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与智能化
icon
搜索文档
福田与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签约!要干啥?|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9-11 15:17
战略合作概况 - 北汽福田、青山控股与广新集团于2025年9月8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 - 三方均为中国世界500强企业 合作涵盖技术合作、合资合作、联合采购及协同出海等领域 [3] - 合作旨在通过优势互补拓宽合作领域 拉通产供销研产业体系 [3] 各方核心优势 - 北汽福田作为中国商用车领军企业 拥有全系列产品资源及完整商用车生态体系 [3] - 青山控股为不锈钢及新能源领域世界领先企业 具备完整新能源全产业链 [3] - 广新集团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平台 拥有丰富产业资源及供应链物流一体化服务能力 [3] 战略合作影响 - 加速北汽福田"全面国际化、全面新能源化、全面智能化"战略落地 [4] - 完善青山控股新能源全产业链布局并强化各环节协同效能 [4] - 释放广新集团制造业核心优势 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 [4] 行业动态补充 - 8月重卡影响力榜单显示解放断层领先 陕汽与北奔晋级 [9] - 中通客车8月大客销量涨幅超六成 [9] - 比亚迪全新客车在吐鲁番高温环境下完成性能测试 [9]
调研速递|徐工机械接受219位投资者业绩说明会调研,上半年净利润44.17亿元等要点披露
新浪证券· 2025-09-06 16:0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48亿元 [1] - 净利润44.17亿元 同比增长16.39% [1] - 归母净利润43.6亿元 同比增长16.6%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44.67亿元 同比增长35.57% [1] - 经营性净现金流37.3亿元 同比增长108% [1] - 毛利率22% 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 [1] 行业发展趋势 - 工程机械行业进入深度转型期 [1] - 城市更新改造、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农村公路提升行动等政策项目助推行业复苏 [1] - 新能源与智能化成为行业重要发展方向 [1] - 下半年行业出口预计保持10%以上增长 [1] - 内销市场受政策红利、设备更新周期及新能源智能化三重因素驱动持续回暖 [1] 海外市场布局 - 营销网络覆盖全球190余个国家和地区 [1] - 海外出口收入预计保持较好增长 [1] - 国产品牌海外竞争力提升源于产品品质改善、渠道完善及全球产能规划调整 [1] - 全球基建、绿色能源项目及矿业投入增加刺激挖机出口需求 [1] 战略发展举措 - 实施"一稳一降四调整"策略:稳定价格、降低采购/研发/生产成本、调整产品/产业/市场/客户结构 [1] - 宽体车业务注入后形成露天矿山机械挖装运成套化解决方案 [1] - 矿业机械国内排名第一、全球前五 将持续整合产业板块 [1] - 新能源产品渗透率达18% 新能源销售额居行业上市公司首位 [1] - 开发20余种电动成套化及智能化产品 参与川藏线及雅江水电项目 [1] - 大型国央企招标中标份额约占整体金额一半 [1] 股东回报规划 - 通过数字化转型和组织重构提升盈利能力 [1] - 加强市值管理 采取回购及分红措施 [1] - 2025-2027年累计现金分红总额(含股份回购)不低于当年可分配利润40% [2]
徐工机械(000425) - 2025年9月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06 15:52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48亿元 [2] - 净利润44.17亿元,同比增长16.39% [2] - 归母净利润43.6亿元,同比增长16.6% [2] - 扣非归母净利润44.67亿元,同比增长35.57% [2] - 经营性净现金流37.3亿元,同比增长108% [2] - 毛利率22%,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 [2] 业务战略与布局 - 工程机械行业进入深度转型期,国家政策与重大项目将推动行业复苏 [2] - 公司率先布局新能源与智能化,发挥产品成套化、绿色化、智能化优势 [2] - 毛利率提升措施包括稳价格、降成本(采购/研发/生产降本)和四调整(产品/产业/市场/客户结构) [3] - 预计毛利率将保持每年增长态势 [3] 矿山机械业务 - 宽体车业务注入后形成挖、装、运成套化解决方案 [3] - 矿业机械国内第一、世界前五 [3] - 将继续整合产业板块,完善型谱,提升后市场、国际化、新能源贡献 [3] - 新能源矿山需求增量驱动全球矿产资源开发总产量稳定增长 [4] - 矿山设备升级换代需求持续增长,将迎来更新高峰期 [4] 海外市场 - 营销网络覆盖全球190余个国家和地区 [4] - 预计下半年行业出口保持10%以上增长 [3] - 海外市场主要区域包括东南亚、中亚、非洲、南美、欧洲等 [4] - 国产品牌竞争力提升,海外市场渗透率提高 [4] - 挖机行业出口销量稳步增长 [5] 重大项目与产品优势 - 深度参与雅江水电、川藏线等项目,成立西南研究院开展极端环境技术研究 [5] - 起重机、压路机等16类主机国内行业第一,起重机械、移动式起重机、水平定向钻全球第一 [5] - 新能源产品渗透率18%,新能源销售额连续位居行业上市公司第一 [5] - 推出20余种电动成套化产品及智能化装备 [5] - 上半年中标金额约占大型国央企招标总金额的一半 [6] 投资者回报 - 未来三年(2025-2027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含股份回购注销)不低于当年可供分配利润的40% [7] - 通过数字化转型、组织架构重构提升盈利能力,加强市值管理 [7]
奇瑞风云T11成都车展首发,重塑家庭SUV新标杆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29 14:28
产品发布 - 奇瑞风云品牌在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上推出旗舰级SUV风云T11 该车以四大百万价值为核心卖点 定位家庭大六座超豪华SUV [1] 安全性能 - 车身采用磐石车身2.0设计 高强度钢铝合金占比达88% 热成型钢材料强度达2Gpa 扭转刚度达37300N·m/deg 为同级别第一 [3] - 全系标配11个安全气囊 包括双腔远端气囊 副驾跃屏式气囊 主驾膝部气囊和后风窗气囊 后风窗气囊展开面积达0.64平方米 采用第二代6s保压技术 响应时间0.02秒 比第一代缩短50% [3] - 全系标配AEB紧急制动系统 具备140万公里/次误触发控制 包含M-AEB低速紧急制动和R-AEB后方紧急制动功能 配备20多项智能驾驶辅助功能 [5] - 配备气味性3.0健康座舱 车内甲醛浓度低于0.04mg/m³ 二排负氧离子浓度达60万/cm³ 采用28类0醛0苯材料 [5] 舒适配置 - 采用30英寸6K超高清一体寰宇屏 屏占比超90% 配备17.3英寸后舱娱乐屏 [6] - 伯牙之音豪华音响系统采用IMAX影院7.5.4布局 含7个环绕扬声器 5个低音单元和4个顶部扬声器 峰值功放达2880W [6] - 一 二排舒云座椅采用13层结构 承压面积较竞品多22% 通风性能提升30% 全系标配50D舒适性海绵 厚度20mm 回弹率45% [8] - 二排右侧座椅支持一键零重力模式 提供14向电动调节 支持横滑65mm 腿部空间最大1022mm 三排座椅配备3挡加热 前排4座配备3挡通风 10点按摩和4向腰托 [8] - 配备9.2L冷暖冰箱 支持-18-50°C冷藏加热 24小时离车工作 采用3D Mesh材质包覆 皮质工艺包覆面积达17平方米 配备256色音乐律动氛围灯和专属香氛系统 [8] - 采用B柱纯平造型工艺 全系标配双层夹胶静音玻璃和静音轮胎 30mm厚静音棉使胎噪抑制20% 通过100多项吸音材料+隔振优化提升静谧性 [9] 市场表现 - 风云T11在16天内盲订订单突破1.2万辆 显示强劲市场号召力 [10] - 产品定位精准切中市场空白 以越级配置对标豪华品牌却定位主流家庭市场 [10] 目标用户 - 目标用户被定义为价值追求者 理性消费 注重实际体验 关注家人安全和舒适 [12] 行业意义 - 风云T11代表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突破 通过精准定位和越级配置在中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12] - 产品展现中国品牌技术实力与创新精神 在新能源与智能化时代成为市场新主流 [12]
销量难掩隐忧,车企利润率创10年新低
36氪· 2025-08-18 14:25
行业产销表现 - 2025年7月乘用车零售总量182.6万辆 同比增长6.3% 1-7月累计零售1272.8万辆 同比增长10.1% [3] - 7月厂商批发总量222.1万辆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13.0% 当月生产222.9万辆 同比增长12.1% [3] - 1-7月乘用车生产1545.8万辆 累计同比增长13.2% [3] 行业盈利状况 - 2025年1-6月汽车行业收入50917亿元 同比增长8% 成本44780亿元 增长9% 利润2444亿元 同比仅增3.6% [5] - 2025年上半年行业利润率4.8% 但全年预测利润率将降至3.9% 创历史新低 较2018年7.1%和2020年5.6%显著下滑 [4][5] - 行业平均利润率从2015年8.2%持续下降至2025年预测3.9% 反映盈利压力持续加剧 [4] 企业财务表现 - 上汽集团2024年营收6275.9亿元 同比减少15.73% 归母净利润16.66亿元 同比减少88% 扣非后净亏损54.09亿元 [8] - 上汽集团2024年整车批发销量401.3万辆 同比减少20.07% 但2025年一季度销量94.5万辆 同比增长13.3% 净利润30.2亿元 同比增长11.4% [8] - 蔚来汽车2024年营收657.3亿元 同比增长18.2% 交付新车221,970辆 同比增长38.7% 但净亏损224亿元 同比扩大8.1% 毛利率从18.9%跌至7.6% [10] - 北汽蓝谷旗下极狐品牌2024年净亏损69.48亿元 毛利率恶化至-14.94% 尽管下半年实现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 [10] 市场竞争格局 - A股25家上市车企中 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上汽/长城/长安4家企业贡献全行业76.2%营收和94.77%净利润 利润分化加剧 [6] - 2023年雪铁龙C6推出9万元最高优惠引发价格战 2024年初比亚迪将秦PLUS价格下探至8万元内 引发行业连锁反应 [10][12] - 2024年7月国家首次提及防止"内卷式"竞争 2025年综合整治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12] 行业发展路径 - 零跑汽车通过全栈自研覆盖整车成本60% 较早实现利润正循环 [13] - 保时捷2024财年营收400.8亿欧元 销售利润56.4亿欧元 尽管同比下降22.7% 但单车利润保持高位 [15] - 行业需通过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电池管理/动力系统/智能驾驶)降低成本依赖并提升技术溢价 [13] - 高端化差异化战略可提升毛利率 如小米运动化战略/仰望/尊界等高端车型布局 [15] - 全球化布局可分散国内市场压力 通过本地化生产/技术输出/合资合作实现更高利润 [17]
长城汽车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底气与实力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17 11:06
公司发展历程 - 长城汽车从仅有60余人的小厂发展为拥有8.2万名员工、年销量超百万辆的大型车企[13] - 公司35年来以汽车产业为核心构建全生态体系[2] - 从冀中平原乡镇机械厂成长为产品远销全球170余国的国际车企[17] 技术研发与创新 - 2023年研发投入达110.34亿元占营收比例6.37%[3] - 年度专利公开量6042件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民营车企榜首[3] - 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专利覆盖电池热管理、智能路径规划等核心技术[3] 生产制造能力 - 徐水试验场占地1700多亩包含13个测试模块100余种路面总里程超50公里[5] - 冲压生产线速度达每分钟12件焊装车间自动化率100%二期年产能25万辆[6] - 总装车间设计节拍52秒"试验场-工厂"协同模式使开发周期缩短30%质量成本降低25%[6] 安全与质量体系 - 亚洲最大多角度碰撞试验室配备34个假人总价值约1亿元含两个单价1000多万元的Thor假人[8][9] - 践行"追求品质死磕品质"原则实现供应链到工艺流程全环节严格把关[13] 生态体系建设 - 形成"试验场-工厂"协同模式与自主研发核心零部件的战略布局[5][6][15] - 构建员工生活生态包括爱情广场汽车主题商业综合体与15年一贯制教育体系[11][13] - 全生态体系涵盖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实现各环节协同发展[15]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新能源车型在续航里程充电速度智能驾驶等方面持续突破[15] - 智能化系统在用户体验功能丰富度安全可靠性等方面升级[15] - 发展模式为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经验[15][17]
解码上汽集团上半年“六连涨”:自主引领、多维创新
贝壳财经· 2025-07-11 09:48
核心观点 - 上汽集团在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中实现逆势增长,2025年上半年整车批售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终端零售交付2207万辆,保持行业领先 [1] - 公司通过自主创新打破技术壁垒、生态整合重构产业话语权、全球化布局开拓新增长曲线,为中国汽车工业转型提供示范样本 [1] 自主品牌表现 - 荣威D7 DMH凭借2200公里超长续航和249L/百公里超低油耗,重新定义10-15万元混动车型标准,首月订单突破15万辆 [3] - 名爵品牌2年内计划推出13款新车,2025年6月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大涨441% [5] - 智己品牌L6搭载"光年"固态电池,续航突破1000公里,2025年6月终端交付超6000辆 [5] - 自主品牌占比攀升至635%,形成覆盖全消费层级的产品矩阵 [6] 生态协同战略 - 组建"大乘用车"与"大商用车"板块,实现研发、生产、销售协同,2025年上半年自主品牌销量同比增长211% [9] - 与华为、地平线合作实现高速NOA、城区记忆行车等智驾功能 [9] - 与OPPO合作开发"车手互联"座舱技术,支持三大手机系统,市场覆盖率超90%,语音识别率近100% [10] 全球化布局 - 产品远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累计销量超600万辆,连续8年保持中国汽车出口第一 [11] - 在欧洲建立研发中心优化电池管理系统,满足欧盟碳排放法规 [13] - MG品牌全球销量突破500万辆,在20多国销量前十,未来3年计划推出17款海外新车 [14] - 已形成1个"二十万辆"级(欧洲)和5个"五万辆"级区域市场 [11]
宇通重工焕新品牌 一次性发布7款新品
经济观察报· 2025-06-29 15:55
品牌焕新与战略升级 - 公司于6月28日在郑州举办品牌焕新暨2025年夏季新品发布会 更新品牌战略定位为"新能源作业设备引领者" 品牌使命为"以创新驱动作业场景更绿色 更高效 更智能 让人居环境更美好" [2] - 战略升级基于国家"双碳"战略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 依托睿控E平台和安睿通智能车云服务平台 聚焦新能源与智能化核心技术研发 [2] - 公司通过"宇+直服"商用车全场景高效运营服务 推动行业作业方式向绿色化 高效化 智能化转型 [2] 新品发布与技术亮点 - 推出7款新品覆盖环卫 矿卡 重装三大核心品类 包括8吨纯电动压缩环卫车 解决地库场景"最后一公里"收运难题 [2] - 12吨纯电动扫路车为行业同吨位级首款电驱桥产品 采用风机箱体集成技术 智能热管理技术和24小时电池监控技术 降低能耗并提升作业安全 [2] - 第三代纯电动矿卡采用加强型能量回收系统和三代智能热管理系统 能耗较行业节省20%以上 搭载PB级存储+亿万级计算智能网联云平台 [3] - 推出"三不超"和"斜拉索"桥梁检测车 前者施工不占行车道 后者突破斜拉索桥检测效率限制 [3] - 增程式压裂车应用于石油开采场景 采用分布式增程器和多电机直驱动力端 实现智能数字化管理 [3] - 纯电动港口轮胎起重机采用电机直驱系统 支持三枪充电1小时充满 实现零碳排放和低噪音 [3] 行业影响与未来方向 - 品牌焕新与新品发布标志着公司深耕新能源与智能化赛道的决心 推动行业向绿色智慧作业转型 [4]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 加速构建覆盖全作业场景的"绿色智慧作业"产品生态 [4]
剑指200万辆年销,深蓝助力长安打造央企新能源转型范本
中国青年报· 2025-06-10 18:51
公司变革与战略升级 - 长安汽车获批成为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辖的一级央企,成为西南地区首个国资委直管汽车央企 [2] - 兵装集团汽车业务分立为独立中央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 [2] - 长安汽车2024年累计交付268.4万辆,同比增长5.1%,连续五年正增长 [2] - 新能源车型销量73.5万辆,同比增长52.8%,占总销量27.4% [2] - 海外销量53.6万辆,同比增长49.6% [2] 深蓝汽车业绩与技术突破 - 深蓝汽车2022年7月首款车型SL03上市,14个月累计销量突破10万辆 [5] - 2024年10月达成30万辆销量(用时27个月),12月突破40万辆(用时29个月) [5] - 2022年12月至2025年3月累计销量在央企新能源品牌中名列前茅 [5] - 成为国有车企新能源品牌中率先实现阶段性盈利的品牌之一 [5] - 深蓝超级增程技术拥有1862项核心专利,包含10项全球领先技术 [7] - 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可在零下30℃提升动力性能55%,缩短充电时间30% [7] - 开放112项动力电池安全专利和50项脉冲加热技术专利,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专利金奖 [8] 研发与全球化布局 - 长安未来十年计划投入2000亿元研发新能源和智能化,深蓝汽车为技术落地"试验田" [8] - 深蓝汽车将共享长安全球供应链网络,降低零部件采购成本 [8] - "智领2030"战略目标:2030年销量200万辆,海外占比35%,推出30款新品 [10] - 产品规划构建"3纵3横"格局(轿车/SUV/硬派×紧凑型/中型/大型) [10] - 采用"六国十地"全球化研发布局,依托长安"香格里拉"计划技术积累 [10] - 2025年海外销量目标8.42万辆,欧洲版SL03获德国红点设计奖 [12] - 已构建覆盖32国的销售网络,以泰国罗勇工厂为东南亚市场跳板 [12] 用户运营与产品迭代 - 开辟五大用户"吐槽"渠道,每月收集建议并转化为产品优化 [10] - 2022年9月起累计完成近30次OTA升级,推送超百万次 [12] - 新增功能300余项,优化功能1500余项 [12] - 全球创作者招募计划吸引超10万用户参与互动 [12]
渤海汽车拟收购北汽集团旗下4家零部件公司
经济观察网· 2025-06-03 22:49
渤海汽车重大资产重组 - 公司因筹划涉及关联交易的重大资产重组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拟收购北汽集团旗下4家汽车零部件公司股权 [1] - 收购标的包括北汽模塑51%股权、廊坊安道拓51%股权、智联科技100%股权、莱尼线束50%股权,交易方式为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并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募集配套资金 [2] - 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且为关联交易,但不会导致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目前处于筹划阶段,尚需完成资产评估、审计等流程 [4] 收购动机与战略意义 - 收购旨在改善公司资产质量并增加业务板块,标的公司业绩表现较好(如北汽模塑2024年销售收入53.84亿元同比增长28.04%,净利润4.54亿元同比增长12.75%)[2][3] - 公司近年业绩承压,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亏损(2024年亏损12.64亿元同比扩大535.66%),此次收购是2025年估值提升计划的一部分 [3][6] - 通过整合海纳川资源加速向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标的公司覆盖传统零部件(外饰件、座椅、线束)及智能网联技术领域 [7] 公司业务转型历程 - 公司原为活塞制造企业,2015年纳入北汽体系后通过多次并购扩展至动力总成、底盘总成、热交换系统及汽车电子系统,战略方向为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 [5][6] - 历史并购包括2016年收购滨州发动机和泰安启程、2018年收购德国TAH公司、2019年收购北京彼欧英瑞杰等,形成综合性零部件企业布局 [5][6] - 2024年亏损主因包括德国子公司破产计提减值、泰安启程轮毂业务受中美贸易摩擦及铝价上涨影响 [6] 行业趋势与整合方向 - 汽车产业链正加速向新能源化与智能化整合,标的公司智联科技专注智能网联技术研发,契合行业转型趋势 [7] - 海纳川作为北汽集团零部件平台,与公司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形成协同,此次收购有望强化多元化布局并为智能化升级提供支撑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