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周边

搜索文档
海报漫谈丨为感觉买单?当情绪消费硬控年轻人
搜狐财经· 2025-08-09 02:56
情绪消费趋势 - 情绪释放已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 中国消费者协会2024年报告显示该趋势[1] - 64.6%的18-65岁受访者更看重精神消费 48.9%要求每周单独放松时间 44.2%尝试过多巴胺穿搭[4] - 消费品超越实用功能 成为塑造个人形象和表达价值观的媒介[5] 潮玩与文创产业 - 中国潮玩产业市场总价值从2015年63亿元增长至2023年约600亿元 复合增长率显著[3] - 年轻人通过购买Labubu等潮玩构建身份认同 形成社交名片[6] - 文博场馆沉浸式体验崛起 "为一座馆赴一座城"成为文旅新趋势[3] 虚拟陪伴经济 - 偶像周边、语音陪聊、电子宠物等虚拟陪伴经济兴起 反映为情感共鸣付费意愿增强[8] - 悦己型消费如奶茶、鲜花、盲盒抽奖成为即时情绪补偿手段[8] 消费行为转变 - 文旅消费从功能满足转向追求情绪价值与个性表达 上海青少年研究中心2025年报告证实该趋势[3] - 情绪消费通过高度情感共鸣满足多重心理需求 不同于冲动消费[5]
为什么日本女性宁愿负债也要找牛郎?
虎嗅APP· 2025-07-06 21:23
日本年轻女性消费困境的社会背景 - 日本部分年轻女性沉迷追星和牛郎消费,导致负债和生活困境[4] - 东京新宿区东宝大楼周边聚集大量"东横小孩",其中部分未成年人涉及性交易[8][9] - 大久保公园成为年轻女性隐蔽性交易的新场所,2024年相关现象显著增加[10] 娱乐产业与女性消费市场 - 杰尼斯事务所率先开发中下层女性市场,推出低价偶像产品[20] - 日本娱乐行业发现中下层女性虽钱少但消费意愿强,可能带动家庭消费[21] - 泡沫经济后商家更积极开拓女性消费市场,将各类角色偶像化[23] 女性就业与社会地位 - 日本女性劳动者占比44.3%,15岁以上女性劳动参与率53.2%[17] - 约1200万女性劳动者属于零工,640万从事医疗护理工作[25] - 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思想仍占主导,女性职场发展受限[17] 消费陷阱与债务问题 - 牛郎行业恶性竞争,诱导女性高消费并借高利贷[12] - 2024年1-4月日本警方逮捕22名恶劣牛郎[12] - 日本在野党提出限制色情业债务的提案,但缺乏强制力[13] 社会思潮与女性权益 - 60-70年代日本妇女团体参与社会运动获得话语权[17] - 后现代女性主义兴起但未覆盖底层女性群体[18] - 保守与进步思想夹击下,底层女性实际选择权有限[25]
为什么日本女性宁愿负债也要找牛郎?
虎嗅· 2025-07-05 00:01
行业现象分析 - 日本年轻女性群体中,沉迷追星和为牛郎消费的现象日益严重,导致部分人深陷负债困境[3][24] - 东京新宿区的东宝大楼周边成为未成年人聚集地,其中涉及非法性交易和药物滥用问题[10][13] - 大久保公园成为年轻女性进行隐蔽性交易的新场所,社交媒体被用于联络客户[19][20] 娱乐产业影响 - 牛郎行业恶性竞争加剧,诱导女性消费者进行超出偿还能力的高额消费[24] - 杰尼斯事务所成功开拓中下层女性市场,带动行业转向针对女性消费者的偶像经济[47][48] - 二次元角色(如《名侦探柯南》安室透)被设计为全方位满足女性情感需求的消费对象[54] 社会经济背景 - 日本女性劳动者占比44.3%,但其中约1200万属于零工性质的非稳定就业[33][60] - 泡沫经济崩溃后,商家更依赖让消费者沉迷兴趣来维持利润[63] - 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思想与女性就业率提升形成矛盾,底层女性缺乏社会支持[34][39] 消费行为特征 - 女性为情绪价值付费的行为从追星延伸到牛郎消费,形成债务循环[24][56] - 娱乐公司通过低价门票和周边产品吸引中下层女性持续消费[47][49] - 虚拟角色(动画/偶像)与实体服务(牛郎)共同构成女性情感消费生态[53][56] 市场发展趋势 - 针对女性消费者的娱乐产品从三次元偶像扩展到二次元角色[52] - 护理(640万)和零售业(518万)成为女性主要就业领域,但收入有限[60] - 经济下行压力下,情绪价值消费成为商家维持营收的重要手段[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