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电子

搜索文档
广州南沙授牌8家离境退税商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4 10:20
离境退税政策推广 - 离境退税政策发布和"即买即退"业务试点推广至全国,境外游客消费热情加速升温 [1] - 南沙花园酒店、DJI大疆(南沙环宇城店)等8家南沙商户完成离境退税商店备案,覆盖国际品牌、3C电子、日常生活用品等消费领域 [1] - 6月13日南沙为8家商户进行离境退税商店授牌,并面向商圈、酒店企业及特色消费商户代表进行政策推介 [1] "即买即退"政策细节 - "即买即退"允许境外旅客在商店购买退税物品时签订协议书并办理信用卡预授权后,即可现场申领与退税款等额的人民币款项 [2] - 境外旅客离境时经海关验核通过并在承诺期限内离境,退税代理机构解除信用卡预授权 [2] - 若不符合要求则通过信用卡预授权扣款方式追回预付金 [2] 政策实施效果 - 门店只需具备开具退税申请单的硬件设备,无需额外支付费用 [1] - 企业代表认为"即买即退"能让消费者当场拿到退税金,商家通过预授权机制获得保障,是"多赢"政策创新 [2] - 政策通过简化流程、提升退税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国际消费吸引力 [1]
2024跨境电商平台出海目的地中东市场:行业呈现三足鼎立态势,物流和支付
搜狐财经· 2025-06-03 00:45
中东电商市场概况 - 中东地区拥有5亿人口,互联网普及率达58.7%,但电商渗透率仅3.6%,远低于全球21.9%的平均水平,增长空间显著 [1] - 2023年中东电商规模突破290亿美元,同比增长11.8%,年轻人口红利和政策推动加速中国平台布局 [1] - 海湾六国互联网普及率超95%(沙特达97.9%),但消费者仍偏好线下购物,形成"数字基建发达、电商渗透滞后"的特殊局面 [2] 市场特征与挑战 - 物流成本高企:中东"最后一公里"配送困难,物流费用占订单总额20%-30%,是中国国内的4-6倍 [2] - 支付习惯特殊:货到付款占比超50%,信用卡普及率低,"先买后付"模式快速崛起 [3] - 品类偏好集中:时尚类(服装鞋帽、礼服首饰)和3C电子产品占网购总量近60%,高端礼服与华丽配饰需求旺盛 [3] 竞争格局三足鼎立 **全球巨头** - Amazon通过收购本土平台Souq(2017年)整合物流体系QExpress与支付平台Payfort,在阿联酋市占率25%、沙特16% [4] **本土力量** - Noon凭借"15分钟极速达"配送网络和自研支付系统Noon Pay位居第二,沙特鲜花平台Floward获1.56亿美元融资 [5] **中国平台** - AliExpress将履约时效从30天压缩至12天,成本降30%,2024年在沙特启用"全球5日达" [6] - SHEIN凭借"中东时尚三件套"(宴会礼服、华丽首饰、精奢男装)打开市场,有商家半年销售额突破1,800万美元 [6] - TikTok Shop利用1.3亿中东用户基础(沙特年轻网民覆盖率近100%),2023年启动全托管模式结合直播电商 [6] 基础设施创新 - 物流优化:Noon在沙特建巨型仓储中心,AliExpress在以色列/阿联酋设海外仓,沙特投入2000亿里亚尔实施"物流强国"计划 [7] - 支付革新:Noon Pay推P2P手机支付,Souq集成多类电子钱包,中国平台接入"先买后付"替代货到付款 [7] 政策支持 - 中国2024年出台《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提供通关便利化与金融支持 [8] - 中东多国规范电商环境:沙特两年签发超3万张电商牌照,阿联酋颁布电商联邦法令,海湾六国建立统一立法框架 [8] 未来趋势 - 社交电商崛起:中东用户日均使用社交媒体3.5小时,2028年社交电商规模预计超4.58亿美元,TikTok成品牌营销核心阵地 [10] - 全托管模式普及:AliExpress、Temu等推出全托管服务,降低卖家运营门槛 [10] 产业链分析 **上游** - 中国商品供应商占产业链上游58%,品牌商占26%,代理商占16%,广东(14,118家)和浙江(11,458家)为跨境电商企业集中地 [34][35] **中游** - 三足鼎立格局:Amazon(整合Souq)、本土Noon、中国AliExpress/SHEIN/TikTok Shop竞争 [38] - 本土初创企业爆发:沙特超1,900家B2C电商初创公司,阿联酋近3,000家,如Floward(鲜花平台)和Nana Direct(15分钟杂货配送) [39][40] **下游** - 时尚类(38.7%)和3C电子(19.9%)为最受欢迎品类,海湾国家客单价高,时尚产品需求超百亿 [41] - 50%消费者通过搜索引擎了解商品,40%通过Amazon和社交平台研究商品 [41]
达瑞电子:拟现金购买维斯德部分股权并向其增资以取得80%股权
快讯· 2025-05-20 20:43
公司投资动态 - 达瑞电子拟以现金购买及增资方式取得东莞市维斯德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80%股权 [1] - 交易完成后维斯德将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1] - 交易对手方为维斯德股东麦德坤,签署《投资意向书》时间为2025年5月20日 [1] 战略协同效应 - 维斯德在碳纤维材料领域的技术积累与达瑞电子发展方向及目标市场高度契合 [1] - 双方计划在碳纤维折叠屏结构件、3C电子产品、智能穿戴设备等新型AI硬件领域开展协同 [1] - 合作涵盖市场开拓与产品研发,实现资源互补和双向赋能 [1]
弘则出口企业四月调研反馈,关税影响下的出口企业现状如何?
2025-05-08 23:3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拉链、电动工具、汽车零部件、智能硬件、割草机、跨境电商、光伏、照明设备、电路板(PCB)、汽车制造、摩托车、功能沙发、鞋服、电子产品等 [1][2][4][5][7] - **公司**:立讯精密、某拉链公司、某户外用品公司 [38][2][32]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关税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 - **订单变化**:特朗普政府实施惩罚性关税后,4月大部分对美出口占比较高企业暂停发货或退回货物,如拉链公司1 - 2月订单同比增20%,4月减20%,二季度预计大幅减少甚至腰斩;电动工具1 - 2月增长30%,4月中旬以来环比降幅10% - 20%;汽车零部件4月订单紧急停止 [2][4][5] - **商品应对策略与结果**:割草机因备货需求3 - 4月增长25% - 30%,后因超高成本订单被取消;拉链、电动工具、智能硬件等暂停发货或退回货物;汽车零部件因超高成本停止发货 [7] - **仍能出口美国的产品**:单价较低且利润较高的商品,即便加100%以上关税进口商仍能承担成本;高性价比产品也有出口动力 [8] 关税对中美双边贸易和美国经济的影响 - **双边贸易**:2025年4月中美双边贸易受对等关税影响显著下降,至少一半以上贸易活动暂停,4月2 - 3日实施新关税后,出口企业谨慎,部分暂停发货 [9] - **美国通胀**:美国对等关税推动国内通胀,多数进口产品加征15% - 20%关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预计全年向上拉动超2%,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向上拉动超1%,对美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10] 中国出口企业的应对措施 - **自救方法**:继续发货性价比高的商品;通过东南亚代工厂转移生产并利用90天暂缓期;拓展其他国际市场,但短期内拓展新市场难快速实现 [13] - **全球市场布局调整**:市场多元化,将对美销售额占比从40%下调至30%,转向欧洲和新兴市场;部分产品如投影仪、智能硬件和3C电子配件涨价;供应链转移 [14] 不同市场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情况 - **俄罗斯**:对中国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需求先增后降,三四月份订单减少70% - 80%,因当地需求减少及消费者倾向欧美品牌 [23] - **东南亚、拉美、中东**:对中国出口产品需求相对较好,东南亚部分企业订单叠加爆满,但整体未完全承接中国对美出口需求 [24][42] - **欧洲**:市场表现有结构性差异,因电力成本高,家用光伏板安装率增加,锂电池和光伏产品需求上升,但中国国内光伏需求增加致出口减少;对摩托车需求较好,新品两轮摩托车订单增长显著 [24][41] 跨境电商行业情况 - **现状及趋势**:包括中间商、工厂、物流和海外仓三部分,美国线上购物占比提升,线上零售受关税影响小甚至能涨价,中国跨境电商有优势且趋势将持续 [28] - **应对库存和关税问题**:通过提前囤货和利用海外仓库应对,部分平台有四到六个海外仓库,已满仓可支撑5 - 6个月销售,现货受欢迎且价格可涨约20%,线上销售受影响小,线下渠道面临更大挑战 [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供应链转移挑战**:美国对东南亚国家加征关税,东南亚生产成本上升、效率低;墨西哥建厂需大量资本,一般只有大型公司能承担 [15] - **东南亚原产地认证**:越南等国对原产地认证更严格,需完成一定工序并达到一定增加值水平,简单组装或贴牌不再被认可 [16] - **转口贸易趋势**:部分企业考虑将转口贸易从东南亚扩展到拉美和非洲,但这些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效率低、运输成本高,大规模产业化面临挑战;土耳其有代工厂和完善供应链,中国企业搬迁将面临竞争 [17][18] - **企业库存情况**:企业囤货一般维持2 - 3个月,依赖度低的企业可达5 - 6个月,但只能维持一到两个季度销售,若三季度无明确政策将导致库存短缺 [19] - **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率原为8% - 10%,某些行业可能取消优惠,将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和涨价压力 [44] - **美国原产地核查机制**:比以前更严格,抽查比例提高,要求更高比例本地生产,限制简单包装贴牌转口贸易,增加转口贸易难度 [45] - **美国海关抽检**:抽检频率增加,反映对进口商品不信任度上升,给出口企业带来压力,未来是否持续不确定 [47] - **原产地证明问题**:不正规的原产地证明可能导致商品受更多审查和限制,增加抽检频率 [48] - **增值率调整影响**:高附加值行业面对增值率调整压力更大,离岸经营资格强的企业、海外仓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可能受益 [49][50] - **企业降低成本做法**:部分企业报低货值以减少关税成本,做法有时合规有时不合规 [51] -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交通部4月第3周数据显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环比反弹,涵盖所有航运方向,对美贸易量可能下降,其他方向有不确定性,低运价后价格回升可能使运输量增加 [52]
炒鞋热退散,得物的 “潮流帝国” 还稳得住吗?
凤凰网财经· 2025-05-07 21:02
核心观点 - 潮流电商独角兽得物凭借球鞋鉴定起家,抓住年轻消费群体心智,估值一度达700亿元,但面临品类扩张与信任体系的双重挑战 [1][3][10] - 公司商业模式从C2B2C球鞋交易转向全品类混合平台,球鞋销售占比降至30%以下,核心优势在于高价值用户群的高客单价与低退货率 [11][12] - 小红书成为主要竞争对手,双方争夺同一批年轻用户,得物需依靠鉴定信任体系构建护城河 [14][15] - 鉴定体系是核心竞争力但存在运营压力,需平衡专业形象与规模化风险控制 [16][17][18] 行业发展轨迹 - 2017-2018年球鞋市场爆发,发售价千元球鞋二级市场溢价3-5倍,催生得物C2B2C鉴定交易模式 [4][6] - 造假技术升级推动平台鉴定需求,通过"防伪四件套"建立信任体系,2021年后球鞋泡沫破裂导致品类红利消退 [7][8] - 潮流更迭加速,十年前BAPE、Evisu等品牌已式微,公司必须从单一球鞋平台转向全品类扩张 [7][10] 商业模式转型 - SKU从球鞋扩展至奢侈品、美妆、3C数码等数十品类,引入品牌商与经销商,模式趋近天猫 [11] - 用户消费特征为高客单价、高转化率、低退货率,形成与主流电商的差异化优势 [12] - 消费行为呈现"延迟满足"特性,决策路径清晰但转化稳定,不同于直播电商的冲动消费 [12] 竞争格局 - 与小红书用户重叠度加剧,后者电商化进程构成直接威胁 [14] - 核心护城河在于鉴定信任体系,但需应对社交媒体时代的信任维护成本上升 [15][19] - 鉴定体系本质是风险成本控制游戏,通过专业形象塑造降低用户复检意愿 [18][19] 运营数据 - 2023年创始人以1.58亿元购置上海豪宅,同期公司裁员5%约500人 [1] - 非公开财务数据显示多项业务指标曾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 [1] - 平台现存争议包括鉴定结果不一致等问题,但客服响应体系较为完善 [17][19]
宏观|我国对美出口贸易的省市维度观察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28 08:14
我国对美出口贸易的省际特征 - 我国对美出口呈现东部集中、区域分化和产业集群支撑三重特征,东部沿海省份如广东(25.1%)、浙江(16.6%)贡献显著,前五大省份合计占比72.3%,前八大省份占比84.9% [3] - 中西部省份如山西(27.9%)、河南(22.1%)、四川(19.7%)对美出口依赖度偏高,主要受益于电子代工、资源型产品出口及产业转移 [9] - 已形成地域特色产业集群,如深圳电子、佛山家电、义乌小商品等,展现出专业化分工优势 [10][12] 出口商品结构特征 - 机电设备、纺织鞋服和家具类为全国核心出口品类,山西、重庆等省份以机电设备为主导(山西机电设备占比25.1%),青海、江西以纺织鞋服为主,西藏、新疆以家具类为主 [13] - 沿海省份出口结构多元(如广东、浙江多品类均衡),中西部省份行业集中度高,部分省份单一品类依赖明显 [15] - 大部分省份对美出口依赖度低于5%,整体敏感性温和,但山西机电设备依赖度达25.1%,西藏家具类依赖度9.2% [15][17] 应对关税冲击的措施 - 国家层面通过金融支持(再贷款、财政贴息)、标准互认、产业升级等政策缓解冲击,2025年4月政治局会议强调技术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18] - 地方政府推动出口转内销,如广东、江苏搭建内销平台,上海、东莞加速开拓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 [18][19] - 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出台专项政策,包括市场开拓、产业链本土化、消费提振等,东莞计划2027年"一带一路"市场出口占比超30% [19] 宏观经济与政策动态 - 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强化底线思维",应对下行风险,财政政策或加速专项债发行,货币政策可能降准降息 [22] - 下周重点关注美国一季度GDP、非农就业数据及中国PMI数据,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存 [22]
实探 | “我们没有自乱阵脚!”关税重压下,大湾区中小外贸企业迎难而上
券商中国· 2025-04-14 10:48
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政府将对中国关税提高至125%,随后豁免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的关税[2] - 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从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但美企在华投资逆势创1.27万亿美元新高[4] - 美国市场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有需求,客户愿意承担高额关税维持原价采购[4] 中国产业链的韧性与应对策略 - 企业未因关税政策自乱阵脚,而是冷静评估市场空间和应对措施[3][4] - 中国企业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比土耳其、墨西哥具有效率和工匠精神优势[5] - 行业认为美国制造业回流面临高成本和资源禀赋限制,关税政策难以改变国际分工格局[5][6] 企业全球化布局调整 - 多家公司计划拓展欧洲、中亚、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研究当地消费特征以开拓客群[8][12] - 部分服装及鞋帽企业已在泰国、菲律宾建厂,并加强加拿大、德国等国的销售团队[9] - 物流企业加速欧洲航线布局,配合客户需求转移,全球30多家分公司提供基础服务支持[10][11] 具体企业案例 - 佛爱娃工艺品公司产品出口60多国,美国客户主动承担关税显示对中国产品的信心[4] - 乐能创新技术公司通过涨价、转口贸易和供应链转移应对关税,海外库存可支撑5-6个月[11] - 东莞市工贸发展促进会30多家企业计划8月组团开拓澳大利亚市场[12] 行业整体态度 - 外贸企业采取"亮剑精神",通过多元化布局和供应链调整应对挑战[13] - 中国产业链展现出兼具韧性和弹性的特点,积极开拓非美市场以抵消关税影响[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