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功率模组
icon
搜索文档
华为功率模组逆袭的秘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1 09:03
功率模组技术发展 - 功率模组产业从八年前的技术追赶阶段实现自立自强蜕变,华为数字能源模组焊接工艺专家郎丰群是核心推动者之一 [3] - 构建三大技术平台:工业级模组封装焊接技术平台、车载MCU双面冷却IGBT模组焊接工艺平台、车载单面冷却碳化硅模组制造工艺平台 [3] - 2016年成立模组研发部门,从最初几人发展为数百人团队,实现功率模组千万级发货 [7] 技术突破与创新 - 采用差异化"塑封料+高强度结构"方案解决硅凝胶灌封模组在高湿环境下的可靠性问题,具备抗潮、耐高温、抗机械冲击等优势 [7] - 开发业界首款大功率塑封模组,攻克低空洞率高可靠性焊接技术和大面积塑封技术,芯片焊接空洞率控制在3%以下 [9][11][16] - 首创模组与散热器焊接方案,焊料热导率比导热硅脂高一个数量级,解决传统散热方式性能劣化问题 [13] - 通过界面应力缓和技术和焊料成分迭代,使模组耐受190摄氏度温差的热应力 [15] 量产与质量管控 - 量产过程中发现焊片混料问题导致良率波动,通过物理防错和流程固化实现稳定量产 [21][22] - 2019年外部环境变化促使自研模组"备胎转正",发货量从数千级跃升至千万级,规模达业界前列 [23] - 质量管控强调"细节决定成败",储能设备实现"起火不蔓延"的高可靠性设计 [26] 未来技术方向 - 开发高导热焊接技术、烧结技术、扩散焊接技术等新材料新工艺 [28] - 引入AI自动识别技术优化焊接空洞控制,提升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28] 工程师培养建议 - 强调深入一线、细节把控和质量敬畏,建议参与学术会议拓展技术视野 [24][30]
为何是联合动力?拆解新“国九条”严监管下“A拆A”案例的示范效应
证券时报· 2025-06-23 23:15
汇川技术分拆联合动力上市的核心意义 - 汇川技术子公司联合动力创业板上市申请获深交所审核通过 成为新"国九条"后第二例沪深交易所"A拆A"案例 释放从严监管不等于叫停的积极信号 [1] - 该案例体现监管层"优中选优"筛选逻辑 展示资本市场通过高效资源配置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窗口作用 [1] - 案例具有风向标意义 多位投行人士认为预示着分拆上市监管新常态的形成 [1] 联合动力成功过会的核心优势 业务资质 - 业务独立性突出 作为汇川技术体系内唯一新能源汽车电驱/电源系统运营主体 拥有独立完整的车规级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体系 与母公司工控业务在技术/工艺/客户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3] - 技术创新性强 掌握26项产品核心技术和6项平台核心技术 拥有98项发明专利和407项实用新型专利 主导参与20余项国家标准制定 [3] - 增长可持续性显著 2022-2024年营收从50.27亿元增至161.78亿元 复合增长率达79.39% 归母净利润从-1.79亿元提升至9.36亿元 [3] 母公司支持 - 汇川技术作为工控行业龙头 2024年实现营收370.41亿元(同比+21.77%) 净利润42.85亿元 提供强大技术品牌和资金支持 [4] - 分拆严格遵循监管要求 包括母公司三年累计扣非净利不低于6亿元 子公司利润/净资产占比不超过50%/30%等硬性指标 [4] 产业协同 - 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领军企业 链接上下游产业链 实现IGBT/SiC功率模组等核心部件国产化 带动汽车产业链整合升级 [5] - 业务与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上市后将进一步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6] 监管逻辑与市场影响 - 新"国九条"强调强监管与促高质量发展的平衡 联合动力案例体现"突出主业"和"独立性"的铁律要求 [7] - 监管部门在审核中重点关注成长性/新增产能消化/毛利率/关联交易等问题 为后续分拆案例树立标杆 [7] - 员工持股平台持有5.49%股份 核心高管通过持股平台间接持股 体现绑定人才与激励创新的治理策略 [8] 资本市场赋能新质生产力 - 案例展示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做优做强的高效路径 母公司可更聚焦传统优势主业 子公司获得独立融资平台加速发展 [10] - 联合动力已为40余家整车企业170余个车型提供解决方案 上市后将进一步强化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全球布局 [11] - 案例生动演绎资本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路径 有望提振市场对合规优质"A拆A"案例的信心 [11]
又一科创板IPO终止!
梧桐树下V· 2024-12-03 16:29
公司概况 - 杭州飞仕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于2023年6月5日获得受理,2023年12月2日终止审核,因公司及保荐机构国信证券撤回申报,拟募资4.55亿元 [2] - 公司前身成立于2011年9月,2022年9月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注册资本4500万元,控股股东施贻蒙直接和间接合计控制公司64.4521%股份 [3] - 公司主营业务为功率系统核心部件及功率半导体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功率系统核心部件收入占比超过95% [4] 财务表现 - 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404万元、18039万元、29102万元,2022年同比增长61.3% [6] - 2020-2022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93万元、4842万元、7046万元,2021年同比下降21.82% [6] - 2023年营业收入32045万元,同比增长10.11% [7] - 主营业务毛利率从2020年56.61%持续下降至2022年48.53% [8] 产品结构 - 功率器件驱动器收入占比从2020年94.64%略降至2022年88.24%,其中高压产品(1700V及以上)占比从64.82%降至56.76% [5] - 功率模组收入占比从2020年1.03%显著提升至2022年7.34% [5] - 功率半导体检测设备收入占比从2020年2.81%降至2022年1.50% [5] 客户结构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0年74.67%降至2022年63.46% [10] - 对阳光电源销售收入从2020年6423万元持续下降至2022年3946万元 [11] - 对金风科技销售收入从2020年1332万元大幅增长至2022年7120万元,同比增长337.73% [11] 行业地位 - 公司是国内少数专注于功率器件驱动器专业化生产的企业,在板级驱动器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6] - 根据PI公司年报,飞仕得是其驱动器产品主要竞争对手中唯一的国内厂商 [6] - 根据Yole报告,飞仕得是中国领先的板级功率器件驱动器生产商 [6] 财务风险 - 应收账款余额从2020年末4705万元增长至2022年末12307万元,占营收比例从28.69%上升至42.29% [13] 股权结构 - 公司创始人之一周存熙存在大额债务约8500万元,曾委托实控人施贻蒙代持股权 [15] - 2014年周存熙转让40%股权中的32%,保留8%由施贻蒙代持,2021年代持关系彻底解除 [16][17]