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脑一号

搜索文档
科技“智”疗创造生命奇迹
金融时报· 2025-07-03 09:50
脑机接口技术突破 -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研发的"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是我国在脑机接口领域的重大突破,采用128通路脑电波信号采集技术,已进入临床验证阶段[2] - "北脑一号"是国际上首个百通道以上的高通量、无线全植入、准实用化半侵入式脑机系统,已完成5例植入手术,帮助脊髓损伤、脑卒中、渐冻症患者恢复运动、言语功能[3][4] - 首例渐冻症患者植入后言语解码准确度达63%,能解码输出近百个常用语,脊髓损伤患者术后上肢肌力明显提升,运动想象多分类脑控准确率高达90%[3] - "北脑二号"系统正在研发中,将电极进一步植入大脑组织,可实现更精准、实时的意念控制,在三维空间上实现更精准运动控制[4] 基因治疗创新成果 - 公司研发的新型光敏蛋白基因治疗技术已完成13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治疗,患者均表现出显著视力改善,部分能识别近距离字母和图案[6] - 针对重度癫痫的新型基因治疗药物可直接调控病灶部位神经细胞兴奋性,是全球唯一开展临床研究的重度癫痫基因治疗药物,已提交IND申请[7] - 难治性疼痛基因治疗已完成首例病人给药,患者疼痛显著缓解,焦虑、抑郁症状完全改善[7] - 脑胶质瘤基因治疗药物、耳聋基因治疗药物等4个项目进入重点培育阶段[6] 科研体系与产业化 -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采用新型运行机制,打破传统科研单位编制化模式,形成"产学研医"闭环[7] - 研究所已孵化成立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和健达九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进技术产业化[2][7] - 研究所已有14项IIT临床研究获批,适应症涵盖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北脑一号"和精准给药装置被列为国家药监局审评前置重点产品[6]
脑机接口领域持续突破 上市公司积极跟进
证券日报· 2025-07-01 00:30
行业发展动态 - 中国首个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脑智天地"在上海启动建设 [1] - 马斯克旗下Neuralink公司已有7名受试者,包括4名脊髓损伤患者和3名ALS患者 [1] - 2024年中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达32亿元,预计2027年超55亿元 [2] - 全球脑机接口医疗应用市场规模2030-2040年有望达400亿至1450亿美元 [2] 政策支持 - 北京发布《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目标2030年形成产业生态,培育3-5家全球领军企业和1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 [2] - 上海发布《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目标2030年引育5家以上核心技术企业和10家以上产业链骨干企业,实现临床应用 [3] 技术进展 - "北脑一号"半侵入式系统已完成5例患者植入,处于临床验证阶段 [4] - "北脑二号"为高性能侵入式系统,能更灵敏捕获脑电信号,实现精准意念控制 [4] - 三博脑科完成介入式脑机接口辅助患肢运动功能修复试验 [4] - 熵基科技推出基于非侵入式技术的脑电产品,可实时采集脑电信号并提取专注度特征 [4] 资本市场表现 - A股脑机接口概念股6月30日集体上涨,际华集团、创新医疗、荣泰健康涨停,三博脑科涨超7%,诚益通涨超5% [1] - 脑机接口成为资本市场热门概念,投资者密切关注技术进展 [4] 企业布局 - 诚益通在非侵入式领域有业务布局,侵入式方面进行实验和技术储备 [4] - 三博脑科积极推进医疗器械注册证申报工作,探索更多应用场景 [4]
北京132款大模型备案上线 数量占全国近35%
中国新闻网· 2025-06-26 20:44
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发展 - 北京已有132款大模型通过备案上线,占全国总量的近35% [1] - 豆包、智谱、Kimi等通用大模型表现突出,位居全球第一梯队 [2] - 快手可灵、生数Vidu的文生视频模型技术实力全球领先 [2] - "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完成国际首批柔性高通量半侵入式无线全植入脑机系统人体植入手术,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2] - "天工"机器人获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 [2] 算力基础设施与数字技术 - 北京累计建成5G基站14.12万个,平均每万人拥有量超64个 [2] - 海淀、朝阳、亦庄、京西4个E级公共智算中心总算力规模达3.3万P [2] - 北京市算力互联互通和运行服务平台接入优质算力1.3万P,构建京津冀蒙环京算力供给廊道 [2] - 工业互联网累计标识解析量超2900亿次,接入企业节点超16万家 [2] 数据要素市场化与创新 - 建成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推动"数、算、模、用"一体化发展 [3] - 首创数据沙盒监管制度并完成1.0到3.0迭代升级,引入100多个高质量数据集 [3] - 完成脑健康医疗模型等10个模型训练 [3] - 北数所交易规模持续扩大,数据要素市场活跃度全国领先 [3] 数字产业化与产业集群 - 北京获批人工智能领域首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人工智能企业超2400家,核心产业营收超3500亿 [3] - 全国首个元宇宙数字体验综合体落地首钢园,形成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 [3] - 从事数字人相关业务的企业超3100家 [3] - "长安链"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稳居第一,支撑国家重大工程 [3] - 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商务服务、医疗、教育等11个领域实现示范应用 [3] 国际化与开放合作 - 空中客车等10家在京外资企业获工信部经营试点批复 [5] - 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5] - 北京数字经济企业出海创新服务基地吸纳110余家专业团队,构建全栈式企业出海国际服务体系 [5] 未来发展规划 - 聚焦数字经济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5] - 探索创新数据基础制度,提升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利用水平 [5] -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数字经济领军企业 [5] - 加速大模型行业应用生态构建,深化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机制创新 [5]
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提供可复制的“北京方案”
北京商报· 2025-06-26 19:21
北京"两区"建设数字经济成果 - 北京通过"技术+制度"双轮驱动模式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形成可复制的"北京方案",包括132款大模型、3.3万P算力、25家医疗合规单位、55%成本降低等成果 [2] - 北京市构建"法规+政策+机制"三位一体的数字经济制度体系,包括《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和"北京数据二十条"等政策支持 [3] - 北京建成14.12万个5G基站,每万人拥有量64个居全国首位,"一廊四极"智算中心总算力达3.3万P,成为国内最大绿色算力枢纽 [3] 大模型与人工智能发展 - 北京132款大模型通过备案,占全国总量35%,豆包、智谱等通用模型达国际先进水平,"北脑一号"脑机系统完成国际首批人体植入 [3] - "天工"机器人斩获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显示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3] - 2400家AI企业核心产业营收突破3500亿元,首钢园元宇宙综合体和3100家数字人企业构成完整生态链 [4] 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 北京首创数据沙盒迭代至3.0版,100余个数据集支撑脑健康模型等10个重点项目,"长安链"连续三年市场占有率第一 [4] - 北京构建"场景化负面清单+全链条管理"跨境数据治理体系,推动治理模式从"1.0合规版"向"2.0价值版"升级 [4] - 自贸试验区"一企一策"试点降低55%合规成本、压缩58%审核时长,奔驰、百多力等企业享受最高50万元补贴 [4] 医疗与汽车领域标杆案例 - 友谊医院、赛诺菲等25家单位完成数据出境合规备案,《医疗机构数据跨境合规指引》正在编制 [5] - 大众、奥迪成为全国首批OTA升级数据合规出境案例,为智能网联汽车全球化建立制度标准 [5] - 亦庄"E数通"、大兴"国际数据口岸"实现数据"物理隔离+逻辑互通",宣武医院应用匿名化技术推动医疗数据安全共享 [5] 未来发展规划 - 北京计划推动AI深度融入制造业、农业等实体经济领域,培育数字经济领军企业,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 [6] - 北京将在生物医药、自动驾驶等领域深化政策突破,目标是建设"国家数据开放展示窗口、全球数据流通枢纽" [7] - 北京已与30余个国际城市签署合作倡议,推动数据跨境技术标准互认,强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7]
又一场“中美争霸”!脑机接口我国能否后来居上?
36氪· 2025-06-21 12:33
行业进展 - 中国科学院成功开展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该领域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 [1] - 中国侵入式脑机接口在动物实验中实现二次植入体升级,系统持续稳定运行未出现感染和电极失效 [2] - 人体临床试验中截肢患者仅用2-3周训练即实现脑控电脑游戏操作,系统运行稳定 [2] - 研究团队计划拓展脑机接口应用至机械臂、机器狗等复杂外设控制 [3] - 中国半侵入式脑机接口"北脑一号"完成3例人体植入,刷新128通道信号采集全球纪录 [7] - "北脑一号"实现全球首次失语患者语言解码,受试者一周训练后实时解码准确率达52% [7][8] - 2024年中国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数量达31项,是2023年的三倍,2025年有望再创新高 [12] 技术突破 - 中国开发出全球最小尺寸侵入式脑机接口植入体,直径仅26mm、厚度不到6mm,为Neuralink一半大小 [4] - 中国柔性神经电极截面积仅为Neuralink的1/5-1/7,柔性超过百倍,最大程度降低脑组织损伤 [4] - 中国系统实现10ms级别神经信号处理全流程,支持高要求操作如赛车游戏 [4] - "北脑一号"攻克高集成度微型主机、低功耗高带宽无线通信、精细运动与中文语言解码三项核心技术 [7] - 中国与全球领先水平差距从7-8年缩短至3年以内 [5] 市场动态 - Neuralink拟通过股权发行融资6.49亿美元推进产品开发,估值超90亿美元 [1][15] - 中国脑机接口企业阶梯医疗完成3.5亿元B轮融资,创国内侵入式领域最大单笔融资 [15] - 2025年中国脑机接口领域已发生7起融资事件,与2024年全年持平 [15] - Precision Neuroscience完成1.02亿美元C轮融资,其Layer 7电极阵列获FDA批准 [16] - Synchron与Apple、NVIDIA开展跨行业合作 [16] 政策支持 - 国家医保局新增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13] - 湖北医保局发布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 [13] - 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保数据研究中心在武汉成立 [13] 学术研究 - 中国脑机接口医学应用论文数量全球第二(1102篇),研究中心性(0.39)仅次于美国 [14][15] - 美国以1789篇论文和0.45中心性保持领先 [14]
(活力中国调研行)北京加快培育壮大未来产业
中国新闻网· 2025-06-20 05:02
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到1.06万亿元,同比增长8.7%,正加速向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迈进 [1] - 医药健康产业被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北京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之一,2018年起实施3轮协同创新"行动计划" [1] - 2024-2025年连续出台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吸引辉瑞、默沙东、礼来等8家国际药企在京设立创新主体 [2] - 设立200亿元市级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2024年已有11款创新药械获批上市,数量居全国前列 [2] 新兴产业布局与优势 - 重点培育脑机接口和合成生物制造两大未来产业,形成科技资源、临床水平、创新企业三大优势 [3] - 科技资源方面:拥有高校、大科学设施及菌种保藏中心等支撑平台,产出新型底盘菌、生物法制备己二酸等关键技术成果 [3] - 临床方面:拥有23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13家国家医学中心(占全国一半),聚集赵继宗、赵国光等顶尖专家团队 [3] - 企业方面:脑机接口领域同步发展侵入式/非侵入式技术,合成生物制造聚焦基因组合成、新代谢途径设计等细分赛道 [3] 脑机接口领域进展 - 基础研究:开展脑认知原理解析、神经编解码等前沿研究,重度癫痫/难治性疼痛药物临床试验显示安全性有效性 [4] - 技术突破:研发超薄柔性深部电极、脑机接口专用芯片、高性能语言解码器等核心部件 [4] - 临床应用:清华大学无线微创植入式脑机接口实现3例人体植入,脊髓损伤患者恢复脑控喝水功能 [4] - "北脑一号"系统完成5例植入,言语障碍患者实现近百中文词解码,高位截瘫患者可操控机械臂并初步康复 [4] 合成生物制造领域突破 - 技术层面:突破一碳转化、底盘细胞设计、大片段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 [5] - 产品转化:高彩霞团队开发全球首个植物高效大片段DNA精准插入技术,使大豆油酸含量从20%提升至80% [5] - 谭天伟院士开发生物法制备己二酸技术,中试产量达国际最高记录110g/L [5] - 产业配套:推进昌平、平谷产业集聚区建设,完善生物设计、工艺放大、第三方风险评估等服务平台 [5] 未来发展规划 - 将加紧推动现有政策落地,强化创新转化、资源统筹、区域联动和示范先行 [6] - 优化全周期服务体系,持续培育脑机接口和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6]
对标Neuralink,这款侵入式脑机接口明年有望临床 | 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 2025-06-19 23:20
中国脑机接口技术进展 - 我国在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已达世界顶尖水平 侵入式技术正在加速赶超 [1] - 两款自主研发设备"北脑一号"(半侵入式)和"北脑二号"(侵入式)将加速临床突破 [1] - "北脑一号"已完成5例人体植入 受试者康复效果初显 计划开展正式注册临床试验 [1] - "北脑二号"年内完成微型无线全植入工程机开发 明年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1] 北脑一号技术特点 - 国际上首次实现百通道以上 高通量 无线全植入 准实用化的半侵入式系统 [5] - 采用高密度柔性电极 支持128通道 贴敷在硬脑膜外不触及脑组织 [6] - 已完成5例患者植入 包括脊髓损伤 脑卒中 渐冻症患者 [7] - 国际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中文言语解码临床试验 62词解码准确度达63% [8] - 有望成为首个开放集中文言语脑机接口 帮助重建交流能力 [8] 北脑二号技术特点 - 对标Neuralink最新技术 国际上首次实现猴子用意念拦截运动目标 [10][11] - 优势在于可实现三维空间内动作指令 更精细化满足患者需求 [12] - 今年预计完成从有线版到无线版的突破 [12] - 目前国内侵入式设备尚未达到支持上千通道水平(Neuralink支持1024通道) [12] 临床应用前景 - 主要针对瘫痪等运动功能障碍群体 国内相关患者规模超百万 [3][8] - 渐冻症患者术后可解码输出近百个常用语句 如"我想吃饭"等 [8] - 运动障碍患者已显现康复效果 如肌力提升 脑控机械臂等 [8] - 短期内有望率先造福重大运动障碍疾病患者 [1][2] 产业发展现状 - 北京脑所与芯智达联合研发 科研成果通过市场化方式转化 [4] - 国内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 [2] - 行业竞争加速将促进技术追赶进程 [12] - 需要整合各方力量集中攻关 避免重复建设 [12]
我国侵入式脑机接口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布局相关领域
证券日报网· 2025-06-16 21:15
脑机接口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及相关企业成功开展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1] - 此次临床试验成功代表中国在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将吸引更多科研资源和资金投入该领域[1] - 中国自主研发的半侵入式脑机接口"北脑一号"已完成多例人体植入手术[2] 行业发展现状 - 脑机接口技术可分为侵入式、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三类,正在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2] - 2024年中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达32亿元,年增长率18.8%,预计2027年增至55亿元[3] - 中国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和产业规模上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正处于从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的关键阶段[3] 政策支持 - 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首次为脑机接口技术建立专项收费标准体系[2] - 上海、北京、四川等地相继印发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将脑机接口纳入未来产业规划[2][3] 企业布局 - 北京诚益通确立"侵入式与非侵入式"双轨并行战略布局,在非侵入式领域将康复设备与脑机接口结合,在侵入式领域开展基础研究[4] - 翔宇医疗自主研发脑机接口系列产品,包含多款无线脑电采集系统,覆盖康复领域多种场景[4] -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将为行业带来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和市场拓展等积极影响[4]
侵入式脑机接口开启临床,企业已收到上千名瘫痪患者请求
第一财经· 2025-06-15 21:55
中国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进展 - 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由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及相关企业合作开展,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该技术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1] - 阶梯医疗作为合作企业之一,受试者在植入后2-3周训练即实现下象棋、玩赛车游戏等功能,达到接近普通人控制电脑触摸板的水平[3] - 华山医院和北京宣武医院牵头的脑机接口临床队列研究已启动患者入组,旨在验证侵入式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3] 主要企业技术路线与临床计划 - 阶梯医疗聚焦"大脑向外输出信息"模式,当前重点解码运动意图控制外部设备[3] - 博睿康NEO设备由清华团队研发,计划年底前在10个中心入组30-50名脊髓损伤患者[4] - 北京芯智达"北脑一号"系统已完成3例植入,患者实现运动解码和中文词汇解码输出,明年计划扩大至50例[4] - 佳量医疗首例"肌电反馈脊髓神经接口"植入手术在浙大二院完成,通过闭环系统帮助截瘫患者激活肌肉群[5] 临床应用场景与患者需求 - 当前主要针对脊髓损伤(全国约400万患者)和渐冻症等运动功能障碍[4][7] - 佳量医疗收到上千名截瘫患者参与临床试验请求,癫痫治疗设备已完成近100例植入,即将申请产品上市[7][8] - 脑虎科技在癫痫患者中实现复杂游戏脑控操作,下一代无线产品已完成设计,预计年内开展临床试验[8][9] 技术发展趋势 - 设备向微型化、智能化发展,基于脑机AI芯片实现更精准治疗和外部设备控制[8] - 通过临床级人脑数据推动自适应闭环反馈机制性能升级[8] - 行业共识认为短期商业回报有限,应聚焦技术突破而非快速获利[9]
侵入式脑机接口开启临床,北上杭企业竞速!瘫痪患者焦虑等待
第一财经· 2025-06-15 20:34
脑机接口技术分类 - 脑机接口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从大脑向外输出信息(如解码运动意图控制外部设备)和向大脑输入信息(如人工视觉、听觉重建)[1][2] 中国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进展 - 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进入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1] -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成功开展国内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1] - 阶梯医疗的受试者在植入后2-3周训练即可实现下象棋、玩赛车游戏等功能,达到与普通人控制电脑触摸板相近水平[2] - 华山医院和宣武医院牵头的脑机接口临床队列研究已启动患者入组工作[2] 主要企业及产品进展 - 阶梯医疗聚焦于"从大脑向外输出信息"的脑机接口模式[2] - 博睿康的NEO设备计划年底前入组30至50名脊髓损伤患者,在国内约10个中心展开[3] - 北京芯智达的"北脑一号"系统已完成首批3例患者植入,患者可实现机械臂控制和中文解码输出[3] - 佳量医疗已完成首例"肌电反馈的脊髓神经接口"植入手术[3] - 脑虎科技已在癫痫患者中植入设备,受试者可操作复杂游戏和智能设备[6] 临床应用方向 - 目前主要面向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如脊髓损伤、渐冻症)提供治疗方案[2] - 佳量医疗的脑机接口设备治疗癫痫已完成近100例临床植入,即将申请产品上市[5] - 脑机接口通过植入设备可帮助截瘫患者形成闭环调控系统,激活肌肉群[4] 市场需求与患者反馈 - 全国有近400万脊髓损伤患者,脑机接口技术为其带来希望[5] - 佳量医疗已收到上千名截瘫患者参与临床试验的请求[5] - 患者家属对脑机接口技术恢复运动功能抱有强烈期待[5] 技术发展趋势 - 设备向更微型、更智能方向迭代,借助临床级人脑数据提升闭环反馈性能[6] - 脑虎科技下一代无线版本产品已完成研发设计,预计年内开展临床试验[6] - 未来将实现更精准的疾病长期治疗和外部智能设备延展控制[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