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贷

搜索文档
抢抓政策红利 武汉首提建设全国科技金融中心
证券时报网· 2025-06-20 22:57
武汉市科技金融中心建设规划 - 武汉市政府印发《武汉市推动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科技金融中心行动方案(2025-2027年)》,首次提出建设全国科技金融中心的发展目标 [1] - 到2027年计划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50家以上,股权投资基金规模突破3000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培育"金种子""银种子"企业500家以上 [1] - 将实施耐心资本培育、科技信贷提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风险补偿分担、科技金融生态优化"五大行动" [1] 耐心资本培育行动 - 2024年整合设立武汉基金和江城基金两只政府产业基金,累计参与设立母、子基金111只,直投项目32个,累计出资204.41亿元,带动社会资本实缴投资规模834.75亿元 [2] - 政府投资基金及国资母基金放大超4倍 [2] - 武汉被纳入AIC股权直投全国18个试点城市之一,将吸引保险资金参与AIC股权投资试点 [2] 科技信贷提质行动 - 推动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立单独的融资授信和风控制度 [3] - 鼓励对单笔1000万元以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通过内部评估或银企协商确定价值 [3] - 创新"共赢贷"产品和"贷款+认股权证"业务,由汉口银行、武汉农商行推动落地 [3]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 支持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控股型并购贷款占交易额比例最高可达80%,贷款期限最长10年 [3] - 5月7日以来武汉已有12家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72亿元 [4] - 将筛选有发债意愿的股权投资机构、科创企业和金融机构,扩大发债主体储备库 [4] 风险补偿分担措施 - 高水平建设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 [4] - 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单户在保余额上限由1000万元提升至3000万元 [4]
武汉首提建设全国科技金融中心:3000亿耐心资本引领,多项创新举措首试首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17:33
武汉市推动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武汉市印发《武汉市推动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全国科技金融中心行动方案(2025-2027年)》,首次提出建设全国科技金融中心的发展目标 [1] - 方案部署实施耐心资本培育、科技信贷提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风险补偿分担、科技金融生态优化"五大行动" [2] - 目标到2027年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50家以上,股权投资基金规模突破3000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培育"金种子""银种子"企业500家以上 [2] 耐心资本培育行动 - 武汉整合设立武汉基金和江城基金两只政府产业基金,累计参与设立母、子基金111支,直投项目32个,累计出资204.41亿元,带动社会资本实缴投资规模834.75亿元 [4] - 提高政府投资基金出资比例,在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等创业投资类基金中出资比例可达50%以上 [4] - 延长创业投资基金存续期限,最长可达15年 [4] - 用好AIC股权直投试点政策,吸引保险资金参与AIC股权投资 [5] - 推广"拨转股"模式,支持政府投资基金与科研平台合作设立概念验证基金、中试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5] 科技信贷提质行动 - 推动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立单独的融资授信和风控制度 [7] - 鼓励金融机构拓展科技型企业首贷、信用贷,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无还本续贷模式 [7] - 推广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模式,最高额度1000万元,政府按比例风险补偿 [7] - 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累计放款365.63亿元,服务企业4287家 [9] - 创新"共赢贷"产品,探索"贷款+认股权证"业务 [9]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行动 - 对"金种子""银种子"企业分层培育、动态调整,支持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型企业上市 [10] - 2024年武汉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8家,包括四个新兴产业的"全国第一股" [11] - 支持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控股型并购贷款比例最高可达80%,期限最长10年 [12] - 用好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推动发行各类科技创新债券 [12] - 武汉市已有12家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72亿元,储备110余家意向发债企业 [13] 数字化金融服务基础设施 - "汉融通"企业融资对接服务平台累计入驻市场主体38万户,促成融资约4300亿元 [9] - 完善"汉融通"综合金融服务功能,推出10款以上融资产品 [9]
识得“硬技术” 兑现“含金量” 金融协力擎起湖北科技创新高地
金融时报· 2025-06-03 10:05
湖北经济与科技创新 - 2024年湖北地区经济总量首次突破6万亿元 [1]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湖北并强调科技创新 指出要"主动融入全国创新链 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1] - 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推动科技金融改革创新 构建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相适应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1] 科技金融创新实践 - 湖北省金融机构推出纯信用科技金融专属贷款 积分卡审批模式 "共赢贷"等创新产品 [2] - 截至3月末 湖北省金融机构向相关企业和项目发放贷款505亿元 前四批再贷款审核通过金额15045亿元 均居全国前列 [5][6] - 创新积分信用贷已累计发放513亿元 实现贷款全流程线上办理 [8] 光至科技案例 - 光至科技2018年成立 2024年实现近3亿元营收 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 - 2023年初获得中国银行1000万元纯信用流动资金贷款 年末获得超3000万元授信 [4] - 2023年和2024年营收先后突破1亿元 2亿元 正在建设总投资249亿元的研发生产基地 [4] - 已完成B轮融资约1亿元 老股东达晨创投继续加码 亿宸资本和光谷产投新入局 [6] - 目标登陆科创板或创业板 国泰海通证券已进场辅导 [6] 中科牛津案例 - 我国唯一自主研制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整机的企业 已有清华 中科院等200余家国内用户 [7] - 通过中信银行积分卡审批模式获得1000万元纯信用贷款 该模式打破传统授信逻辑 对科技属性指标给予更高权重 [7][8] 共赢贷模式 - "共赢贷"采取"当期优惠贷款+远期权益共赢"模式 实现银行增收与企业增长 [10] - 兴业银行在武汉 黄石发放"共赢贷" 其中黄石首笔利率280% 金额1亿元 将贷款期限延长至3年以匹配研发周期 [10] - 企业承诺授予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优先权 让渡不低于1000万元授信额度 [10] 科技金融发展成效 - 截至2025年3月末 湖北省重点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监测数同比增长267% 远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11]
助力科技强省建设,江苏科技金融跑出“加速度”
南京日报· 2025-05-09 08:03
科技金融政策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 [1] - 截至2024年3月末 江苏省金融机构向名单内企业(项目)发放贷款738.51亿元 推进速度全国领先 [1] - 人行江苏省分行联合省科技厅创设"苏创融"政银产品 通过再贷款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 截至2024年3月末已为6.8万户企业提供贷款3247亿元 [2] 创新金融产品 - "苏创积分贷"政银产品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量化评价 已发放贷款2092亿元 [2] - 江苏银行构建"科创融"全周期产品服务矩阵 包括"成果转化贷""融合贷""科创e贷""共赢贷"等创新产品 [3] - 江苏银行科技贷款余额超2600亿元 近3年实现翻番 [3] 金融机构支持力度 - 人行江苏省分行指导辖内金融机构做好融资对接 推动科技创新再贷款落地 [1] - 商业银行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中扮演关键角色 [3] - 江苏银行深入研究科技企业特征 推出差异化金融产品满足不同阶段企业需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