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理财产品

搜索文档
中银理财:因非标债权投资管理不到位等被罚1290万,黄党贵2月就任董事长
搜狐财经· 2025-07-02 16:54
行政处罚与整改情况 - 中银理财因非标债权投资管理不到位、理财产品投资集中度和流动性不符合监管要求、信息登记管理不到位等违法违规行为被金融监管总局罚款1290万元 [1][2] - 公司已严格按照监管要求于2024年6月完成全部整改,目前理财产品运作有序、业绩稳健,承诺将持续强化合规管理和风险管控 [2] - 2024年6月公司曾因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及非标资产期限错配问题被罚款250万元 [3] 公司财务与业务数据 - 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193.60亿元,净资产188.53亿元,产品管理规模1.88万亿元,全年营业收入29.58亿元,净利润19.63亿元 [3] - 在国有银行理财子公司中,中银理财产品管理规模排名第三(农银理财1.97万亿元、工银理财1.96万亿元),但净利润位列第一 [3][4] - 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为中国银行全资子公司,业务涵盖公募/私募理财产品发行及理财顾问咨询等 [3] 高管变动情况 - 2024年6月原董事长刘东海因年龄原因离职,2025年2月黄党贵接任董事长,其曾任中国银行总行全球市场部总经理 [5][8] - 2025年3月执行董事兼总裁宋福宁因工作调动辞职,同期新增非执行董事王泽宇和首席台周岩 [5][7] - 2024年公司监事会及董事会成员发生多轮调整,涉及监事长刘婷、独立董事姜付秀等 [7]
又见千万罚单!
中国基金报· 2025-06-28 10:41
金融监管处罚 - 中国进出口银行因部分种类贷款和政策性业务存在超授信发放、贷款需求测算不准确、贷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被罚款1810万元 [2] - 中银理财因非标债权投资管理不到位,理财产品投资集中度、流动性不符合监管要求,信息登记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被罚款1290万元 [3] - 审计署报告指出中国进出口银行存在违规掩盖处置不良资产、违规放贷揽储等问题 [3] 公司回应与整改 - 中国进出口银行表示处罚涉及的问题已按照监管要求制定整改方案并按进度推进落实整改措施 [2] - 中银理财称相关处罚问题已严格按照监管要求于2024年6月全部整改完毕,目前理财产品运作有序 [3] - 中国进出口银行表示将聚焦主责主业,坚守政策性金融职能定位,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发展 [2] 公司背景与经营数据 - 中国进出口银行是由国家出资设立、直属国务院领导的国有政策性银行 [2] - 中银理财是中国银行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公募理财产品发行、私募理财产品发行等资产管理业务 [3] - 2024年末中银理财注册资本100亿元,资产总额193.6亿元,净资产188.53亿元,全年净利润19.63亿元 [4] - 截至2024年末中银理财产品管理规模达1.88万亿元 [5]
持续倒挂!长期限产品“定价”跌破2.5%丨机警理财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7 18:54
市场回顾 - 债市维持窄幅震荡,资金面整体均衡偏松,6月13日DR007加权均价为1.50%,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至1.64% [2] - A股主要指数收跌,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沪深300指数周跌幅分别为0.25%、0.6%和0.25%,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农林牧渔板块周涨幅居前 [2] 破净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15日,理财公司共有24,038只存续公募理财产品,其中136只累计净值低于1,银行理财综合破净率为0.57% [3] - 权益类、混合类理财破净率分别为51.28%和6.51%,固定收益类公募理财破净率为0.15%,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破净率为0 [3] - 2~3年期限和6~12个月期限固定收益类产品破净率稍高,分别为0.35%和0.2% [3] 新发情况 - 32家理财公司上周合计发行447只理财产品,股份行理财公司发行数量居前,信银理财、兴银理财、华夏理财分别发行34只、32只和31只 [4] - 新发产品以R2(中低风险)、封闭式净值型、固收类公募型为主,混合类产品发行10只占比2.2%,权益类无新发,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新发2只 [4] - 6个月以内短期限产品定价抬升,1~3个月期限产品提高0.31个百分点,3年以上期限产品定价跌破2.5%至2.35% [4] - 青银理财发行微含权系列产品,投资周期384天,A、B、C份额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2.5%~3.5%、2.6%~3.6%、2.6%~3.6% [4] 产品策略 - 青银理财微含权系列将权益资产配比细分为5%以内低配、10%以内中配、15%以内标配、20%以内高配 [5] -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含权比例普遍在1%~3%,若超过10%则难以保证正收益 [5] 收益情况 - 上周所有类别人民币公募理财录得正收益,固定收益类、混合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近一周平均净值增长率分别为0.0772%、0.2038%、0.8588%、0.942% [6] - 3年以上期限固定收益类产品周收益率最高为0.135%,1个月以内最低为0.0601% [7] - 现金类理财人民币、美元、澳元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为1.421%、3.936%和3.01% [7] - 上周0.63%的人民币公募理财产品收益为负,权益类负收益比例最高达16.22% [7] 行业热点 - 截至2025年5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达31.5万亿元,较4月末增加0.19万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1.58万亿元 [8] - 固收类产品成为理财规模反弹的核心资产 [8]
《银行保险机构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银行理财行业的影响
五矿证券· 2025-05-29 17:15
政策概述 - 2025年5月2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银行保险机构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1] - 《办法》统一明确三类产品信息披露原则等,兼顾差异,规范各环节披露要求,保障投资者权益[2][6] 对银行理财行业影响 - 大幅提升公募理财产品信息披露要求,规范和提升其披露质量[3][7] - 信息披露渠道需升级改造,信息科技成本上升,或增加认可的披露平台[8] - 引导使用市场指数作业绩比较基准,增加营销难度,但利于脱离“刚兑”印象,扩展投资能力[3][9][10] - 禁止利用过往业绩误导营销,引导营销转向投资者导向模式[3][10] 风险提示 - 正式稿与征求意见稿内容可能不同[5][12] - 业绩比较基准指数化进展可能不如预期[5][12] 长期影响 - 短期内加大行业信息科技和人力成本投入压力,长期利于行业发展[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