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激光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投融资动态】艾普阳激光B轮融资,投资方为青松基金
搜狐财经· 2025-11-13 19:35
公司融资动态 - 深圳艾普阳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于2025年11月9日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青松基金,具体融资金额未披露[1][2] - 公司于2025年7月8日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梅花创投,金额未披露[2] - 公司于2025年3月20日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同创伟业,金额未披露[2] - 公司于2024年12月30日完成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湖南财鑫集团,金额未披露[2] - 公司于2024年10月21日完成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同创伟业,融资金额为数千万元人民币[2] 公司技术与业务 - 公司立足于科技前沿,致力于激光技术的研发与创新[2] - 公司在工艺研发、光学设计、机构设计、软件设计、电气控制等方面具有深厚技术积累和丰富经验[2] - 公司在前沿激光工艺装备的研制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已获得行业龙头客户的高度认可[2]
全球首款2nm手机渲染图出炉;宇树科技机器人手指专利获授权:握持面连续无断裂带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11-12 11:08
三星Galaxy S26系列与2nm芯片技术 - 三星决定重启S26+型号以应对S25 Galaxy Edge和iPhone Air销量不及预期的市场状况[2] - 新机Galaxy S26+维持极简外观设计 机身尺寸为158.4 x 75.7 x 7.35mm并内置4900mAh电池[2] - 该系列将全球首发Exynos 2600芯片 成为首款采用2nm工艺的手机芯片 标志手机行业进入2nm时代[2] 新型激光器技术突破 - 德国科研团队研制出紧凑型短脉冲激光器 能量转换效率高达80% 远超当前同类产品水平[2] - 该技术突破为开发便携且经济的激光设备开辟新途径[2] - 新型激光器有望广泛应用于医学 分析技术与量子科学等领域 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2] 宇树科技机器人技术创新 - 宇树科技获得"机器人手指 机器手和人形机器人"专利授权 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2] - 专利采用手指连杆单元和传动单元设计 握持面连续无断裂带 避免握持过程中过大缝隙卡住物体[2] - 该技术通过连杆机构驱动手指连杆单元抓取物体 转动轴均设于靠近握持面一侧[2] 人造太阳项目进展 - 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人造太阳"ITER朗缪尔探针系统通过关键设计评审[2] - 评审内容包括探针体 电源系统 仪控设备等核心技术与工艺[2] - 该进展为ITER计划关键诊断系统后续制造和整体交付奠定基础[2]
nLIGHT(LASR)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1-07 07: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总收入为6670万美元,同比增长19%,环比增长8% [11] - 产品毛利率创纪录达到41%,去年同期为29%,上季度为38.5% [4][13] - 调整后EBITDA为710万美元,远超去年同期约100万美元的亏损,上季度为560万美元 [4][17] - GAAP净亏损为690万美元,每股亏损0.14美元,去年同期净亏损1030万美元,每股亏损0.21美元 [16] - 非GAAP净利润为430万美元,每股收益0.08美元,去年同期为非GAAP净亏损370万美元 [16] - 季度末现金及等价物等总额为1.16亿美元,运营现金流为正520万美元 [17] - 第四季度收入指引为7200万至7800万美元,中点7500万美元包括约5500万美元产品收入和2000万美元开发收入 [17] - 第四季度整体毛利率指引为27%-32%,产品毛利率指引为34%-39%,开发毛利率指引约为8% [18] - 第四季度调整后EBITDA指引为600万至1100万美元 [18]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航空航天与防务收入创纪录达4560万美元,同比增长50%,环比增长12% [11] - 防务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70%,环比增长32% [4][11] - 开发收入为1910万美元,同比增长28%,环比下降8%,主要因部分小型项目在上季度完成 [11][12] - 商业市场收入为2120万美元,同比下降18%,但环比略有增长,略超预期 [10][12] - 微加工市场收入为1160万美元,符合预期,工业市场收入为960万美元,略超预期 [12] - 商业市场需求整体稳定,但预计2026年将继续下降 [48]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定向能和激光传感市场表现均超预期 [5] - 定向能市场方面,公司在HELSI-2项目上取得进展,该项目价值1.71亿美元,旨在开发1兆瓦高能激光器,预计2026年完成 [5] - 陆军DEM SHORAD短程防空项目工作接近完成,将交付50千瓦高能激光器和波束指向器 [6] - 国际定向能市场取得进展,上季度开始向新国际客户发货,全球机会管道不断增长 [8] - 激光传感市场表现良好,产品包括导弹制导、近程探测、测距和对抗措施,已融入多个重要长期防务项目 [9] - 第三季度签署了一份新的5000万美元合同,用于现有长期导弹项目,该项目采用了公司的激光传感产品 [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在定向能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拥有垂直整合和行业领先的高功率激光技术,技术栈覆盖从芯片到组件再到完整激光系统和波束指向器 [5] - 所有产品均在美国设计和制造,使其成为美国政府、其他主要承包商和外国盟友最全面的供应商之一 [5] - 公司正在将最新一代放大器产品过渡到高级生产阶段,利用经验丰富的制造团队并实施质量控制流程 [6] - 公司对国际定向能市场机会持乐观态度,盟国正在加速定向能项目以应对成本效益高的反无人机系统和其他威胁 [8] - 公司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将根据总统的"金穹"行政命令授予新合同,该命令特别强调非动能导弹防御能力的发展 [7][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第三季度执行情况稳健,收入处于指引区间高端,毛利率和调整后EBITDA均超预期 [4] - 美国定向能项目兴趣依然浓厚,特别是在反无人机应用方面 [7] - 公司预计第四季度A&D收入将继续环比增长,2025年全年A&D收入增长将超过此前至少同比增长40%的预期 [18] - 作为垂直整合制造企业,毛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量和固定制造成本的吸收 [18] - 商业市场整体需求情况与之前几个季度相比没有显著变化 [12] - 公司对微加工市场的稳定性感到满意,并对其先进制造产品的增长感到鼓舞 [10] 其他重要信息 - 第三季度GAAP运营费用为2810万美元,包括与先前宣布的绩效股票相关的更高股权激励费用以及约170万美元的重组费用 [14][15] - 非GAAP运营费用为1750万美元,公司预计第四季度非GAAP运营费用将保持在1800万美元左右 [15][16] - 重组费用与公司进一步减少在中国以及切割和焊接业务的活动有关 [15] - 公司预计第四季度开发毛利率将保持在8%左右 [13][18]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HELSI-2项目的时间表是否有变化 [20] - HELSI-2项目按计划进行,预计2026年完成 [21] 问题: 第四季度产品收入指引增长但毛利率下降的原因 [22] - 毛利率波动主要由于收入规模较小,Q4指引中约150-200个基点与运费和关税有关,其余为各终端市场内部的产品组合变化 [23][24][25] 问题: HELSI-2合同对利润的影响以及后续业务能否弥补收入缺口 [31] - HELSI-2合同不是线性确认的成本加成合同,放大器等高利润产品推动毛利率扩张,预计2026年下半年HELSI-2收入减少将由定向能和激光传感领域的其他项目弥补 [32][33] 问题: DEM SHORAD项目结束对开发收入的影响及其作为领先指标的意义 [34] - DEM SHORAD项目已接近尾声,对当前季度和未来收入贡献不大,开发收入包括HELSI-2等项目,是未来项目机会的良好指标,但不能直接等同于长期防务产品收入 [35][36] 问题: 新订单时间表以弥补HELSI-2收入减少 [42] - 基于当前工作,2026年的收入缺口已被填补,新项目订单时间和执行速度将决定2026年的增长幅度 [43] 问题: 激光传感合同是否为延续业务 [44] - 新签署的5000万美元激光传感合同是公司已支持十多年的现有长期导弹项目的延续 [45] 问题: 微加工业务稳定的原因及未来展望 [48] - 微加工业务稳定难以归因于单一因素,该业务具有季节性,预计合理收入范围为800万至1200万美元,中国微加工业务持续下滑 [48][49] 问题: 放大器过渡完成后的财务影响 [53] - 放大器过渡是针对特定项目的持续过程,放大器业务预计将继续增长,随着制造能力成熟,未来将看到收入增长和毛利率扩张 [54][55] 问题: 中国业务重组的原因 [56] - 重组费用是为了根据市场预期调整业务规模,切割和焊接业务预计将继续下滑 [56] 问题: 反无人机技术领域的机遇 [57] - 反无人机是定向能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但仍处于早期阶段 [57][58][59] 问题: 弥补HELSI-2收入减少的项目是否已预订 [63][64] - 弥补2026年HELSI-2收入减少的项目包括已预订的定向能和激光传感项目,以及高概率中标的新项目 [65][69] 问题: 两个保密激光传感项目的进展 [66] - 两个保密激光传感项目均在进展中,时间表细节敏感,但支持公司整体业务展望 [67] 问题: 定向能领域的管道机会和产能 [76] - 定向能领域国内外机会丰富,需求旺盛,公司看到美国项目持续进展以及国际示范成功带来的机遇 [76][77] 问题: 地缘政治事件是否加速技术采纳 [78] - 全球范围内存在加速实施定向能技术的紧迫性,预计美国将推行采购改革以更快部署系统 [78] 问题: 开发收入涉及的客户数量 [86] - 公司目前大约同时进行十几个开发项目,规模和时间阶段各不相同 [86] 问题: 激光传感业务势头是否增强 [87][88] - 激光传感业务势头确实增强,该技术对增强雷达等系统至关重要,是五角大楼认定的关键技术之一,公司处于有利地位 [88] 问题: A&D产品收入大幅增长的原因 [92] - A&D产品收入增长来自销售给HELSI-2项目的放大器以及激光传感产品,预计A&D产品收入将继续增长 [94]
光韵达:子公司海富光子此前参与了量子激光雷达的科技研发项目,主要负责其中的激光器部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3 21:51
公司业务澄清 - 公司子公司海富光子曾参与量子激光雷达的科技研发项目 [2] - 海富光子在上述项目中主要负责激光器部分 [2] - 公司本身没有量子技术 也没有相关的量子技术产品 [2] 技术应用背景 - 投资者询问公司量子激光雷达的最有价值应用场景及营销推广情况 [2]
超越北京上海,深圳登顶“专精特新第一城”
36氪· 2025-10-31 10:48
深圳“专精特新”企业现状 - 深圳拥有133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越北京(1210家)和上海(1032家),位居全国城市之首 [2] - 全国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示,深圳以347家企业入选新增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 [2] - 截至2025年5月,深圳已拥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1万家 [15] 深圳创新环境的历史演变 - 1987年深圳颁发“18号文件”,鼓励科技人员创办民营科技企业并明确产权,政策推出第一年催生70多家民营科技企业,其中包括华为 [5][8][9] - 2000年深圳最早喊出“建设自主创新城市”,着重支持龙头科技企业研发经费,比全国多数城市领先十多年 [10][11] - 2018年工信部启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深圳在该赛道投入巨大 [12][13][15] 市场驱动型创新模式 - 深圳企业创新更多源于市场需求驱动,创新发生在生产一线和市场一线 [16][17] - 2024年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密度居全国第一 [18] - 深圳“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7.63%,年均研发经费为3339.19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1] 代表性“小巨人”企业案例 - 汇川技术为小米汽车提供发动机,其电机是小米在纽北赛道刷新纪录的核心动力 [19] - 杰普特MOPA脉冲光纤激光器出货量超过美国和英国同行,销量跃居全球第一,占国内市场份额超过70% [21] - 光越科技2008年建立国内第一条高功率光隔离器生产线,2021年研制万瓦级传能光缆系列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产品参与“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和天宫空间站项目 [21] 政府支持政策与措施 - 深圳政府开放应用场景,将整座城市当作试验场,如2018年率先在人才公园开辟无人机测试空域 [24][25][27] - 通过深创投、深投控等四大股权投资平台以“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角色支持创新企业,深创投投资的企业中初创期占比26%,成长期占比57% [31][32] - 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资金采取“免申即享”方式拨付 [35] 创新生态系统成效 - 深圳湾科技园区聚集191家南山区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接近全区20% [33] - 深圳湾科技生态园聚集100多家AI初创企业,形成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大模型AI生态社区 [35] - 深圳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90%,贡献全市70%以上授权发明专利,培育80%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据90%以上研发投入 [37]
光峰科技积极推进AR与水下激光雷达新业务
证券日报网· 2025-10-30 21:13
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公司营收为3.92亿元,前三季度累计营收达13.53亿元 [1]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09.19%,达到1.5亿元 [1] 战略与转型 - 公司持续加码核心器件自主研发投入与技术储备建设,全力推进战略落地与业务转型,当前已进入业务关键转型阶段 [1] - 依托对半导体化合物材料体系、激光光学技术的积累,公司在上游核心器件实现关键性突破,实现底层设计与终端应用的结合 [1]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公司推出分别面向消费级与专业级的可见光水下激光雷达产品,其中远眸D1为业界首款消费级水下蓝光激光雷达 [2] - 远眸D1将消费级水下机器人的有效测距能力提升至10米,标志着行业迈入“10米水下测距时代” [2] 业务拓展与应用 - 公司驱动激光技术在AR眼镜、机器人等新兴场景的智能化运用和定制化新应用,满足终端小体积、低成本、低功耗需求 [1] - 公司持续完善上游核心器件的设计、定制和量产能力,积极拓展国内外核心AR眼镜品牌厂商,与主流客户的光机对接正全力推进AR眼镜业务落地 [1] 市场前景与成长 - 在当前市场趋稳、AR与水下机器人等热点领域兴起的背景下,公司依托上游核心器件突破,稳步推进AR光机与水下激光雷达的产品落地与产业协同 [2] - 随着前瞻布局逐步兑现与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公司有望开启新一轮高质量成长周期 [2]
光峰科技前三季度营收13.53亿元 积极推进AR、水下激光雷达新业务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18:48
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3.92亿元,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收13.53亿元 [1]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09.19%,达到1.5亿元 [1] 战略与技术进展 - 公司持续加码核心器件自主研发投入与技术储备建设,已进入业务关键转型阶段 [1] - 基于对半导体化合物材料体系、激光光学技术的积累,公司在上游核心器件实现关键性突破,驱动激光技术在AR眼镜、机器人等新兴场景的智能化运用 [1] - 公司持续完善上游核心器件的设计、定制和量产能力 [2] AR业务突破 - 公司发布蜻蜓G1、彩虹C1两款旗舰AR光机,并推出业内首创的"LCoS+PVG光波导"一拖二AR眼镜光学方案 [1] - 该方案成功突破多项行业技术瓶颈,有望将AR眼镜终端售价大幅降低至1500到2000元区间,重构行业价格体系并为千万级量产注入动力 [1] - 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外核心AR眼镜品牌厂商,与主流品牌客户的光机对接正在全力推进 [2] 水下激光雷达产品 - 公司推出面向消费级的远眸D1水下蓝光激光雷达,将消费级水下机器人的有效测距能力提升至10米,受到泳池机器人厂商关注 [2] - 公司推出面向专业级海洋经济市场的远眸T1,目标服务海洋地籍测绘、水下考古等高价值场景 [2] - 公司已与主流品牌厂商、头部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可见光水下激光雷达模组对接,进入整机开发期 [2] 行业前景与公司展望 - 在当前AR与水下机器人等热点领域兴起的背景下,公司依托上游核心器件突破,稳步推进产品落地与产业协同 [2] - 随着前瞻布局逐步兑现与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公司有望开启新一轮高质量成长周期 [2]
光峰科技发布2025年三季报,积极推进AR、水下激光雷达新业务
智通财经· 2025-10-30 18:29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为3.92亿元,前三季度累计营收为13.53亿元 [1]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09.19%,达到1.5亿元 [1] 战略与技术进展 - 公司持续加码核心器件自主研发投入与技术储备建设,已进入业务关键转型阶段 [1] - 基于对半导体化合物材料体系、激光光学技术的积累,公司在上游核心器件实现关键性突破,实现底层设计和终端应用的结合 [1] - 突破驱动激光技术在AR眼镜、机器人等新兴场景的智能化运用和定制化新应用 [1] AR业务突破 - 公司发布蜻蜓G1、彩虹C1两款旗舰AR光机,并推出业内首创的"LCoS+PVG光波导"一拖二AR眼镜光学方案 [1] - 该方案成功突破多项行业技术瓶颈,有望将AR眼镜的终端售价大幅降低至1500–2000元区间 [1] - 价格突破将重构当前AR眼镜价格体系,为行业实现千万级量产目标注入动力 [1] - 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外核心AR眼镜品牌厂商,与主流品牌客户的光机对接正在全力推进 [2] 水下激光雷达业务 - 公司推出分别面向消费级与专业级的可见光水下激光雷达产品 [2] - 消费级产品远眸D1将有效测距能力提升至10米,受到泳池机器人厂商积极关注 [2] - 专业级产品远眸T1目标服务海洋地籍测绘、水下考古等高价值场景,正在加速推进行业纵深 [2] - 公司已与主流品牌厂商、头部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模组对接,进入整机开发期 [2] 行业前景与公司展望 - 在当前市场趋稳、AR与水下机器人等热点领域兴起的背景下,公司依托上游核心器件突破稳步推进产品落地与产业协同 [2] - 随着前瞻布局逐步兑现与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公司有望开启新一轮高质量成长周期 [2]
大恒科技:关于转让控股子公司股权进展暨完成股权转让的公告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16 20:08
交易概述 - 公司于2025年9月17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转让控股子公司大恒星图75%股权的议案 [1] - 交易对手方为自然人杨帅帅 [1] - 交易定价为50万元人民币 [1] - 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已收到全部股权转让款并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1] 交易标的评估 - 标的公司为大恒星图(北京)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1] - 评估基准日为2025年7月31日 [1] - 评估机构为北京国枫兴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1] - 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66.27万元人民币 [1] - 转让75%股权对应定价为50万元人民币 [1] 交易影响 - 交易完成后公司不再持有大恒星图股权 [1] - 大恒星图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1]
光峰科技与深圳技术大学签署共建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
智通财经· 2025-10-16 18:03
合作概况 - 光峰科技与深圳技术大学拟签署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共同建立"光峰科技—深圳技术大学联合实验室" [1] - 合作基于平等自愿、优势互补原则,旨在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 [1] - 协议有效期为6年 [1] 合作内容与投入 - 双方将围绕半导体激光前沿领域进行合作研发 [1] - 合作旨在推动公司在上游器件领域的创新及发展 [1] - 有效期内公司预计将向联合实验室提供不超过人民币600万元的经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