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露

搜索文档
为什么烟酒店的C位,摆的都是水?
36氪· 2025-06-10 16:48
水饮行业线下渠道竞争 - 夏季水饮销售进入黄金期 烟酒商超将水饮摆放在货架C位 [2][5] - 头部饮料品牌通过提供免费冰柜等方式争夺商铺优质陈列位置 [8] - 水饮品类价格透明稳定 单瓶利润约1元 备货资金压力较小 [12][13] - 品牌商对临期产品提供及时更换服务 保障终端销售质量 [14] 水饮消费趋势演变 - 消费者从价格敏感转向品质追求 高端饮用水需求增长 [19] - 无糖茶饮成为新宠 东方树叶等品牌从"难喝"变为畅销 [23][31] - 功能饮料、碳酸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等品类经历多次迭代 [21][22] - 日本市场无糖茶饮占比达82.5% 中国处于健康化转型初期 [30][31] 无糖茶饮市场发展 - 小罐茶等原叶茶品牌进入无糖茶饮赛道 寻求商业化突破 [32] - 中国无糖茶饮渗透率仍低 茶企可发挥原料优势做差异化 [32] - 未来3-5年功能型无糖饮、适老化产品、环保包装是确定性赛道 [34] - 避免同质化竞争需综合供应链、消费场景和用户教育能力 [35][36] 水饮行业特性 - 水饮是高频刚需品类 线上化成本高 线下渠道仍是核心 [11] - 行业经过多年竞争 产业链各环节已形成有效循环 [12] - 终端店铺经历电商冲击 水饮品类成为稳定现金流来源 [11][15]
为什么烟酒店的C位,摆的都是水?
36氪· 2025-06-09 19:51
水饮行业线下渠道竞争 - 下沉市场烟酒商超在夏季将水饮作为核心品类 水饮销售成为淡季烟酒生意的替代性收入来源 [1] - 头部饮料品牌通过提供专属冰柜等终端设备争夺商铺C位陈列 业务员积极推动终端备货 [4][5] - 水饮品类具有高频消费、价格透明、利润稳定(单瓶利润约1元)的特点 备货资金压力小于烟酒 [8][9] - 线下渠道仍是水饮销售主要场景 因线上物流成本高昂导致品牌商持续重视终端布局 [7] 消费升级与品类迭代 - 消费者从价格敏感转向品质追求 高端饮用水和无糖茶饮成为新增长点 [10][12] - 品类经历明显代际更替:从含糖茶饮/碳酸饮料(2010年)→植物蛋白饮料→无糖茶饮/气泡水(2023年) [12][13] - 无糖茶饮完成市场认知逆转 东方树叶从"难喝"变为热销单品 消费群体覆盖各年龄段 [13][14] - 日本市场发展路径显示健康化转型趋势 中国无糖茶饮渗透率仍具提升空间 [16][18] 无糖茶饮赛道竞争 - 传统茶企跨界布局无糖茶饮 小罐茶5月推出新品 试图突破原叶茶商业化瓶颈 [19] - 行业呈现双重竞争格局:饮料品牌(元气森林)与传统茶企(小罐茶)共同角逐 [18][19] - 产品差异化成为关键 需突破同质化竞争 涉及供应链、消费场景等多维度较量 [22] - 未来3-5年功能型无糖饮、适老化产品、环保包装被视作确定性发展方向 [22] 行业经营特征 - 品牌商建立成熟渠道管理体系 包括定期巡检、临期产品更换等终端服务 [9] - 水饮价格呈现区域稳定性 产业链各环节利润分配透明化 [9] - 终端零售商通过品类调整应对消费变迁 15年经营周期内持续保留水饮核心地位 [9][14]
“最贵3元一杯的冰水被古茗卖爆”,到底谁在把收费冰水捧成奶茶店性价比单品?
36氪· 2025-05-12 16:09
饮料行业冰产品趋势 - 冰产品成为饮料行业关注焦点 瑞幸因冰量问题引发争议 消费者对冰的需求呈现多样化[1] - 古茗推出1元500ml冰水产品 仅含水和冰两种成分 部分区域售价3元 限定"正常冰"规格[1][3] - 蜜雪冰城2024年推出1元"雪王冰杯" 提供正常冰和少冰两种选择 利用现有门店制冰能力降低成本[6] 瓶装水市场格局变化 - 低价瓶装水逐渐退出市场 伊利"伊刻活泉"和良品铺子"良品活泉"定价3元 可口可乐冰露部分工厂停产[3] - 元气森林"有矿"瓶装水定价4元 试图推动行业竞争 但整体瓶装水价格呈上升趋势[3] - 古茗通过门店网络提供低价冰水 利用现有包材和制冰设备 实现规模化供应[3][6] 消费者创新使用场景 - 消费者将1元冰水与0.8元速溶咖啡组合 自制低价冰美式 或搭配5元Manner浓缩咖啡[4] - 韩国流行棒棒糖冰水 通过不同口味棒棒糖制作风味冰水 形成社交媒体热点[4] - 消费者通过外卖平台叠加优惠券 实现0.75元购买古茗冰水 在社交平台分享购买技巧[8] 企业成本与运营挑战 - 古茗冰水单杯成本约0.7元(含杯子和原料) 叠加人力房租后可能亏损[6] - 蜜雪冰城曾因冰杯订单激增导致门店拒单 部分门店选择下架该产品[6][8] - 行业面临消费者追求低价与企业盈利需求的矛盾 蜜雪冰城案例显示产品可持续性存疑[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