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派
搜索文档
合资集体觉醒,唯独少了本田?
36氪· 2025-11-03 14:23
这个夏天,中国车市所涌现的高强度竞争架势,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大量新车扎堆上市,连带着电动化进程的加快,几乎让整个市场都充斥着十足的火 药味。 这几个月以来,长安马自达乘胜追击,拿出了EZ-60这款有着很强长安味道的新能源SUV。上汽通用同样选择易边再战,赶在国庆假前,用至境L7向市场 展现出自己誓要跟上中国步伐的决心。 细细数来,现存的主流合资品牌已经不多了,但就整个市场现有的格局来说,和大众、丰田、日产等相比,本田几乎缺席所有能和中国品牌互掰手腕的场 合。 上半年,本田将P7/S7带到了中国用户的面前,GT轿车也在紧罗密布地推进量产落地。可就市场给予的反馈,我敢说,本田电动车的市场声量就是整个合 资阵营中最弱的。甚至相较于起亚EV5和现代EO羿欧,本田电车都落不到些许正向反馈。 本田怎么了?怎么会在经过近5年的电动化转尝试后,依旧未能在中国做出一番成绩? 这个问题很尖锐,身在本田体系内的每一个人更是想不通。奈何,现实就是如此,本田要想逆转困境,加快推陈出新的速度只是首要条件。搞清楚什么样 的产品才是真正适合中国用户,或许更显关键。就像,如果单纯以2025年东京移动出行展上的自信去对待中国,万万是要不得的。 ...
广汽本田P7销量遇冷:9月仅卖出196辆 何以破局?
犀牛财经· 2025-10-31 19:54
其次,技术方面,P7的短板也较为明显。其采用的后扭力梁非独立悬架,在同级别多连杆悬架面前显得格格不入;基于安卓平台打造 Honda CONNECT 3.0车机系统,面对国产车型的8155芯片+高阶智驾方案,也显得不那么有吸引力了。此外,为了追求"燃油车驾驶质 感",本田还推出Formula E声浪模拟系统等配置,但这又迎合的是燃油车主的偏好,和主流新能源消费者追求的静谧性背道而驰。种种 原因之下,P7渐渐丧失了竞争力。 广汽本田P7的开局充满戏剧性。4月中旬上市初期,官方宣称"24小时订单破5365辆",但实际情况却与之大相径庭。车主之家数据显示, 其4月仅卖出了437辆,5月更是跌至142辆,6月微增至166辆,7月到9月销量也只在200辆上下徘徊。如此成绩,和同期上市的竞争对手简 直天差地别。 P7失败的原因,离不开产品力与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首先在定价方面,19.99万-24.99万元的区间虽低于姊妹车型东风本田S7的25.99 万-30.99万元,但横向对比竞品还是显得有些缺乏诚意了。丰田bZ3X定价10.98万元,日产N7轿车定价11.99万元,自主品牌如零跑C16、 小鹏G6等更以高性价比形成碾压 ...
广汽本田“换将”求生 “广丰系”高管高洪祥接棒
犀牛财经· 2025-08-12 13:50
管理层变动 - 高洪祥接替李进出任广汽本田董事及执行副总经理 李进调回集团总部 [2] - 高洪祥此前担任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董事及副总经理 此次为广汽本田再度引入"广丰系"高管 [3] 财务与销售表现 - 公司销量从2021年78万辆下滑至2024年47万辆 净利润从2020年124亿元降至2024年18亿元 [2] - 2025年上半年销量约15.5万辆 同比下滑25.63% [2] 产品战略困境 - 飞度车型2019年销售11万辆 2025年上半年国内销量不足3000辆 [2] - 缤智 凌派等车型同样面临销售下滑 [2] - 冠道车型自2016年上市未换代且仅提供纯燃油动力 [2] - 雅阁新一代车型放弃i-MMD油混技术转向插电混动 因产品性能与自主品牌差距较大而收效甚微 [2] 新能源转型挑战 - 日方主导bZ品牌与中方主导铂智品牌均未成为爆款车型 [3] - 从e:N到极湃再到烨品牌 公司未找到电动化转型锚点 [3] - 本田P7纯电SUV上市3个月总销量仅745台 [3] 行业竞争对比 - 广汽丰田2025年7月销量约6.6万辆 同比增长11.7% 超过本田在华两家合资公司销量之和 [3] 发展前景 - 公司合资协议期限至2028年5月13日 剩余不足三年为关键发展期 [3] - 新任管理层需协调中日双方对中国市场步调以实现销量翻身 [3]
确认!高洪祥正式接棒李进,广汽本田再迎“广丰系”高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11:33
管理层变动 - 广汽本田正式宣布高洪祥接替李进担任董事、执行副总经理,任命自8月7日起生效 [1] - 李进为广汽系资深高管,曾历任广汽长丰、广汽菲亚特等合资板块要职,2022年底回归广汽本田担任中方一把手 [1] - 高洪祥此前为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此次换帅是广汽本田再度引入广丰系高管 [1] 经营业绩下滑 - 广汽本田2024年上半年销量仅15.5万辆,同比下滑25.63% [2] - 公司销量从2021年峰值78万辆下滑至2024年47万辆,净利润从2020年124亿元锐减至2024年18亿元 [2] - 广汽丰田7月销量6.6万辆,同比增长11.7%,超过本田在华两家合资公司销量总和 [3] 产品策略问题 - 飞度车型销量从2019年11万辆暴跌至2024年上半年不足3000辆,缤智、凌派等传统热销车型同样表现低迷 [3] - 冠道车型自2016年上市后未换代且仅提供纯燃油动力,雅阁新一代车型放弃i-MMD混动技术转向插混但市场反响不佳 [3] - 广汽丰田坚持主推第五代THS混动系统并强化"混动世家"定位,关键车型引入华为等本土供应商合作 [3] 新能源转型困境 - 广汽本田电动化品牌从e:N到极湃再到"烨"品牌多次调整,尚未找到明确转型路径 [4] - 广汽丰田铂智3X以11万元低价策略实现累计交付超2万辆,而广汽本田缺乏同类爆款电动车型 [4] 管理体系差异 - 广汽丰田中方管理层话语权较大,已建立中国首席工程师体制并规划本土化新能源平台,广汽本田仍由日方主导战略 [6] - 本田中国强调对智驾系统的主导权以确保"很本田",丰田则通过本土化团队传递"很中国"信号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