金币和白银作为货币材料,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1] -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中国古代表现为铜币广泛流通而金银被收藏[1] 铜币的国际地位 - 宋元明时期中国铜币成为国际贸易支付手段,欧洲国家争相抢购[3] - 中世纪欧洲贫困导致金银短缺,铜币成为重要贸易结算工具[3] - 中国与印度等亚洲国家贸易顺差导致金银流入,加剧欧洲贵金属短缺[3] 贸易路线变革 -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切断亚欧陆上贸易路线,迫使欧洲转向海运[5] - 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开辟海上航线,建立殖民地贸易网络[5] - 海运发展加剧欧洲金银短缺问题,导致"银荒"危机[5] 货币创新与掠夺 - 中国北宋发行世界最早纸币"交子",元明推行纸币制度[7] - 欧洲通过殖民掠夺解决银荒,葡萄牙在非洲建立"黄金海岸"[7] - 葡萄牙从巴西掠走价值超6亿美元金银和3亿美元钻石[7] - 西班牙征服美洲帝国,掠走大量黄金白银[8] 白银开采与流通 - 西班牙16世纪末控制全球85%黄金开采量[11] - 1521-1544年西班牙年均从美洲运回4万千克贵金属[11] - 1545-1560年西班牙年均运回246吨白银和5.5吨黄金[11] - 波托西银矿发现后,1563-1783年产出4.5万吨纯银[13] - 16世纪美洲白银产量占全球75%,17世纪达87%[13] - 16世纪中叶后美洲年均流入欧洲白银达50万镑[13]
漫说金牛与交子
搜狐财经· 2025-04-20 17:35
金融标志与文化象征 - 金牛作为金融业的标志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纽约华尔街和上海外滩金融广场的金牛雕塑均由美籍意大利裔雕塑家阿图罗·迪·莫蒂卡创作 [1] - 成都市金牛区作为中国历史更悠久的"金牛"象征,与金融文化有深厚关联 [1] 古代金融创新与经济繁荣 -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起源于成都,最初由民间商铺发行,每千钱收取30钱保管费,后发展为固定面额的流通货币 [3] - 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官方规范交子发行,限定成都16家富商专营,增强信用并减少与铁钱储备的绑定 [3] - 1024年北宋设立"益州交子务",发行首界官交子,以36万贯准备金发行126万贯,准备金率28%,确立主权货币性质 [4] - 交子采用分界发行制度,每三年(实足两年)以旧换新,控制发行质量与数量 [4] 货币体系与经济影响 - 交子缓解了宋代"钱荒"问题,通过超额发行促进货币循环,面额从1贯至10贯逐步调整为1贯和500文,与铁钱形成完整支付体系 [6] - 交子推动北宋四川经济文化鼎盛,商业活动发达为"三苏"等文人提供发展条件,并催生苏轼"农末皆利"等创新经济思想 [7] - 交子流通范围可能远超四川,山西出土的交子印版显示其面值770文,暗示在宋辽边界及岁币支付中广泛使用 [9][10] 历史地位与跨国贸易 - 交子比欧洲最早纸币早600多年,入选"影响世界的50大发明" [5] - 交子作为贸易媒介促进宋辽百年和平,体现"贸易即等价交换"的经济学原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