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牛
icon
搜索文档
东鹏特饮,00后捧上神坛
盐财经· 2025-08-22 18:28
作者 | 李含章 简洋洋 编辑 | 江江 视觉 | 顾芗 便利店的饮品柜里,曾经稳居C位的无糖茶饮,正在被功能饮料挤到角落。 公开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功能饮料销售额增长超过即饮茶,成为国内增速最快的饮料大类。另有行业 数据表明,2024年能量饮料市场规模接近1400亿元,约是无糖茶饮规模的2倍。 功能饮料中,以东鹏特饮为代表的能量饮料,在过去十年间,实现了国内人均消费量的快速提升,从 2015年的人均不足1升,一路跃升至2024年的人均2.79升。 嘉世咨询数据显示,2019—2024年,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规模从1119亿元增长至1665亿元,五年增幅近 50%。 "这与之前功能饮料在整个饮料市场占比不高有关。"上海博盖咨询创始合伙人高剑锋告诉盐财经记者。 相比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果汁等传统饮品,功能饮料的市场渗透率相对较低,仍有相当多人从来没 有喝过或主动购买过功能饮料,使得在统计上,较低基数的品类增速会更加明显。 东鹏饮料也乘上了行业东风。国泰君安研报预测,2026年东鹏特饮收入将突破200亿,成为可口可乐、 红牛、农夫山泉后的又一个超级单品。 2014-2024年中国能量饮料市场规模及预测/图源:艾媒咨 ...
1年狂卖1600亿!让年轻人上瘾的饮料凭啥卖爆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0 10:08
功能饮料市场规模与消费群体 - 2024年功能饮料市场规模达1665亿元,已成为千亿级赛道 [1] - Z世代(18-35岁)贡献65%的销售额,成为核心消费群体 [1] - 主流消费场景包括运动(31.21%)、夜间加班(30.12%)和熬夜学习(29.44%) [3] - 超4成消费者每周饮用功能饮料1-2次,显示高频消费特征 [3] 主要品牌产品与市场表现 - 红牛以210.9亿元营收领跑市场,咖啡因含量48mg/100ml [2] - 魔爪咖啡因含量54mg/100ml,参考价格30-40元/罐 [2] - 乐虎牛磺酸含量49mg/100ml,年营收28亿元 [2] - 体质能量含糖量达75.54克/600ml,相当于17块方糖 [1][2] 产品成分与成瘾性机制 - 典型功能饮料含25-30g糖/罐,通过高糖分刺激多巴胺分泌 [3] - 核心提神成分包括咖啡因(50-504mg/罐)和牛磺酸(50-300mg/100ml) [4] - 品牌营销将产品与"高效工作、活力生活"场景绑定,强化社交属性 [3] - 红牛250ml含48mg咖啡因,相当于一杯美式咖啡的咖啡因含量 [4] 健康影响与成分安全阈值 - 健康成人每日咖啡因安全上限为400mg,敏感人群建议≤200mg [4] - 力保健100ml含1020mg牛磺酸,显著高于其他品牌 [4] - 单罐饮料糖分达15-37.62g,远超每日25g建议摄入量 [4] - 过量摄入可能导致头痛、焦虑、失眠及代谢紊乱 [4]
1年狂卖1600亿!让年轻人上瘾的饮料,凭啥卖爆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0 10:07
功能饮料市场规模 - 2024年功能饮料市场规模达1665亿元,成为千亿级赛道[1] - Z世代(18-35岁)贡献了65%的销售额[1] 主要品牌市场表现 - 红牛2024年营收133.04亿元,咖啡因含量32mg/100ml,牛磺酸含量210.9mg/100ml[2] - 魔爪咖啡因含量30-40mg/100ml,牛磺酸含量49mg/100ml,参考价格13元/罐[2] - 体质能量含糖量高达75.54克/600ml,相当于17块方糖[1] 消费场景分析 - 超4成消费者每周饮用1-2次功能饮料[3] - 主要消费场景:运动(31.21%)、夜间加班(30.12%)、熬夜学习(29.44%)[3] 产品成分分析 - 典型功能饮料含咖啡因50-504mg/罐,牛磺酸50-300mg/100ml[4] - 健康成人咖啡因安全上限为400mg/天,孕妇上限200mg/天[4] - 红牛250ml含咖啡因48mg,魔爪330ml含咖啡因1020mg[4] 消费驱动因素 - 品牌营销将功能饮料与"高效工作、活力生活"绑定[3] - 高糖分刺激多巴胺分泌,含咖啡因、牛磺酸等提神成分[3] - 成为Z世代社交新名片,迎合年轻消费群体需求[3]
新晋饮品之王,干翻东方树叶
36氪· 2025-08-06 08:12
能量饮料行业增长与竞争格局 - 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过去5年增速最快,其中能量饮料占比达70% [8][10] - 2024年能量饮料市场规模达1114亿元,约为无糖茶饮的两倍 [11] - 行业已形成百亿级单品矩阵:红牛210亿元、东鹏特饮83.6亿元(半年) [5][7][15] 头部品牌业绩表现 - 东鹏饮料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6.37%至超百亿元,大单品东鹏特饮连续5年增长 [5] - 华彬集团红牛2024年营收重回210亿元,超额完成目标 [7] - 魔爪饮料2024年Q1中国销售额同比增长40.1%(美元计),剔除汇率因素达43.2% [7] 行业发展历程 - 红牛1995年进入中国开创能量饮料品类,长期占据80%市场份额 [19][23] - 2007年东鹏推出PET塑料瓶包装,通过差异化策略(价格仅为红牛一半)打开低线市场 [24][25] - 2015年红牛商标纠纷导致市场格局松动,国产品牌加速抢占份额 [26][27] 市场竞争策略 - 渠道争夺:东鹏2024年渠道推广费达7.8亿元(2018年仅0.6亿元),重点投放冰柜陈列 [31] - 营销创新:魔爪推出多口味高颜值包装,红牛/东鹏赞助电竞/赛车等年轻化赛事 [33][34] - 产品策略:近年转向"堆料"(添加人参/玛咖粉)+性价比(5-6元/升装) [35] 消费场景变迁 - 主要饮用场景从驾驶(23.34%)转向运动(31.21%)/夜间加班(30.12%)/熬夜学习(29.44%) [40] - 职场人加班常态化:38.7%每天加班,37.1%每次加班1-2小时 [40] - 消费群体从蓝领扩展至白领/学生,形成功能依赖和复购习惯 [42][43]
这个软饮赛道,增长最快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05 12:18
行业概览 - 功能饮料是2019-2024年中国软饮类目中增速最快的品类,能量饮料占功能饮料市场约70%份额[9] - 2024年能量饮料市场规模达1114亿元,约为无糖茶市场规模的两倍[9] - 2024年营收破百亿的饮料单品中,红牛和东鹏特饮分别跻身200亿和100亿阵营,与伊利安慕希、康师傅冰红茶等并列[12] 公司表现 - 东鹏饮料2025年上半年营收破百亿,同比增长36.37%,其中大单品"东鹏特饮"上半年销售额达83.6亿元[4] - 华彬集团红牛2024年营收重回210亿元,超额完成目标[6] - 魔爪饮料2024年一季度中国区净销售额按美元计算同比增长40.1%,剔除汇率因素后增长43.2%[6] 竞争格局 - 红牛早期占据超80%市场份额,后因商标争议增长停滞,其他品牌通过差异化策略抢占市场[18] - 东鹏通过聚焦蓝领群体、低价策略(红牛一半价格)及PET塑料瓶包装创新实现崛起[18] - 伊利焕醒源要求渠道陈列紧贴红牛,终端货架排面不少于4个,保持售价一致[20] 渠道策略 - 东鹏2018-2024年渠道推广费从0.6亿元增至7.8亿元,2021年冰柜投放占销售费用43%[21] - 品牌采用"1元换购"活动激励消费者和商家,中国石油推出"好客之力"布局加油站渠道[20][21] 产品与营销 - 魔爪通过多口味(百香果/奇异果/柑橘)、气泡口感及高饱和包装吸引Z世代[21] - 华彬集团推出子品牌"战马",赞助并自办电竞赛事以触达年轻群体[21] - 近年产品创新转向"堆料"(人参/玛咖粉)和性价比(1升装6元、5元/瓶+1元换购)[22] 消费场景变迁 - 能量饮料消费场景TOP3:运动(31.21%)、夜间加班(30.12%)、熬夜学习(29.44%),驾驶场景占比降至23.34%[26] - 职场人加班常态化(38.7%每天加班,37.1%每次1-2小时)推动需求从蓝领向白领/学生群体扩展[26][28]
新晋饮品之王,干翻东方树叶
创业邦· 2025-07-31 18:42
行业概览 - 中国能量饮料市场规模已达1114亿元,约为无糖茶的两倍[7] - 功能饮料是2019-2024年软饮类目中增速最快的品类,能量饮料占功能饮料70%份额[7] - 2024年营收破百亿的饮料单品中,红牛和东鹏特饮分别跻身200亿和100亿阵营[11] 主要品牌表现 - 东鹏饮料2025年上半年营收破百亿同比增长36.37%,大单品东鹏特饮上半年销售额达83.6亿元[3] - 华彬集团红牛2024年营收重回210亿元,超额完成目标[5] - 魔爪饮料2024年一季度中国区净销售额同比增长40.1%(剔除汇率因素后达43.2%)[5] 产品发展历程 - 1995年红牛进入中国开创能量饮料品类,后续涌现中沃体质能量、娃哈哈启力、达利乐虎等模仿者[14] - 2007年东鹏推出PET塑料瓶包装实现差异化,通过价格优势(红牛一半)和防尘设计打开市场[18][20] - 2015年红牛商标纠纷导致增长停滞,为其他品牌创造发展机会[19] 市场竞争策略 渠道争夺 - 伊利焕醒源要求终端陈列紧贴红牛且不少于4个排面[24] - 东鹏2021年43%销售费用用于冰柜投放,渠道推广费从2018年0.6亿增至2024年7.8亿[24] - 中国石油2021年推出"好客之力"抢占加油站渠道[25] 产品创新 - 魔爪通过多口味(百香果/奇异果/柑橘)和高饱和度包装吸引Z世代[26] - 近年创新转向"堆料"(添加人参/玛咖粉)和性价比(1升装6元、5元/瓶+1元换购)[27][28] 消费场景变迁 - 主要饮用场景从驾驶转向运动(31.21%)、夜间加班(30.12%)和熬夜学习(29.44%)[32] - 38.7%职场人每天加班,37.1%每次加班1-2小时,推动"新蓝领"和"白领"成为核心客群[32][34] - 卡车司机数量从2016年3000万锐减至2021年1728万,但更广泛人群形成复购习惯[34]
食品饮料深度研究:破局与重构:中国软饮行业的发展新纪元
华泰证券· 2025-07-24 17: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食品饮料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软饮料行业百亿大单品多诞生于2014年前,此后培育难度骤增,新消费时代有新机遇,企业需把握产业新趋势和机遇[15] - 短期25年行业成本红利有望延续,龙头企业利润波动相对可控,中长期行业增长逻辑转向“结构升级”,兼具产品创新与渠道精耕能力的企业能突围[18][103] 各部分总结 复盘:增量时代百亿单品迭出,存量时代加大单品培育难度 - 中国软饮赛道百亿单品有红牛、东鹏特饮等,多诞生于2014年前行业增量红利期,2014年后行业增速放缓,大单品培育陷入瓶颈[4][16][20] - 2014年前行业处于量增红利释放期,企业依托细分品类开拓和渠道全国化扩张实现增长;2014年后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行业增速放缓,果汁等细分赛道衰退,企业竞争加剧[39] - 产品端和渠道端的同质化导致竞争维度单一,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后百亿大单品培育难度高[41] 剖析:健康化&功能化趋势渐起,新增量市场的出现有望孕育新品 - 日本软饮料发展核心主线是无糖化&功能化,驱动品类轮动周期,中国软饮料行业也呈现类似趋势,新兴细分赛道有增长势能[5][17][53] - 健康化方面,软饮无糖化低糖是全球趋势,国内无糖饮料始于1997年,2018年爆发,疫情后加速发展;功能化方面,底层逻辑是满足特定人群需求,国内泛功能属性饮料涌现,对标日本仍有挖掘空间[5][17][80] 展望:新趋势下如何把握产业新机遇? - 短期25年行业成本红利有望延续,龙头企业利润波动相对可控;中长期行业增长逻辑转向“结构升级”,企业需兼具产品创新与渠道精耕能力[18][103] - 产品端应顺消费新趋势寻找景气细分赛道,挖掘产品力突出、综合实力有支撑的单品,如养生水、气泡水、功能饮料等赛道[6][18][116] - 渠道端大企业依赖终端掌控能力守护基本盘,中小企业需在差异化渠道突破并向全渠道渗透[6][19][133] 投资建议 - 综合产品创新与渠道运营能力,优选行业龙头企业统一企业中国、农夫山泉、康师傅控股[138] - 农夫山泉是稀缺的平台型企业,产品研发与渠道运营能力领先,看好其25年包装水业务重拾份额、无糖茶业务收入延续成长速度[139] - 统一企业中国持续巩固研发创新能力,加速补足渠道短板,看好其产品创新与渠道建设共促收入增长,25年利润率提升[140] - 康师傅控股“通路精耕”渠道优势明显,优化产品研发模式,看好其利润率提升逻辑持续兑现,是现金流稳健的高股息标的[141]
破局与重构:中国软饮行业的发展新纪元
华泰证券· 2025-07-24 12: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食品饮料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软饮料行业正处存量破局关键阶段,新消费趋势推动行业向“功能 + 情感 + 价值”方向发展,兼具产品创新与渠道精耕能力的企业有望突围[1][4] - 2014 年前百亿单品多诞生于增量红利期,此后增速放缓、竞争加剧,大单品培育难度增大,新消费需求延展竞争维度[15][35] - 健康化、功能化趋势为行业带来新增量市场,无糖茶饮、养生水等新兴细分赛道潜力大[16][50] - 短期 25 年行业成本红利延续,龙头企业利润波动可控;中长期行业增长转向结构升级,产品创新和渠道建设是核心竞争力[17][97] 分组1:复盘——增量时代百亿单品迭出,存量时代加大单品培育难度 - 中国软饮赛道空间广阔,现存百亿单品如红牛、东鹏特饮等多诞生于 2014 年前增量红利期,此后增速放缓、竞争加剧,大单品培育困难[2][15] - 2013 年前行业量增红利释放,企业靠品类开拓和渠道扩张增长;2014 年后进入存量竞争,增速放缓,果汁等细分赛道衰退[35] - 产品和渠道维度同质化竞争激烈,新消费时代 Z 世代成消费主力,消费偏好多元,延展行业竞争维度[37][40] 分组2:剖析——健康化&功能化趋势渐起,新增量市场的出现有望孕育新品 - 日本软饮料发展主线是无糖化和功能化,驱动品类轮动;中国健康化、功能化趋势渐起,新兴细分赛道潜力大[16][51] - 全球健康化饮料渗透加速、含糖量降低,国内无糖饮料始于 1997 年,爆发于 2018 年,经历代糖产品创新和纯茶品类升级两阶段[63][75] - 功能化是企业摆脱同质化竞争的手段,可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国内功能性饮料挖掘空间大[78][80] - 国内传统企业推新加速,无糖茶、运动饮料、养生水等新品迭出,推新方向包括降低糖度、提升性价比、规格和口味变化等[81][93] 分组3:展望——新趋势下如何把握产业新机遇 - 短期 25 年行业成本红利延续,龙头企业利润波动可控;瓶装水竞争缓和,农夫山泉重拾份额;无糖茶竞争加剧,东方树叶市占率提升;功能饮料竞争激烈,东鹏表现亮眼[97][100][102] - 长期产品创新和渠道建设是核心,从消费新趋势找景气赛道,再选产品力强的单品;养生水、高浓度果汁、气泡水、碳酸茶、功能饮料等赛道潜力大[104][108][119] - 渠道能力是区隔企业实力的关键,大企业靠终端掌控守护基本盘,中小企业需在差异化渠道突破并向全渠道渗透[130] 分组4:投资建议 - 新趋势下无糖茶饮、养生水等赛道成长性强,推荐农夫山泉、统一企业中国、康师傅控股[5] - 农夫山泉是平台型企业,产品研发和渠道运营领先,看好包装水、无糖茶业务及 NFC 果汁发展[134] - 统一企业中国巩固研发创新,补足渠道短板,成本和费效比改善有望提升利润率[135] - 康师傅控股渠道覆盖深入高效,优化产品研发模式,看好利润率提升和高股息价值[136]
Monster:手撕红牛,20年100倍“怪兽”如何练就?
36氪· 2025-07-24 07:29
公司概况 - Monster Beverage是全球能量饮料市场份额接近40%的第二大品牌,仅次于红牛[3] - 公司前身是濒临破产的软饮公司Hansen Natural,1992年被现任CEO Rodney收购后转型聚焦健康饮品[2] - 业务结构分为三部分:自有能量饮料品牌(营收占比90%+)、收购的战略品牌(5%)和酒精饮料业务(3%)[3] 商业模式 - 采用极致轻资产模式,固定资产占比低于10%,远低于传统饮料巨头30%+的水平[9] - 生产与分销全部外包,专注高附加值环节,资本开支占自由现金流比例低于20%[9] - 资产负债率仅23%,2023年前长期有息负债为零,抗风险能力极强[13] 财务表现 - 毛利率长期接近60%,在软饮行业中仅次于可口可乐和农夫山泉[15] - 2002年切入能量饮料后连续20余年营收正增长,ROE普遍维持在20%以上[18] - 通过持续股票回购使流通股减少10%,被动增厚每股收益[18] 竞争策略 - 产品差异化:16oz大容量+双倍咖啡因+荧光绿爪痕设计,针对18-25岁年轻群体[23][26] - 社群营销:通过Monster Army平台绑定极限运动等亚文化圈层,营销费用占比仅7-9%[34][37][39] - 渠道合作:先后与百威、可口可乐达成分销协议,便利店覆盖率从40%跃升至90%+[41][44] 市场地位 - 2013年美国市占率反超红牛达40%,红牛份额从91%滑落至35%[47] - 借助可口可乐全球网络,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40%[6] - 20年股价涨幅超百倍,年复合收益率25%,远超伯克希尔10%的同期表现[2]
“舌尖上”的链博会:巨头比拼产业链硬实力|聚焦链博会
华夏时报· 2025-07-19 21:19
食品饮料行业展会趋势 - 食品农业类展台通过多维感官体验空间吸引观众,从单纯推销产品转向"体验经济+产业链实力"联动模式[1] - 人形机器人成为展台核心引流工具,青岛啤酒与天丝集团采用宇树机器人进行饮品服务互动,日租金达4000-5000元[2] - 沉浸式体验场景成为标配,君乐宝设计减脂操互动,麦当劳搭建薯条快闪店,百胜中国设置美食料理台[4] 产品创新亮点 - 青岛啤酒展出凌晨下线原浆啤酒及水晶纯生系列,通过智慧冷链锁定鲜活口感,量化17种氨基酸等营养指标[3] - 君乐宝推出羽衣甘蓝果蔬沙拉酸奶,延伸茶饮网红元素至乳制品领域,同步展示简醇酸奶等三大冠军品类[3] 产业链竞争力展示 - 君乐宝展示全产业链整合能力:自种50万亩牧草,建成年产5万枚胚胎实验室,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6] - 伊利构建"从草到奶"全产业链生态圈,宣称中国奶业用20年跨越与发达国家百年差距[7] - 青岛啤酒全球化原料布局覆盖9大麦产区(年采购超80万吨)和7大啤酒花产区,产品出口120国[7][8] 科技与产业融合 - 头部企业采用"全球资源+本土创新"双轨战略,青岛啤酒跨界布局合成生物领域,拓展功能食品与生物医药赛道[8] - 产业链协同创新成为焦点,青岛啤酒提出在原料研发、智能制造等环节深化全球合作[8] 展会平台价值 - 链博会汇聚35%境外参展商(覆盖75国)、65%世界500强企业,吸引100多国专业观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