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价比消费

搜索文档
解构单身经济Vol.1:一人户消费大盘点
凯度消费者指数· 2025-07-31 11:53
人口结构与家庭形态变迁 - 2010-2020年中国平均家庭户人口从3.10人降至2.62人,一人户占比持续攀升,推动"单身经济"成为重要市场变量 [1] 一人户消费行为特征 - 一人户呈现高频购买趋势,食品类、饮料类、家清类和个护类消费频次显著,但五大品类购买均价承压,尤其家清类和个护类更追求平价替代 [4] - 消费行为表现为高频(购买频次同比+6.2%)、少量(单次购买量-0.5%)和理性(购买均价-4.0%) [5] - 更注重产品性价比和场景化消费,兼具功能细分需求与"悦己"体验 [7] 品类消费偏好 - **功能型产品**:功能饮料、即饮咖啡、即饮茶占比高,契合快节奏生活下的即时需求 [10] - **生活型产品**:香氛、漱口水、猫粮消费高于平均水平,反映对生活质感和情感陪伴的重视 [10] 渠道选择与分化 - 线上为主阵地,抖音快速增长,体现"高效种草+快速下单"模式偏好 [12] - 近场渠道(小超市、便利店)稳定增长,满足便捷补缺型消费 [12] - 电商平台侧重品质生活(美妆、保健品、猫粮),社区零售保障必需品,便利店解决即时功能需求,形成互补生态 [14] 代际消费差异 - 29岁以下群体消费更"省",30-44岁体现为"频",45岁以上趋于"稳" [16] - 细分年龄层研究可帮助品牌精准捕捉差异化需求,如独居青年性价比偏好与熟龄群体稳定性需求 [16] 数据与方法论 - 研究基于Worldpanel消费者指数家庭样组数据,覆盖品类与全渠道维度 [6][16] - 2024年新增一人户年龄分层(29岁以下/30-44岁/45岁以上),深化细分市场分析 [16]
户外「三宝」,被集体退坑
36氪· 2025-07-28 07:58
中产消费趋势变化 - 户外运动"三宝"(露营、骑行、滑雪)从热门转向退潮 社交平台关键词从"装备升级"变为"退坑""低价转让" [4][6] - 中产消费偏好快速轮换 从网球/高尔夫转向露营/飞盘/马拉松 再转向骑行/滑雪 周期约1-2年 [6][7][9] - 高端自行车2023年产量同比增长15.1% 但二手市场价格腰斩 崔克等品牌降价幅度达50% [7][15] 滑雪行业现状 - 2023年雪季滑雪门票订单量较2019年增长209% 但雪场初级道拥挤 体验下降 [9] - 国内滑雪品牌销量下滑30%-50% 部分品牌因库存压力暂停业务 [17] - 崇礼雪具店日营业额从几千元降至60元 从业者数量超过消费者 [17][18] - 滑雪教练价格战激烈 日本北海道中文教练日薪从4千人民币降至1.5千人民币 [19] 露营行业困境 - 预计2025年露营市场规模达2900亿元 但2023年已出现倒闭潮 [21][22] - 营地获客成本飙升 直播销售额从50万降至5千-3万 部分套餐价格低于15年前 [22][23] - 行业经营天数受限 武汉地区年有效经营仅100天 收益模型脆弱 [31] 品牌消费更迭 - 中产消费品从lululemon/始祖鸟转向萨洛蒙/昂跑/Hoka [12] - 始祖鸟限定款冲锋衣价格从2万元回落至8500元 lululemon入驻奥莱打5折 [12] - 消费决策转向性价比 滑雪装备更新频率降低 [28][29] 行业转型与反思 - 自行车行业淘汰投机者 专业服务(维修/保养)成为核心竞争力 [31] - 露营行业需持续创新内容 单一业态生命周期仅3-12个月 [32] - 日本废弃雪场警示国内滑雪产业需避免泡沫化投资 [21]
中产“三宝”,集体崩盘
虎嗅APP· 2025-07-27 17:52
行业趋势变化 - "户外三宝"露营、骑行、滑雪从热门转向退潮,社交平台出现大量"退坑""低价转让"内容 [2] - 中产消费偏好快速轮换,从网球/高尔夫转向露营/飞盘/马拉松,再转向骑行/滑雪,现转向冲浪/网球 [4][6] - 2023年千元以上自行车产量同比增长15.1%,高端车型需提前预订,骑行跟拍服务兴起(199-499元/次) [4] 市场数据表现 - 滑雪门票订单量:2023年11月较2019年同期增长209%,2024年元旦冰雪旅游热度环比上涨216% [5] - 自行车企业数量:2023年新增148万家(同比+110.6%),总存量达348.2万家 [10] - 露营市场规模:从2019年不足200亿增长至2025年预计超2900亿 [13] 品牌与价格波动 - 始祖鸟蛇年限定冲锋衣从炒至2万元回落至8500元,Lululemon入驻奥莱并打5-7折 [7] - 崔克等高端自行车降价50%,二手市场价格腰斩 [10] - 滑雪品牌销量下滑30%-50%,部分品牌暂停业务清库存 [11] 供需失衡现象 - 崇礼雪具店日营业额从几千元降至60元,从业者比例超过消费者 [11][12] - 滑雪教练价格内卷:日本北海道华人教练报价从4千元/天降至1.5千元/天 [13] - 露营营地低价竞争:15年前60元/人套餐现降至40元/人,直播销售额从50万跌至5千-3万 [14][15] 消费行为转变 - 中产转向性价比消费,滑雪装备更新需求下降,新款销售遇冷 [19] - 消费者从"堆人设"转向务实,如李里将滑雪装备三折转卖,转向百元级徒步活动 [18][19] 行业经营挑战 - 滑雪场过度建设:日本泡沫期废弃雪场警示国内盲目扩张风险 [13] - 露营有效经营天数仅约100天/年,受天气和季节影响显著 [21] - 文旅行业需持续创新:单一业态生命周期仅3-12个月,需高频更新内容 [22] 从业者生存状态 - 滑雪摄影师因国内内卷转战日本市场 [13] - 露营从业者10年积累"钱比头发少",但坚持行业内核价值 [22] - 自行车行业淘汰投机者,专业服务(维修/保养)成核心竞争力 [21]
中产「三宝」,集体崩盘
36氪· 2025-07-25 16:18
"户外三宝"——露营、骑行、滑雪,曾一度是中产精致生活的象征。前几年,朋友圈里没有一张在草地搭帐篷露营的照片、一辆碳纤维公路车的定妆照, 或是一张滑雪场山顶的打卡照,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中产。 最传统的贵族运动是网球、骑马、高尔夫,后来流行露营、飞盘、马拉松。五年前的疫情,露营成了中产寄托诗与远方的最好平替,不提前两周以上,都 订不到一个露营地。四年前在脱口秀大会上,有演员调侃上海的年轻人人均玩飞盘,飞盘火出圈后,香奈儿还推出了一款价格11000美元的碳纤维飞盘。 两年前在马拉松赛事集中举办的十月,连续两周每周末全国各地都有近20场马拉松开跑,加起来近60万人参与,冲着奖金来参加的非洲人都快不够用了。 再到一年多前,曾经在朋友圈晒精致露营九宫格的人,改发骑行轨迹图。上个月还在飞盘俱乐部打比赛的人,下一月已经预订上了日本粉雪之旅。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2023年中国千元以上中高端自行车产量同比增长15.1%。闪电、崔克等高端车型每个城市只有少量配额,有市无价,得提前预 订,购买难度堪比需要配货的奢侈品。一时间,长安街上夜骑的车队装备堪比环法自行车赛。辛苦定来的车不晒等于白骑,骑行跟拍业务也应运而生,收 费199 ...
广东人最捧场的萨利亚,又偷偷涨价了
创业邦· 2025-07-19 18:20
中国市场扩张战略 - 公司计划7月在武汉设立全资子公司"武汉SAIZERIYA",注册资本30亿日元(约1.47亿元),旨在辐射华中市场[4] - 同步筹备设立"中国萨莉亚餐厅管理公司"作为中国总部,注册资本3亿日元(约1500万元),注册地将设在广东[4] - 已完成武汉萨莉亚餐饮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万美元)和广东省萨莉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700万美元)的工商注册[5] - 任命海外事业本部长长冈伸兼任中国总公司社长,强化本土管理[4][5] 经营数据表现 - 截至2025年5月日本门店1051家,中国门店达481家(截至3月底数据)[8] - 广州分公司管理222家门店,占中国门店总量的46%[8] - 2025财年前三季度集团销售额1883.39亿日元(约90.93亿元),同比增长15.4%,净利润77.84亿日元(约3.76亿元),同比增长50.4%[9] - 亚洲分部(主要为中国市场)贡献630.58亿日元(约30.46亿元)营收,占比超30%,但营业利润同比下降5.4%[9][15] 门店拓展计划 - 2023-2024财年中国净增28家门店,2024-2025财年净增89家,广州分公司分别贡献27家和42家[10] - 加速下沉低线城市,已在肇庆、湛江等地开设首店,计划通过武汉子公司开拓华中空白市场[13] - 提出千店目标,计划在中国市场门店数量达到1000家[15] 供应链与成本控制 - 投资3000万美元(约2.15亿元)在广州建设新工厂,预计2026年1月投产以支持千店计划[13] - 采用自建农场+中央厨房模式,预制菜比例高是其核心成本优势[13] - 2024年7月起部分菜品涨价1-2元,2025年继续上调价格,如牛肝菌烤饭从20元涨至21元[16] 市场定位与消费趋势 - 主打20元价位意面/焗饭、个位数小菜等极致性价比产品[6] - 中国已成为除日本外最重要市场,门店数量占比超30%[8][9] - 平价消费风潮推动扩张机遇,但同时也对盈利能力形成压力[9][15]
摩根士丹利:东盟消费者+医疗保健
摩根· 2025-07-16 08: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亚洲消费市场性价比敏感,Z 世代受网红影响大,单人家庭增多推动新消费增长,本地品牌借电商和社交媒体抢占份额,东南亚快消品市场增长快,电商发展迅速但渗透率低于中韩,贸易紧张和政策不确定使东南亚经济增速放缓[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亚洲市场概况 - 东盟人口约 7 亿,GDP 约 4 万亿美元,是第三大快速增长的大型经济体,2018 - 2022 年亚洲外国直接投资增长超 30%,未来十年增长可能快于过去十年,增长由国内经济、城市化和供应链转移推动[2] 消费者行为 - 亚洲消费者注重性价比,对价格敏感,在食品上消费降级,旅行上支出增加,品牌忠诚度低,Z 世代占亚洲人口近四分之一,通过网红和社交媒体做购买决策[4] 人口结构影响 - 亚洲近 1/3 人口在 25 岁以下,但各国差异大,泰国、新加坡老龄化严重,医疗保健类股票更具投资价值,泰国、菲律宾和新加坡单人家庭预计未来五年上涨近 20%,影响宠物、在线娱乐等消费[5] 本地品牌优势 - 电商和社交媒体使本地品牌能快速适应本地消费者偏好,价格更具吸引力,满足价格和个性化需求,占领市场份额[6] 快速消费品行业 - 印尼、菲律宾和泰国快消品市场规模与印度相当,增长率是印度两倍,亚洲快消品整体增长率约 5%,美容和个人护理人均支出高,乳制品市场有增长空间[7] 杂货零售行业 - 亚洲现代化杂货零售渠道占比约 50%或更低,传统小店仍重要,现代贸易增速快,小型业态占主导,大型超市重要性下降,泰国 7 - 11 市场份额扩张空间大[8][11] 快餐连锁行业 - 快餐连锁行业高增长,人口年轻化和城市化推动企业扩展,本土企业创新提供定制产品,更实惠且符合当地口味[10] 医疗保健行业 - 东盟医疗保健支出占 GDP 比例 4% - 5%,低于西方市场,泰国人均医疗保健支出过去 10 年上升约 7%,需求高于供给,私立医院占 20%,医生数量少,政府支持私立医院发展[12] 医疗旅游 - 医疗旅游是泰国医院增长引擎,治疗费用低于新加坡,政府支持、文化友好等因素推动健康旅游发展[14] 贸易和政策影响 - 贸易紧张和政策不确定性使 2025 年第一季度东南亚多数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出口、工业活动、投资和消费疲软[15] 印尼消费市场 - 印尼经济前景疲弱和关税担忧降低消费者信心,货币贬值影响消费情绪,快消品行业增长 2% - 4%,低于 GDP 增长,关注棕榈油和煤炭价格评估收入趋势[16][17] 泰国经济 - 泰国宏观环境严峻,政治动荡、高利率和中国游客减少使消费者信心下降、购买力受限,农场收入预计下降 3 - 4%,前五个月游客到访量减少 33%[3][18] 菲律宾经济 - 菲律宾 2025 年经济表现较好,第一季度家庭消费增长,通胀缓解,年度通胀率可能是五年最低,食品通胀放缓,海外劳工汇款稳定提升消费能力[19] 东南亚电子商务 - 东南亚电商过去五年发展显著,增速超传统消费品公司,市场规模达 1600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超 30%,今年预计两位数增长,渗透率接近 20%,低于中国和韩国[20][21] 传统消费品公司 - 传统消费品公司积极建设全渠道能力,电商销售增速高于整体业务但近季度放缓,中央零售业电商销售占比最高且积极采用全渠道模式[21] 消费品公司利润率影响因素 - 原材料成本、消费者降级和升级行为、美元兑当地货币汇率、运营成本影响消费品公司利润率[22] 具体公司情况 - CPO 是地区最大杂货零售商,市值约 120 亿美元,在泰国拥有约 15000 家 7 - 11 连锁店,占便利店市场 70%以上[24] - Astro 是印尼最大多元化集团之一,核心业务是汽车和汽车金融,贡献约三分之二利润,四轮车细分市场占 55%,两轮车细分市场占 75%,子公司涉足重型设备领域[24] - Jollibee 是亚洲最大上市快餐连锁店,全球近 10000 家门店,三分之一在菲律宾,国内毛利率提升,目标未来五年净利润提高三倍,国际业务占营收 40%但利润贡献小[27] - Mapie 是印尼最大零售商之一,市值不到 15 亿美元,拥有超 150 个全球知名品牌独家经营权,定位中等收入消费者[28] - BDMS 是泰国最大私营医疗保健网络,经营约 58 家医院,国际患者占总收入 30%,将运营保健中心[29] - bh 医院是东南亚最大且最先进私立医院之一,64%收入来自海外患者,利润率超 35%[30] 印尼汽车行业 - 印尼汽车行业过去 18 个月需求萎缩,电动车兴起引发 Astro 市场份额讨论,2023 - 2024 年纯电动车销量从 1.7%升至 5%,混合动力车占比从 1%增长到约 7%,认为混合动力车引领转型,丰田可维持领导地位[25][26]
贵价雪糕没人买?年轻人连哈根达斯都抛弃了
虎嗅· 2025-07-14 15:39
哈根达斯在华业务现状 - 通用磨坊考虑出售哈根达斯在华门店业务 估值或达数亿美元[1] - 2025财年第三季度哈根达斯在华净销售额1.38亿美元 同比下滑3.2%[3] - 门店数量从2019年557家缩减至263家 降幅达53%[4] 市场定位与品牌形象演变 - 1996年进入中国时定位"超高端冰淇淋" 单球售价25元相当于当时打工族2-3天饭钱[11][15] - 通过勃艮第红装修风格和"爱她就带她去哈根达斯"广告语建立小资形象[7][17] - 郭敬明《小时代》将其描述为"高品质生活方式"象征[17] 业绩下滑核心原因 - 中国消费者转向性价比 叠加优惠后单球价格降至18元仍难挽颓势[26] - 被曝光中美价差问题 同款产品中国售价40元而美国属平价商品[21] - 产品创新不足 坚持传统配方被年轻消费者认为"概念老气"[22][24]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蜜雪冰城等品牌以2元甜筒抢占大众市场[29] - 钟薛高曾推出66元"厄瓜多尔粉钻"冲击高端市场但最终破产[22][28] - 联合利华因冰淇淋业务盈利能力下降宣布剥离该业务[28] 转型尝试 - 2017年推出"微醺"冰淇淋 2021年改造门店形象并更新slogan[25] - 线上渠道通过多件折扣使100克单球价格降至门店价一半[26] - 部分促销活动中单品实际到手价低至10.57元[27] 行业趋势 - 雪糕生产成本通常低于10元 高价产品与基础需求脱节[29] - 消费者回归理性 高温天气下2元雪糕比100元产品更受欢迎[30] - 茅台冰淇淋等高端产品已出现大规模关店现象[28]
大人穿童装背后的新型消费观
搜狐财经· 2025-07-03 23:15
消费趋势 - 成年人穿童装成为中日两国共同现象,反映消费者在服装选择上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 [1][3] - 日本90年代女性选择童装("ちび T")因其更贴合身材且面料舒适,而非缺乏选择 [1] - 中国新中产选择大牌童装因其设计简约、面料优质且能修饰身材,如拉夫劳伦童装Polo衫 [3] 产品优势 - 童装与成人装相比具有显著价格优势,相同品牌和材质下价格可便宜一半 [3] - 高端品牌童装与成人装使用相同材质,如Dior童装毛衣采用同等羊绒,Stella McCartney童装T恤图案相同 [4] - 童装经过更严格的面料检查,穿着更放心,如拉夫劳伦品牌 [3] 市场反馈 - 唯品会平台显示消费者对ELLEkids、拉夫劳伦、Burberry等大牌童装反馈积极,162cm身高穿160码合身 [6] - 消费者评价童装"款式设计简约百搭"、"纯棉质地舒适度拉满",验证成人穿童装趋势 [6] 消费心理 - 消费者打破传统观念束缚,不再认为"成年人必须穿老气服装"或"奢侈品必须买成人款" [8] - 选择童装体现消费者自我认知清晰,追求穿着舒适而非盲目跟随社会规范 [8] - 从日本"ちび T"到中国童装Polo衫,反映消费者理性消费观的延续 [8]
越下沉客单价越低,人均138元的巴奴火锅,上市路“难”在哪?
36氪· 2025-07-03 14:53
餐饮行业资本热潮 - 2025年餐饮行业掀起新一轮资本热潮,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古茗等头部品牌相继登陆资本市场,老乡鸡、遇见小面等新锐品牌递交上市申请,港股成为餐饮企业聚集地 [1] - 巴奴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于6月16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由中金公司、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正式开启港股上市征程 [1] - 火锅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多家品牌业绩增速放缓,巴奴若成功上市或引发火锅赛道新一轮上市潮 [1] 巴奴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巴奴收入分别为14.33亿元、21.12亿元和23.07亿元,三年营收共计超58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7.09亿元,同比增长25.7% [2] - 2022年净亏损520万元,2023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02亿元,2024年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20.8%),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0.55亿元(同比增长57.7%) [2] - 2023年营收增速47.3%,2024年回落至9.3%,与海底捞同陷规模扩张放缓困境 [2] 利润率与客单价 - 2022-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率仅2.9%、6.8%、8.5%,显著低于海底捞同期4.7%、10.8%、14.6%的核心经营利润率 [3] - 2022-2024年顾客人均消费分别为147元、150元、142元,高于海底捞110-120元的客单价,但高客单价未转化为匹配的利润回报 [4][5] 高端化策略与消费趋势冲突 - 巴奴"高端化"策略与"性价比为王"的消费主流趋势冲突,典型案例为2023年"18元5片富硒土豆"事件引发全网热议 [5] - 红杉中国报告显示性价比是消费者首要考虑因素,年轻群体对性价比重视程度更高,品质溢价未能充分转化为市场认可 [6] 运营效率与业务布局对比 - 2024年海底捞日均翻台率4.1次/天,巴奴翻台率近三年徘徊在3.0次/天,2025年第一季度增长至3.7次/天,仍低于海底捞 [7] - 海底捞通过"红石榴计划"多元化拓展业务,覆盖正餐、简餐、快餐全品类,而巴奴超97%收入来自餐厅堂食,衍生业务占比不足3% [8][9] - 海底捞2024年外卖收入增长20.4%至12.54亿元,巴奴因"核心价值在于门店体验"理念长期停滞外卖业务 [10] 下沉市场战略 - 截至2025年6月,巴奴145家直营店中78.6%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2025年第一季度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经营利润率24.5%,高于一线城市20.7% [12] - 计划未来三年新增177家门店,并在河南、陕西等7省建设卫星仓强化下沉市场渗透 [12] - 2025年一季度整体客单价降至138元,一线城市人均消费从183元降至165元,二线城市从150元降至141元,三线及以下城市从126元波动至123元 [14] 上市融资与战略挑战 - 上市募资将用于拓展自营餐厅网络、供应链优化及卫星仓建设,但下沉市场客单价支撑能力与高端下沉战略的匹配度仍是核心挑战 [14]
平安消费精选混合基金经理丁琳:把握精神消费、性价比消费和品牌出海投资主线
全景网· 2025-06-25 16:14
核心观点 - 消费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2025年新消费领域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为投资者带来丰富投资机会 [1] 消费趋势展望 - 精神消费成为重要趋势,潮玩市场是典型代表,中国人均GDP在2019年超过1万美元推动需求从物质转向精神层面 [2] - 性价比消费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兴起,零食量贩折扣业态通过渠道变革提升效率,满足消费者精打细算需求 [2] - 消费品牌出海成为企业重要选择,中国消费品企业凭借国内成就和国际实力加速拓展海外市场 [2] 新消费投资机会 潮玩 - 潮玩具备消费+情感+收藏+社交属性,全球玩具市场规模2023年达7731亿元,中国份额仅占14%但提升空间大 [3] - 中国潮玩企业依托制造能力和IP资源加速出海,东南亚市场表现良好,未来有望拓展欧美市场 [3] 休闲零食 - 零食量贩折扣业态兴起,2024年中国休闲食品饮料零售市场规模达37380亿元,预计2029年达49477亿元 [4] - 新零售业态通过优化供应链和运营模式提供高性价比产品,满足"多快好省"需求 [4] 国货化妆品 - 2024年中国美妆个护市场规模5372亿元,国货品牌通过提升质量和品牌形象在国际市场崛起 [4] - 个护行业国产化趋势明显,外资品牌份额下降,内资品牌通过创新和渠道拓展快速崛起 [4] 黄金珠宝 - 金价上涨推动黄金饰品需求,低克重产品因预算限制更受青睐,古法黄金工艺增添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5] - 行业进入产品驱动阶段,差异化品牌因"悦己"需求增加迎来发展机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