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储能电力
icon
搜索文档
新中港收盘上涨9.95%,滚动市盈率27.54倍,总市值37.61亿元
金融界· 2025-07-07 18:52
7月7日,新中港今日收盘9.39元,上涨9.95%,滚动市盈率PE(当前股价与前四季度每股收益总和的比 值)达到27.54倍,创270天以来新低,总市值37.61亿元。 序号股票简称PE(TTM)PE(静)市净率总市值(元)11新中港27.5425.662.9037.61亿行业平均 26.7726.341.7682.97亿行业中值27.5428.921.4352.56亿1首创环保6.376.431.07226.82亿2中原环保 8.317.840.9380.90亿3中山公用10.0311.010.77132.02亿4洪城环境10.0610.131.25120.58亿5兴蓉环境 10.8911.171.19222.94亿6海天股份12.2813.121.4339.99亿7江南水务12.7213.071.1752.56亿8联美控股 19.0820.641.19136.00亿9钱江水利24.1726.811.8557.71亿10重庆水务27.0828.921.31227.04亿12百通能源 29.7129.895.0157.15亿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行情君 浙江新中港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采用热电联产的 ...
新中港收盘上涨1.84%,滚动市盈率22.76倍,总市值31.08亿元
金融界· 2025-07-03 18:27
公司股价与估值 - 7月3日收盘价7.76元,上涨1.84%,总市值31.08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PE 22.76倍,创18天新低 [1] - 静态市盈率21.21倍,市净率2.40倍 [2] 行业比较 - 公用事业行业平均PE 26.06倍,中值26.80倍 [1] - 行业平均市净率1.70倍,中值1.43倍 [2] - 公司在行业中PE排名第11位 [1] 股东结构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股东户数21303户,较上次增加793户 [1] - 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户均持股2.76万股 [1] 公司业务 - 主营业务为热电联产方式生产热力、电力和压缩空气 [1] - 主要产品包括蒸汽、电力(热电联产)、电力(储能)、压缩空气和煤炭 [1] - 电力产品出售给国家电网,是浙江省首个全厂通过超低排放验收的热电厂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74亿元,同比下降20.46% [1] - 净利润1545.37万元,同比下降39.20% [1] - 销售毛利率24.54% [1] 同业比较数据 - 首创环保PE 6.28倍,总市值223.89亿元 [2] - 中原环保PE 8.22倍,总市值80.02亿元 [2] - 重庆水务PE 26.80倍,总市值224.64亿元 [2]
新中港收盘上涨1.33%,滚动市盈率22.32倍,总市值30.48亿元
金融界· 2025-07-01 18:47
公司股价与估值 - 7月1日收盘价7.61元,上涨1.33%,总市值30.48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22.32倍,创15天新低,低于行业平均26.08倍和行业中值26.80倍 [1][2] - 市净率2.35倍,高于行业平均1.70倍和行业中值1.47倍 [2] 机构持仓情况 - 2025年一季报显示4家机构持仓,包括2家QFII、1家其他机构、1家基金 [1] - 合计持股30021.59万股,持股市值22.76亿元 [1]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热电联产方式生产热力产品、电力产品和压缩空气 [1] - 主要产品包括蒸汽、电力(热电联产和储能)、压缩空气和煤炭 [1] - 电力产品出售给国家电网,是浙江省首个全厂通过超低排放验收的热电厂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74亿元,同比下降20.46% [1] - 净利润1545.37万元,同比下降39.20% [1] - 销售毛利率24.54% [1] 行业对比 - 在公用事业行业PE排名第11位,低于重庆水务26.80倍和百通能源29.33倍 [1][2] - 总市值30.48亿元,低于行业平均80.86亿元和行业中值52.61亿元 [2] - PE低于首创环保6.26倍、中原环保8.14倍等同行 [2]
新中港: 浙江新中港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债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8 00:49
公司评级与财务表现 - 主体信用等级维持AA-,评级展望稳定,反映公司在区域内的自然垄断性和业务稳定性 [3] - 2024年归母所有者权益13.34亿元,总债务3.87亿元,资产负债率28.03%,杠杆水平较低 [3][23] - 2024年营业收入8.72亿元,同比下降8.79%,但销售毛利率提升至29.59%,主要因煤炭成本下降及高毛利储能业务贡献 [3][1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86亿元,EBITDA利润率32.19%,盈利质量改善 [3][23] 业务运营与竞争格局 - 热电联产业务在嵊州经开区具有自然垄断性,服务150多家工业用户,蒸汽收入占比71.77%但同比下降11% [14][15] - 压缩空气业务收入增长34.31%至6001万元,毛利率提升至46.19%,新增浙江长鸿生物等客户 [14][15] - 2024年6月投运100MW/220MWh储能电站,当年毛利率达47.55%,贡献收入1770万元 [4][21] - 同业对比显示公司销售毛利率29.59%显著高于宁波能源(13.71%)、杭州热电(10.53%) [7] 行业环境与政策 - 热电联产行业政策壁垒高,区域供热半径限制(10公里)形成先发优势,公司全厂综合热效率84.52%优于省标 [11][19] - 全国集中供热面积115.49亿平方米,蒸汽供热需求增长乏力,2023年城市集中供热量同比仅增0.48% [12] - 2024年动力煤价格震荡下行,公司煤炭采购单价降12.88%至868元/吨,原材料成本占比77% [13][16] 资本开支与项目进展 - 在建项目总投资2.57亿元,尚需投资2.34亿元,包括浦口片区供热管道项目(定向配套比亚迪子公司)及2号机组改造 [20] - 变更"新港转债"募资用途,原陌桑现代茧业项目调整为浦口片区项目,专项账户余额7072万元 [7][20] - 2024年出售碳排放配额结余量105.73万吨,累计收益1710万元,生物质耦合规模提升至10411吨 [18][19] 财务风险与流动性 - 2024年末现金类资产3.71亿元,现金短期债务比12.99倍,短期偿债压力小但资本支出压力存在 [23][29] - 应收账款前五名占比55.21%,账期1年以内,2024年计提坏账准备9.12%涉及冠东印染纠纷(已调解收回) [23][25] - 控股股东越盛集团提供3.69亿元可转债全额担保,2024年末其净资产15.16亿元,增强债券安全性 [30][31]
新中港收盘上涨2.63%,滚动市盈率21.73倍,总市值29.68亿元
金融界· 2025-06-24 21:09
公司股价与估值 - 6月24日收盘价7.41元 上涨2 63% 滚动市盈率PE 21 73倍 总市值29 68亿元 [1] - 公司PE低于行业平均25 58倍和行业中值26 45倍 在公用事业行业PE排名第11位 [1] 机构持仓情况 - 2025年一季报显示4家机构持仓 包括QFII2家 其他1家 基金1家 合计持股30021 59万股 持股市值22 76亿元 [1] 公司主营业务 - 采用热电联产方式生产供应热力产品 电力产品和压缩空气 主要产品包括蒸汽 电力(热电联产) 电力(储能电力) 压缩空气 煤炭 [1] - 电力产品出售给国家电网 是浙江省首个全厂通过超低排放验收的热电厂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报营业收入1 74亿元 同比-20 46% 净利润1545 37万元 同比-39 20% 销售毛利率24 54% [1] 行业对比数据 - 行业PE平均25 58倍 中值26 45倍 市净率平均1 65倍 中值1 34倍 行业总市值平均79 42亿元 中值52 45亿元 [2] - 公司PE 21 73倍 低于首创环保6 20倍 中原环保8 08倍 中山公用9 79倍等同行 [2] - 公司市净率2 29倍 高于行业平均1 65倍和中值1 34倍 [2]
新中港收盘上涨3.20%,滚动市盈率22.70倍,总市值31.00亿元
金融界· 2025-06-05 18:42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4亿元,同比-20.46%;净利润1545.37万元, 同比-39.20%,销售毛利率24.54%。 6月5日,新中港今日收盘7.74元,上涨3.20%,滚动市盈率PE(当前股价与前四季度每股收益总和的比 值)达到22.70倍,创11天以来新低,总市值31.00亿元。 从行业市盈率排名来看,公司所处的公用事业行业市盈率平均26.27倍,行业中值27.77倍,新中港排名 第11位。 股东方面,截至2025年3月31日,新中港股东户数21303户,较上次增加793户,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 元,户均持股数量2.76万股。 浙江新中港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采用热电联产的方式进行热力产品、电力产品和压缩空气的 生产及供应。公司的主要产品是蒸汽、电力(热电联产)、电力(储能电力)、压缩空气、煤炭。电力 产品出售给国家电网公司供应终端电力用户。公司是浙江省首个全厂通过超低排放验收的热电厂。 序号股票简称PE(TTM)PE(静)市净率总市值(元)11新中港22.7021.162.3931.00亿行业平均 26.2725.831.7081.64亿行业中值27. ...
新中港收盘上涨2.80%,滚动市盈率22.61倍,总市值30.88亿元
金融界· 2025-05-29 20:01
浙江新中港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采用热电联产的方式进行热力产品、电力产品和压缩空气的 生产及供应。公司的主要产品是蒸汽、电力(热电联产)、电力(储能电力)、压缩空气、煤炭。电力 产品出售给国家电网公司供应终端电力用户。公司是浙江省首个全厂通过超低排放验收的热电厂。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4亿元,同比-20.46%;净利润1545.37万元, 同比-39.20%,销售毛利率24.54%。 序号股票简称PE(TTM)PE(静)市净率总市值(元)11新中港22.6121.072.3930.88亿行业平均 26.7726.301.7181.99亿行业中值28.2328.971.3655.35亿1惠天热电-9.03-5.6612.4018.70亿2东望时代-8.17- 9.781.4135.88亿3首创环保6.556.621.10233.43亿4中原环保8.357.880.9481.29亿5中山公用 9.5510.480.73125.68亿6洪城环境10.2110.281.27122.38亿7兴蓉环境10.5110.781.15215.18亿8海天股份 11.1511.911. ...
新中港收盘上涨1.21%,滚动市盈率22.08倍,总市值30.16亿元
金融界· 2025-05-26 19:14
公司股价及估值 - 5月26日收盘价为7.53元,上涨1.21%,总市值30.16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PE为22.08倍,低于行业平均26.24倍和行业中值27.83倍 [1][2] - 市净率2.33倍,高于行业平均1.69倍和行业中值1.35倍 [2] 机构持仓情况 - 2025年一季报显示共有4家机构持仓,包括2家QFII、1家其他机构、1家基金 [1] - 合计持股30021.59万股,持股市值22.76亿元 [1]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热电联产方式生产热力产品、电力产品和压缩空气 [1] - 主要产品包括蒸汽、电力(热电联产)、电力(储能电力)、压缩空气和煤炭 [1] - 电力产品出售给国家电网公司,是浙江省首个全厂通过超低排放验收的热电厂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74亿元,同比下降20.46% [1] - 净利润1545.37万元,同比下降39.20% [1] - 销售毛利率24.54% [1] 行业对比 - 在公用事业行业PE排名第11位 [1] - 行业PE平均26.24倍,中值27.83倍 [1][2] - 行业总市值平均81.15亿元,中值52.61亿元 [2]
新中港收盘上涨1.17%,滚动市盈率22.73倍,总市值31.04亿元
金融界· 2025-05-08 19:12
公司股价与估值 - 5月8日收盘价为7.75元,上涨1.17%,总市值31.04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PE为22.73倍,低于行业平均26.40倍和行业中值27.66倍 [1] - 市净率2.40倍,高于行业平均1.72倍和行业中值1.34倍 [2] 股东结构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股东户数21303户,较上次增加793户 [1] - 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户均持股数量2.76万股 [1]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热电联产方式生产热力产品、电力产品和压缩空气 [1] - 主要产品包括蒸汽、电力(热电联产)、电力(储能电力)、压缩空气和煤炭 [1] - 电力产品出售给国家电网公司,是浙江省首个全厂通过超低排放验收的热电厂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74亿元,同比下降20.46% [1] - 净利润1545.37万元,同比下降39.20% [1] - 销售毛利率24.54% [1] 行业对比 - 在公用事业行业中PE排名第11位 [1] - 行业PE最高为惠天热电-9.01倍,最低为联美控股18.95倍 [2] - 行业总市值最高为首创环保231.23亿元,最低为惠天热电18.65亿元 [2]
实探 | “我们没有自乱阵脚!”关税重压下,大湾区中小外贸企业迎难而上
券商中国· 2025-04-14 10:48
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政府将对中国关税提高至125%,随后豁免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的关税[2] - 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从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但美企在华投资逆势创1.27万亿美元新高[4] - 美国市场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有需求,客户愿意承担高额关税维持原价采购[4] 中国产业链的韧性与应对策略 - 企业未因关税政策自乱阵脚,而是冷静评估市场空间和应对措施[3][4] - 中国企业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比土耳其、墨西哥具有效率和工匠精神优势[5] - 行业认为美国制造业回流面临高成本和资源禀赋限制,关税政策难以改变国际分工格局[5][6] 企业全球化布局调整 - 多家公司计划拓展欧洲、中亚、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研究当地消费特征以开拓客群[8][12] - 部分服装及鞋帽企业已在泰国、菲律宾建厂,并加强加拿大、德国等国的销售团队[9] - 物流企业加速欧洲航线布局,配合客户需求转移,全球30多家分公司提供基础服务支持[10][11] 具体企业案例 - 佛爱娃工艺品公司产品出口60多国,美国客户主动承担关税显示对中国产品的信心[4] - 乐能创新技术公司通过涨价、转口贸易和供应链转移应对关税,海外库存可支撑5-6个月[11] - 东莞市工贸发展促进会30多家企业计划8月组团开拓澳大利亚市场[12] 行业整体态度 - 外贸企业采取"亮剑精神",通过多元化布局和供应链调整应对挑战[13] - 中国产业链展现出兼具韧性和弹性的特点,积极开拓非美市场以抵消关税影响[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