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报告
搜索文档
钱塘征信成为信用服务领域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商
中国经济网· 2025-10-22 13:40
公司核心定位与业务模式 - 公司成为浙江省信用服务领域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商 探索个人信用经济新赛道[1] - 公司为国内持牌个人征信机构 旨在为个人信用数据流转探索可复制的实践样本[1] - 公司拟在用户自主授权基础上构建个人数字化信用档案 提供信用评价 信用报告等管理工具[1] - 公司计划在信贷服务 灵活用工就业 基层治理等多个场景率先落地应用[2] 个人信用经济模式阐述 - 个人信用经济是以个人信用数据为核心要素 以个人为权益主体的新兴经济形态[1] - 该模式本质是遵循个人受托者机制 由受监管的市场化主体帮助个人实现"信用即资产"[1] - 该模式目标是让用户个人成为数据价值的受益者 实现数据红利还利于民[1] 市场潜力与对标案例 - 行业专家认为公司实践与韩国MyData服务模式存在相似性 韩国案例具有参考意义[2] - 韩国MyData服务自2022年1月推出后累计获得超过5,000万用户订阅[2] - 2023年韩国MyData服务商实现营收达2.5万亿韩元 折合人民币130亿元[2] - 相较于韩国 中国数字政务和公共数据基建水平更高 用户基数显著更大 场景需求更多样化[3] 数据资源与技术基础 - 公司将在用户自主授权基础上整合多维度公共数据和商业数据[1][2] - 除公共数据外 公司已累计接入近百家市场化合规商业数据源[3] - 基于公共数据的客观 真实和可解释性 结合商业数据的个人信用管理服务市场需求巨大[3]
浙江推出全国首个面向个人的可信数据空间 探索“个人信用经济”新赛道
证券日报网· 2025-10-21 21:19
公司核心动态 - 钱塘征信有限公司成为浙江省信用服务领域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商 [1] - 公司将建设全国首个融合公共数据的面向个人的可信数据空间 [1] - 公司将在信贷服务、灵活用工就业、基层治理等多个领域率先落地应用 [2] - 公司已累计接入近百家市场化合规商业数据源 [2] 项目与战略意义 - 此举是浙江省探索"个人信用经济"新赛道、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先行先试 [1] - 项目旨在为个人信用可信数据流转探索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1] - 可信数据空间可在用户自主授权基础上构建个人数字化信用档案 [1] - 通过整合多维度公共数据和商业数据降低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 [2] 业务模式与生态构建 - 个人信用经济是以个人信用数据为核心要素的新兴经济形态 [1] - 业务本质是遵循个人受托者机制帮助个人实现"信用即资产" [1] - 通过信用评价、信用报告等工具帮助个人高效连接金融、商业及社会服务场景 [1] - 在数据要素领域展现出公共数据和商业数据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2] 预期影响与价值 - 提升个人信用价值认知与自主管理能力推动社会诚信建设 [1] - 助力各类机构提升风控管理能力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机会和服务 [2] - 实现个人信用在践行普惠金融、引导理性消费、促进就业公平等民生课题的应用 [2]
以信筑城 以诚兴城——包头市政务改革绘就便民利企新图景
内蒙古日报· 2025-09-18 09:19
政务服务审批改革 - 企业办理动物诊所开业手续时材料精简25%,办理时限压缩80% [1] - “一件事”专窗和绿色通道服务基于良好信用评级,已积累15.4万办件量 [1] - 专项信用报告串联市场监管、税务、司法等40个领域数据,替代多部门无违法违规证明,使企业办事效率提升70%以上 [1] 信用体系在市场交易中的应用 - 企业凭借信用承诺可零保证金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监理投标,上半年为2394家次企业释放2.5亿元流动资金 [1] -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工程建设项目交易活跃度指数跃升至8.17 [1] - 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完成首轮信用分级,37家代理机构被贴上信用标签 [2] 市场信用监管体系 - 风险分级体系覆盖17452户经营单位,使用蓝绿黄红四色标签进行标注 [2] - 集贸市场电子秤纳入诚信计量管理,27家市场挂上分类定级牌匾 [2] - 获得A级标识的摊位生意比以前好了两成 [2] 政府治理模式转型 - 建立跨部门信用数据池,打破40个领域信息壁垒,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 [3] - 信用应用改革显著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并提升市场监管效能 [3] - 消费者依据四色标签选择商品,招标单位依据信用报告筛选伙伴,形成市场自发奖惩机制 [3]
福建“金服云”平台破解融资难题
经济日报· 2025-07-25 06:07
平台概况与定位 - 福建金服云征信公司成立于2022年,是福建金投全资子公司,运营省级金融基础设施[1] - 平台定位包括:一站式省级惠企政策申享平台、福建省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省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和地方征信平台[1] - 截至2025年6月末,平台入驻金融机构286家,上线产品1217项,注册用户超173万[1][2]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放 - 实现贴息资金"免申即享",累计投放38亿元政策贴息资金,惠及6.8万家企业[1] - 推出8期"纾困贷"、3期"提质贷"、2期"专精特新贷"和2期"民营提质贷"等政策性贷款产品[1] - 2025年6月上线一站式省级惠企政策申享平台,年内拟上线10余项省级政策[1] 服务模式创新 - 从单一融资服务扩展至"四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建立企业"一企一档"画像[2] - 智能匹配系统根据企业需求与信用状况精准推荐产品,如泉州市昶鸿化工获得300万元"民营提质贷",利率2.6%[2] - 设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专区",信用贷款占比超20%,拓展首贷户7万户,提供无还本续贷850亿元[3] 数据能力与产品 - 整合760万户企业超亿条信用信息,覆盖福建省内银行金融机构[2][3] - 推出20款征信产品及服务,包括"闽速云贷""林易贷"等联合建模产品[3] - 采用"数据不出域"技术,实现线上进件、智能风控审批,提升金融机构效率[3] 企业案例 - 泉州市万家宝儿童用品通过平台获得935万元"专精特新贷",缓解周转压力并扩大研发投入[4] - 福建时代星云科技通过平台实现政策"数据代跑腿",简化纸质材料报送流程[3] 金融机构反馈 - 晋江农商银行评价平台操作简便,实时调用涉企数据辅助信贷决策,提升审批效率[5] - 平台被金融机构视为信贷决策重要参考工具,具备数据接口直连能力[3][5] 未来规划 - 公司将持续优化平台功能,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推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5]
发挥好“经济身份证”作用
经济日报· 2025-04-12 11:02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展 - 上海推动信用监管制度创新 天津提出跨区域"信用代证"互认 湖南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各地陆续发布202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1] - 我国建成全球数据规模领先 服务覆盖面最广的公共征信系统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信用报告成为全面反映信息主体信用状况的"经济身份证" [1] 信用体系应用场景 - 良好信用记录帮助消费者获得更优惠的贷款利率 信用良好用户可获得更方便的退换货等服务 部分就业岗位将个人信用状况作为录用参考 [1] 当前面临挑战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覆盖面不全 区域发展不平衡 信用修复机制有待完善 数据孤岛等问题 信用数据安全保护和信用主体合法权益保障亟待解决 [1] 未来工作方向 - 以中办 国办《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为指引 各地谋划推进各行业各领域信用建设 加快构建覆盖各类主体 制度规则统一 共建共享共用的社会信用体系 [2] - 坚持政府引导 做好"十五五"期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顶层设计 加速信用立法进程 [2] - 大力培育信用服务市场 发挥其在提振内需 改善预期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2] - 坚持信用奖惩合理合法 充分发挥信用体系建设在优化营商环境 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持续推动信用实践创新 [2] 实施要求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复杂系统工程 需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积极性创造性 形成强大合力 各地区各部门应结合实际抓好《意见》贯彻落实 上下联动 齐抓共管 久久为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