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AH股脑机接口概念齐涨,机构称该技术正快速走向商业化应用
第一财经· 2025-06-17 11:16
行业动态 - 我国成功开展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 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该技术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1][3] - 脑机接口技术正从实验室快速走向商业化应用 中国市场迎来高速增长且存在较大上升空间[4] - 多部门推出鼓励政策 包括建立行业标准 加速临床应用等 如设立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等价格项目[3] 公司表现 - 脑机接口概念股集体大涨 A股倍益康30%涨停 爱朋医疗1999%涨停 创新医疗 南京熊猫等涨停[1][2] - 港股脑机接口概念股走强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涨超40% 脑洞科技 微创脑科学涨超25%[1] - 其他涨幅显著个股包括狄耐克1261% 三博脑科1137% 麒盛科技1003% 诚益通986%等[2] 技术进展 - 临床试验受试者为四肢截肢男性 植入设备后2-3周训练即可实现下象棋 玩赛车游戏等功能 达到接近普通人控制电脑触摸板的水平[3] - 系统运行稳定 未来有望通过运动功能替代技术改善脊髓损伤 截肢等患者群体的生存质量[3]
侵入式脑机接口开启临床,企业已收到上千名瘫痪患者请求
第一财经· 2025-06-15 22:16
中国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进展 - 中国成功开展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该技术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1] - 该临床试验由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达到医疗器械注册规范要求[1] - 上海阶梯医疗、北京芯智达、杭州佳量医疗等公司均在开发相关设备并计划进入临床[1][3][4] 脑机接口技术应用 - 阶梯医疗聚焦"大脑向外输出信息"模式,受试者术后2-3周即实现下象棋、玩赛车游戏等功能[3] - 侵入式脑机接口主要面向脊髓损伤、渐冻症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3] - 博睿康NEO设备计划年底前入组30-50名脊髓损伤患者,在10个中心展开临床研究[4] - 北京芯智达"北脑一号"已完成3例植入,患者实现运动解码和中文解码输出[4] 临床研究进展 - 华山医院和宣武医院牵头的脑机接口临床队列研究已启动患者入组[3] - 佳量医疗完成首例"肌电反馈的脊髓神经接口"植入手术[4] - 脑虎科技在癫痫患者中植入设备,患者可操作复杂游戏和智能设备[8] - 佳量医疗癫痫治疗设备已完成近100例植入,即将申请产品上市[8] 患者需求与市场前景 - 全国近400万脊髓损伤患者对脑机接口技术寄予厚望[7] - 佳量医疗已收到上千名截瘫患者参与临床试验的请求[7] - 癫痫治疗领域可能比截瘫治疗更快实现临床应用[7] - 脑虎科技下一代无线版产品已完成设计,预计年内开展临床试验[8] 技术发展方向 - 设备将向更微型、更智能方向迭代[8] - 临床级人脑数据将推动自适应闭环反馈机制升级[8] - 未来可能实现疾病长期治疗和外部设备延展控制[8] - 行业应注重技术前瞻性而非短期获利[9]
侵入式脑机接口开启临床,企业已收到上千名瘫痪患者请求
第一财经· 2025-06-15 21:55
中国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进展 - 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由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及相关企业合作开展,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该技术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1] - 阶梯医疗作为合作企业之一,受试者在植入后2-3周训练即实现下象棋、玩赛车游戏等功能,达到接近普通人控制电脑触摸板的水平[3] - 华山医院和北京宣武医院牵头的脑机接口临床队列研究已启动患者入组,旨在验证侵入式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3] 主要企业技术路线与临床计划 - 阶梯医疗聚焦"大脑向外输出信息"模式,当前重点解码运动意图控制外部设备[3] - 博睿康NEO设备由清华团队研发,计划年底前在10个中心入组30-50名脊髓损伤患者[4] - 北京芯智达"北脑一号"系统已完成3例植入,患者实现运动解码和中文词汇解码输出,明年计划扩大至50例[4] - 佳量医疗首例"肌电反馈脊髓神经接口"植入手术在浙大二院完成,通过闭环系统帮助截瘫患者激活肌肉群[5] 临床应用场景与患者需求 - 当前主要针对脊髓损伤(全国约400万患者)和渐冻症等运动功能障碍[4][7] - 佳量医疗收到上千名截瘫患者参与临床试验请求,癫痫治疗设备已完成近100例植入,即将申请产品上市[7][8] - 脑虎科技在癫痫患者中实现复杂游戏脑控操作,下一代无线产品已完成设计,预计年内开展临床试验[8][9] 技术发展趋势 - 设备向微型化、智能化发展,基于脑机AI芯片实现更精准治疗和外部设备控制[8] - 通过临床级人脑数据推动自适应闭环反馈机制性能升级[8] - 行业共识认为短期商业回报有限,应聚焦技术突破而非快速获利[9]
比马斯克Neuralink工艺更先进!我国成功开展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
量子位· 2025-06-15 12:17
核心观点 - 中国成功开展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标志着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该技术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1][3] - 该技术由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及相关企业合作完成[2] - 植入体尺寸全球最小(直径26毫米/厚度6毫米,Neuralink的1/2),电极柔性超Neuralink百倍(头发丝1/100)[4][9][12] - 受试者通过2-3周训练可实现意念控制电脑游戏,达到普通人操作水平[29][30] - 设备使用寿命5年,已验证通过二次手术升级换代的可行性[22][32][33] 技术突破 硬件创新 - 采用半导体加工工艺,电极横截面积为Neuralink的1/5-1/7[10] - 电极尺寸与神经元组织相似,柔软度与神经元相互作用力同量级[15] - 植入后"几乎无异物感",解决了微尺度传感器易被体液腐蚀的问题[14][18][20] 软件算法 - 实现毫秒级实时在线解码(十几毫秒完成信号提取到指令生成)[24] - 自主研发在线学习框架,采用自适应调节机制优化神经解码器[26] - 建立高精度闭环控制链路,适应神经信号非平稳性[25] 临床应用 - 首例受试者为37岁四肢截肢男性,术后月余无感染/电极失效[27][28] - 短期目标实现机械臂抓握等物理操作[6] - 长期目标拓展至机器狗、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复杂设备控制[7] - 已验证猕猴模型中二次植入的可行性,术后系统保持稳定[32] 行业意义 - 技术突破将改善脊髓损伤、截肢及渐冻症患者生存质量[34] - 临床试验效果验证了设备有效性和稳定性[27][28] - 中国成为继Neuralink后全球第二个掌握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技术的国家[3]
我国成功开展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
财联社· 2025-06-14 11:33
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突破 - 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 [1] - 首例临床试验受试者通过2-3周训练实现下象棋、玩赛车游戏等功能,达到接近普通人控制电脑触摸板的水平 [3] - 该系统未来有望为脊髓损伤、截肢患者提供运动功能替代技术 [3] 神经电极技术优势 - 研制出全球最小尺寸、柔性最强的神经电极,截面积仅为Neuralink电极的1/5到1/7 [7] - 电极柔性超过Neuralink百倍,对脑组织损伤极小 [7] - 电极尺寸约头发丝的1/100 [6] - 具备高密度、大范围、高通量、长时间稳定采集神经信号能力 [7] - 已完成啮齿类、非人灵长类和人脑中长期植入验证 [7] 脑控植入体技术特点 - 全球最小尺寸脑控植入体,直径26mm、厚度不到6mm,仅硬币大小 [10] - 尺寸为Neuralink产品的1/2 [10] - 采用微创术式,只需在颅骨上"打薄"出硬币大小凹槽和5毫米穿刺孔 [10] - 显著降低手术风险并缩短术后康复周期 [10] 手术精准定位技术 - 采用功能性核磁成像定位、人脑图谱绘制等多种脑功能定位方案 [11] - 构建受试者专属三维模型确保植入位置精确性 [11] - 手术过程精确到毫米级别 [11] 未来应用方向 - 计划让受试者使用机械臂完成抓握、拿杯子等操作 [12] - 后续将探索对机器狗、具身智能机器人等设备的控制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